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寇谦之

增加 764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寇谦之'''({{bd|365年||448年|catIdx=K}},字'''辅真'''),[[上谷郡]][[昌平县]](今[[北京市]][[昌平区]]))人,家族因避难迁居[[冯翊郡]][[万年县 (汉朝)|万年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寇谦之对[[天师道]]进行了重大改革,对[[道教历史]]影响深远,是[[北天师道]]的代表人物。並力主排斥佛教,導致了[[北魏太武帝滅佛]]。
寇谦之(365-448),名谦,字辅真 [1] ,冯翊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北朝时期道教代表人物与领袖,新天师道(北天师道)的改革者和代表人物 [2] ,南雍州刺史寇赞之弟。
祖籍上谷昌平,早好仙道,有绝俗之心。少奉正一盟威道,后从成公兴修道于嵩山。自称太上老君授予“天师”之位,又称老子玄孙李普文下降传授《录图真经》,“去除三张(张陵、张衡、张鲁)伪法”。始光元年(424年),献道于太武帝,倡导道教改革,制订乐章,诵戒新法,得到太武帝和宰臣崔浩鼎力支持,亲赴道场受箓,修建新天师道场。
 
太平真君九年(448年),仙逝,享年八十三岁。
== 人物生平 ===
 根据《[[魏书]]·[[wikisource:魏书/释老传|释老志]]》记载,寇谦之早年爱好[[道术]],对[[张鲁]]的[[五斗米道]]尤感兴趣。曾与[[成公兴]]一同入[[嵩山]]修道。成公兴对他说:“先生未便得仙,政可为[[帝师|帝王师]]耳。”
1,10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