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孙仪之

增加 2,675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孙仪之'''(1906年-1986年),安徽省六安县人。193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校务部卫生处处长、军委卫生部主任,卫生部副部长,第四野战军卫生部部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部长兼中南军区卫生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简介 ==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孙仪之
| 图像 =
[[File:01300000358882124400319197201 s.jpg|缩略图|孙仪之 ]][http://a1.att.hudong.com/60/31/01300000358882124400319197201_s.jpg 原图链接] [http://image.so.com/v?ie=utf-8&src=hao_360so&q=%E5%AD%99%E4%BB%AA%E4%B9%8B+&correct=%E5%AD%99%E4%BB%AA%E4%B9%8B&cmsid=216a0e1de96fbd25f6b564bd0c9ef194&cmran=0&cmras=0&cn=0&gn=0&kn=0#multiple=0&gsrc=1&dataindex=2&id=fc9a30ff9bb6839b3835536ba8305a45&currsn=0&jdx=2&fsn=60&adsimgsn=0 来自360网]]]
| 图像说明 =
| 出生日期 = 1906年
| 职业 = 军人
}}
==家庭背景 ==
孙仪之的父亲是开小炭铺的,因破产出走,再无下落。孙仪之靠兄嫂资助,读完中学,在一家中药店当学徒,先后在当地和青岛教会医院学医、深造。学成后在其兄主持的医院工作。后参加国民党军队当军医。
== 生平 ==
1933年,在第四次反围剿战斗中,担任国民党52师6团卫生队队长的孙仪之被俘,参加了红军。孙仪之在红军卫生学校任教员,负责病理和内科教学。长征时,孙仪之到干部休养连当医生,照顾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成仿吾、[[邓颖超]]等。贺子珍被敌机炸伤腹部,孙仪之和李治冒着敌机扫射为她救治。在长征途中,他被提拔为卫生学校教务主任。红军到陕北后,他升任副校长。
1937年5月,任抗大校务部卫生处处长,9月调任军委卫生部副卫生主任,11月担任卫生主任。在此期间,他编写了《卫生法规》,由军委批准下发施行,对加强卫生业务建设起了积极作用。
1938年1月,孙仪之任军委卫生部代部长,因卫生部丢失1200元,被记大过一次,后担任副部长。
1938年9月,朱德检查了军委卫生部的工作,认为军委卫生部有5位领导,延安后方没有多少事,决定调孙仪之组建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卫生部。孙仪之带少数干部和一个兵站医院,渡过黄河,来到八路军总部,他担任部长。
1941年,总部卫生部和129师卫生部合并,钱信忠任部长,孙仪之任政委。不久钱信忠去党校学习,孙仪之兼任部长。1943年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1946年,贺诚担任东北民主联军卫生部部长,孙仪之任副部长带领部分人员作为前方卫生部,随军行动。
1948年,东北野战军成立,孙仪之历任东北野战军卫生部部长、第四野战军卫生部部长、中南军区卫生部部长。
1951年11月,孙仪之调任军委卫生部副部长。后来孙仪之协助贺诚召开了全国卫生行政会议,协同组建国家卫生部、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组建了医学院校,整编、建设了医院,并且在支援抗美援朝战争、进军西南和西藏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 功勋 ==
1955年,孙仪之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60年3月-1964年10月,任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部长。
1986年6月18日,孙仪之于北京病逝。
1,91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