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于佳易

增加 7,20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于佳易'''| 圖片 = [[File:于佳易.jpg|250px|缩略图|右|于佳易[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于佳易 原圖鏈接]]]| 出生日期 = 1954年11月| 出生地點 = 中国上海 | 職業 = 歌唱家| 主要成就 = 国家一级演员盟》| 毕业院校= 总政歌舞团}} '''于佳易简介'''于佳易是中国铁路文工团声乐演员,女中音,国家一级演员。 海阳所镇西泓于家村人,1954年11月生于上海。1975年考入总政歌舞团。文革结束后被中国铁路文工团录用为独唱演员。曾多次在全国大型歌舞比赛中获大奖,在世界艺术节中获过银奖,并为多部电影、电视剧配过音,出版了个人演唱专辑。1989年赴澳洲雪梨华人文社团供职。 ==经历=====童年===[[于佳易]]的父亲是作曲家于会泳,母亲是声乐演员。家庭的薰陶,使她在音乐上早熟了。按说,六、七岁的小孩很难在音乐会上坐得住,但佳易却能随着动听的旋律心驰神往。每当听说父母要一起去欣赏音乐会时,她便跑到胡同口截住双亲磨着一起去,这时,母亲只好让 自己的票,成全女儿。她特别盼望大地披上绿装的春天,妈妈总要随着季节给她和妹妹穿上从头到脚一色绿的漂亮的衣服,到公园里去分享大自然的恩赐。妈妈和爸爸一起,不时哼着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的多瑙河》,唱着鲁宾什坦的《春之歌》:“春来了,春来了,她带着温暖,她含着微笑;她一步步,一步步追逐残冬,向大地走来了,……在她怀抱里不留下枯萎的痕迹,世界又繁华,世界又美丽……”佳易那时才感到,还有什么能比歌唱,比音乐更能传递心声的呢? ===入伍=== 佳易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投考总政歌舞团。在总政声乐考场里,佳易演唱了《蝶恋花》和“革命样板戏”选曲。主考老师听后,感到她嗓音本质很好,乐理知识也不错,而且身段与表演天赋出众,是歌剧演员的好苗子。她被录取了。第一次穿上军装,戴上领章帽徽,她高兴得一夜没有睡好。她把部队视为神圣的熔炉,她感到比唱歌更重要的是炼思想。她怀着冲圣的愿望,17岁加入了共青团,18岁递上入党申请书。她曾经住进延安的窑洞,还下连队当兵,和小伙子们一起出操、训练。<ref>[https://baike.sogou.com/v72590088.htm?fromTitle=%E4%BA%8E%E4%BD%B3%E6%98%93于佳易介绍] 搜狗 </ref> ===转业=== 文革结束后,受于会泳政治问题的影响,所在单位停止了她一切舞台活动。部队里是留不住了,佳易总想找个与艺术有点关系的归宿。她想去乐器厂当个工人,因为毕竟能见到乐器,但人家不接收。她想回自小 于1954年11月 活的上海,哪怕到远郊一个县城的文化馆,回答是:“于会泳的账还没算呢,他女儿还能来?!”佳易还是抱着一线希望去闯,她相信我们今天的社会通情达理的人多,他们总归会把父亲和女儿的责任分开的。她去投考中央歌舞团,一、二、三试都成功了,但政审被刷下来了。又去投考中央民族歌舞团和北京歌舞团,人们对她的音色与演唱技巧都作了较高的评价,一看档案还是不行。不过,言语很平和:“目前看起来还不行,以后我们再考虑吧!”她又去中国铁路文工团考试,她别具一格的嗓音得到主考老师们的一致赞赏,但大家知道她父亲是于会泳后,又不得不忍痛割爱了。只有一位参加革命多年的文工团领导伊之力主张留下佳易 她说:“她 竟是个孩子,父亲的罪不能算在她身上。她很有前途啊!只要她唱得好,是于会泳的女儿也要,如果唱得不好,是我的女儿也不能要。” 但这件事还悬着。佳易已经精疲力竭了,她惆怅,不知道今后的大半生将怎样度过;她哀叹,为什么生在这样一个家庭!与她同屋的总政歌舞团报幕员苏丹丹是她的好朋友。尽管苏丹丹的公公叶剑英元帅是与“四人帮”势不两立的老革命家,但苏丹丹与[[ 佳易]]的友谊却没有受到影响。苏丹丹对佳易艰难的处境深为同情。苏丹丹说:“你把你的情况写下来,我回去念给公公听。” 敬爱的叶帅: 我是 总政歌舞团 的歌唱演员。由于父亲于会泳的问题,我不得不从部队文工团复员。父亲的罪恶,我通过大量揭发的事实了解了许多。从家庭来说,我受到了一定的损失,但粉碎了“四人帮”,使整个中国兴旺起来,我衷心拥护党中央这一果敢的、拯救中国人民的伟大举动。但是,父亲干的坏事,我一件没参与,文化大革命开始时,我还不到10岁。我从小接受了党的教育,14岁就当兵,我对党怀着深厚的、永远不会泯灭的感情……我挚爱艺术、想用自己一点点能力为人民奉献一点东西,但所有的单位都不敢接受我,我没有任何出路…… 苏丹丹把于佳易的信一句句地念给叶帅听,叶帅靠在躺椅上,不时地点着头。他老人家说:“孩子有什么过错?!不能这样把成长中的青年人耽误了。”年过八十、日理万机的老帅叫来秘书,请秘书给总政治部主任送去批示:对于佳易要按她本人的能力安排适合的工作。很快,中国铁路文工团录取佳易为独唱演员。佳易接到通知,抑制不住地流泪了。 ==事业== “深山铁道旁,有间小木房。住着养路工,小伙真叫捧。他曾当过兵,立功受过奖。复员打报告,留在苦地方……家中常来信,给他说对象。小伙蛮高兴,条件也好讲。结婚进深山,同住小木房。” 那委婉流畅、纯真甜美的女中音缠绕着山道,混合着山风,压倒松涛的响声,流进了东北深山某地养路工们的心里。他们坐在天然露天大剧场中,听着佳易跋山涉水给他们送来的歌声。佳易进了铁路文工团,走遍了全国十几个省,向许多从来看不见大歌舞团演出的铁路工人们,献上自己的心声。工人们最感动的是,佳易不仅唱他们爱听的流行歌曲,还唱反映工人生括的歌曲。这首《小木屋》把他们的艰苦,把他们的情操刻划得多么真切。年轻的养路工们再也憋不住了,一曲刚完,他们涌到临时搭建的舞台前,伸出一双双磨出老茧的手,掏出一本本卷曲的日记本,争着和佳易握手,求她签名。 于佳易在铁路文工团时,走遍了全国十几个省,向许多从来看不见大歌舞团演出的铁路工人们,献上自己的心声。工人们最感动的是,佳易不仅唱他们爱听的流行歌曲,还唱反映工人生活的歌曲。她参加了全国各地的巡回演出和各种大奖赛,曾多次在全国大型歌舞比赛中获大奖,在世界艺术节中获过银奖,并为多部电影、电视剧配过音,出版了个人演唱专辑。1989年于佳易赴澳大利亚并定居 。 ==视频==<center>{{#iDisplay:s0556ggodr5|480|320|qq}}</center> ==参考来源=={{Reflist}}
1,48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