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烏帽

增加 246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乌帽''',又稱'''乌纱帽''',又称纱帽,自[[东晋]]开始,到清軍入关易服令废止,在中国风行一千余年。歷代形制有不少變化,但都是以烏紗覆蓋,亦傳到[[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琉球]]等地。
在[[南北朝]]後期,出現了一種新型的頭飾“[[幞頭]]”。發明幞頭的目的,是為了“便武事者也”,用輕質的絹羅將頭髮束緊,頭頂上輕便利落,自然無礙馳射。大致在隋唐之間,為了追求造型的美觀,襆頭之內被加上硬質襯冠。自唐至宋,巾角也轉換成花樣翻新的帽翅,同時改用硬挺的漆紗當做面料,最終形成烏紗帽<ref>{{Cite web |url=http://iel,隋文帝開皇初,嘗著[[烏紗帽]],自朝貴已下至於冗吏,通著入朝.cass”後隋代帝王貴臣,多服黃文綾袍、烏紗帽、九環帶、烏皮大合靴 .cn/english/Detail.asp?newsid=8635 |title=“乌纱帽”等古 在唐 ,天子百 服与少数 、庶 百姓,不論貴賤均可以戴 饰的关系 |accessdate=2016-03-04 |archive-date=2016-03-07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不少唐代文人都曾在其詩句中提及烏紗帽.org/web/20160307140156/http://iel如柳宗元有詩句:“春衫裁白紵,[[朝帽掛烏紗]].cass”[[ 白居易]]在其《初冬早起寄夢得》一詩中也有“起戴烏紗帽,行披白布裘.cn/english/Detail”的句子.asp?newsid=8635 |dead-url=no }}</ref>。烏紗帽在唐代與“白接鬵”一樣,是一種日常便帽
== 中國歷史沿革==
初期出現的烏帽是[[烏紗高屋帽]],为宫官和士庶通用<ref>《隋书·礼仪志》:宋齐之间,天子宴私,著高白帽,士庶以乌,其制不定。皇太子在上省时帽以乌纱,但在永福省时例外,服以白纱帽。</ref>。[[东昏侯]]又下令左右作逐鹿帽,帽形甚为窄狭。乌纱高屋帽在隋代时,被当作是官服的一种。《[[通典]]》记载说:“ [[隋文帝]]开皇初,尝著乌纱帽,自朝贵已下至于冗吏,通著入朝。”後隋代帝王贵臣,多服黄文绫袍、乌纱帽、九环带、乌皮大合靴<ref>《大唐新语》: “隋代帝王贵臣多服黄纹绫袍、乌纱帽、九环带、乌皮六合靴。”</ref><ref>《新唐书·车服志》:“初隋文帝听朝之服,以赭黄纹绫袍、乌纱帽、折上巾、六合辙,与贵臣通服。”</ref>。在唐代,天子百官、庶民百姓,不论贵贱均可以戴服<ref>《中华古今注》:“武德九年十一月,太宗诏曰:‘自今以后,天子服乌纱帽,百官士庶皆同服之。’”</ref>。不少唐代文人都曾在其诗句中提及乌纱帽。如[[柳宗元]]有诗句:“春衫裁白紵,朝帽掛乌纱。”<ref>唐柳宗元《同刘二十八院长寄澧州张使君八十韵》</ref>[[白居易]]在其《初冬早起寄梦得》一詩中也有“起戴乌纱帽,行披白布裘。”的句子。乌纱帽在唐代与“白接鬵”一样,是一种日常便帽。宋元时代高屋乌纱帽仍是士庶常服,由於[[白紗高屋帽]]在隋唐之後已消失,宋人詩詞所提及高屋帽應是指烏帽,如[[苏轼]] 《椰子冠》诗:“规模简古人争看,簪导轻安髮不知。更著短簷高屋帽, 东坡何事不违时。”此詩一出,當時人更紛紛仿效蘇軾戴上短簷烏帽,稱為「子瞻樣」<ref>李廌 《师友谈记》:“士大夫近年倣东坡桶高簷短帽,名曰子瞻样。”</ref>。
==日本==
 
日本在奈良時代從中國唐朝傳入高頂烏紗帽,演變成[[烏帽子]]。
==朝鮮==
 
[[朝鮮王朝]]時,人們把高頂烏紗帽周圍加上圓形帽檐成斗笠狀,稱為[[黑笠]]。當時又仿效明制官服,以插上帽翅的烏紗帽作為[[官帽]],又稱'''烏帽'''。
== 參考文獻 ==
{{reflist}}
3,60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