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7,809
次編輯
變更
徐建寅
,创建页面,内容为“'''徐建寅'''(1845~1901),现代兵工学家,字仲虎,江苏无锡人。其父徐寿为为中国近代化学启蒙者和造船工业先驱。自幼…”
'''徐建寅'''(1845~1901),现代兵工学家,字仲虎,[[江苏]]无锡人。其父徐寿为为中国近代化学启蒙者和造船工业先驱。自幼受其父影响,热爱自然科学。1861年随其父在安庆军械所供职。
1875年在山东机器局任总办。1879年出使德、英、法等国进行技术考察。1886年在会办金陵机器局时,采用西法制成新式后膛招枪和铸钢。1898年维新变法时任农工商督办。
后任福建船政局马尾造船厂提调,[[湖北省]]营务总办,保安火药局、汉阳钢药厂督办。1901年3月,在钢药厂与员工试制无烟药时,失事殉职,是中国近代牺牲在科研岗位上的第一位科学家<ref>[https://www.sohu.com/a/282849671_488074 为了“汉阳造”所需的无烟火药,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搜狐,2018-12-19</ref>。著译有《[[造船全书]]》《[[兵学新书]]》《[[化学分原]]》《[[水雷录要]]》《[[欧游杂录]]》等40余种。
==个人经历==
1861年,徐建寅17岁,随徐寿一同到洋务派首领[[曾国藩]]在安庆创办的军械所供职。当时,徐寿与华蘅芳正筹划试造一艘用蒸汽机作动力的轮船。为此事,他们“日夜凝思,苦无法程”,徐建寅“累出奇思以佐之”。在徐建寅的协助下,1863年,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制造的“黄鹄”号第一艘实用轮船试航成功。
1867年,曾国藩推荐徐寿、徐建寅父子到上海江南制造局工作,此时江南制造局刚迁进新址,百事草创,头绪多端,为提高制造能力,以徐寿为主提出了翻译西书、开煤炼铁、自造大炮、操练水师的四条建议。在徐氏父子倡议下,江南制造局于次年即设立了翻译馆,并聘请了英美学者伟烈亚力、傅兰雅等,专门从事翻译出版西方科学技术书籍的工作。
徐建寅在江南制造局任职七年,“于船炮枪弹多所发明”。1868年,他协同徐寿、华蘅芳制造成中国第一艘汽机兵船“惠吉”号,为中国近代造船工业拉开了序幕。
在此期间,徐寿、徐建寅还都作为“华方董事”的代表,与西人麦华陀、傅兰雅等用募款集资的办法,在上海创办了一所专门向社会青年传授科学技术知识的“格致书院”。它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办学形式,为中国兴办近代式的科学技术教育开了先例。
1874年,徐建寅应[[李鸿章]]的邀请,到天津机器局主持硫酸(时称镪水)的研造。经过筹划、采用铅室制酸法,不久便研造成功。为天津机器局解决了所用之镪水依赖进口的问题。
是年,清政府征用人才,江苏巡抚[[丁日昌]]素识徐建寅的才学,要其筹论时局,徐建寅遂“上书万言”,详陈时势,受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重视,并“奉旨以出使大臣记名”。
1875年,徐建寅应山东巡抚丁宝桢聘请,来山东协助其筹划机器局的创建。并受命他为机器局总办,全面规划,统筹一切。山东机器局,在徐建寅一手经管下,不逾一年,即已全部建成。开创了由中国自己的工程技术人员设局建厂的先例。
1879年,徐建寅被委派以驻德使馆二等参赞的名义,出国进行技术考察。这是中国第一个被派往外国专门作技术考察的工程技术人员。徐建寅这次出国考察,主要有两项任务:一是订购铁甲舰船,是考察英法等国生产制造技术。从1879年至1881年两年间,他先后对英、德、法三国80多家工厂和科技部门,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考察,并将其所见所闻详细作了纪录,尤其对生产设备、工艺技术方面中的些重要问题,更为专注。对于订购铁甲舰船,徐建寅更是尽心竭力。他考察了英、德两国最著名的一些造船厂,经过对比、考证,最后选定德国最大的一家造船厂(伏耳铿造船厂),订造了两艘铁甲舰船。这就是清政府北洋舰队中的两艘主力舰:“镇远”和“定远”号。
