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612
次編輯
變更
安昌镇
,'''安昌镇'''位于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北部,北和西北面毗邻杭州市萧山区[[党山镇]]、[[瓜沥镇]],东、南、西三面分别与[[齐贤镇]]、华舍街道、[[钱清镇]]接壤,南距县城柯桥7公里,北离杭甬高速公路中国轻纺城道口1.5公里、杭州萧山国际机场10公里。镇域面积24.12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常住人口36480人,其中非农人口5859人,外来暂住人口7740人。<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DIE0E85F0514CFJG.html 安昌镇] </ref>
==古镇简介==
位于浙江省绍兴县安昌镇,始建于北宋时期,后因战乱,多次焚毁,又于明清时期重建,其建筑风格传承了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一依带水,古朴典雅,为浙江省重点历史保护地,其特产安昌腊肠、扯白糖远近闻名,具有水乡风情的水上婚礼也是别具特色。
安昌镇南靠柯桥,北邻杭甬高速公路,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典型江南水乡古镇。境内现存白洋新石器时代越族先民遗址。相传大禹曾在镇东涂山娶妻成家。公元896年,钱镠奉唐王朝之命屯兵该地平董昌之乱,因命其乡为安昌。现存老街始建于明成化、弘治年间,数百年来,棉、布、米集散旺盛,蔚为越北大市重镇。抗战前夕尚有商号933家,是城区外市集之最。
安昌明清老街依河而建,全长1747米,至今保存完好。粼粼河水,石板街路,错落有致的翻轩骑楼,传统特色的店铺作坊,姿态各异的拱桥石梁,古老凝重的台门,幽深僻静的弄堂,风貌古朴典雅,极具水乡特色,素有"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之美誉。
绍兴千百年来的民俗风情在古镇大都得到保存延续,隆冬腊月,漫步安昌老街,更能体味到一幅幅喜庆祥和、古老淳朴的水乡地方风情。<ref>[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794016189/1000 古镇简介] </ref>
==历史记载==
安昌镇是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据《越绝书》、《嘉泰会稽志》等古志记载,镇东涂山(又称西衣山)即相传大禹娶妻及会诸侯之地。后白洋古文化遗址曾出土石器、陶器、原始瓷等文物。唐末,钱缪屯兵平董昌之乱,因名其乡为安昌。清宣统二年(1910)置镇。1950年分建东安昌镇、西安昌镇,1954年3月合并为安昌镇。1991年11月,被列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1992年5月,大和乡并人,仍为安昌镇。
古镇保存有数里长的依河古街市,古色古香的店铺、民居,别具特色的作坊、错落有致的翻轩骑楼、曲折幽深的石板小巷、古老小巧的小石桥,使得安昌古镇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到此游览观光。安昌的小桥非常有特色,“拱、梁、亭”各式,千姿百态,古朴典雅,素有“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的美誉。在安昌,你还可以看到浓浓的江南民俗风情,绍兴几千年的民俗风情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热闹的水乡社戏、喜庆的船上迎亲、传统的手工酿酒、穿梭的乌篷小船......乃至祝福、裹粽子、串腊肠、扯白糖等等江南风俗一应俱全。随着根据师爷故居等古民居整修而成的“绍兴师爷馆”、“安昌民俗风情馆”和“安昌文史馆”等景点的开馆迎客,给古镇又平添一份浓浓的人文气息,使古镇真正成为“水乡文化的长廊”、“市井习俗的长卷”、“特色商品的长街”。<ref>[https://cq.focus.cn/zixun/800efd86f9304361.html 历史记载] </ref>
