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50
次編輯
變更
荃湾区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荃湾区''',是中国香港十八区之一,位于 [[ 香港 ]] 新界的南部,与 [[ 九龙 ]] 相距约5公里,面积约6,070公顷。根据2004年香港政府的估计,荃湾区的人口约有290,000人。包括部份荃湾区的荃湾新市镇是香港第二个新市镇(旧称卫星城市),于1950年代末开始发展。随着 [[ 香港 ]][[ 国际机场 ]] 及 [[ 香港迪士尼乐园 ]] 等其他基建的启用,令荃湾区已经成为现时香港发展潜力很高的地区。<ref>[ http://www.bytravel.cn/view/top10/index4122.html 荃湾区十大旅游景点], 博雅旅游网 , 2021-5-3</ref>
==历史沿革==
荃湾古称浅湾,据说是因该处海湾水浅而得名。在清初的时候,荃湾称为荃湾约;后来又称全湾约(简称全湾),至于何时被称作荃湾则不可考了。
据战前考古学的发现,荃湾区早在年前便有人居住,考古学家所发现的遗物与 [[ 李郑屋 ]] 古墓十分相似,相信是属于同一个时期(东汉中,期即公元1世纪至2世纪中叶)。传说荃湾区在宋时有一“ [[ 浅湾村 ]] ”,宋末元兵南下,二帝南逃,帝正便曾一度逃到“浅湾”,且与元兵相遇激战。 较确切的历史记载要追溯到清初。1649年,有张姓的居民在荃湾居住,稍后有 [[ 曾 ]] ,黄, [[ 许 ]] ,邓等姓前来居住,至清沿青山路建立了大约26个村落,其中最早建立的便是老围村。 1898年,荃湾区约有人口3000人,但所属村落已有家庙及祠堂。20世纪30年代以前当地居民多以种植 [[ 禾稻 ]] , [[ 菠萝 ]] , [[ 蕃薯 ]] 等。二次大战以前荃湾区的发展仍是尚当缓慢。但1950年前后,大量的内地人士涌入香港,引入了资金、技术及廉价劳工,各种制造业在德士古道、杨屋道和柴湾角一带开设起来,60年代已发展成具规模的新市镇。
荃湾发展得如火如荼,移山填海之工程进行不辍,而当局征收民地,时有问题发生,村民搬迁也有困难存在,因此作为官民桥梁之荃湾乡事委员会日趋繁,忙会所亦不敷应用,才在荃湾沙咀道277号建立一完备的会所,乃荃湾乡事委员会之永久基础。
荃湾人口在20世纪60年代己增至30多万,至80年代人口己增加至70多万。荃湾的建筑己近饱和,如欲再扩展,得赖填海而成之。
战前荃湾菠萝驰名遐迩,海滨地带,也有乡人建设捕鱼,以助生计。荃湾早期也有工厂,不过为数较少,只有一间醴泉制酒厂及一间青山陶业工厂较著名而已。当日军侵华后,荃湾有较大规模的南海纱厂出现,搪瓷厂则位于荃锦公路入口侧一带地区,至今该等用品已因少人购用而遭淘汰。时至今日,荃湾地价急刻上升,己达寸金土的地步,一般行业停业他迁,但亦促使荃湾成为繁荣之新市镇。
19世纪末,荃湾分为四个“约”:海坝、葵涌、青衣及石围角,四约首领组成荃湾安全局,维持荃湾地区的治安。
1898年,英国租借新界,并把新界分成“八约”管治,当时荃湾属于九龙约。
1906年,政府开始成立“理民府”制度来管治新界,把新界分成南北两约,荃湾以北之地归“北约”,荃湾则属“南约”,所在地设在香港岛。
1941年12月, [[ 日本 ]] 领占 [[ 香港 ]] ,荃湾被归入九龙,自成一区称为“荃湾区”。
1948年,立法局通过《[[新界行政法例]]》,荃湾再次归入南约管辖。1966年,荃湾从南约分治出来,独立成约,称为“荃湾约”。
1977年,政府宣布在新界成立不同地区的谘询委员会,在荃湾设立荃湾地区谘询委员会,巩固了日后成立荃湾区议会的基础。
==行政区划==
荃湾区包括荃湾市中心、川龙、荃景围、油柑头、汀九、深井、青龙头、马湾、阴澳、竹篙湾等地。