1886年,两江总督曾国荃聘请徐建寅督办金陵机器制造局,主持技术工作。徐建寅在这里工作了两年多,利用旧设备改造成可自己铸炼钢材的设备,减少了进口,节省了开支。同时,还研造成了新式后膛抬枪。另外,对人事任用、生产调度等管理工作也作了不少改进。1890年,徐建寅应湖广总督张之洞的邀请,会办湖北铁路局。是时,张之洞正兴办汉阳铁厂和枪炮厂,急需大量用煤。为减少从外国购买,他于大冶附近“勘得真煤层”一处。经试开,质量极佳,“与英国之上等煤足堪匹敌”,并且也足够这两个厂使用。
1895年,光绪特旨召见徐建寅,并派其去天津、威海查验船械战败(中日战争)、失利的情形。
1896年,徐建寅被调到福建船政局任提调。在公务之余,他博览中外有关书籍,撰写了一部因时而作的名著:《[[兵学新书]]》。
1898年,在维新变法、实施新政中,徐建寅被任命为农工商总局督理,并授予他三品衔、可随时“专折奏事”的待遇。变法失败后,徐建寅亦被列入“禁锢谪革”之内,由于他“参与事晚”,被革去“三品”后,以回乡扫墓为名,在无锡、上海闲居一年多。
1900年,张之洞约请徐建寅去湖北督办全省营务。是时,八国联军正入侵中国,外洋火药已不再向中国出口,张之洞派徐建寅去督办保安火药局,为应急需,遂“慨然任之”。徐建寅日夜操劳,只三个月,便将保安火药局建成投产。
在此之前,张之洞于汉阳建造了一个无烟药厂,因外洋工匠此时都已离厂,生产研制无法继续进行,[[张之洞]]又派徐建寅总办无烟药厂研造之事。徐建寅为不受制于洋人,又挑起研制无烟药的重担。为尽快研造出合格的无烟药,他“日手杵臼,亲自研炼”。经过多次试验,终于研造成功。1901年3月31日(光绪二十七年二月十二日),他亲自到拌药房合药拌料,正准备开工生产时,不竟机炸药轰,与在场的其他15名员工同时罹难,时年57岁。
为表彰徐建寅的功绩,清廷照张之洞等的请奏,按军营提督阵亡的例子给予优恤,并追赠为二品衔内阁学士,交国史馆立传,入祀昭忠祠等。
==人物评价==
徐建寅是中国近代一位爱国的、在许多科技领域中卓有建树的科学家,是传播西方进步文化、翻译和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先驱。他一生从事和任职的工作部门,几乎包括了清政府规模最大的几个机器局、造船厂,为近代中国的造船事业、军事工业、化学工业及现代科学技术教育的创立与发展做出了贡献。徐建寅,字仲虎。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出生于江苏无锡钱桥社冈里(今无锡市郊区山北乡会西村)。是清末著名科学家徐寿的次子。徐建寅一生及其在中国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卓越成就,与徐寿的教育和直接影响分不开。
徐建寅在其父的教育影响下自幼聪敏好学,随徐寿、华蘅芳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有时参与他们做实验。人称其“少勤敏,善察微”。
徐建寅勤奋好学,对事业刻意求精,一生翻译、撰写了许多名篇、巨著,为传播西方进步文化,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尽心竭力,笔耕不辍。他翻译出版的书籍、专著共有40多部、篇,合计170多万字。其中翻译出版的有18种,专著4种,论文10多篇。另外还有许多未出版、未发表的书稿、手抄本等。内容包括化学、物理、数学、天文、制图、机器制造、工艺技术、政治、经济、军事等许多方面。在这些翻译出版的书籍、专论中,有不少是中国出版史上问世最早或首次发行的。
1872年,他与傅兰雅合作翻译出版的《[[化学分原]]》,在中国是最早问世的一本有关实用化学工艺和分析化学的书。这本书讲述了多种玻璃器皿、器材的制做方法。介绍了做定性分析的操作方法,怎样配制做定性、定量分析的试剂等。这样一本科普启蒙的书籍,对当时的中国社会来说,是非常实用和新颖的。
