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崂山国家森林公园

增加 22,920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崂山国家森林公园</big> ''' |- |File:崂山国家森林公…”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崂山国家森林公园</big> '''

|-

|[[File:崂山国家森林公园.jpg|缩略图|居中|[ 原图链接]]]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 崂山国家森林公园

外文名: Laoshan National Forest Park

地理位置: 山东青岛

公园海拔: 1000-3000米

公园面积: 446平方公里

景 区 数: 9

门票价格: 50

|}

'''崂山国家森林公园'''是中国重要的海岸风景胜地,地处山东半岛南部,青岛市区东北部,滨临黄海,总面积112760亩,由巨峰、流清、太清、北九水、仰口等9个游览区组成,有景点220多处。崂山山体主峰为巨峰,海拔1133米,是我国18000公里海岸线上最高的山峰。年平均气温为12.6摄氏度,冬季平均气温为-0.2摄氏度,夏季平均气温为23摄氏度。远在一亿四千万年前的白垩纪早期,崂山即已形成,五、六千年前,先民们已在此聚居生息,创造了灿烂的龙山文化。《[[后汉书·逢萌传]]》、《[[南史.明僧铭传]]》等均有记载。<ref>[ ], , --</ref>

崂山国家森林公园是中国重要的海岸风景胜地,位于山东半岛南部,位于青岛市区东北方的崂山县境内,滨临黄海,地处北纬36º03′~36º24′,东经120º07′~120º43′,总面积44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87.3公里。

==地形地貌==

崂山山脉形成于燕山造山运动时期,山海相连,海天一色。山体呈垂直节理发育,花岗岩地貌景观独具特色,岬角、岩礁、滩湾交错分布。

==气候温度==

崂山风景区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具有雨水丰富,年温适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的特点。年均温度12.6℃。由于受海洋影响,夏季气温较内陆低,平均温度24℃。降水量940—1073.7毫米,是青岛市最湿润的地区。

崂山四季分明,特征突出。春季,气温回升慢,较同纬度的内陆春天来迟约25天;夏季,湿热多雨,从无酷暑;秋季,空气清新,云淡气爽;冬季,风多温低,并无严寒。在四季中,温凉宜人的春秋两季时间较久,炎热夏季极为短促,冬季虽稍长,亦无雪盖冰封。

崂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栖息的动物主要有蝙蝠、豹猫、果子狸、狐、狗獾、貉、刺猬、麝鼹、蝮蛇、麻蜥、泽蛙、东方铃蟾等。鸟类资源更加丰富,总共达250多种,其中国家保护鸟类40多种,例如大山雀、牛北鹭、三宝鸟和丹顶鹤、大天鹅、白鹭等。

==植物资源==

崂山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现有木本植物400多个种和变种,有草本植物1000余种,在景观上比较突出的有黑松、赤松、落叶松、山杜鹃等。有古树名木225株,如汉柏、唐榆和银杏等。崂山风景区现有林地约35万亩,其中国有山林11.2万亩。

==水资源==

1993年,崂山区关闭了23个电镀厂,崂山国家森林公园水质检测的20多个指标,每年均100%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2001~2002年,完成太清景区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公园的冷矿泉为国内罕有。

巨峰游览区位于崂山中部群峰之中,海拔1132.7米。巨峰风景游览区是以崂山的最高峰为主体形成的风景游览区,该景区的特征主要是高山区的自然本色。巨峰之癫是一块数百立方米的巨大岩石。前人在上面设有观景台,围以铁栏,仅能容数人伫立。

清代乾隆年间即墨知县尤淑孝有诗赞曰:“振衣直上最高峰,如发扶桑一线通。只有仙灵营窟宅,更无人迹惹天风。群山岳岳凭临外,大海茫茫隐现中。持较岱宗应特绝,碧天咫尺彩云红。”

==流清游览区==

流清游览区位于崂山风景名胜区南部。自流清河湾至天门岭,面积约21.3平方公里。因区内流清河而得名。以自然涧谷为特色。是进入崂山风景名胜区的南大门,由此北上可抵崂山主峰巨峰。流清湾口正南有老公岛,湾东边有一半岛,因盛产鲍鱼而得名。主要景观有流清河湾、流清河海水浴场、流清河谷、铁瓦殿、梯子石、青蛙石、先天庵、天门涧、天门岭、将军槽、流清水库、流清河度假村等。

