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
次編輯
變更
熊培云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熊培云| 外文名 = Peiyun Xiong| 图像 = [[File:熊培云2.jpg|缩略图|center|[http://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22419/20170725194946-1191771776.jpg/0 原图链接] [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lemmaId=7649249&now=https%3A%2F%2Fpic.baike.soso.com%2Fugc%2Fbaikepic2%2F22419%2F20170725194946-1191771776.jpg%2F0&type=1#simple_1 来自搜狗]]]| 图像说明 = 熊培云|center| 出生日期 = 1973年 | 出生地点 = 中国 | 国籍 = 中国| 职业 = 《南风窗》驻欧洲记者(主笔)| 知名作品 = 《思想国: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 <br> 《这个社会会好吗》<br> 《一个村庄里的中国》 <br> 《自由在高处》}}'''<big>熊培云</big>''',(1963年4月27日-2018年)出生于香港,中国香港影视女演员,有“靓绝五台山”的美誉。熊培云,南开大学副教授 [1]。曾驻巴黎,任《南风窗》驻欧洲记者,兼国内若干影响力媒体专栏评论员及社论作者,《新京报》首席评论员,东京大学客座研究员。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译丛”创始主编委员。近年来在《南方周末》、香港《凤凰周刊》、法国《世界报》、日本《东洋经济周刊》等海内外媒体发表评论、随笔千余篇。[ ==人物简介==熊培云,1973年生,祖籍江西。毕业于南开大学、巴黎大学。主修历史学、法学与传播学。思想国网站创始人。过去与现在与熊培云写作相关的职业主要有:《南风窗》驻欧洲记者(主笔);《新京报》首席评论员;《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东方早报》、《亚洲周刊》、《凤凰周刊》等知名媒体专栏作家、社论作者及特约撰稿人;南开大学传播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于2010年5月27日增选为立人乡村图书馆理事会理事。1 ==主要著作==《思想国: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7-1-1)思想自由的国度并非尽善尽美,但它恰恰恰是值得理想主义者去追求的,也只有理想主义才能突破“三个和尚无自由”的困境,建成这种“思想国”。另一方面,以实现“尽善尽美的理想”为理由去扼杀思想自由,结果只能是:只准我想,不准你想;既无“思想”,何谈“理想”?——熊培云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秦晖(著名学者,清华大学教授)“从刀剑共和国到思想共和国”。无疑,《思想国》正在重塑并丰富一个伟大的概念。——Gil Delannoi(法国思想史研究专家)我已入籍思想国,那个《九三年》里蓝军司令戈万说的思想共和国,熊培云先生创建的思想国。这里的人不会生真理病,他们说“异乎我者未必即非,而同乎我者未必即是”。这里的人不会朝猜疑冷酷的方向走,他们说“容忍比自由还重要”。这里的人“通过知识寻求解放”,他们“年老而勿衰”,每个人都有一双认识知识的眼睛。思想国不需要护照,只要你有人格;思想国没有国界,因为你的灵魂指引了你的方向。——笑寒(思想国网友)《中国之觉醒》(法文译著,香港田园书屋)《重新发现社会》(新星出版社,2010-1-1)熊培云的社会观察,他的文笔,是如此细致和娓娓道来,让我恨不得重回小学,对自己的文学功底、人文社会科学“推倒重来”。对于我们这些从抑制独立思考的教育体系中出来的人来说,到大学毕业时还能保留住自己个性、特别是保留住思想个性的人,实在渺渺无几,而能够像熊培云这样独特洞察人、社会与国家的人就更是难得了。读他对电影、对文艺、对著作的评论,是一种思想享受。他的才华是上帝给我们中文世界的礼物,这种礼物让我们没有理由不感激。《重新发现社会》获得《新周刊》2010新锐榜的2010年度图书奖项,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南方都市报》年度十大好书,《亚洲周刊》2010年十大好书,入选新浪2010年"中国好书榜"第四名,财新网年度好书推荐,中国图书势力榜年度图书奖。《自由在高处》(新星出版社,2011-1-1)《自由在高处》是作者对《重新发现社会》一书的重要补充。旨在从个体角度探讨身处转型期的人们如何超越逆境,盘活自由,拓展创造,积极生活。帕特里克说,“不自由,毋宁死”,熊培云说“不自由、仍可活”。自由与自救,是本书的方向与重点。 《一个村庄里的中国》(新星出版社, 2011年10月)《一个村庄里的中国》是作者的还愿之书。它以故乡村庄为起点,多条线索并进,从各个侧面重新梳理了百余年来的中国史与乡村史。既有个体生活的真切体验与细致描述,又有时代命运的整体分析 。故乡从哪里来,中国向何处去?本书连接历史与心灵,解读沉沦与希望,为转型期中国凝聚自由而宽容、平等而向上的力量。《这个社会会好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1)乌托邦时代,为了未来否定现在;功利主义时代,为了现在舍弃未来。当中国从一种极端滑向另一种极端的时候,熊培云以一如既往的乐观态度,唤回人们对理性的信心与热情。 这个社会会好吗?既是疑问,也是期许。本书打通古今中外,不仅着重探讨了革命与改良、自由与责任、暴力与宽恕、道德与法律等关键议题,而且从“以己任为天下”的角度,诠释了个体之于社会变革的重要性。==名言==无论大国崛起,还是小国崛起,首先是国民权利包括选择权利的崛起。毕竟,国家不是目的,而只是国家将自己权利最大化的一种手段。———熊培云承认“我即单位”“我是时间单位”“我是时间的尺度”,在此基础上,我们关于生命意义的挖掘,将不再是忠诚于某个地理与环境,而是忠诚于我们自己的一生(这段时间)——正是通过这段时间我们参与并见证一个时代。一个人应该站在自己的生命本身,站在一个时代的立场上表达自己的心声,而非生在中国便只为中国人表达,生在美国便只为美国人说话。——熊培云我愿意以更广阔的视角将我所热爱之国视为时间之国,一种立于时间维度上的精神与思想之国,而非空间意义上的逆来顺受或与生俱来的“嫁鸡随鸡”式的地理之爱。——熊培云当公有制异化为对民众精神与肉体双双充公的一种国家体制,社会主义同样表现为“有主义无社会”,或者“主义压倒社会”。——熊培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