1870至1880年十年间,为适应造船、制造机械的需要,先后与傅兰雅等合作翻译出版了《[[运规约指]]》(几何学)、《[[器象显真]]》(机械制图)、《[[汽机必以]]》(蒸汽机制造)以及有关建筑工程、制造机器常用的工具书《[[艺器记珠]]》等10多种。
在欧洲几国考察期间,他将其所见所闻,编著成《[[欧游杂录]]》一书。其中介绍了造船、机械、枪炮、火药、熔铁、铸钢、采煤、开矿、电器、印刷、水泥等几十个门类和行业。涉及到设备、工艺、机器安装、船坞建造等方面的就有200项。此外,还有关于金属加工方面的60多项。这些内容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和创办,都是非常及时和有益的。
《[[欧游杂录]]》,也是一部具有很高史料价值的书。因为这部书把19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最进步、最有代表性的制造技术、生产工艺、机器设备及工厂管理方法等,全面真实地纪录下来,在许多方面至今仍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另外,有关科学技术方面的译著,还有《[[造铁全法]]》、《[[造石灰法]]》、《[[测地捷法]]》、《[[声学]]》、《[[电学]]》、《[[谈天]]》等多种。
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翻译出版的书籍及论著,有《[[水师操练]]》、《[[轮船布阵]]》、《[[船政丛书]]》、《[[兵学新书]]》等多部。其中,有的也涉及到科技方面的一些问题。
==视频==
===<center> 徐建寅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爆炸中永生,缅怀近代军工史上牺牲在工作岗位第一位科学家徐建寅</center>
<center>{{#iDisplay:i0845dub1ym|560|390|qq}}</center>
<center>炮弹不足?北洋水师无炮弹可打?直隶候补道徐建寅说出真相</center>
<center>{{#iDisplay:l3310a47ltz|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技術工程師]]
1875年在山东机器局任总办。1879年出使德、英、法等国进行技术考察。1886年在会办金陵机器局时,采用西法制成新式后膛招枪和铸钢。1898年维新变法时任农工商督办。
后任福建船政局马尾造船厂提调,[[湖北省]]营务总办,保安火药局、汉阳钢药厂督办。1901年3月,在钢药厂与员工试制无烟药时,失事殉职,是中国近代牺牲在科研岗位上的第一位科学家<ref>[https://www.sohu.com/a/282849671_488074 为了“汉阳造”所需的无烟火药,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搜狐,2018-12-19</ref>。著译有《[[造船全书]]》《[[兵学新书]]》《[[化学分原]]》《[[水雷录要]]》《[[欧游杂录]]》等40余种。
==个人经历==
1861年,徐建寅17岁,随徐寿一同到洋务派首领[[曾国藩]]在安庆创办的军械所供职。当时,徐寿与华蘅芳正筹划试造一艘用蒸汽机作动力的轮船。为此事,他们“日夜凝思,苦无法程”,徐建寅“累出奇思以佐之”。在徐建寅的协助下,1863年,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制造的“黄鹄”号第一艘实用轮船试航成功。
1867年,曾国藩推荐徐寿、徐建寅父子到上海江南制造局工作,此时江南制造局刚迁进新址,百事草创,头绪多端,为提高制造能力,以徐寿为主提出了翻译西书、开煤炼铁、自造大炮、操练水师的四条建议。在徐氏父子倡议下,江南制造局于次年即设立了翻译馆,并聘请了英美学者伟烈亚力、傅兰雅等,专门从事翻译出版西方科学技术书籍的工作。
徐建寅在江南制造局任职七年,“于船炮枪弹多所发明”。1868年,他协同徐寿、华蘅芳制造成中国第一艘汽机兵船“惠吉”号,为中国近代造船工业拉开了序幕。
