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郁贤皓

增加 1,141 位元組, 5 年前
系列著作
<p style="text-indent:2em;">(1) 李白与张垍交游新证(《南京师院学报》1978年l期)</p><p style="text-indent:2em;">(2) 李白诗《江夏别宋之梯》系年辨误(南京师院学报1978年3期)</p><p style="text-indent:2em;">(3) 李白两入长安及有关交游考辨(《南京师院学报》1978年4期)</p><p style="text-indent:2em;">(4) 李白诗中崔侍御考辨(《文史哲》1979年1期)</p><p style="text-indent:2em;">(5) 李白初入长安事迹探索(《社会科学战线》编《中国古典文学研 究论丛》第一辑,1980年)</p><p style="text-indent:2em;">(6) 刘长卿别李白小辨(《中华文史论丛》1980年1期)</p><p style="text-indent:2em;">(7) 黄锡珪《李太白年谱》附录三文辨伪(《学林漫录》1期)</p><p style="text-indent:2em;">(8) 李白暮年若干交游考索(《南京师院学报》1980年2期)</p><p style="text-indent:2em;">(9) 吴筠荐李白说辨疑(《南京师院学报》1981年1期)</p><p style="text-indent:2em;">(10) 李白与元丹丘交游考(《河南师大学报》1981年2期)</p><p style="text-indent:2em;">(11) 李白与孟浩然交游考(《唐代文学》1期,1981年)</p><p style="text-indent:2em;">(12) 李白交游杂考(一)(《南京师院学报》1982年1期)</p><p style="text-indent:2em;">(13) 李白出蜀前后事迹考辨(《苏州大学学报》1982年2期)</p><p style="text-indent:2em;">(14) 李白交游杂考》(二)(《唐代文学论丛》3辑,1983年)</p><p style="text-indent:2em;">(15) 李杜交游杂考(《草堂》1983年l期)</p><p style="text-indent:2em;">(16) 李白出生地问题讨论综述(《文史知识》1983年2期)</p><p style="text-indent:2em;">(17) 李白三入长安质疑(《中华文史论丛》1984年3期)</p><p style="text-indent:2em;">(18) 李白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南京师大学报》1984年4期)</p><p style="text-indent:2em;">(19) 安州马都督考--李白交游杂考之三(《南京师大学报》1985年3期)</p><p style="text-indent:2em;">(20) 李白研究综述(《唐代文学研究年鉴》1985年号)</p><p style="text-indent:2em;">(21) 李白研究综述(《唐代文学研究年鉴》1986年号)</p><p style="text-indent:2em;">(22) 李白研究综述(《唐代文学研究年鉴》1987年号)</p><p style="text-indent:2em;">(23) 李白研究综述(《唐代文学研究年鉴》1988年号)</p><p style="text-indent:2em;">(24) 李白研究综述(《唐代文学研究年鉴》1989年号)</p><p style="text-indent:2em;">(25) 李白洛阳行踪新探索(《南京师大学报》1986年3期)</p><p style="text-indent:2em;">(26) 李白几次到长安?(《古典文学知识》1986年6期)</p><p style="text-indent:2em;">(27) 《唐才子传校笺?李白》中华书局1987年版</p><p style="text-indent:2em;">(28) 《夜泊牛渚怀古》与《横江词六首》考释(《南京师大学报》 1988年3期)</p><p style="text-indent:2em;">(29) 松浦友久李白研究述评(《唐代文学论丛》9辑)</p><p style="text-indent:2em;">(30) 论李白乐府的特质(《李白学刊》l辑,1989年)</p><p style="text-indent:2em;">(31) 建国四十年来李白研究综述(《李白学刊》2辑,1989年)</p><p style="text-indent:2em;">(32) 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刍议(《中国文学研究》1989年4期)</p><p style="text-indent:2em;">(33) 论李白作品的时代特征及艺术特点(《天府新论》1990年5期)</p><p style="text-indent:2em;">(34) 论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中国李白研究》1990年集上)</p><p style="text-indent:2em;">(35) 