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蒋光慈

增加 10,941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蒋光慈| 外文名 = Guangci Jiang| 图像 = [[File:蒋光慈.jpg|缩略图|center|[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27017/20170823220457-157416971_jpg_305_404_25211.jpg/0原图链接] [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24668,24669,24670,24671&lemmaId=6354380&now=https%3A%2F%2Fpic.baike.soso.com%2Fugc%2Fbaikepic2%2F27017%2F20170823220457-157416971_jpg_305_404_25211.jpg%2F0&type=1#simple_0 来自搜狗]]]| 图像说明 = 蒋光慈(|center| 出生日期 = 1901~| 出生地点 = 中国安徽| 逝世日期 = |1931) | 国籍 = 中国| 别名 = 原名侠僧,笔名光赤| 职业 = 芜湖学生联合会副会长}}'''<big>蒋光慈</big>''',蒋光慈,1901〜1931。原名侠僧,笔名光赤 徽霍邱(今金寨县白塔畈镇白大村河北组白大小街) 人。 “五四”时期参加芜湖地区学生运动。 民国10年(1921) (1921) 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国后从事文学活动,曾任上海大学教授。民国16年与阿英 孟超等人组织" 太阳社" ,编辑 太阳月刊 ”,“时代文艺”,“新流”,“拓荒者”等文学杂志,宣传革命文学。着有诗集“新梦”,“哀中国”,小说“少年漂泊者”,“野祭”,“冲出重围的月亮”等。== 人物生平 ==蒋光慈,1901年出生于安徽省金寨县白塔畈乡光慈村(由白大村和东楼村合并而成)白大小街的一个小商家庭。1917年,蒋光慈在芜湖省立五中学习,受高语罕、刘希平等教师启迪,阅读了《新青年 》、《 每周评论》等进步书刊,接受了新思想但是在读了苏联克鲁泡特金、巴枯宁等人著作后,又产生了无政府主义思想,并与李宗邺、吴葆萼、胡苏明等同学组织无政府主义团体“安社”,编印社刊《自由之花》,抨击军阀统治,鼓吹无政府主义。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蒋光慈担任五中学会副会长,经常面对长江吟岳飞的《满江红》抒发豪情,将原名“蒋宣恒”先改为“蒋侠生”,又改名为蒋侠僧。他联络其他学校,组织示威游行,声援北京爱国学 生运 动,率领学生宣传抵制日货,参与义务教育,在“学会”办的《青年》杂志上发表诗文。之所以芜湖学-潮风起云涌,五中被誉为“芜湖的北大”,是与蒋光慈作为学生 运 动组织领导者之一的积极活动分不开的。1920年,蒋光慈由高语罕介绍去上海,成为上海外国语学社的首批学员,结识了陈独秀、陈望道等革命家,加入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与刘少奇、任弼 、萧劲光等被派赴苏联学习。在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两次见到了列宁。1924年1月列宁病逝时,他专门写下了《哭列宁》的诗和散文,并在《新青年》发表《列宁年谱》,是较早宣传列宁著作的人。1924年夏天回国,任教于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倡导革命文学,先后在《新青年》季刊和《民国日报》上发表《无产阶级革命与文化》、《现 中国社会与革命文学》等 章。1925年冬,写了一首歌颂五卅时期烈士的悼歌《在黑夜里——致刘华同志之灵》,歌颂工人运动的领导人,控诉反动派暴行。1928年初,他与阿英等人组织了“太阳社”,编辑《太阳月刊》、《海风周报 》、 《拓荒者》等杂志,1925年出版描述贫苦农民少年经过曲折的道路参加革命的《少年飘泊者》等中长篇小说,发表革命文学的新诗 《新 和谴责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赞颂革命人民的《哀中国》。1927年春完成了反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纪实小说《短裤党》,1930年11月发表了描述贫苦农民开展斗争的《咆哮了的土地》,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1928年,他参与创办革命文学团体太阳社,任《太阳月刊》主编。由于他的作品大都展现现实社会重大群众斗争,屡遭国民党当局查禁,本人也被政府通缉。1929年8月,因患肺结核赴日本休养。在东京,组织了太阳社东京支部,与日本左翼作家藏原惟人等探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革命文学问题。同年11月回沪后,协助田汉开展进步戏剧活动。1930年,当选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候补委员,负责主编左联机关刊物 《拓荒者》 在“左”倾错误统治时期,他对要左联成员参与飞行集会 冒险主义行为十分不满,认为革命 文学 杂志 作品将青年们的情绪鼓动起来,引导他们向革命路上走,很有意义。但当时“左”倾错误负责人认为文艺创作不算工作,到南京路上暴动才算工作。他经考虑后提出退 党,1930年10月被开除出党,但他依然坚持不懈地为党的革命事业而奋斗 宣传 抱病从事 革命文学 的创作 有诗集《新梦》、《哀中国》,小说《少年 泊者》、《 短裤党》、《鸭绿江上》、《丽莎的哀怨》、《咆哮了的土地》(后改名《田 的风》)等。