1981至1985年期间,荃湾区议会的管辖范围包括整个荃湾新市镇(荃湾、葵涌及青衣),东至金山郊野公园西面界线,南至荔景山路九华径及荔景台,西至青龙头嘉龙村,北至大帽山郊野公园近荃锦坳和城门郊野公园近铅鑛凹,而 [[ 马湾 ]] 和 [[ 大屿山东北部 ]] 也是荃湾区的范围。 随着新市镇发展而令荃湾区人口不断增加,政府为了减轻区会资源分配的负担,重新划分地方行政区,在1985年4月1日成立葵涌及青衣区议会(1988年4月1日改称“葵青区议会”),集中服务葵涌及青衣居民。荃湾区重新划界,东面以 [[ 和宜合道 ]] 、 [[ 城门道 ]] 、 [[ 青山公路 ]] 及 [[ 德士古道 ]] 为界,南面以 [[ 汀九海岸线 ]] 和 [[ 马湾海峡 ]] 为界,西面仍以 [[ 青龙头嘉龙村 ]] 为界,北面仍以大帽山 [[ 郊野公园 ]] 近荃锦坳和城门郊野公园近铅鑛凹为界,马湾及大屿山东北部仍归属荃湾区。现全区总面积约60.01平方公里。
==地貌==
位于新界荃湾的大帽山又名大雾山,为香港第一高峰海拔959米,因形状象大帽而得名,环在四周的是占地1440公顷的大帽山郊野公园,是登山远足的理想地点,山顶在严寒时会有结霜现象。在山顶上可以俯瞰新界和港岛。景色非常迷人,晚上更是看世界闻名的香港夜景的绝佳地方。
大帽山是登山爱好者的乐园,园内小径纵横,有麦理浩径、大埔郊游径、城门郊野公园林地小径、大埔滘自然护理区三色林径等,还有草山北坡与松仔园、铅矿坳、扶轮公园等郊游点以及专供郊游者烧烤的场所。
==水文==
城门水塘
又称银禧水塘。位于新界沙田西北。1923年开始兴建,由荃湾至苹果坳阔16英尺长1.92英里的水道于1925年完成。至由城门河引水入塘的堤坝,长达6,000英尺的临时水坑,长达2,900英尺的北堤,长达2,000英尺的南堤,长达2,160英尺通过走私桥的北山洞,以及长4,689英尺通过金山的南山洞,于1926年间先后完成。至1936年才完成全部工程,历时13年。储水量30亿加仑。
大榄涌水塘
位于新界屯门与荃湾之间。该水塘于二次世界大战前即计划建设,由于战争影响,拖至1951年才开始动工。水塘建筑工程宏伟,耗资共达1.25亿元。水塘隧道共分三段:第一段由大榄涌通至深井,长达10,720英尺;第二段在深井山边,长达1,600英尺;第三段由深井山边至汀九,长达13,900英尺。水塘主坝长1,000余英尺,高200英尺,厚153英尺,还有副坝3道,堤坝全长9,000余英尺。至1957年3月全部完工,储水量达45亿加仑。
==气候==
荃湾路(旧称荃湾支路)是香港5号干线的一部份,位于新界荃湾,连接位于葵涌道及屯门公路。全线为三线双程分隔道路,为一条高架道路,限速每小时70公里。荃湾路沿海绕过荃湾市中心,连接屯门公路的出口。荃湾路沿途有3个分层道路交汇处,分别为葵青交汇处(往青衣大桥及葵芳兴芳路)、荃青交汇处(往青衣北桥及德士古道)和海兴交汇处(往荃湾新市镇中心)。
==城市环境==
荃湾是 [[ 香港 ]] 首个新市镇,九龙半岛的地铁在太子站分为东、西两线,西路线的终点就是荃湾。该街道在地铁站的北端与南端差异很大,北面车站附近是大山,楼房很少,山中有佛教寺院,建有白铁皮的小屋。东北面是香港式的高层住宅楼,南面是商店街。该镇不太大,有游船及香港第一吞吐量的集装箱码头,一直延伸到东部的葵涌。另外,隔着海湾,西部有重工业的岛屿青衣岛。近来急速的发展使荃湾成为新界西部的交通枢纽,更是进出机场的门框,每当旅客从机场进入市区,宏伟的青马大桥和汀九大桥必会令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除了近年不断落成的私人屋苑和商业大厦外,区内也保留了不少具有地区特色的建筑物,如位于荃湾地铁站旁的三栋屋博物馆和马湾岛上的“九龙关”,可让游人一睹昔日农村时期的遗迹。此外,荃湾区更是著名庙宇林立之地,圆玄学院,西方寺及竹林襌院均是善心信众参拜之地,游人善信每天络绎不绝。