李白后嗣考(《中国李白研究》1990年集下)</p><p style="text-indent:2em;">(36) 诗仙遗踪留黄山(《古典文学知识》1991年2期)</p><p style="text-indent:2em;">(37) 我与李白研究(《古典文学知识》1991年3期)</p><p style="text-indent:2em;">(38) 论李白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中国李白研究》1991年集上)</p><p style="text-indent:2em;">(39) 李白诗中"卫尉张卿"续考(《南京师大学报》1993年2期)</p><p style="text-indent:2em;">(40) 李白与玉真公主过从新探(《文学遗产》1994年l期)</p><p style="text-indent:2em;">(41) 再谈李白诗中的"卫尉张卿"与"玉真公主别馆"(《南京师大学报 》1994年l期)</p>
[[File:22602724-1 u 1.jpg|缩略图|right|[http://img3x4.ddimg.cn/34/16/22602724-1_u_1.jpg 原图链接][http://product.dangdang.com/22602724.html 来自当当图书]]]
</p><p style="text-indent:2em;">(42) 再谈李白两入长安及其作品系年(南京大学编《文学研究》5辑)</p><p style="text-indent:2em;">(43)
《旧唐书?李白传》订误(《中国李白研究》1992-1993年集)</p><p style="text-indent:2em;">(44) 李白乐府与歌吟异同论(《中国李白研究》1994年集)</p><p style="text-indent:2em;">(45) 李白生平研究综述(《中国李白研究》1995-1996年集)</p><p style="text-indent:2em;">(46)
李民《李白新论》序(《中国李白研究》1997年集)</p><p style="text-indent:2em;">(47) 天姥山记(《中国李白研究》1998-1999年集?李白与天姥国际 会议专辑)</p><p style="text-indent:2em;">(48) 《李白与天姥国际会议专辑》序(《中国李白研究》1998-1999 年集)</p><p style="text-indent:2em;">(49) 李白绝句漫谈(《中国李白研究》2000年集)</p><p style="text-indent:2em;">(50) 李白诗的辑佚与辨伪(与尹楚彬合作)(《唐研究》3卷,1997)</p><p style="text-indent:2em;">(51) 近百年来李白生平研究述评(《中国古典文学学术史研究》新疆 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p><p style="text-indent:2em;">(52) 从《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想到古籍整理的学术规范问题(《 南京师大学报》1999年1期)</p><p style="text-indent:2em;">(53) 李白的潇湘之情探微(《中国文学研究》2001年2期</p><p style="text-indent:2em;">(54) 安史之乱初期李白行踪新考订(《文史》55辑,2001年2期</p><p style="text-indent:2em;">(55) 《李白诗魂系青山》序(中国展望出版社1988年版) </p><p style="text-indent:2em;">(56) 《李白安徽诗文校笺》序(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p><p style="text-indent:2em;">(57) 李子龙《李白诗文遗迹释考》序(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p><p style="text-indent:2em;">(58) 吕华明《李白新考论》序(作家出版社2001年版)学术论文 </p><p style="text-indent:2em;">(59) 必须用批判的态度对柳永的词重新估价(《光明日报?文学遗产 》1960年7月17日) </p><p style="text-indent:2em;">(60) 略论《诗经》中的奴隶文学(《语文学习》1978年2期) </p><p style="text-indent:2em;">(61) 古典诗词艺术辩证法札记(《南京文艺》1978年2期) </p><p style="text-indent:2em;">(62) 晚唐杰出诗人李商隐(《文史知识》1983年11期) </p><p style="text-indent:2em;">(63) 高适研究的可喜成果--评周勋初《高适年谱》(《文学评论》 1984年5期) </p><p style="text-indent:2em;">(64) 骨高气高,色泽情韵俱高(《唐诗探胜》,中州出版社1984年版) </p><p style="text-indent:2em;">(65) 