==工业情况==
全镇共有企业178家,总资产达503545万元,就业职工14102人,在支柱产业纺织、印染上有喷水、喷气织机以及无梭剑杆织机3632台,有平网印花生产线19条,圆网印花生产线14条,其它五金电器、建筑建材、食品加工、电缆电线、各类石材等多种产业各有各的特点。200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1486万元,现价企业总产值806957万元,企业销售收入850228万元,自营出口18897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3%、29.5%、30.2%、105.2%,保持了良好的发展趋势。2004年将继续加大技改投入力度,使安昌的经济更快的发展。
'''工业园区'''
安昌镇工业园区位于安昌镇区的北侧,一期建设1000多亩,园区东面与建设中的柯北工业园区相联接,在工业集聚上直接受到安昌镇城镇建设和柯北工业园区的带动作用,安昌工业园区在地块上以提升、改造传统行业为主,大力引进高、新、特项目。园区有优越的区位,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便捷的交通和优良的投资环境。
'''建筑业'''
安昌镇共有建筑企业二家,资质为一级,具有承建各类大中型建筑的能力,项目涉及建筑、市政、房地产等方面,两家建筑企业的办事处分布绍兴县、市区、杭州、上海等地。
'''农业发展'''
安昌镇农业在以前传统农业的基础上,近年来安昌镇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在全镇范围内初步形成“北鸭、中猪、南菜“的整体格局。2003年,安昌镇实现粮食总产量7925吨,亩产882公斤。作为浙江省“麻鸭之乡”和绍兴县百万羽麻鸭基地,2003年共饲养麻鸭136.94万羽,禽蛋加工5800吨,并同时发展了饲料加工业。
'''公益设施'''
安昌镇经过多年的开发和发展,各类公益设施齐全,镇内建有中心医院一所,,距县轻纺城医院和华宇医院仅7公里;镇内设镇中和镇中心小学各一所,距省重点中学柯桥中学6.5公里,浙江大学中国轻纺城职业培训中心5公里,镇内有完善的住宿、娱乐场所,同时有线电视、电话电讯等设施也十分齐备。<ref>[https://cq.focus.cn/zixun/800efd86f9304361.html 工业情况] </ref>
==古镇文化==
安昌镇作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的安昌,具有数千年的历史,至今还保存三里长的依河街市,传统的店铺,凝重的台门,别具特色的作坊,错落有致的翻轩骑楼,曲折幽深的石板小弄,古老的小桥,素有“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的美誉。
自古言“无绍不成衙”,就是讲述了绍兴师爷在古代官府中的地位和作用,古镇安昌作为绍兴师爷的荟萃之地,具有浓厚的师爷文化气息,随着“绍兴师爷馆”的开辟,让游人真正有了认识、了解师爷的场所。
同时,绍兴几千年的民俗风情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热闹的水乡社戏、喜庆的水乡婚礼、传统的手工酿酒、作酱;穿梭的乌篷小船……腊月里人们忙着祝福、搡年糕、裹粽子、串腊肠、扯白糖等,构成了一幅古老、淳朴、喜庆、祥和的水乡风情图。
随着“风情馆”“文史馆”“师爷馆”“钱庄”等景点的开馆迎客,给古镇平添了一份浓浓的人文气息,使古镇真正成了“水乡文化的长廊、市井习俗的长卷,特色商品的长街,古镇风韵的长音”。
古代将帅出征,治无常处,以幕为府,其参谋、书记等属员称幕僚。明清时期,僚属编制缩减而公务日繁,主官私聘的智囊、助手,仿照幕僚惯例称为幕友、幕宾。幕友虽非职官,但因参与机要,代拟奏疏,处理案卷,掌握钱谷,联络官员而身份特殊,主官及其僚属对他们尊若上宾,称之为“老夫子”、“西宾”。府内衙役、仆从尊主官为“老爷”,尊其幕宾则为“师老爷”,简称“师爷”。“师爷”的出现,始于明中晚期,历清一代,迄于民国初年。作师爷者,以绍兴人最多。《清稗类钞》记载:“绍兴师爷……上自督抚,下至州县,凡官署皆有此席。”故有“无绍不成衙”之说。