==太清游览区==

该景区位于崂山东南端,以著名景观太清宫而闻名。太清宫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所处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环围着7座伟岸的山峰,主峰称“老君峰”,左侧依次是桃园峰、望海峰、东华峰,右侧依次是重阳峰、蟠桃峰、西王峰;东面是崂山头;南面是碧蓝的海湾,称“太清湾”。由于被远处巨峰和近处7峰环抱,阻挡住冬季北来的寒冷气流,因而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近似亚热带小气候、小环境,冬季平均气温是0.9℃,因此既无严冬,又无酷暑,温和湿润,植物繁茂,品种繁多,不仅北方植物生长良好,而且很多南方植物种类也在这里生根开花,生机盎然,所以有“小江南”之称。康有为曾赋诗赞道:“峰抱三方列,潮迎一面来,雨中观绿竹,雪中看花开。”正可谓“不是江南,胜似江南。”太清湾一带山坡上还引种了棕榈、红楠等江南植物170余种,古树名木的密集度堪称崂山之最。景区以“道教胜地”、“小江南植物区”和天然海石奇境为主要特色。

==棋盘石游览区==

棋盘石风景游览区南连太清、上清游览区,北接仰口游览区,东临滔滔黄海。景区因有海拔657米的奇峰“棋盘石”而命名,有“华藏世界”、佛教名刹华严寺和那罗延窟等著名景点。

==华楼游览区==

华楼风景游览区位于崂山西北部,毗邻白沙河,总面积22.6平方公里。包括法海寺、下书院、皇姑洞、石山涧、千尺嶂、石龙崖、笋峰、石门峰、石门岭、石门庵、天落水、华楼宫、聚仙台、福太庵、万寿宫遗址、迎仙岘、松风口、下华楼、崂山水库、迎仙观、大腿崮、锯齿牙等22处主要景点,是崂山又一处观景胜地,也是崂山古代诗文刻石保留最多的景区。主峰海拔为409米,顶部突起一长方形,由一层层横向排列的岩石堆叠而成。石高21米,称作华楼峰。。清代诗人蓝田题诗赞曰:“前山后山红叶多,东涧西涧白云过。红叶白云迷远近,云叶缺处山嵯峨。”元代尚书王思诚游崂山时,将华楼的风光特色归纳为“华楼十二景”,并逐景赋诗赞赏。明代山东提学陈沂来华楼时亲笔题刻的“聚仙台”3字,至今仍在峰北侧的山岩平台上,吸引着大量游人驻足观赏。

太清宫亦称下清宫,当地人也称下宫。位于崂山南麓老君峰下,前临黄海,有“北国小江南”之称。太清宫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500平方米。庙宇共分三个院落,各立山门。三官殿供奉“天官”、“地官”、“水官”三神像;三清殿供奉“道德尊”“元始天尊”、“灵宝天尊”;三皇殿供奉“伏羲”、“神农”、“轩辕”三帝。

太清宫古树参天,院外“龙头榆”又名“唐榆”,为唐朝天佑年间李哲玄所植。院内银杏、古柏相传树龄更长。明朝所植两棵耐冬树,枝繁叶茂,每年冬尽春回,花开似锦,花期长达三个多月。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的《[[香玉]]》篇里所记的“香玉”、“绛雪”的故事,据说就是院中一棵红牡丹和这棵耐冬的化身。

三官殿外的院中有一泉水叫神水泉,泉水清冽甘美,大旱不涸,大涝不溢,是崂山第一名泉。

==上清宫==

上清宫位于昆仑山之阳、宝珠山之阴的山坳中,系宋太祖为华盖真人刘若拙敕建的道场。宫属全真道华山派,为崂山道教中唯一的丛林庙,外地道众来访山,只能在该宫中挂单。丘长春曾居于此。宫分前后二院,前为三清殿,后为玉皇殿各3间。后院两侧配殿各3间,道舍6间,共建房28间。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正殿为硬山式建筑。宫内有元延祐四年(1317)承务郎朱翚撰《[[重修上清宫碑记]]》石碑1通。宫右石桥上刻元至正九年(1349)题“迎仙桥”。宫左一巨石上镌“道山”2字,另一孤石上镌丘长春《[[青玉案]]》1首。“岙山石”下有1泉,名“圣水泉”,泉水甘冽澄明。宫南里许有丘长春衣冠冢。山门内有古银杏2珠,苍劲古朴,树围达5米。1982年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平宫==