研究古典文学必须了解多方面知识(《祝你成才》1984年4期) </p><p style="text-indent:2em;">(66) 《全唐诗》作者小传正补(二)(《湘谭师院学报》1986年2期) </p><p style="text-indent:2em;">(67) 《全唐诗》作者小传正补(四)(《湘潭师院学报》1986年4期) </p><p style="text-indent:2em;">(68) 《全唐诗》作者小传正补(续)(《南京师大学报》1991年l期) </p><p style="text-indent:2em;">(69) 苏颋事迹考(《唐代文学研究》2辑) </p><p style="text-indent:2em;">(70) 宋之问事迹与交游五题考辨(《文学遗产》1993年l期) </p><p style="text-indent:2em;">(7l) 从令狐梅墓志看李德裕与晚唐党争(《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l辑 ) </p><p style="text-indent:2em;">(72) 苏颋年谱(《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2辑) </p><p style="text-indent:2em;">(73) 兰州刺史考(《兰州学刊1984年3期》) </p><p style="text-indent:2em;">(74) 劳格《杭州刺史考》补正(《中华文史论丛》1986年l期) </p><p style="text-indent:2em;">(75) "玄黓"、"涒滩"是何年?(《古典文学知识》1987年l期) </p><p style="text-indent:2em;">(76) 论唐代文史的微观综合研究(《周秦汉唐考古与文化国际学术会 议论文集》,西北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p><p style="text-indent:2em;">(77) 《元和姓纂四校记》斠正(与陶敏合作)(《文教资料》1989年5期 ) </p><p style="text-indent:2em;">(78) 帝王的年号、谥号、庙号和陵号(《古典文学知识》1993年l期) </p><p style="text-indent:2em;">(79) 帝王后宫杂谈(《古典文学知识》1993年3期) </p><p style="text-indent:2em;">(80) 从"变徴之声"和"律中无射"谈起(《古典文学知识》1993年4期) </p><p style="text-indent:2em;">(81) 古代刑法琐谈(《古典文学知识》1994年l期)v82、和亲杂谈(《古典文学知识》1994年3期) </p><p style="text-indent:2em;">(83) 历代宦官弄权杂谈(《古典文学知识》1994年5期) </p><p style="text-indent:2em;">(84) 论"二重证据法"在唐代文学研究中的运用(《江海学刊》1993年 5期) </p><p style="text-indent:2em;">(85)《元和姓纂》整理记感(中华书局《书品》1994年4期) </p><p style="text-indent:2em;">(86) 唐代诗人与浙东山水(《中国山水的艺术精神》,学林出版社 1994年版) </p><p style="text-indent:2em;">(87) 在微观考证基础上建立宏观理论体系的佳作--评邓小军《唐代文学的文化精神》(《杜甫研究学刊》1995年 3期) </p><p style="text-indent:2em;">(88) 中国唐代文学当代研究述评(《南京师大学报》1995年4期) </p><p style="text-indent:2em;">(89) 读《程千帆选集》(《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1995年10期) </p><p style="text-indent:2em;">(90)《全唐诗》研究最突出的成果--评陶敏《全唐诗人名考证》(《 湘潭师院学报》1997年2期)</p>
[[File:539290a7N4b6fbcce.jpg|缩略图|left|[http://img10.360buyimg.com/n1/jfs/t196/70/634847965/28276/7df967ef/539290a7N4b6fbcce.jpg 原图链接][https://www.jd.com/?d 来自京东]]]
 </p><p style="text-indent:2em;">(91) 神话学和宗教学研究的新突破(《江海学刊》1998年4期) </p><p style="text-indent:2em;">(92) 开创庾信研究新局面的力作(中华书局《书品》1999年1期) </p><p style="text-indent:2em;">(93) 孙立《论词的审美特性》序(台湾文津出版社1994年版) </p><p style="text-indent:2em;">(94) 刘尊明《唐五代词的文化观照》序(台湾文津出版社1994年版)
(95) 朱祟才《词话学》序(台湾文津出版社1995年版)
1,91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