绍兴多出师爷有其特定的地域人文背景:一是绍兴素为文化之邦,人文荟萃而仕进有限,在乡地狭人稠,谋生农艰商轻,故于读书无成者,学幕为其一大出路;二是绍兴人处世精明,治事审慎,工于心计,善于辞令,尤适于做师爷;三是作师爷的“专业知识”近于家传手艺,绍兴人家庭观念重,同乡情谊浓,外出做官为幕者,出于亲情乡谊尔引我荐,遂使绍兴师爷群体蔚为大观。如安昌许思湄,一家就有十余个师爷。龚未斋估计“吾乡之业于斯者,不啻万家”(《雪鸿轩尺牍》)。
绍兴师爷活跃于明清政治舞台四百年。王朝各级政治机器以正常运转闰代代读经书、撰八股出身的官员赖以主事司职。其主流精于幕业,恪守幕道,以“仁厚忠恕”为箴言,以“尽心尽言”、“勤事慎事”为准则,寓修身于佐治,兼谋生与济民,代有名幕,人才辈出。他们的活动,对于当时及后世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产生过极为重要的影响。
今人提起“绍兴师爷”,往往褒少贬多,这是晚清幕风流变所致。清代吏治风走过一驼峰形,幕友风气也同步随之。少数劣幕如参与杀害秋瑾烈士的章介眉之流,尤为人所切齿。然综观绍兴师爷之主流,不可以偏概全。“绍兴师爷”作为一种历史现象,作为绍兴地域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当对其人物、事迹、作用影响、人文特征、产生发展消亡的历史乃至其他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发掘、研究、评价、借鉴,善待这份重要的遗产。“绍兴师爷”在历史雪泥中所留鸿爪之迹,应当更为昭著于世,自有客观评说。<ref>[http://hld.wenming.cn/syjj/dfcz/zq/201512/t20151218_3031234.shtml 古镇文化] </ref>
==古镇景点==
'''安昌师爷馆'''
自古绍兴出师爷,而安昌更是绍兴师爷扎堆的地方。安昌镇上的安昌师爷馆原是清代师爷娄心田的故居,其门斗简朴,庭院幽深,符合师爷隐居幕后,不事张扬的禀性。师爷是明、清两代各级官员私聘的谋士,他们参与日常公务的处理,甚至是一些机密工作,虽然没有正式的官职,却对地方的政治、经济以及军事等各方面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他们在官府中受到很高的礼遇,官员尊称他们为“老夫子”,衙役们则称为“师老爷”,后来逐渐统称为“师爷”。师爷作为一种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下的文人群体,对安昌的人文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ref>[https://www.sohu.com/a/442898897_120054246 古镇景点] </ref>
==特色产品==
'''绍兴老酒'''
绍兴老酒是绍兴的著名特产,生产历史非常悠久。据文献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绍兴酿酒业已很普遍。《吕氏春秋》载有越王勾践“投醪劳师”的故事,至今城内尚有“投醪河”遗址。到南北朝时,绍兴老酒已成为贡品。五代吴越国时,绍兴的酿酒事业进一步发展,酒税已成为当时国家的重要税收之一,吴越王钱#特设酒务司专管,这就是城区酒务桥的来历。宋室南渡后,绍兴老酒发展迅速,当时城内达到“酒满街头”的程度。绍兴老酒生产的鼎盛时期在清光绪后期,年产量曾高达60900吨,仅贮存3年以上的陈酒就有36000余吨之多。民国时期,受战乱影响,产量很不稳定,1945年仅产2500吨。
'''茴香豆'''
茴香豆是一种绍兴的小食用品,常作零食或下酒之用。由于鲁迅小说中的描写,使绍兴的茴香豆身价百倍,成为外地旅游者争相购买的商品之一。为适应游客购买的需要,茴香豆的包装已作了很大改进,因此小小的茴香豆已在绍兴形成了一个大市场。<ref>[https://yk.tuniu.com/trips/12584833 特色产品] </ref>
==风土人情==
'''闹腊月'''
“社戏锣鼓伴月升,腊肠香味随风飘”,闹腊月是安昌古镇一项传统的民俗活动,处处透着浓郁的节日氛围。每年“闹腊月”时,古镇一片欢腾,社戏、莲花落、腰鼓、猜谜、水乡婚礼、水乡寿宴令人眼花缭乱;搡年糕、裹粽子、灌腊肠、扯白糖等特色小吃令人大饱回福;现场表演的箍桶、竹编、打铁、纳鞋、挑花边、纺棉花等原汁原味地再现了古老的水乡生活。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