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高毅

增加 10,218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 滇藏叶下珠高毅</big> '''
|-
|
[[File:123223高毅.jpg|缩略图|居中|[httpshttp://baike5b0988e595225.cdn.sogousohucs.com/PicBookletimages/20181030/4737e1affed3495fb2f0d373a5df0ad4.v?relateImageGroupIds=&lemmaId=9151411&now=https%3A%2F%2Fpic.baike.soso.com%2Fp%2F20120228%2F20120228153238-2034849871.jpg&type=1#simple_0 jpeg 原图链接][https://baikepic.sogou.com/v9151411.htm d?query=%E9%AB%98%E6%AF%85&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queryList=&st=&did=2 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高毅''',1955年生,[[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历史学系主任兼党委书记。研究方向为欧美近现代史、法国史。主要论著有《法兰西风格——大革命的政治文化》、《试论丹东政治倾向的矛盾性》、《政治文化与热月反动》、与马克垚共同主编《世界文明史》,译著《福柯的生死爱欲》
=='''基本内容'''==
 
中文名:高毅
 
出生地:[[安徽省安庆市]]
 
职业:教授,学者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主要成就:国家教委“高校历史学跨世纪学科带头人”
 
出生日期:1955年7月
 
国籍:中国
 
民族:汉
 
代表作品:《世界文明史》《法兰西风格:大革命的政治文化》
 
=='''个人经历'''==
 
1982.4,获北京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
 
1984.12,获北京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
 
1989.1,获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
 
1989.1,北京大学历史系讲师
 
1991.8,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1994.8,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1985.10-1987.8,瑞士日内瓦大学文学院博士进修生
 
1995.9-1996.9,[[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
 
1996.10-12,瑞士日内瓦大学访问学者
 
1999.3-5,比利时列日大学历史系访问学者
 
2003.9-10,法国巴黎第一大学法国革命史研究所访问学者
 
2006.1-2,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历史系客座教授
 
2006.2-2007.8, 法国巴黎第一大学法国革命史研究所客座教授
 
2005年起法国革命史国际委员会委员
 
2005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2002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1997-2006年北京大学人文学部委员
 
2000-2008年北京大学教材建设领导小组成员
 
2000年起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兼职教授
 
2000年起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和史学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邓正来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季刊》编委
 
刘东主编《中国学术》编委
 
北大希腊研究中心刊物《西学研究》编委
 
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刊物《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编委
 
2002年起中国法国史研究会副会长
 
=='''学术会议'''==
 
2001年5月参加上海大学国际学术讨论会“现代化与社会变迁”并发表论文“现代文明的东方因素泛论”。
 
2002年12月参加法国史研究会[[广州国际学术]]讨论会并发表论文“法国大革命对于现代政治民主化运动的意义”。
 
2003年9-10月赴法国和意大利连续出席三个法国革命史国际研讨会,分别发表三篇论文“法国革命政治文化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法国革命热月时期的社会‘还俗’现象”、“中国法国革命史教学研究的资料应用”。
 
2003年12月参加北大历史系主办“世界历史上的断裂与延续”国际学术讨论会,发表论文“现代文明演进过程中的断裂与延续”。
 
2004年8月参加“北京论坛”历史学分论坛,发表论文“关于现代文明及其历史的若干问题”。
 
2006年1月参加巴黎高等师范历史系大型国际学术讨论会“历史与图像”,发表论文“图像与中国文革”。
 
2006年12月参加巴黎第一大学法国革命史研究所与[[法国国家]]档案馆合作举办之国际学术讨论会“热月与督政府:史料的增值和研究的现实意义”,发表论文“督政府研究在中国”。
 
2007年4月参加凡尔赛大学国际学术讨论会“暴力、革命与国家神话的构建”,发表论文“中国20世纪革命暴力的历史作用”。
 
2007年7月参加首尔大学国际学术讨论会“西洋史学及现代性问题”,发表论文“中国的西洋史学及其对现代性的理解”。
 
2007年9月参加北大和哈佛燕京共同举办之国际学术讨论会“世界文化的东方视角”,发表论文“秩序、公正与风信鸡——浅析法国革命热月与督政府时代的一份政治文化遗产”。
 
2008年4月参加[[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及福建师范大学联合举办之学术研讨会“全球化视野下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的新方法和新课题”,发表论文“论法兰西第一共和的虚妄性”。
 
=='''著作与教材'''==
 
1、《当代西方史学的新发展》(专著,陈启能主编,其中"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法国史学"一章作者,4万字,中国社科出版社待出版)
 
2、《世界文明史》(北大历史系承担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高校教材重点项目,三卷本,200万字。副总主编,具体承担中册第二、三章的编写,共10万字,北大出版社2004)
 