太平宫位于崂山东海岸仰口湾西侧上苑山半。系宋太祖为华盖真人刘若拙敕建的道场,始名“太平兴国院”。清嘉庆年间香火最盛,有道士40余人、土地130多亩。宫为二进院落。正殿建于后院,东、西两配殿各3间。山门迎面建一砖砌影壁,上书“海上宫殿”(阴刻)4字,其背面载太平宫的兴衰沿革。前院分东、西两院,各建月洞门。东院建钟亭1座,内置铜钟1口,高1.4米,重343公斤,周饰云龙图,楷书铭文“光绪十八年谷旦韩同茂号庙捐敬献”。西院建道舍客堂,有水井1眼,名“龙涎”。庙奉道教华山派。正殿祀玉皇,东、西配殿分祀三官、真武。殿堂共9间。正殿3间为硬山式建筑,简陋狭小;?有道舍客堂、厨房8间,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1982年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霞洞==

明霞洞位于崂山东部,在上清宫之北的玄武峰近山巅处。明霞洞系一天然巨石而成,洞口高约2米,洞内高于人立,面积约10平方米,洞额为邱处机镌“大安辛未”(1211年)。洞的右侧元代始建一道院,名斗母宫,是全真道教金山派之祖庭。房间32间,建有三清、观音两座大殿,占地面积200多平方米。

==百福庵==

百福庵位于铁骑山之阳,背山面涧。始创于宋宣和年间。内祀菩萨,奉佛教,原名“百佛庵”。清初扩建后,庙初具规模。山门东向,前后二院,前院建倒坐殿,祀菩萨。中殿穿堂,祀三官;后院玉皇殿。二院各建两厢。殿堂、道舍皆木砖结构,殿堂均为“硬山式”建筑。玉皇殿建筑宏伟壮观。殿高6米,重梁起架,前出檐,四棱石柱挺立,朱漆雀替。灰砖雕甍,高50厘米,镂空云龙戏珠,两端饰“螭吻”,檐角装饰“嘲风”,顶披小瓦,殿内梁架朱漆,华贵古雅。现仅剩断壁残垣。百福庵于扩建后改奉道教,系马山龙门派支,称“外山派”。崂山道教宫观只许在诵经时加配响器,而百福庵平时即可响乐器,故被称为“外山派”。1933年重修。共有房屋48间,占地面积3390平方米,建筑面积593平方米。庵内有“萃元”、“娘娘”两洞。1982年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严寺==

华严寺 华严寺,原名华严庵,亦称华严禅院,位于崂山东麓返岭后村西那罗延山半腰。三面环山,东邻大海,是崂山现存唯一的佛寺。

华严寺于明末始建,后毁于兵燹。清初其子黄坦续建,始名“华严庵”,又名“华严禅院”。民国时改名“华严寺”。庙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寺建大雄宝殿、观音殿、韦陀阁(祖堂)、藏经阁、客堂,1932年,共有房屋120余间。庙体宏伟典雅,其主体建筑为大雄宝殿,殿高7米多,重梁起架,斗拱飞檐,檐角饰“嘲风”,檐下悬警钟,黄绿色琉璃砖雕甍高50厘米,饰有龙、凤、虎、狮等造型;两端装饰“螭吻”,顶披黄绿色琉璃瓦,系“歇山式”建筑。檐下朱漆木柱挺立,基座为花岗岩,鼓形。另藏经阁、观音殿亦为“歇山式”建筑。祀以释迦牟尼、观音、慈沾高约3米的塑像及木雕佛像各1尊及明、清两代铸的铜罗汉33尊。塔院在寺外,内有1座七级砖塔,是寺内第一代住持慈沾大师的藏骨处。与砖塔相对是一石砖结构的幢,高约4米,为于七的藏骨处。1982年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云洞==

白云洞位于崂山东麓刁龙嘴以西冒岭山阳,常年白云缭绕,因而得名。洞额横镌“白云洞”。洞右是全真道金山派庙宇,亦以白云洞名之,创于明末,清代重修。庙内主要建筑“青龙阁”,木砖结构,建于发券的拱形门上,甚是古雅。1935年后鼎盛,道士40余人,房屋70间,土地700多亩,山岚2000余亩。庙内祀明、清时铜铸三清、玉皇等神像10尊。院内有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重修庙碑1通,还有清代木版刊本《[[道德经]]》、《[[南华经]]》等15部,清代字画6轴。庙附近有清虚洞、菩萨洞、老君洞、普照洞5个天然石洞,各有独特的景观。1982年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崂山是道教发祥地之一。崂山自春秋时期就云集一批长期从事养生修身的方士之流,明代志书曾载“吴王夫差尝登崂山得灵宝度人经”。到战国后期,崂山已成为享誉国内的“东海仙山”。

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张廉夫来崂山搭茅庵供奉三官并授徒拜祭,奠定了崂山道教的基础。从西汉到五代时期末,崂山道教基本属于太平道及南北朝时期寇谦之改革后的天师道,从宗派上分属于楼观教团、灵宝派、上清派(亦称茅山宗、阁皂宗)。

