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一生最重要的是什么

增加 5,785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thumb|350px|right|[ 原图链接][https://www.16pic.com/sucai/72005.html 图片来自六图网]]] '''一生最重要的是什么?'''人,不能割舍财色,是…”
thumb|350px|right|[ 原图链接][https://www.16pic.com/sucai/72005.html 图片来自六图网]]]
'''一生最重要的是什么?'''人,不能割舍财色,是因为还没能了悟生命无常,生死事大,一旦做到这点或走近死亡,就会淡泊财色,注重解脱和未来了

== 原文 ==

  要知道,浅薄的乐,往往是苦因。一位乡下财主,一天,在一高官家中作客,饭局之中,有美女跳舞和演奏,他想,我如果天天有这生活就好了。

  那高官就对他说,好啊,那就让她们为你免费演奏舞蹈三个月吧,但要说清楚,你每天都得听看,否则,你要赔出100头牛,财主同意了。这老财主,第一天,看、听,好开心,眉开眼笑;第三天,还算高兴;第五天,就有点烦了;到了一个月,他简直受不了了;第二个月时,他发疯似地对着跳舞演奏的美女们喊叫:带上100头牛,都给我滚。

  为什么,再好的东西,天天给你来,你也受不了,物以稀为贵,不希就不贵了。

  曾经,诗人白居易做杭州太守时,入山拜见道林禅师。他见禅师搭蓬于古松枝上,就说:禅师的住处很危险呀。禅师说:你更危险。白居易说:我任高官,住镇江山,有什么危险。

  禅师说:俗物相煎迫,烦恼无停息,难道不危险吗?

  是呀,难道不危险吗。

  以前,投军从僧的智岩禅师在山上隐居。有一天,一个以前的战友来找他,这位战友,这时已和当初的智岩一样是当官的了。

  他一见禅师,就说道:你发狂了吗,怎么住到这种地方来。

  智岩回答说:我以前发狂,现在清醒了,而你的狂病,正在发作。

  那人道:我发什么狂。

  智岩说:你沉湎声色,贪受荣华,陷于轮回生死之中,而不能自拨,何谓不狂。他战友一听,有所悟。

  慧忠禅师曾说:青藤攀附树枝,爬上了寒松顶端,白云流淡澄洁,出没于天空之中,万事万物本来清闲,只是,人们自己在喧闹忙碌。真是如此啊。

  其实,只要我们身心健康,就是富有。你的眼睛,值多少钱?我出多少钱,你肯出卖?还有你的双脚、双手,你的心脏、你的脑袋。你看看残疾人,你再看看将死或已死的人,这时,你想想,作为健康好好的你,你有多么富有。

  人,不能割舍财色,是因为还没能了悟生命无常,生死事大,一旦做到这点或走近死亡,就会淡泊财色,注重解脱和未来了。<ref>[https://www.liaotuo.com/fojiaogushi/fojing/20212.html 一生最重要的是什么?]</ref>
== 佛教信仰 ==

信仰佛教的好处,有些虽然信仰他教亦能获得,但毕竟佛教要高超、殊胜多了。

佛教详尽地剖析宇宙人生的问题,目的在使人对人生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一般人对人生的看法,不外乎[[悲观]]与[[乐观]]两种。

而佛教的人生观,严格说来,是既不属于悲观,也不属于乐观的,我们可以勉强称它做:‘中观’。

什么叫‘中观’呢?就是既不哭哭啼啼地悲叹人生,也不浑浑噩噩地虚掷生命,它能用智慧的眼光,扫除一切人生的疑惧、苦闷和误解,而正确地认识人生的真象,把握人生的方向。

佛教又认为众生是一体的,休戚与共的,小我生活于大我之中。因此要牺牲小我,完成大我,不但不能自私自利,反而要有慈悲助人的精神。

佛教反对命运操纵在他人或神的手中,自己做的自己承当,因此人人要克苦耐劳,努力奋斗,为了明日,必须献出今天,没有辛勤的耕耘,哪会有丰硕的收获呢?

佛教的戒律,对人的行为并不是死的束缚,而是活的鼓舞,在消极方面可以止恶防罪,在积极方面能够鼓励救人济世。举‘不杀生’为例,它的真正精神与目的,不在自己的不杀,而是要去劝人戒杀,一个立志学菩萨道的人,自己杀生固是破戒,就是见死不救也是犯戒。其他戒律也莫不如此,不但自己不能‘偷盗’、‘说谎’,更要劝人不要偷盗、说谎,苦口婆心的,不厌其烦的劝人改邪归正。

严守五戒是做人的根本,违犯五戒在社会上就不能立足,同时为国法所不容,最后只有身系囹圄,饱尝铁窗滋味。而佛教更认为要想做‘人’就非守五戒不可,违反五戒,下世就不能再得人身,而将堕入地狱、畜生、饿鬼等三恶道了。(这三类众生的报应都是痛苦不堪的,因此称为恶道。)我们且不管下世如何,看看目前就够了,人能不杀生,社会上就没有杀人命案;能不偷盗,就没有小偷、强盗;能不邪淫,就不会有男偷女娼,破坏家庭伦理的事;能不妄语也就不会有欺、诈、骗等事;能不饮酒,则身心愉快,头脑清晰,不会因一时糊涂而闯祸。(酒有害身体,早经医学一再证明。)如此,这个社会不是宁静、安乐的社会吗?因此我说佛教有净化社会人心的功用。

佛从不生气,或处罚弟子,在佛教经典中,绝对找不到佛发怒而用洪水、瘟疫来处罚人类的。

佛对弟子一直和颜悦色,谆谆教诲,他真的是‘[[有教无类]]’——不论老、少、贫、富、贵、贱,同时包括宇宙间每一类众生在内。

佛最懂得因材施教,能把握不同的时机,对不同资质的众生说最好的道理。<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743281fa0102yc7l.html 信仰佛教的好处]</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229 佛教传记]]
27,00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