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承天寺,又称月台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区崇阳门外东南。在五代时,此地为节度使留以效的南园。后周显德年间(954-960年)改建为佛寺,初名"南禅寺"。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宋嘉佑年间(1056-1063年)一度改称"能仁寺",政和七年(1117年)复名"承天寺"。宋时承天寺香火旺盛,殿堂宏伟,有榕径午阴、偃松清风、塔无禽栖、瑶台明月、卷帘朝日、推蓬晚雨、方池梅影、啸庵竹声、鹦山暮云、石如鹦鹉十景。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泉州承天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又称月台寺|-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区崇阳门外东南'''<big>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big> '''
初名南禅寺|-
| [[File: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1.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泉州承天寺
又称;月台寺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区崇阳门外东南
初名;南禅寺
始建年代 ; 元朝至元年间(1279-1294年) 占地面积;75亩
占 |}'''泉州承天寺''',又称[[月台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区崇阳门外东南。在五代时,此 地 面积75亩为节度使留以效的南园。后周[[显德]]年间(954-960年)改建为佛寺,初名"南禅寺"。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宋[[嘉佑]]年间(1056-1063年)一度改称"能仁寺",政和七年(1117年)复名"承天寺"。宋时承天寺香火旺盛,殿堂宏伟,有榕径午阴、偃松清风、塔无禽栖、瑶台明月、卷帘朝日、推蓬晚雨、方池梅影、啸庵竹声、鹦山暮云、石如鹦鹉十景。
修复时间1984年春动工,一期1990年完工==历史沿革==
元朝至元年间(1279-1294年)建七级佛塔。明朝时,先后有[[原铺]]、道陵、[[智庄]]、得众、[[至昌]]、宗彬、[[慈灼]]等僧人驻锡承天寺,多有建树。清朝初年又加以重修。承天寺鼎盛时期,有殿宇四十余座,田产千顷,僧众一千七百多人。全寺占地面积75亩,约五万平方米,清朝末年,承天寺衰败,颓垣碎瓦,凄凉满 目 录1历史沿革2布局3相关传说4景点5名篇折叠编辑本段历史沿革。后[[云果]]、转薄、[[转溥]]、瑞明诸法师共同发愿进行修葺,并增建寮房僧舍,寺院重兴,焕然一新。
元朝至元 民国初年,[[云果法师]]圆寂后,[[会泉法师]]继任住持。会泉法师住持的七、八 年间(1279-1294年) ,也募款修 建 七级 了寮房僧舍,开凿放生池,除自己主讲[[《楞严经》]]、[[《法华经》]]、[[《弥陀经》]]外,还延请国内 佛 塔 学家前来讲演说法 。 明朝时,先 后 有原铺、道陵、智庄、得众、至昌、宗彬、慈灼等僧人驻锡承天 会泉法师任[[厦门]][[南普陀 寺 ]]住持 , 多有建树。清朝初年又 不久到[[新 加 以重修。 坡]]住持光明山[[普觉寺]],[[转尘法师]]继任 承天寺 鼎盛 住持。抗日战争 时期, 先后 有 殿宇四十余座,田产千顷,僧众 [[弘 一 千七百多人。全 法师]]、[[性愿法师]]住 寺 占地面积75亩 讲经弘法 , 约五万平方米 组织佛学研究会、念佛会、流通经书 , 清朝末年 创办养正院 , 培养僧徒。[[弘一法师]]在 承天寺 衰败 养正院讲经时 , 颓垣碎瓦 曾写一横披:"念佛不忘救国 , 凄凉满目。后云果、转薄、转溥、瑞明诸法师共同发愿进行修葺,并增建寮房僧舍 救国必须念佛" , 寺院重兴,焕然 表达了 一 新 个佛教徒的爱国之心 。
民国初 1982 年, 云果法师圆寂后,会泉法师继任住持。会 泉 法师住持的七、八年间,也募款 州市做出 修 建了寮房僧舍,开凿放生池,除自己主讲《楞严经》、《法华经》、《弥陀经》外,还延请国 复包括承天寺在 内 佛学家前来讲演说法 的一批历史胜迹的决定 。 后会泉法师 曾在承天寺卓锡、当时 任 厦门南普陀寺住持,不久到 [[ 新加坡 住持 ]] 光明山普觉 寺,转尘法师继任承天 寺住持 。抗日战争时期,先后有弘一 的[[会泉 法师 、性愿 ]]弟子[[宏船 法师 住寺讲经弘法 ]]及爱国华侨积极捐资,支持修复工作。修复工作于1984年春动工 , 组织佛学研究会、念佛会、流通 经 书 过五年多紧张工作 , 创办养正院 第一期工程于1990年完工 , 培养僧徒 并举行了开光典礼 。 弘一法师在 重建后的 承天寺 养正院讲经时 殿堂楼阁垂檐飞甍 , 曾写一横披:"念佛不忘救国 规模宏大 , 救国必须念佛",表达了一个佛教徒的爱国之心 气势雄伟 。