宋代初期,崂山道士刘若拙得宋太祖敕封为“华盖真人”,崂山各道教庙宇则统属新创“华盖派”。

金元以来,道教全真派兴起,崂山各庙纷纷皈依于“北七真”的各门派,成吉思汗敕封邱处机之后,崂山道教大兴。延至明代,崂山道教的“龙门派”中衍生三派,使教派总数达到10个,崂山及周边地区道教长盛不衰。至清代中期,道教宫观多达近百处,对外遂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说。

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使崂山道教遭到严重破坏,其中以1939年-1943年年间侵华日军对崂山的“扫荡”为害最重。道士被杀害,庙宇被炸毁,珍藏被掠走,崂山道教自此每况愈下。

建国后,青岛市人民政府于1952年拨专款对崂山道教庙宇实施重点维修,崂山道教得到保护和生存。

“文化大革命”前期,崂山道教作为“四旧”受到冲击,毁掉神像,遣散道士,崂山道教的宗教活动废止。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青岛市人民政府逐步有计划地恢复部分崂山道教庙宇,落实宗教政策,召回道士,重修神像,返还庙产。现崂山相继修复并对外开放的庙宇有太清宫、上清宫、明霞洞和太平宫。崂山道教恢复了正常的宗教活动。

==佛教文化==

佛教传入崂山地区,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崂山之佛教始于魏晋,盛于隋唐,明代又迭起高潮,清代后期渐衰。崂山的崇佛寺(俗称荆沟院)建于魏元帝景元五年(公元264年),这是崂山最古老的寺院,应视为佛教在崂山的发端。东晋义熙八年(公元412年),到印度等地求经的僧人法显泛海返国,遇飓风漂泊到不其县崂山南岸栲栳岛一带登陆,当时不其县为长广郡的郡治,笃信佛教的太守李嶷听说法显是到西方取经的名僧,便将法显接到不其城内,讲经说法,并在其登岸之处创建了石佛寺(即潮海院)。从此,佛教在崂山声名大振,广为传播。嗣后,崂山相继建起了石竹庵(后改名慧炬院)和狮莲院(俗称城阳寺),北魏时法海寺的创建,标志着崂山佛教已初具规模。

在经济领域提出“民族复兴”的口号后,“崂山”又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尤其是以崂山为品牌的青岛啤酒系列产品,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不菲的业绩。

另外,在陕西省延安市西南亦有山名崂山,长约80公里,海拔1400米左右,植被较茂密,是黄土高原上有名的“绿岛”。

==地方特产==

崂山矿泉水:崂山矿泉水水质优良,清澈透明,甘醇可口,储量丰富,享誉国内外,素有“玉液雪精”之美称。崂山矿泉水总储量约3.36亿立方米,属重碳酸盐类,PH值在9.5~7.0之间,是中性、很软的淡水,含有锌、硒、钙、铁等20余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是当今国际、国内最受欢迎的中矿化度天然矿泉水。常饮崂山矿泉水能助消化、清肠胃、增食欲、消疲劳,对肠胃、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等病症均有一定疗效。崂山居民多长寿者,与饮崂山水有密切关系。崂山名泉甚多,泉水涓涓自石隙中流出,色白如乳,汇入深潭或潺潺小溪后,则清澈见底,饮之,甘醇如醴。山中之泉水,以上清宫之圣水泉为冠,地表水则以龙潭瀑和北九水称最。仅以北九水之三水为例,其水质清净纯洁,无污染,每升含阳离子钠6.97毫克,钙5.20毫克,镁2.43毫克;每升含阴离子氯8.90毫克,硫酸根6毫克,重碳酸根13.05毫克;矿化度43毫克;总硬度1.40,PH值6.8。

崂山玉石:崂山国家森林公园北侧仰口湾畔的丰山脚下,分别有两条颜色特异的石脉蜿蜒入海中。一条偏向东南方去的,石质稍软,颜色呈翠绿;一条偏向东方去的,石质稍硬,颜色呈墨绿。这就是有名的崂山绿石的产地。这两条石脉,越深入海底部分,质地越好,色泽越纯,好料要到海湾深处去采集,故而人称其为“海底玉”。玉石不同于一般山石之处就在于其结构细腻,软硬适中,质地润泽,色彩绚丽。上品玉还具有冬暖夏凉的特性。崂山绿石不但具有上述特性,而且因为它的矿位与云母、石英伴生,所以又常常出现晶莹闪亮的效果。自明、清两代始,即成为名贵观赏石。

