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增加 5,159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reflist}}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骨 </big> ''' |- | File:T01f0656651d7bfae64.png |…”
{{reflist}}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骨 </big> '''

|-

|

[[File:T01f0656651d7bfae64.png |缩略图|居中|[https://p1.ssl.qhimg.com/t01f0656651d7bfae64.png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5332580&sid=5567947 来自 360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骨(拼音:gǔ、gū)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 。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 ,其古字形像骨架[[相互]]支撑或骨头相互拼接的样子。骨的本义即人或动物的骨骼,特指人的遗骨。骨是支撑人体的主干,故"骨"可引申而指人的心、魂、品格或气质等。也可指事物内部起支撑作用的架子。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拼音;
gǔ、gū

注音;
ㄍㄨˇ、ㄍㄨ

平水韵部;
入声六月

部首;


总笔画;
9+0

五笔;
MEF

统一码;
基本区-9AA8

仓颉码;
BBB

四角码;
7722

字级;
一级(1523)

造字法;
会意字、形声字

结构;
合体字,上下结构
=='''文字溯源'''==
现代学者普遍认为,图A、B、C、D的甲骨文,都是[[早期]]的"骨"字。这些甲骨文字形隶定后写作"冎",是象形字,是"骨"字的初文。甲骨文中的"骨凡"即骨盆;"疒(病)骨",骨生了病;"贮骨",贮藏骨头;还有"大牛骨"。

骨的形状不同,功能各异,因此字形各异。图A的[[甲骨]]文像脊骨中的一段骨架:一横画像骨,左右的小竖像骨的两头骨节粗大的地方,所以初文画作图A形,而在两骨之间用一根斜线(好比是筋)连起来,构成骨架,这就是最早的"骨"字之一。

占卜是殷商王朝的一件大事,有大量龟甲和牛骨备用。造骨字时就用形状有[[特点]]的牛肩胛骨为对象。还有一部分甲骨文诸如图B、C、D等,异体极多,像一块牛肩胛骨,独体象形。楷书演变为"冎"。晚周累加肉旁成为为"骨"(古隶或省作"肎",后别作"肯")。篆文将上部写作"冎"。隶书、楷书将肉字写成月作骨。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四】【骨部】古忽切(gǔ)

肉之核也。从冎有肉。凡骨之属皆从骨。

【注释】①核(hé):徐锴《说文解字系传》:"核,核也。"饶炯《部首订》:"骨之于体,外肉内窍,如果之有核。"
=='''说文解字注'''==
肉之核也。

段注:西部而:核,实也。肉中骨曰核。蔡邕注典引曰:肴核,[[食也]]。肉曰肴,骨曰核。《周礼》:丘陵,其植物宜覆物。注云:核物,梅李之属。《小雅》:肴核维旅。笺云:豆实菹醢也。笾实有桃梅之属。按核、核古今字,故周礼经文作核,注文作核,古本皆如是。《诗》肴核,蔡邕所据鲁诗作肴核。梅李谓之核者,亦肉中有骨也。

从冎,有肉。

段注:去肉为冎,在肉中为骨。[[古忽切]]。十五部。
=='''广韵'''==
古忽切,入没见 ‖骨声物2部(gǔ)冎亦声

骨,《说文》曰:"肉之核也。"《尸子》曰:"徐偃王有筋无骨。"亦见《史记》,又姓。古忽切。十六。
=='''康熙字'''典==
【亥集上】【骨部】 骨·康熙笔画:10 ·部外笔画:0

《唐韵》《韵会》古忽切。《集韵》吉忽切,并音汨。《说文》:肉之核也。《释名》:骨,滑也。骨坚而滑也。《灵枢经》:肾主骨,张筋化髓干,以立身。《周礼·天官·疾医》:以酸养骨。注:酸木味,木根立地中似骨。疏:谓似人之骨立肉中者。《列子·天瑞篇》:精神者,天之分。骨骸者,地之分。属天,淸而散。属地,浊而聚。

又牲骨。《礼·祭统》:凡为俎者,以骨为主。《仪礼·乡射礼》注:以骨名肉,骨贵也。

又姓。《隋书·骨仪传》:骨仪,京兆长安人。

又《唐书·东夷传》:新罗,其族名第一骨,第二骨,以自别。

又苦骨,苦参别名。

又多骨,白豆清别名。见《本草纲目》。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折书写提示
【规范提示】①第三笔是㇕(横折),一笔写成。②"月"的首笔撇改竖。

【写法】❶"冎"宽、扁,"月"窄、长。❷"冎",居上居中;第三笔㇕(横折)的竖段在竖中线;"冖"在横中线上侧,点笔过横中线。❸"月",居下半格,顶部在横中线,㇆(横折钩)的钩尖抵竖中线。

折叠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中上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k wət
王力系统 物 k uət
董同龢系统 微 k uə̂t
周法高系统 物 k wət
李方桂系统 微 kw ət
西汉 质
东汉 质
魏 质 ət
晋 没 ət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月没 wət
北魏后期北齐 月没 wət
齐梁陈北周隋 月没 wət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k uət
拟音/王力系统 k uət
拟音/董同龢系统 k uət
拟音/周法高系统 k uət
拟音/李方桂系统 k uət<ref>[https://guoxue.baike.so.com/query/view?type=word&title=%E9%AA%A8 骨], 360国学 ,</ref>
=='''参考文献'''==
30,88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