在此期间,徐寿、徐建寅还都作为“华方董事”的代表,与西人麦华陀、傅兰雅等用募款集资的办法,在上海创办了一所专门向社会青年传授科学技术知识的“格致书院”。它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办学形式,为中国兴办近代式的科学技术教育开了先例。
1874年,徐建寅应[[李鸿章]]的邀请,到天津机器局主持硫酸(时称镪水)的研造。经过筹划、采用铅室制酸法,不久便研造成功。为天津机器局解决了所用之镪水依赖进口的问题。
是年,清政府征用人才,江苏巡抚[[丁日昌]]素识徐建寅的才学,要其筹论时局,徐建寅遂“上书万言”,详陈时势,受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重视,并“奉旨以出使大臣记名”。
1875年,徐建寅应山东巡抚丁宝桢聘请,来山东协助其筹划机器局的创建。并受命他为机器局总办,全面规划,统筹一切。山东机器局,在徐建寅一手经管下,不逾一年,即已全部建成。开创了由中国自己的工程技术人员设局建厂的先例。
1879年,徐建寅被委派以驻德使馆二等参赞的名义,出国进行技术考察。这是中国第一个被派往外国专门作技术考察的工程技术人员。徐建寅这次出国考察,主要有两项任务:一是订购铁甲舰船,是考察英法等国生产制造技术。从1879年至1881年两年间,他先后对英、德、法三国80多家工厂和科技部门,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考察,并将其所见所闻详细作了纪录,尤其对生产设备、工艺技术方面中的些重要问题,更为专注。对于订购铁甲舰船,徐建寅更是尽心竭力。他考察了英、德两国最著名的一些造船厂,经过对比、考证,最后选定德国最大的一家造船厂(伏耳铿造船厂),订造了两艘铁甲舰船。这就是清政府北洋舰队中的两艘主力舰:“镇远”和“定远”号。
1886年,两江总督曾国荃聘请徐建寅督办金陵机器制造局,主持技术工作。徐建寅在这里工作了两年多,利用旧设备改造成可自己铸炼钢材的设备,减少了进口,节省了开支。同时,还研造成了新式后膛抬枪。另外,对人事任用、生产调度等管理工作也作了不少改进。1890年,徐建寅应湖广总督张之洞的邀请,会办湖北铁路局。是时,张之洞正兴办汉阳铁厂和枪炮厂,急需大量用煤。为减少从外国购买,他于大冶附近“勘得真煤层”一处。经试开,质量极佳,“与英国之上等煤足堪匹敌”,并且也足够这两个厂使用。
1895年,光绪特旨召见徐建寅,并派其去天津、威海查验船械战败(中日战争)、失利的情形。
1896年,徐建寅被调到福建船政局任提调。在公务之余,他博览中外有关书籍,撰写了一部因时而作的名著:《[[兵学新书]]》。
1898年,在维新变法、实施新政中,徐建寅被任命为农工商总局督理,并授予他三品衔、可随时“专折奏事”的待遇。变法失败后,徐建寅亦被列入“禁锢谪革”之内,由于他“参与事晚”,被革去“三品”后,以回乡扫墓为名,在无锡、上海闲居一年多。
1900年,张之洞约请徐建寅去湖北督办全省营务。是时,八国联军正入侵中国,外洋火药已不再向中国出口,张之洞派徐建寅去督办保安火药局,为应急需,遂“慨然任之”。徐建寅日夜操劳,只三个月,便将保安火药局建成投产。
在此之前,张之洞于汉阳建造了一个无烟药厂,因外洋工匠此时都已离厂,生产研制无法继续进行,[[张之洞]]又派徐建寅总办无烟药厂研造之事。徐建寅为不受制于洋人,又挑起研制无烟药的重担。为尽快研造出合格的无烟药,他“日手杵臼,亲自研炼”。经过多次试验,终于研造成功。1901年3月31日(光绪二十七年二月十二日),他亲自到拌药房合药拌料,正准备开工生产时,不竟机炸药轰,与在场的其他15名员工同时罹难,时年57岁。
为表彰徐建寅的功绩,清廷照张之洞等的请奏,按军营提督阵亡的例子给予优恤,并追赠为二品衔内阁学士,交国史馆立传,入祀昭忠祠等。
==人物评价==