3、《突破:我们亲历了二十年前的伟大转折》(专著,副主编),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4、《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教育部高教司、北京市教委编),文史哲卷历史学分卷副主编,高教和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年版
 
5、《法兰西风格:大革命的政治文化》(专著,25万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台湾淑馨出版社1993年繁体字版。
 
6、《世界近代史》(教材,作者之一,承担2万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7、《欧洲的分与合》(专著,郭华榕、徐天新主编,第二编"民族国家兴起的欧洲",7万字,作者),京华出版社,1999年。
 
=='''译著和译文'''==
 
1、《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译著,校者,30万字,作者法国卢梭),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他乡--以撒·柏林传》(译著,二人合作,第一译者,40万字,作者英国伊格纳蒂夫),台湾淑馨出版社2002年版。
 
3、《傅柯的生死爱欲》(译著,译自英文,55万字,原作者美国JamesMiller),台湾时报出版公司1995年版。
 
4、《中国:传统与变革》(译著,译自英文,45万字,主持翻译并通校,个人承担12万字,原作者美国费正清等),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年。
 
5、《法国大革命史》(译著,译自法文,50万字,参与翻译,个人承担15万字,原作者法国索布尔),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
 
6、《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译著,译自法文,28万字,参与翻译,个人承担10万字,原作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拉塞克等),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
 
7、"从'反革命'到'抵抗'"(译文,译自英文,1万字,原作者英国萨塞克斯大学教授莫里斯·哈特),载刘宗绪主编《法国大革命二百周年纪念文集》,三联1990年。
 
8、"第一帝国时期的绘画雄辩术--话说表现'拿破仑视察艾劳战场(1807年)的一次官方征画竞赛"(译文,译自法文,1万2千字,第二译者,原作者法国巴斯卡尔·格里耶内),载《美术研究》1990年第三期。
 
=='''论文'''==
 
“波穆之争”的来龙去脉及其他,载《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9月号第5期;《二十一世纪》双月刊2008年10月号第109期
 
关于张芝联作品系列,载《南方周末》2008年7月31日第24版
 
邂逅阎宗临,载《中国图书评论》2008年第3期;《南方周末》2008年3月27日第24版
 
从法国大革命看法兰西民族的一种文化特性,载《历史教学》2008年2月第4期
 
一部别开生面的法国革命“暴力史”——读马丹《暴力与大革命》,载《世界历史》2007年第1期
 
见识一种非意识形态化的法国革命史学——读马丹《暴力与大革命》,载《南方周末》2006年7月20日第26版
 
[[法国大革命]]对现代政治的影响,载《世纪大讲堂》第12辑,辽宁人民出版社2006年
 
法国革命文化与现代中国革命,载《浙江学刊》2006年第4期
 
热月反动与革命文化,《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硕士文库续编·历史学卷(下)》,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年
 
作为历史问题的恐怖主义:概念、方法与结果(第20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纪实之七),载《史学理论研究》2005年第4期
 
从历史看现代性,载《中国学术》总第23辑,2005年3月
 
现代文明历史中的断裂与延续,载《中共中央党校学报》第9卷第3期,2005年8月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乐观与踌躇(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第七版中文版序),见是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南方周末》2004年12月9日第30版
 
“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历史透视,载《欧洲研究》2004年第3期
 
用“平等”传统捍卫现代国际关系的民主,载《21世纪经济报道》,2004.2.9
 
用“平等”传统捍卫现代国际关系的民主,《21世纪经济报道》,2004.2.9
 
法国革命热月时期社会“还俗”现象片论,《西学研究》,商务,2003
 
政治现代化进程中中法文化互动浅析,第二届“北大论坛”论文集《走向未来的人类文明:多学科的考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现代文明的东方因素泛论,《文明对话:本土知识的全球意义》(中国哈佛燕京学者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
 
在日光与夜色之间进击——雨果200周年诞辰随感,《南方周末》2002年2月28日第16版
 
关于现代民主发生学的若干思考,《北大史学》第9辑,2002年
 
福柯的疯癫,《南方周末》2001年11月29日第22版
 
入世与政治现代化,《南方周末》2001年11月29日第10版
 
法国革命文化与中国20世纪革命崇拜的确立,《历史教学问题》2000年1月
 
法国大革命中的阶级、团体、自由主义及其他——伊格内教授访谈录,<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6007874046665195&wfr=spider&for=pc   三一重工跌成“二一”,80万股民被套,高毅增持也没用!],证券之星, 11-10</ref>《史学理论研究》1999年第一期
 
关于撰写《世界文明史》的几点看法,《北大史学》第五辑,北大出版社,1998年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119 人文學]]
14,06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