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大卫·奥伊斯特拉赫

增加 1,945 位元組, 5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大卫·奥伊斯特拉赫(David Oistrakh 1908年9月30日-1974)出生在敖德萨。这里曾在数年前诞生过另一位20世纪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大…”
大卫·奥伊斯特拉赫(David Oistrakh 1908年9月30日-1974)出生在敖德萨。这里曾在数年前诞生过另一位20世纪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大师[[内森·米尔斯坦]],正是由于两位非凡的大师共同生于此地,使得这座并不算太大的城市变成了全世界都为之瞩目的地方。

大卫·奥伊斯特拉赫从五岁起开始学习小提琴,他的第一位老师,也是他终生唯一的老师,是当时居住在敖德萨并在那里展开积极教学活动的著名小提琴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斯基。

妻子([[塔玛拉·罗塔雷娃]])原本是一位颇具才能的青年钢琴家,却甘愿为了丈夫的前程而放弃了自己的事业。两人生下了他们唯一的,后来亦成为世界著名小提琴家的儿子[[伊戈尔·奥伊斯特拉赫]]。

1955年,奥伊斯特拉赫首先在伦敦访问出引起了轰动,即而就在日本和美国掀起了“奥伊斯特拉赫狂潮”,尤其是在美国纽约的卡内基音乐厅中的演奏,简直就是一场盛大而狂热的聚会。据说,在音乐厅门前排队购票的人达到了七千人之多,更为重要的是,当时定居在美国的众多一流音乐家,都来到了音乐厅中聆听他的演奏,这些重要人物包括小提琴家[[克莱斯勒]]、[[埃尔曼、米尔斯坦]]、[[弗朗切斯卡蒂]]、[[斯皮瓦科夫斯基]]、[[斯特恩]],歌唱家[[罗伯逊]]、[[施瓦尔茨考甫]]和指挥家[[蒙特]]等人。而克莱斯勒的出席和赞扬,使得奥伊斯特拉赫尤为激动,因为当时他心中最为崇拜的人物就是这位20世纪小提琴演奏艺术的鼻祖。

奥伊斯特拉赫此次在美国取得的辉煌成功,彻底地奠定了他作为20世纪中最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大师的地位,人们由此将他与神奇般的[[海菲茨]]并列起来,将他看作是近代小提琴演奏艺术中最重要的龙头人物之一。
9,11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