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晁盖之死

增加 40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籍贯:山东郓城县东溪村
|}
《[[水浒传]]》中关于'''晁盖之死'''的情节并不复杂,从表面上看也没有什么悬念。然细细玩味《 [[ 水浒传 ]] 》的有关章节,[[史文恭]]射杀晁盖这一观点值得商榷。[[金圣叹]]就曾说这是宋江为了夺权而设计杀死了晁盖<ref>[http://book.sbkk8.com/gudai/sidawenxuemingzhu/jinshengtanpingshuihu/ 金圣叹评水浒],天涯知识库</ref>,话不多说,我们来看看文章。
却说晁盖点起五千军马,启请二十员头领杀朝曾头市进发。大军行到金沙渡,[[宋江]]、[[吴用]]、[[公孙胜]]等人在此与晁盖饯行。饮酒之间,忽起一阵狂风,正把晁盖新制的认军旗,半腰吹折。大军出征,认军旗被大风吹折,兆主将不利。
前文讲过,宋江从晁盖决意出兵起,就一直在劝谏晁盖。而当大旗被风吹折,当着如此多的兄弟而不谏,宋江如何在梁山上服众?
既然宋江如此不愿意晁盖出兵,是否也不希望晁盖去死?其实,这都是 [[ 施耐庵 ]] 的曲笔深意,在文字的表面,宋江是这样的表现,而实际行动上却早就谋划妥帖了。要不,怎么说宋江腹黑呢?
==戴宗密探曾头市==
送别[[晁盖]], [[ 宋江 ]] 怏怏不乐,这是宋江知道晁盖此去一定难以全身而退了。想起昔日心腹兄弟之情,晁盖对自己多有恩义,宋江心中还是有太多的不忍。这种复杂的心情,对于宋江来说,是非常正常的。但是,为了梁山大计,为了自己的功名,已经计划启动,宋江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回到山寨,宋江立即派[[戴宗]]在此前往曾头市打探消息。
戴宗在“梁山泊[[吴用]]传假信”中,便有传递假情报的前科。第一次前往曾头市,带回来的情报虽然不全是假的,但却掺了很大的水分。其中,突出以及夸大曾头市对梁山泊头领的污言秽语,直接激怒了晁盖,导致了曾头市晁盖中箭的结果。这一次,戴宗再次领受[[宋江]]密令,他打探了什么消息呢?
戴宗下山后一直没有露面,直到晁盖中箭的第二天晚上, [[ 林冲 ]] 等人再次被曾头市杀败,不得已望梁山退兵。此时,“退到半路,正迎着戴宗传下军令,教众头领引军且回山寨,别作良策。”
以戴宗的速度,不应该直走到半路上,而是已经打了个来回。应当是得知晁盖中箭,梁山人马吃了大亏时, [[ 戴宗 ]] 便返回梁山缴令。宋江得知前方消息,又命戴宗前往曾头市传令,这才有了林冲等人半道上遇见了戴宗。那么,戴宗之前干什么去了?
金圣叹版本删掉了戴宗半道遇 [[ 林冲 ]] 的情节,把宋江密令戴院长打探消息给弄丢了。金爷大概是太恶宋江了,晕了头,竟然给宋江开脱了一回。
戴宗必定是尾随晁盖大军而至曾头市,期间干了些什么,不得而知。但从晁盖中箭的细节来看,戴宗此行还另有任务。
==曾头市的诡计==
 却说晁盖抵达曾头市,[[曾家五虎]]在 [[ 史文恭 ]] 的指挥调度下,不与梁山做正面交锋。虽然也有两次对阵,却也是草草收兵。第一阵是曾魁与林冲打了二十多个回合,曾魁自知不敌便逃走了。第二阵虽然是曾头市主将史文恭披挂出马,梁山也是晁盖亲自出阵,但尚未交手,众将担心晁盖有失便一齐掩杀过去。曾头市人马虽然接阵,但很快退却,双方互有伤亡,打了个平手。总而言之,曾头市一直避免与梁山正面交锋,憋着大招,不理会梁山的武力挑衅。