游人还可以在深井品尝美食外,然后漫步于邻近沙滩,细听浪涛声,欣赏荃湾恬静的一面。喜爱冒险的人士可选择前往大帽山郊野公园远足,于山顶上俯瞰荃湾和九龙的迷人景色。另外,从荃湾站有前往屯门、元朗、锦田、新界等西部方向的公汽,这里是前往这些街道的重要的交通枢纽。站前有叫做南丰中心的购物中心及众多餐馆,适合途中休息、用餐。
==经济概况==
荃湾工商业活动主要集中在两个工业区:柴湾角工业区和德士古工业区。
柴湾角工业区的范围,东面至大涌道,西面至荃湾西约的丽城花园,北面至青山公路近愉景新城,南面至海盛路海旁,包括青山公路 (荃湾段) 中段及沙咀道前段的工厂大厦。20世纪初,在美环街附近的水坑(即曹公潭),已经有磨香粉和染布行业驻足。50年代前后纺织业兴盛,南丰纱厂在汀九近现时丽城花园开设。随著香港制造业日渐息微,现时这区的工厂大厦早已纷纷改为商业大厦,有不少不同种类的公司迁入,其中的表表者乃全香港最大的收费电视总台── [[ 有线电视 ]] 。
德士古工业区的范围,东面及南面至德士古道,北面至沙咀道及荃荣街,西面至联仁街及马头坝街,包括沙咀道后段、杨屋道、德士古道的工厂大厦。最早在该区发展的是德士古石油公司,在这区建立了油库,20世纪50年代周边地区陆续有工业发展,例如太古汽水厂在这里设有厂房。在70年代油库迁出后,原地发展成住宅海滨花园。随著物流业的发展,这区在近年更加有大量物流公司迁入,形成一个物流区。
==风景名胜==
三栋屋博物馆
荃湾大约有100万名的居民,但直到1977年为止,它仍是个仅仅拥有数千人口的寂静村庄。回溯到17世纪,这地区因常受到沿海盗匪的攻击,居民为了抵御外侮,遂筑了一座由城墙包围约村镇聚落。而且每一村都只住着单一的氏族,当初三栋屋所住的是 [[ 陈姓客家氏族 ]] 。这些客家族群源于中国北方,在12、13世纪时移居至中国南方,但由于土地纠纷迫使他们往更南的地方迁徙,最后到达 [[ 香港 ]] 、 [[ 台湾 ]] 和 [[ 新加坡 ]] 。这个村落人约建于公元1786年。
三栋屋博物馆占地2000平方公里,地处已有200年历史的围村内。三栋屋博物馆其实是座由围墙固防起来的客族村落,它是由个相连的大厅所组成,而这三个大厅则是此村落的生活核心。之所以称为三栋屋,是因为这座三房屋分别出三支大主梁所支撑。供奉祖先的大厅坐落在房子的最前端,装潢得十分华丽,厅中的装饰布置已经过修复,且色泽鲜艳恰如原貌。另两座厅堂则较为自然质朴,适合作为淳朴居民日常生活作息的中心。
馆内陈列了当时的农具与家具,还有厨具和一些日常家庭用品,以供游客参观。屋外尚有一鱼池、打谷场和出来守卫整个村落的门房。它真实地反映出中国南方的旧农村生活。
按产地可分为西珠、东珠和南珠,且有“西珠不如东珠,东珠不如南珠”的说法。中国北部湾一带所产的珍珠就属于“南珠”,香港附近海水中亦有出产。
“南珠”粒大、珠圆、珠层厚、粉色嫩、晶莹璀灿。史书上有记载,自汉代以来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均要合浦太守上贡合浦珍珠作为宫廷最高珍礼。
珍珠还是六月的幸运生辰石,象征着生活美满、家庭和睦、健康长寿。
珍珠除了是一种贵重的装饰品外,也是一种珍贵的药材。
==蝴蝶==
蝴蝶是 [[ 香港 ]] 名产之一,香港出产的蝴蝶已有142种之多。 [[ 香港蝴蝶 ]] 最多的地方是 [[ 蝴蝶谷 ]] 、大学堂一带。蝴蝶谷原在九龙荔枝角的背后,这是港九学生时常集体旅行野餐的地点,也是观察、搜集蝴蝶标本最理想的地方。这个山谷的林木很茂盛,大多是小松树,和一种土名叫“鸭脚树”的矮树,是蝴蝶蛹最喜欢栖息的植物。因此一旦孵化出来,就构成整千整万蝴蝶绕树纷飞的情景。这种蝴蝶以黄翅的粉蝶居多。所以看来一片金黄,使蝴蝶谷享有盛名。 == 相关视频 ==<center>{{#iDisplay:c3077xrhpz5|480|270|qq}}<center>香港荃湾区香港十八区之一,被人们称为香港发展潜力最高的地区</center></center>
== 参考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