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常德市鼎城区图书馆

增加 112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常德市鼎城区图书馆.jpeg|有框|右|<big></big>[http://hnwhyimg.wentiyun.cn/hnwhy/20201207/7ba1839b-12f6-4789-aacb-bf3df42b1b1f.jpg 原图链接][http://hnggwhy.wentiyun.cn/new-9-55148.html 来自 韵动网 的图片]]]
'''常德市鼎城区图书馆'''座落于 [[ 常德市 ]] 鼎城区武陵镇隆阳路口,占地4000平方米,藏书近9万册,年报刊订购180余种,2004年开始采用ILAS图书 [[ 自动化 ]] 管理系统,馆内通证开放图书外借、报刊阅览、少儿阅览、过刊阅览、参考咨询、基层辅导等窗口,每周开放56小时,是经文化部授牌的县级二级 [[ 公共图书馆]]<ref>[https://www.docin.com/p-749515800.html 文化部定各级图书馆一、二 级标准(必备条件)],豆丁网,2014-01-02 </ref>。
==基本介绍==
鼎城区图书馆是鼎城区文广新局下属的公共文化 [[ 事业单位 ]] ,位于武陵镇隆阳路132号,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馆舍 [[ 建筑面积 ]] 约2000平方米,总藏书量约100000余册,2014年被评定为国家二级公共图书馆。。
==展厅展馆==
馆内设 [[ 办公室 ]] 、财务室、基层辅导、参考咨询、采编、外借、报刊阅览、过刊阅览、少儿阅览、 [[ 电子 ]] 阅览等部门。
==馆藏实力==
1956年建馆时,藏书7235册,1964年从本县石板滩公社狮子山大队赵务滋家收购 [[ 古籍 ]] 线装书5059册,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破四旧”后,藏书只有3万余册了,1977年藏书48000余册,1990年增至75414册,2006年为87950册,其中社会科学<ref>[https://www.sohu.com/a/468772777_455313 为什么说社会科学进入了“黄金时代”?],搜狐,2021-05-26</ref>类35310册, [[ 自然科学 ]] 类21142册,综合类10815册,报刊9000册,地方文献742册,古籍5059册。
图书文献分编1976年采用《中图法》第1版分类,1981年采用第2版,1990年使用第3版,1999年至今采用《中图法》第4版。
1966年以前,图书馆读者队伍主要为 [[ 机关 ]] 干部职工,只凭工作证或介绍信登记即可借阅,年读者流通2000余人次,年图书流通3000余册,1975年重新 [[ 开放 ]] 后,实行办证借书制,发放借书证100个,1977年注册读者577人,图书年流通量达9000余册次;1990年注册读者7351人,图书年流通量达53100余册次;2006年在线读者5314 人,图书年流通量为34200余册次。
1985年新馆开放后,设立了科技咨询室,1996年改为参考咨询室,室内藏有各类 [[ 工具书 ]] 和参考资料,帮助读者查找、提供有关文献,以满足其知识性、专题性需求。历年来,共接待求助读者13100余人次,解答各类咨询5400余个。1988年开始根据经济建设需要,积极为科研生产项目提供定题服务,根据用户不同要求,定期提供对口性文献资料。自1993年全省开展公共图书馆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成果评比活动以来,先后有多项 [[ 成果 ]] 获省市嘉奖:1993年的《为引进“隔热镇水粉”服务》获省三等奖;1999年的《为“湘杂棉一号”推广服务》获省三等奖、市二等奖;2000年的《为武陵文史研究服务》获市二等奖;2002年的《为金峰农民图书馆服务》获省三等奖;2005年的《为农业结构调整以促进农民增收的项目论证提供服务》获省三等奖。
自1981年起每年农历 [[ 元宵节 ]] ,采取公开挂展、有奖对谜的方式,举办多次元宵灯谜活动;一年一度发起一次不同主题的“红读”活动;自1987年3月24日定为全省 [[ 图书馆 ]] 活动日起,每年定期上街进行图书宣传一条街活动。
==历史沿革==
[[ 光绪 ]] 二十九年(1903),旅居武陵的浏阳人雷光宇鉴于新政推行,图书类出,寒峻之士购阅较难,遂邀人捐购,租地吕祖庙(今常德市黄金台),创办常德图书馆,是湖南省较早以“图书馆”命名的公共图书馆。次年,因经费不支闭馆。光绪三十一年(1905),在县内各学堂资助下重新开馆,并废除收取入馆挂号费和夜读灯油费等规定,馆务再度兴旺。半年后,被武陵县令取消,改为西路师范传习所。
民国八年(1919),常德县劝学所筹办通俗图书馆及阅报社, [[ 民国 ]] 十二年(1923)与通俗讲演所合并为通俗教育馆。民国十八年(1929)分署,改称常德县民众图书馆。民国二十年(1931)在府坪街(今常德市和平东街)修建新馆,民国二十六年(1937)并入民众教育馆,改称县民众教育馆图书室。次年日寇空袭常德,馆舍被炸毁,图书疏散运往枫林口刘氏宗祠(今常德市鼎城区草坪乡枫林口村)封存,抗战胜利后迁回公墓纪念堂。1949年常德解放,城区建市, [[ 图书 ]] 设备由市文化部门接管。
1956年7月,在常德市光明巷另建常德县图书馆,1968年因“ [[ 文化大革命 ]] ”,县图书馆闭馆,1975年10月重新开放,1979年常德县图书馆单独建制,1983年在常德县武陵镇建新馆,1985年7月新馆正式 [[ 开放 ]] ,1988年因县改区后,更名为常德市鼎城区图书馆。
==其他信息==
===馆舍设备===
1983年,由湖南省文化厅、常德县 [[ 政府 ]] 拨款22万元修建四层阅览楼1栋,1987年湖南省财政厅拨款5万元,修建三层配套藏书楼一栋,目前共计业务用房1746平方米。历年陆续添置设备,目前共有书架180米,报刊架20米,阅览桌30张,阅览椅150把,书柜10个,樟木柜48个。
1992年、1996年共建临街门面26间,900平方米。
2004年投入5万元引进ILAS系统,实行图书 [[ 电脑 ]] 自动化管理。
2005年建设有20台电脑的电子阅览室,2007年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 [[ 工程 ]] 鼎城分中心建设启动。
===人员、经费===
1956年建馆时,馆长由县文化馆馆长兼任,图书管理员2名;1977年4名,其中3人获图书管理员职称;1990年馆长1名,管理员6名;2006年馆长、副馆长3名,管理员14名,其中大学学历2名,大专 [[ 历7 历]]7 名,中级以上职称13名,助级4名。
图书馆人员工资、办公经费由地方 [[ 政府 ]] 列入预算,1986年前,每年 [[ 事业 ]] 经费均在2万元以下,1990年为39425元,1994年随人员的增加,拨款增至10万元,但购书经费无单列,1998年鼎城区政府拨购书专项2.3万元,1999年购书专项列入财政预算,但数额不等,2004年起,按区属人口人平0.1元的年度购书专项列入预算,目前为8万元。2006年度经费总计38万余元。
===现代化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
2004年开始采用 [[ 深圳市 ]] 科图新技术应用公司和湖南省图书馆自动化发展部联合开发的ILAS图书自动化管理系统,目前流通书库已完成电脑编目,回溯建库。
2005年组建开放电子 [[ 多媒体 ]] 电子阅览室,2007年开始筹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鼎城分中心。
==视频==
763,28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