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
次編輯
變更
萧乾
,無編輯摘要
| 姓名 = 萧乾
| 图像 =
[[File:萧乾1.jpg|缩略图|萧乾|center|[https://p1.ssl.qhmsg.com/t01490b86116ab3f28b.jpg 原图链接] [https://baike.so.com/doc/5415579-5653724.html 360图片]]]
| 出生日期 = 1910年1月27日
== 人物经历 ==
1910年,萧乾作为遗腹子,出生于北京贫民区一蒙古族家庭,母亲为佣工,一月才准回家一次<ref>{{cite news|url=http://www.aqsc.cn/|title=萧乾(图) }} . .中国安全生产网 . 2014-11-2</ref> 。
13岁他成了孤儿。在亲友的资助下,萧乾一边读书,一边在学校开设的工厂里劳动。他在地毯房当过学徒,在羊奶厂做过杂活,这样断断续续地一直念到中学毕业[1] 。
1943年,他放弃读书,领取了随军记者证,正式成为了《大公报》的驻外记者,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战场上唯一的中国记者。在战火迷漫的欧洲,他随英军几次横渡过德国潜艇出没的英吉利海峡,到达过美、法两个占领区的战场,也曾随美军第七军挺进莱茵,进入刚刚解放了的柏林。从苏、美、英三国首脑讨论战后问题的波茨坦会议到纽伦堡审判纳粹战犯,再到联合国成立大会,这些重大的历史性场面他都报道过[1] 。
1949年初,萧乾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香港报人的工作收入不菲,母校英国剑桥中文系以教席邀聘,燕京同学、《人民日报》副总编[[杨刚]]则劝他回国服务。剑桥[[何伦]](GustarHaloun)教授专程赴港接驾,不但负担全家旅费,而且应允终身职位。但萧乾回到了中国,萧乾说:"我像只恋家的鸽子,奔回自己的出生地<ref>{{cite news|url=http://epaper.oeeee.com/epaper/A/html/2019-01/04/node_197.htm|title="文革"中的萧乾 }} . .南都网 . 2014-11-2</ref> 。"
[[File:晚年萧乾.jpg|缩略图|晚年萧乾]]
1956年,萧乾担任《人民日报》特约记者<ref>{{cite news|url=http://shszx.eastday.com/node2/node4810/node4851/node4864/userobject1ai44026.html|title=文洁若与萧乾的爱情天书 }} . .联合时报 . 2014-11-2</ref> 。
1957年,萧乾先被错误划成"右派"后又被错误划为"洋奴" 。
== 婚姻家庭 ==
[[File:萧乾与夫人文洁若.jpg|缩略图|萧乾与夫人文洁若]]
== 主要作品 ==
{| class="wikitable"
|-
|}
=== 新闻特写 ===
=== 翻译作品 ===
在翻译西方文学作品时,萧乾习惯将全书的段落进行重新划分,且著作的句法结构也进行了相应的改变。在《大伟人江奈生·魏尔德传》的翻译中,萧乾就针对著作中段落较长,难翻译的问题,参照英国伦敦洛克书店的彩色插图本的方式对原著的句法与结构进行了相应的更改与重新划分,并将其中的人物对话通过小的段落来展现,这就让读者阅读起来更加舒适与简单。对于这一方面的改善,萧乾就在其《译者前言》中进行了详细的解释与阐述。所以,萧乾采用划归的翻译思想使得文学作品能够在流利顺畅的情况下,实现了达意的目的,达到了最佳的翻译效果。萧乾坚持直译与意译相结合,并能够始终保持归化的西方文学作品的翻译策略。
萧乾还提倡选定自己最喜欢的作者,并认为抢译是一种很恶劣的作风。
=== 生日 ===
[[启功]]:“作家在家,有暇无暇。一挥十载,饱学五车。年登大耋,名满天涯。吾乡之望,祖国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