拳头菜:属于蕨类植物门,凤尾蕨科的一种。植株长成后可高达一米左右,叶片呈阔三角形或矩圆三角形。整个叶片初发时呈草绿色,逐渐变为深绿,采来晒干后呈褐色。拳头菜多生在向阳的半山坡地带,大多分布在海拔300米以上阳光充足、土层较厚的地方。因为属于孢子传播,常常呈群状分布。每年4月下旬,幼叶开始出土。幼嫩的叶芽尚未完全展开前大都集中在叶柄的顶端,蜷曲的叶片很似一只只握住的小拳头,因而得名为“拳头菜”,这时采集回来用沸水烫熟熟,晒干收藏。食用时,先用温水洗净浮土,再用开水浸泡4—5小时,待干菜完全泡透后,切段炒食。用拳头菜来炖鸡、炒肉、味道十分鲜美,是崂山独特的美味佐菜。拳头菜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并且有驱风湿、解暑热、开胃、促进人体内分泌等多种功能,既是待客盛宴上的美味佳肴,又是日用健身的滋补佳品。

仙胎鱼:仙胎鱼为崂山独有的名贵鱼种。据清同治版《[[即墨县志]]》记载:“仙胎鱼出白沙河,从九水来,山回涧折,其流长而清湛不染泥尘,鱼之游泳于清泉白石中者也,大可五、六寸,鲜美异常。”崂山仙胎鱼产于白沙河及其涧溪中,在九、十月份沿河入海口产卵繁殖。翌年初夏,成鱼逆游于清水急流中,以浮游生物及藻类为食,鱼体长3~4寸,重1~2两,白鳞片,口方,唇边生豆瓣状物,肉鲜美,具黄瓜香味。仙胎鱼游疾如矢、很难捕捉,但有怕横草阴影之习性,捕者常以去皮柳条前挡后堵,趁其前后回游无路时,迅速捕捉。

崂山水晶:崂山主体是花岗岩,也是出产水晶的最佳地域。从明末清初开始,崂山水晶就誉冠京师。崂山水晶中尤以墨晶和紫晶为上品,茶晶稍次之。清朝初年,即墨县有一人在崂山采得一株大墨晶,带到北京后在一珠宝店割成9副眼镜,将其中的6副当场卖出,得银12000两。他将其余3副带回家中分给3个儿子留作传家之宝。民国初年,有人得了红眼症,借来眼镜只戴了一天就痊愈了。他准备第二天送还给主人,晚上放在新的玄纸层里包好。第二天清早一看,镜片上下的纸都湿了,饭后准备晒纸,却见玄纸全都干了。可见崂山水晶不但有温凉的变化,而且有干湿的变化,故而被世人视为珍物。用上品墨晶做成的眼镜,据说在白日里戴上它就能看到星星,所以在不少高级的天文仪器中,都用水晶作镜片。水晶眼镜对因肝火形成的眼疾具有神奇的疗效,不用说墨晶、紫晶、茶晶,就是一般水晶镜,效果也很好。

西施舌:崂山有名的海珍品,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蛤蜊科。其壳略呈三角形,壳软薄,壳顶前方略凹,后方较为突出,腹缘为圆形,壳表具有黄褐色的发亮外皮,顶部为淡紫色。西施舌分布在崂山湾、沙子口湾和王哥庄镇沿海潮间带中的低潮区沙泥中,栖息深度为6~7厘米,一般体重都在10克左右。西施舌鲜美无比,被视为当地名贵菜肴。此外,西施舌还有较高药用价值,其肉、壳皆可入药,有清热、利湿、化痰、滋阴、利尿的功能。

由市区通往崂山的公共交通路线有104路(台东至流清河)、110路(台东至北九水)、301路(团岛至沙子口)、304路(轮渡至垭口)、311路(团岛至九水)、312路(团岛至仰口)、365路(大港二路至北九水)、802路(火车站至垭口)。由李村通往崂山的公共交通路线有106路(李村至垭口)、109路(李村至仰口)、112路(李村至大崂)、113路(李村至流清河)、123路(李村至仰口)、124路(李村至沙子口)等。

==游览小路==

1982年后,崂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多次修整山间游览线路,开辟了28条串联崂山景点的游览小路。其中,仰口—觅天洞—引点—滑溜口—五叉—天马峰(北)—观景台—五峰仙馆—坤门—石门涧—石屋—防火站—大河东路线是南北方向较远的一路,也是常走的一条路线,大多数选择从大河东—仰口穿越;大河东—防火站—参场—黑风口—小石桥—小石屋—内八水—外九水路线则被称为经典路线。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 ]]
26,39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