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2
次編輯
變更
张东荪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张东荪| 图像 =[[File:张东荪.jpg|缩略图|center|[http://img1.gtimg.com/news/pics/hv1/228/233/741/48243168.jpg 原图链接]]]| 图像说明 = '''<big></big>'''| 出生日期 = | 国籍 = | 籍贯 = | 职业 = | 母校 = | 研究领域 = }}''' 张东荪 ''' (1886年12月9日—1973年6月2日),原名万田,字东荪,曾用笔名“圣心”,晚年自号“独宜老人”。出生于浙江杭县(今杭州市)。现代哲学家、政治活动家、政论家、报人。曾为研究系、中国国家社会党、中国民主社会党领袖之一,曾任中国民盟中央常委、秘书长。==生平简介== 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任 中 国公学大学部学长兼教授,国立政治大学、私立光华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辛亥革命后,曾参加袁世凯的御用政党--进步党。五四时期依附北洋军阀,为研究系重要成员之一,主编其机关报《时事新报》。1912年出任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府秘书。 1921年曾参加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会议,不久,以介绍新思想新 文 化为 名,与梁启超等人宣扬基尔特社会主义,挑起了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大革命后,加入张君劢组织国家社会党,出版《再生》杂志,宣传国家社会主义,编辑《自由评论》,参与蒋介石的文化"围剿"。1941年参加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4年9月改称中国民主同盟),先后任华北支部委员、主任委员。1944年9月被选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执行委员,1946年1月,作为民盟代表之一,出席重庆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8月,国家社会党与民宪政党合并,组成中国民主社会党,为主要领导人之一。在此前后,著文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宣扬走"中间道路"。 1948年曾参与北平和平解放的活动。建国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政协委员、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民盟常务委员等职。1951年因卷入"美国特务案",于1951年6月被破获后,撤消了其民盟内外一切职务,并于1953年5月被开除出民盟。1973年6月2日逝世于北京"秦城"监狱。 ==哲学思想==张东荪的被重新发现,也只是近两三年来的事,比较集中的大概是在上海。复旦大学的张汝伦先生曾在《读书》上介绍张的哲学思想,算是近年国内比较早的注意张的思想的人,还有复旦的吴孝武先生,他以张的哲学思想为自己硕士论文的研究对象,他的研究成果已发表在《中国文化》上,并引起许多人注意。还有张耀南先生编辑了一本张东荪的文选,并且出版了。这些都是已问世的成果。另外在民间,据我所知,戴晴正准备写张的传记,湖北荆沙市程朝富先生更是倾其精力和钱财,收集张的专著和文章,准备为其编撰文集。张的被重新发现,首先是许多学界人注意到他思想的价值,还有就是他后半生的坎坷命运。别名==喜爱哲学== 万田 张东荪从来就没有脱离哲学,他一直是那个时代中国哲学舞台上的主角,因为这是和他文化救国的信念息息相关的事业。1918年底,梁启超决定赴欧洲考察,途经上海时,与张东荪、黄潮初畅谈一通宵,张东荪曾表示,此后"誓不为政治性质的运动",要以"教育、著书、译书"终其一生,为中国思想文化界尽其力量。在五四时期,张东荪就认为"要起中国的沉疴非彻底输入西方文化不可,所谓输入西方文化自然是指科学而言,然而输入科学却非先改变做人的态度不为功。所以输入科学而求其彻底,则非把科学的祖宗充分输入不可。科学的祖宗非他,西洋哲学便是。……我们介绍科学不求彻底则已,如要彻底则非充分介绍哲学不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张东荪就开始对西方现代哲学各种流派都作了介绍,而尤其注重于柏格森的创化论、罗素的新实在论、穆耿的新创化论、相对论哲学及康德的知识论,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他"西学为体,中学为用"的文化认识论。当时的中国学人要么是彻底地崇拜西洋科学;要么是固守中国文化优越的论调。和这些人不同,张东荪却做到了对中西方思想的融会贯通,他看到了单纯的科学崇拜对拯救中国无济于事,科学观念一定要结合中国传统的重视人的思想,这是迄今都非常先进的思想。时人张青元对张东荪哲学造诣的评价是:"张先生之可钦 , 圣心 因为他的学风纯是中 国 的;他虽浸淫于欧洲思想,而绝不盲从欧洲思想,他不曾到过欧美,然而他读的西洋典 籍,据我所知,却比任何一个留学生都多。"张东荪这种学术上的功力充分地展现在了他当时参与的两次探讨中国走向的文化大讨论上。 ==家庭生活== 1886年,张东荪出生于一个县官家庭。父亲张上騄当了一辈子县令,虽然为官清廉屡建政绩,却始终郁郁不得志。由于仕途无望,张上騄转而将兴趣投到文学方面,诗文造诣不凡,尤精词学,并对两个儿子张尔田、张东荪产生了很大影响。兄长张尔田自幼聪明,承袭家学,文名早著,有著述多种传世,后来一度和王国维等并称"海上三子"。张东荪从小在父兄督责下勤修旧学,受到了系统训练,并在传统儒家思想的熏染下形成了旧式知识分子特有的人格气质,对他的一生都有很大影响。1952年,他在一份检讨中写道:"孔孟之道、 中 国庸主义在我身上有深厚的根基,养成一种气质,总是以为清高最好,自命不凡,爱好名誉,有时自以为倔强就是有气节……" ==主要作品== 民族《新哲学论丛》商务印书馆1929年8月版。 汉《读〈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时事新报》副刊《学灯》,1922年3月。 《 出 生地世思想与西洋哲学》,《东方杂志》第22卷18号,1925年9月25日。 浙江省《饮冰室合集·专集之二十三》,中华书局1989年版。 出生 《中国之前途:德国乎?俄国乎?》,《解放与改造》第2卷14号,1920年7月15 日 期。 1886年12月9 《初学哲学之一参考》,《东方杂志》第23卷1号,1926年1月10 日。 逝世 《科学与哲学》,《东方杂志》第22卷2号,1925年1月25 日 期。 《科学与哲学--一名从我的观点批评科玄论战》,商务印书馆1924年版,第72页。 《思想与社会》序论,商务印书馆1946年版,第3页。1973年6月2日 职业《认识论》,上海世界书局1934年版,第46页。 《价值 哲学 家、 》序,上海世界书局1934年版。 《狱中生活简记》,《观察》第2卷第13-17期,1947年5月24日-6月21日。下同。 《 政治 协商会议与国防新案》,《民主生 活 动家、 》(重庆版)第2期,1946年1月16日。 《一个中间性的 政 论家、报人治路线》,《再生》周刊第118期。1946年6月22日。毕业院校 《经济平等与废除剥削》,《观察》第4卷第2期,1948年3月6 日 本东京帝国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