文坛因此出现了以蒋光慈为代表的无产阶级诗歌,显示了诗的“大众化(非诗化)”的发展趋向。1931年蒋光慈因病逝世,1957年2月,安徽省民政部门追认他为革命烈士。愤而想当和尚,改为“侠僧”,“我当和尚,也还是做个侠客杀人”在上海,蒋光慈进入共产国际开办的“外国语学社”学习俄语,随后就与刘少奇、任弼时一起赴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1922年,他由社会主义青年团转为中共党员,第一次署名蒋光赤,以示倾向革命。1924年,蒋光赤留苏三年后回国,即开始在文坛上大声疾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1925年,他的诗集《新梦 发表,钱杏村对此评价道,“中国的最先的一部革命的诗集”,“简直可以说是中国革命文学的开山祖。”而做下这一评论的钱杏村,当时是不到二十的少年,今天他的这一评语已成为文学史最常引证的结论。蒋光慈的诗歌完全是诠释性的。在他的诗中,愤青 小资和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结合在一起,他写光明就全是美好的,新鲜的。“鲜艳的红花,娇滴的绿柳。”(《梦中的疑境》)红军士兵“放下枪头,拿起锄头;从枪头上得了自由,从锄头上要栽培这自由”。(《一个从红军退伍归农的兵士》)比起诗歌来,他的小说创作艺术性更差。他提供大众文学,却有着无可救药的小资情调。属于穷作家的穷讲究,用时人的评论,是“喝‘上海咖啡’而提倡大众文学”。他的革命小说出版,革命者中几乎没有人看。陈独秀翻一翻《少年飘泊者》,说道:“虽是热天,我的毛管也要竖起的。”瞿秋白感叹:“这个人太没有天才。”但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剧变激烈的社会,两三年之间,蒋光慈就时来运转。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普罗文学占据了文坛主流。蒋光慈于1929年东渡日本治疗肺病时写的 《冲出云围的月亮 》,仅在出版当年,就重版了六次。书店老板为着赚钱,也常改头换面再版蒋光慈的旧作。例如,将《少年漂泊者》改为《一封长信》,《鸭绿江上》改为《李孟汉与云姑 》等。这跟当代的出版状况仍然相似,历史经常在这些细节上重复,虽然拙劣,但管用。中国社会乃是风教之国,社会大众并没有多少定力,没有足够的认知能力,总是受时代氛围影响。大革命失败后的挫败感,一旦主导了年轻人的心智,那种宣泄性作品就成为读者的安慰。蒋光慈像一个笨拙的江湖医生,误打误撞地撞开了当时中国青年们的心扉,革命、爱情、理想等成为他小说中的主要元素。1930年5月,蒋光慈主编的《拓荒者》被当局查禁,他的肺病同时也恶化了。他搬到上海法租界里养病。每天早上,他喝完美国房东派给的牛奶、可可茶、奶油汤后就一个人去法国公园,边散步、边继续构思《咆哮的土地》的后半部分。但组织却需要他做出贡献,需要他提供开会的场所。1930年秋,蒋光慈反对在他的住处开会,并强调“一个屋子,本来可以写作的,往往一开会就开倒了……”过了几天,左联党组的负责人就对蒋光慈说:“写作不算工作,要到南京路上去暴动!”蒋光慈为此递交了“退 党书”。10月20日,《红旗日报》发表了“蒋光慈是反革命,被开除党籍”的消息。除了其不愿服从纪律、参加组织生活之外,其中一项指责就是他贪图版税,丧失立场,靠着丰厚的稿费过着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他虽已被开除,但仍有创作激情,1930年11月,他的小说《咆哮的土地》脱稿。这是蒋光慈最后的一部作品,也是他在艺术成就上屡遭蔑视与非难之后,文学史上获得评价最高的一部作品。正当人们对他的前途充满乐观估计时,《咆哮的土地》遭到查封。蒋的作品被查禁后,生活变得日益拮据起来。蒋光慈不仅有肺病,在医院里,还查出了肠结核。在当时,肠结核是一种绝症。这个无根的革命文学青年,赤条条地来去。他死于1931年,年仅30岁。他跟任何大的政治、文学势力无关,只是拙朴地表达了个人的经验感受。1957年,他的家乡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主要作品 ==新梦(诗集)1925,上海书店哀中国(诗集)1925,上海新青年社少年飘泊者(中篇小说)1926,亚东鸭绿江上(短篇小说集)1927,亚东短裤党(中篇小说)1927,泰东;1958,人文纪念碑(通信集)与宋若瑜合著,1927,亚东;后改名《最后的血泪及其他》,1932,新文艺书店野祭(中篇小说)1927,创造社菊芬(中篇小说)1928,现代最后的微笑(长篇小说)1928,现代光慈诗选1928,现代哭诉(诗集)1928,春野书店战鼓(诗集)1929,北新丽莎的哀怨(长篇小说)1929,现代冲出云围的月亮(中篇小说)1930,北新异邦与故国(日记)1930,现代乡情集(诗集)1930,北新光慈遗集(诗,小说合集)1932,现代田野的风,原名《咆哮了的土地》(长篇小说)1932,湖风夜话(短篇小说集)1936,生活蒋光慈选集(小说集)1951,开明蒋光慈诗文选集1955,人文;增订本改名为《蒋光赤选集》,1960,人文蒋光慈文集(1—3卷)1982—1985,上海文艺俄罗斯文学(文学评论集)改编,1927,创造社失业以后(短篇小说集)编选,1930,北新现代中国作家选集 编选,1930,上海光华书局两种不同的人类(短篇小说集)编选,1930,北新新文艺诗选 编选,19333,上海南强书店冬天的春笑(新俄国小说集)苏联索波里等著,1929,泰东爱的分野(小说)苏联罗曼诺夫著,与陈情合译,1929,亚东一周间(长篇小说)苏联里别津斯基著,1930,北新== 参考资料 ==1.光慈村2.http://www.chinawriter.com.cn/zjcd/xdzj/9850_83614.htm蒋光慈其人,
1,9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