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

增加 8,412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big> '''   |-   | File:021828797…”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big> '''
 
|-
 
|
[[File:021828797d611dbc.jpg|缩略图|居中|[https://pic.sogou.com/d?query=%E6%9A%96%E6%B8%A9%E5%B8%A6%E6%B9%BF%E6%B6%A6%E5%AD%A3%E9%A3%8E%E6%B0%94%E5%80%99&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queryList=&st=&did=15 原图链接][https://i01piccdn.sogoucdn.com/021828797d611dbc 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

'''暖带季风气候'''位于最大的大陆[[亚洲大陆]]与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夏季亚欧大陆低压连成一片,海洋上副热带高压西伸北进,从北太副高散发出来的东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冬季强大的蒙古高压散发出来的西北季风影响本地。因风向切变符合季风要求,故为季风气候。

=='''气候分类'''==

国际上,通用的都是[[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
在中国,国内自己通用的五种划分方式: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是根据积温来划分的。
积温,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地表直接接受太阳辐射的能量而产生的温度累计起来的数值。
积温大于8000的为热带,5600-8000的为亚热带,3400-4500的为暖温带,2300-3400的为中温带,小于2300的为寒温带。另外一些特殊地区如青藏高原都是另行考虑的。
'''
温度带的划分基本是按照积温的高低来划分的'''
暖温带积温3400~4500℃,≥10℃的持续期171~218天,1月平均气温-12~-6℃至0℃,生长期5.5~7.5个月。
中温带积温1600~3400℃,≥10℃的持续期100~171天,1月平均气温-30℃~-12℃至-6℃,生长期3.5~5.5个月。
寒温带积温低于1600℃,≥10℃持续期不足100天,1月平均气温-30℃以下,夏温不高,7月平均气温16~18℃,无霜期约3个月。

==划分及其分布==

我国根据≥10℃积温自北向南划分五个温度带,即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同时另有一个独特的青藏高原气候区。
温度带范围≥1000℃积温作物熟制
热带琼全部和台南部、粤南部(雷州半岛)、滇南部(西双版纳)>8000℃一年三熟,我国热带作物和热带经济林的重要产区
亚热带秦淮一线以南的大部分地区,青藏高原以东4500-8000℃一年两熟到三熟。
稻麦两熟或双季稻。
双季稻加冬作油菜或冬小麦。
我国水稻、油菜及亚热带水果、经济林的重要产区。
暖温带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即鲁全部和陕、晋、冀大部分和南疆3400-4500℃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我国冬小麦、玉米、谷子及温带水果(苹果、梨、葡萄等)的主产区。
中温带吉全部和黑、辽、内蒙古大部,北疆1600-3400℃一年一熟。春小麦、大豆、甜菜、玉米、谷子、高粱,寒温带黑、内蒙古的最北部<1600℃一年一熟。
生长期较短的早熟作物为主:春小麦、大麦、马铃薯等。
高原气候区青海、西藏大部和四川西部<2000℃一年一熟。青稞等。