[[史文恭]]的目的是要引梁山进入曾头市布置的陷坑,利用复杂地形擒获梁山头领。因而,曾密一战即退,史文恭临阵,更主要的是以言语、陷车等激怒晁盖。
三通鼓罢,只见曾家阵里推出数辆陷车,放在阵前, [[ 曾涂 ]] 指着对阵骂道:“反国草贼,见俺陷车么?我曾家府里杀你死的,不算好汉!我一个个直要捉你活的,装载陷车里,解上东京,碎尸万段。你们趁早纳降,再有商议。”
戴宗第一次来曾头市,给晁盖汇报的,就是这个情报。但是,曾头市的险隘地形,以及撒下的天罗地网,戴宗却一概不知。或者,戴宗知道也没有如实禀报。宋江第二次攻打曾头市之前,吴用却派戴宗、时迁两人前往刺探情报,把曾头市的布防情况摸了个底朝天。
原因只有一个,就是这两彪人马不是一家旗号。假如是同一支部队,那就一定是约好的围歼敌人,形成两头夹击伏兵。前面那彪军马先打他个措手不及,待到敌人退却,乘势掩杀,驱兵追击,后面那支伏兵则从前面堵截,两下夹击,晁盖岂有生还之理。奇怪的是,两支军马互不关联,没有形成两头夹击之势。
[[ 施耐庵 ]] 也很狡黠,并没有写两支伏兵的旗号、将领,而是让读者自己去细读领会。这类偷袭场面在此类小说中屡次出现,二打曾头市,吴用占课得知曾头市要来劫营,便设伏兵以待。至夜,曾头市人马出现,梁山这边[[解珍]]、[[解宝]]、[[花荣]]先后出击,斩杀[[曾索]]。然后,也是两军混战,史文恭夺路逃走。如此清晰的交代,反衬出晁盖被伏击时的蹊跷写法,个中必有施耐庵曲笔深意。
从行文逻辑来看,第一彪军马大有可能就是曾头市的伏兵,因为他们打着火把,不怕被辨认出来。第二彪军马则非常可疑,到底是谁的队伍呢?既然这彪人马大有可疑之处,则放箭射晁盖之人也就值得怀疑是不是史文恭了。
==暗箭伤人的是谁==
[[ 宋江 ]] 第二次攻打曾头市的时候,曾长者迫于梁山泊压力,写了书信去宋江那里讲和。曾长者的书信是这样写的:
曾头市主曾弄顿首再拜宋公明统军头领麾下:前者小男无知、倚仗小勇,冒犯虎威。向日天王下山,理合就当归附,无端部卒施放冷箭,罪累深重,百口何辞?然窃自原,非本意也。今顽犬已亡,遣使请和。如蒙罢战休兵,愿将原夺马匹尽数纳还;更篑金帛犒劳三军,免致两伤。谨此奉书,伏乞察。
当时,[[曾涂]]、[[曾索]]先后阵亡,曾长者因梁山势大,烦恼不已,便叫史文恭写降书。史文恭也有八分惧怯,便按照曾长者的意思,写了投降书。向梁山投降,即便是曾长者一时的缓兵之计,但迫于当时的形势,投降应当是出于真心的。
或者,曾长者是在包庇史文恭呢?这也未必。后来,曾长者派人前往 [[ 宋江 ]] 大营讲和,宋江便讨要[[照夜玉狮子马|照夜玉狮子]]。曾长者无奈,几次往返,试图说服史文恭交出宝马,可史文恭坚决不答应。看来,到了保命的关键时刻,曾长者也不一定顾及史文恭的面子了。奇怪的是,宋江只跟曾长者索要照夜玉狮子,丝毫没有提要曾长者交出射死晁盖的仇人。因为,那一箭原本就不是史文恭射的,宋江不敢提这事,是怕当着梁山兄弟的面露馅。
细读这一回书,自始至终没有写到曾头市要暗箭伤人的文字,更没有任何暗示说曾头市要以弓箭与对手交战。反而,施耐庵几处提示,曾头市不会用暗箭伤人。试摘录几段文字,看看施耐庵是怎样暗示这件事情的。
==曾头市的隐秘==
书中交代,这[[曾头市]]大有来头,据[[戴宗]]介绍,这个曾头市 ,共有三千余家,内有一家,唤做曾家府。这大哥原是大金国人,名为曾长者。
曾头市的长者名叫曾弄,是金国人。为何金国人跑到大宋这边,而且,还建立起如此之大的私人武装力量了呢?
17,89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