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

增加 90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The China Society on Tibet Plateau)是由从事 [[ 青藏高原 ]] 研究和建设的科技工作者自愿结合并依法登记成立的全国性、学术性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是发展中国青藏高原科技研究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以青藏高原为研究对象,促进青藏高原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科技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促进 [[ 科学技术 ]] 与经济的结合,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 [[ 精神文明 ]] 建设服务,为广大会员和技术工作者服务,为青藏高原经济建设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贡献。
==研究会简介==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The China Society on Tibet Plateau)是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领导下,由从事青藏高原研究和建设的科技工作者自愿结合并依法登记成立的全国性、学术性的非营利性 [[ 社会团体 ]] ,是发展中国青藏高原科技研究事业的重要社会 [[ 力量 ]]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团结和动员广大会员和科技工作者,以青藏高原为研究对象,促进青藏高原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科技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促进科学技术与经济的结合,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广大会员和技术工作者服务,为青藏高原经济建设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贡献。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成立于1990年3月,是在中国青藏高原研究已经进行多年工作并取得丰硕 [[ 成果 ]] 的基础上,为更快地推进青藏高原的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加强青藏高原研究的学科交叉和部门联合,由全国许多知名科学家发起并得到包括政府部门领导等多方面支持的综合性学术团体。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每四年进行理事会换届选举。第一、二、三届名誉理事长为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晋美先生。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刘东生院士担任第一、二届理事长,并被聘请为第三、四届名誉理事长。前 [[ 中国科学院 ]] 常务副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孙鸿烈院士担任第三届理事会理事长,并被聘请为第四届名誉理事长。目前为第四届理事会(2003-2006)。研究会目前有会员约1000余人,分布在全国十几个省、市和 [[ 自治区 ]] 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100多个单位,其中有两院院士26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20人和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会员占80%以上。
==着作与成果==
===主要出版物===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选》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1992
《青藏高原科技文献目录大会》 北京: [[ 中国藏学出版社 ]] ,1994
《青藏高原与全球变化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 [[ 气象出版社 ]] ,1995
《西藏自治区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年楚河中部流域地区资源环境开发与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青藏高原环境与发展概论》 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6
《世界屋脊之迷》 长沙: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6
《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化》 上海: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6
《青海省资源、环境与发展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北京:气象出版社,1996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Beijing: Academy Press, 2000
《青藏高原形成演化与发展》 石家庄: [[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3
《追寻青藏的梦》 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青藏高原隆起与环境效应》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在“八五”国家攀登计划与中国科学院重大基础项目“青藏高原形成演化、环境变迁与生态系统研究”的支持下,主要由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会员参加编写的《青藏高原研究丛书》,于1998年由广东科技出版社 [[ 出版 ]] 。该套丛书共分5册,它们分别是:
《青藏高原形成演化与发展》(孙鸿烈、郑度主编)、《青藏高原岩石圈结构演化和动力学》(潘裕生、孔祥儒主编)、《青藏高原晚新生代隆升与环境变化》(施雅风、李吉均、李炳元主编)、《青藏高原近代气候变化及对环境的影响》(汤懋苍、程国栋、林振耀主编)、《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及优化利用模式》(李文华、周兴民主编)。
该套丛书出版得到了广东优秀科技专着出版 [[ 基金 ]] 的资助,并被评为1999年中国国家图书奖。
==青年科技奖==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研究也经历了半个 [[ 世纪 ]] 的历程。经过几代人努力奋斗,青藏高原科学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锻炼与造就了一支高水平的科学研究队伍。青藏高原号称地球第三极,在地学、生物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研究中占有独特地位。因此,对青藏高原地区的科学研究不论是对我国还是对于全人类将是一个永恒的研究课题,这种研究工作需要不断延续,不断深化,不断有新的科学发现。为了使老一辈科学家所开创的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研究事业后继有人,吸引一代又一代更多的年青科学工作者投身到这一事业中来,为 [[ 鼓励 ]] 我国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 献身于青藏高原地区社会经济进步和 [[ 科技 ]] 发展事业,促进青藏高原科技人才的成长,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于1995年特决定设立“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此奖项为社会力量设立的面向全国科学技术奖。
本奖励旨在表彰思想进步、学风良好,在青藏高原科技 [[ 工作 ]] 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青年科技工作者,以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奋发进取,献身于青藏高原科技事业,促进青藏高原科技人才的成长。
本奖励的设立由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经 [[ 理事会 ]] 讨论决定,并相应制定了该奖的评定条例和细则,根据条例每两年评奖一次。该奖项设立评审委员会,孙鸿烈院士任主任,委员有郑度院士、李文华院士、孙九林院士、李廷栋院士、丁国瑜院士、滕吉文院士、肖序常院士、姚檀栋研究员、刘纪远研究员、格勒研究员、潘懋教授、何希吾研究员等。评审委员会将评选结果报常务理事会审批。对获奖者除颁发奖励证书外,并发奖金。奖金由原“中国青藏高原 [[ 青年 ]] 科技奖”奖励基金中支付。
==参考文献==
[[Category:非營利機構]]
780,18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