=='''暖温带的植被'''==

中国暖温带大约位于北纬32°30'~42°30',东经 105°30'~124°30',由于地域广袤,地形变化复杂,以及人类活动的长期影响,植被类型具有较高的多样性。
根据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外貌和结构,将暖温带中部山地森林区主要植被类型划分为落叶阔叶林、竹丛、针叶林、灌丛、亚高山灌丛和亚高山草甸6个植被型及50余个群系。
中国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大约位于北纬32°3 '~42°30',东经105°30'~124° 30',北与东北的丹东,内蒙古高原相连,南以我国南北气候的天然分水岭秦岭-伏牛山-淮河一线为界,东达胶东,辽东两半岛及苏北的连云港,西抵陕甘两省边界,中部为华北,淮北两大平原(黄淮海平原),地跨河北(包括北京、天津)山东、山西、辽宁的东南部,陕西、河南、安徽和江苏四省的北部,以及甘肃的南部等地区,总面积约700 000 ㎞²,主要有华北平原、淮北平原、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山西高原的东部组成。
暖温带是我国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生物资源开发历史悠久。
暖温带中部是我国山地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随着近代人口激增,粮食短缺,工业化速度加快,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益加剧,山区自然植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导致了本区域生物多样性减低,生物资源匮乏。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及有关大专院校等一批学者自20世纪50年代起就致力于这一地区植被的考察研究,已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和大批科研成果。
通过近期对暖温带自然植被类型 的补充调查,为了更全面地反映本区域自然植被,并为该地区农林牧业的管理和规划及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等科学研究提供基础。
暖温带地带性森林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主要建群种多以落叶的栎类(Quercus spp.)为主,其他落叶树种有槭(Acer spp.),椴(Tilia spp.),杨(Populus spp.),鹅耳栎(Carpinus spp.),樱(Prunus spp.),花楸(Sorbus spp.)等树种,但通常散生于林中,很少为优势树种。与阔叶树相比,针叶树种类虽然不多,但针叶林却比较常见,其中,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在暖温带天然林已不多见,一般为人工林;在低海拔分布的有侧柏(Platycladusorientalis)林和白皮松(Pinus bungeana)林等。
除侧柏在暖温带分布较广,常在干旱的山坡上形成纯林或成为群落单优种外,白皮松只出现黄土高原区的低中山及低山区域,多与栓皮栎或侧柏混交;
中山、亚高山分布的针叶树种较多,有华山松(Pinus armandi)、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太白红杉(L.chinensis)、巴山冷(Abiesfargesii)、臭冷杉(A.nephrolepis)、青杆(Picea wilsonii)、白杆(P.meyeri)等。
秦岭、伏牛山等暖温带南部山区是华山松主要分布区,受乱砍滥伐的影响,华山松林郁闭度较低,常混生有桦木或山杨(Populus davidiana)。
华北落叶松林则出现于桦木林之上,往往能形成大面积的 纯林,但也常有桦木、山杨混生。
云、冷杉林分布在更高的地带,常达亚高山草甸和亚高山灌丛的边缘。
在暖温带中部的小五台山和东灵山等山区,枫桦、华北落叶松林等树种也能分布到山顶附近,与亚高山草甸和亚高山灌丛邻接。
栎林或亚高山针叶林被破坏后,喜光的桦木和山杨常常首先侵入,形成桦木林,山杨林或杨桦林。
亚高山灌丛一般分布在山脊两侧及山顶附近,常与草甸交替镶嵌,种类以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银露梅(P.glabra)、鬼箭锦鸡儿(Caragana jubata)最为常见,灌丛小斑块状分布,密集成半圆球形。
秦岭和黄土高原则出现头状杜鹃(Rhododendron)、杯腺柳(Salix cupularis)、高山绣线菊(Spiraea alpina)等种类。亚高山草甸种类较丰富,但多以禾本科、莎草科、菊科、蓼属(Polygonum)、龙胆科、百合科的一些种类为主,很少有单优群落。

=='''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35°—55°N左右的东亚地区。
冬季受温带大陆气团控制,寒冷干燥,且南北气温差别大;夏季受温带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暖热多雨,且南北气温差别小。
此外,四季分明、天气的非周期性变化显著,也是温带季风气候的主要特点。
由于上述几种温带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湿润(中国的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为半湿润),因此较普遍的发育了温带阔叶林景观(中国的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为森林草原景观)。
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 
 
<ref>[https://baike.sogou.com/v72264487.htm?fromTitle=%E6%9A%96%E6%B8%A9%E5%B8%A6%E6%B9%BF%E6%B6%A6%E5%AD%A3%E9%A3%8E%E6%B0%94%E5%80%99   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 搜狗百科 - baike.sogou.com/v...- 2020-9-20</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2,43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