徐建寅是中国近代一位爱国的、在许多科技领域中卓有建树的科学家,是传播西方进步文化、翻译和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先驱。他一生从事和任职的工作部门,几乎包括了清政府规模最大的几个机器局、造船厂,为近代中国的造船事业、军事工业、化学工业及现代科学技术教育的创立与发展做出了贡献。徐建寅,字仲虎。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出生于江苏无锡钱桥社冈里(今无锡市郊区山北乡会西村)。是清末著名科学家徐寿的次子。徐建寅一生及其在中国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卓越成就,与徐寿的教育和直接影响分不开。
徐建寅在其父的教育影响下自幼聪敏好学,随徐寿、华蘅芳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有时参与他们做实验。人称其“少勤敏,善察微”。
徐建寅勤奋好学,对事业刻意求精,一生翻译、撰写了许多名篇、巨著,为传播西方进步文化,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尽心竭力,笔耕不辍。他翻译出版的书籍、专著共有40多部、篇,合计170多万字。其中翻译出版的有18种,专著4种,论文10多篇。另外还有许多未出版、未发表的书稿、手抄本等。内容包括化学、物理、数学、天文、制图、机器制造、工艺技术、政治、经济、军事等许多方面。在这些翻译出版的书籍、专论中,有不少是中国出版史上问世最早或首次发行的。
1872年,他与傅兰雅合作翻译出版的《[[化学分原]]》,在中国是最早问世的一本有关实用化学工艺和分析化学的书。这本书讲述了多种玻璃器皿、器材的制做方法。介绍了做定性分析的操作方法,怎样配制做定性、定量分析的试剂等。这样一本科普启蒙的书籍,对当时的中国社会来说,是非常实用和新颖的。
1870至1880年十年间,为适应造船、制造机械的需要,先后与傅兰雅等合作翻译出版了《[[运规约指]]》(几何学)、《[[器象显真]]》(机械制图)、《[[汽机必以]]》(蒸汽机制造)以及有关建筑工程、制造机器常用的工具书《[[艺器记珠]]》等10多种。
在欧洲几国考察期间,他将其所见所闻,编著成《[[欧游杂录]]》一书。其中介绍了造船、机械、枪炮、火药、熔铁、铸钢、采煤、开矿、电器、印刷、水泥等几十个门类和行业。涉及到设备、工艺、机器安装、船坞建造等方面的就有200项。此外,还有关于金属加工方面的60多项。这些内容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和创办,都是非常及时和有益的。
《[[欧游杂录]]》,也是一部具有很高史料价值的书。因为这部书把19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最进步、最有代表性的制造技术、生产工艺、机器设备及工厂管理方法等,全面真实地纪录下来,在许多方面至今仍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另外,有关科学技术方面的译著,还有《[[造铁全法]]》、《[[造石灰法]]》、《[[测地捷法]]》、《[[声学]]》、《[[电学]]》、《[[谈天]]》等多种。
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翻译出版的书籍及论著,有《[[水师操练]]》、《[[轮船布阵]]》、《[[船政丛书]]》、《[[兵学新书]]》等多部。其中,有的也涉及到科技方面的一些问题。
==视频==
===<center> 徐建寅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爆炸中永生,缅怀近代军工史上牺牲在工作岗位第一位科学家徐建寅</center>
<center>{{#iDisplay:i0845dub1ym|560|390|qq}}</center>
<center>炮弹不足?北洋水师无炮弹可打?直隶候补道徐建寅说出真相</center>
<center>{{#iDisplay:l3310a47ltz|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技術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