1982年,泉州市做出修复包括承天寺在内的一批历史胜迹的决定。曾在承天寺卓锡、当时任新加坡光明山普觉寺住持的会泉法师弟子宏船法师及爱国华侨积极捐资,支持修复工作。修复工作于1984年春动工,经过五年多紧张工作,第一期工程于1990年完工,并举行了开光典礼。重建后的承天寺殿堂楼阁垂檐飞甍,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布局==
折叠编辑本段布局寺的中轴线全长300米,依次分布着 [[ 天王殿 ]] 、弥勒殿、 [[ 大雄宝殿 ]] 、法堂、 [[ 文殊殿 ]] ,东侧重建有禅堂、祖堂、龙王殿和僧舍等。承天寺的山门面西,高悬"月台"两匾额,为硬山顶三开间建筑,传说历史上"月台"二字时竖时横,有"月台倒影"之奇。寺内植有五株老榕树,七座石塔分立于榕树之间。这里高大的榕树从不越出墙外,有"榕不过墙"之奇观。 [[ 天王殿 ]] 中供奉 [[ 四大天王 ]] 像。殿前有一座青石砌成的石经幢,幢顶有一小石狮,传说嘴巴能吐青烟,称"狮子吐烟"。石阶上嵌着一块长石条,一枝淡红色的梅花映现石上,传说有暗香浮动,称"梅石生香"。 [[ 弥勒殿 ]] 前有宋朝石塔和石经幢。左右钟、鼓楼对峙,为攒尖顶重檐建筑,楼顶藻井结构复杂,被称作"蜘蛛结纲"。[1]
从钟楼、鼓楼始,东西两侧各有一条长达150米的长廊,连接着弥勒殿、大雄宝殿和法堂。廊壁上塑有赭色脱胎浮雕高达二米多的二十四诸天像,别具一格,大雄宝殿前有两口放生池,池旁有两座飞来塔。传说 [[ 台湾 ]] 一僧人手托此塔云游四方,一日双塔不翼而飞。后这位僧人在承天寺发现了这封宝塔。 [[ 大雄宝殿 ]] 为歇山顶重檐五开间建筑,雄伟庄严。殿内供奉着三世佛、 [[ 迦叶 ]] 、 [[ 阿难 ]] 、 [[ 护法诸天 ]] 、 [[ 十八罗汉 ]] 、 [[ 四大菩萨 ]] 及开山祖师等塑像,都为这次重修时新塑,妙法庄严。法堂内供奉着承天寺的镇寺之宝--隋朝铜铸 [[ 阿弥陀佛 ]] ,像高二米,重一吨多,为国内罕见,法堂两旁的护廊上彩绘着12幅精美的佛教故事壁画。
寺门坐东向西,入门处为月台,面积72.2平方米。高悬"月台"二字竖匾。山门壁柱有弘一法师题联:"有无量自在,入不二法门。"进入山门,是一条宽4.6米、长99.6米、面积458.16米的甬道,甬道南侧,是七座佛塔,间植榕树。有"塔无禽栖"、"榕不过墙"、"蝇不朝天"诸景。南面墙壁上有弘一大师手迹"南无阿弥陀佛""升无上道、得正法流"、"善悟无碍,永得大安"等禅悟。北面墙壁上嵌有"古铸钱遗址"、"革命遗址"两方石碑。甬道南侧立有一方泉州市人民政府的文物保护石碑。甬道尾端北转为寺宇密集建筑,全都坐北向南。
东轴线的建筑依次是圆常院、 [[ 广钦和尚 ]] 图书馆、旧僧舍、新僧舍、客堂、龙王祠、五观堂、南园故址、大悲阁、会泉宏船法师纪念堂、禅堂、涅盘堂、祖堂等。
西轴线上原有开山堂、禅堂、光孝寺、王公祠、留公祠、功德堂、许公祠等等,今仅存"檀樾王公祠"
寺中植有榕树、柳树、龙眼树、白内叶树等二百多棵,掩映于各座殿宇楼阁之间,浓荫遍地,四季常青。
折叠编辑本段 == 相关传说== 相传建寺时,因规模宏大,需用木材无数。为此,有位得道和尚到闽北杉山去向山主化缘。山主说:"你如果能把你们需要的那些大杉树尾梢折断,我可以施舍,听你砍伐。"和尚和山主立约后,当夜作法。狂风掠过,巨杉末梢果然尽折。山主说:"树可砍倒,且看你怎样运走?"哪知得道和尚用禅杖向折梢的巨杉一撞,巨杉立时不见,而在 [[ 泉州 ]] 南禅寺大龙王井,一株一株的浮涌出来。建寺的木材,就这样筹足了。
元代,寺内建有七级浮图。明 [[ 嘉靖 ]] 时,又增建檀樾祠,但屡遭兵焚。清 [[ 康熙 ]] 三十年(l691年)郡人 [[ 施世纶 ]] 重修寺宇。鼎盛时期殿宇曾达40多座,海内外许多名僧大德出其门庭。如协助师父莲鹫扩建承天寺,亲笔写了大雄宝殿顶面的" [[ 闽南甲刹]]"巨匾的高僧 [[ 云果禅师 ]] 。云果禅师以后的 [[ 会泉法师 ]] 、 [[ 转尘和尚 ]] 、 [[ 广钦和尚 ]] 、 [[ 新加坡 ]] 的 [[ 宏船法师 ]] 、 [[ 菲律宾 ]] 的 [[ 瑞今法师 ]] 等(承天禅寺以"佛喜转瑞,广传道法"八字传承法脉)。文革期间寺宇大毁,弥勒殿、法堂、钟鼓楼、廊庑及山亭塔幢等等被毁,其他则用作民宅、办工厂。现在看到的承天禅寺是1985年在原址重修的。寺内有七座宋代石塔及石经幢。大雄宝殿前有两口"放生池",池旁有两座"飞来塔"。关于这两塔的来历,也有一段神话传说。相传当年有一名 [[ 台湾 ]] 游方和尚双手托着两座塔,四方化缘。一天,双塔不翼而飞。后来佛祖托梦给他,说他只有找到宝刹,找到真正的立身之地,双塔方能回归。后来,这位 [[ 台湾 ]] 的和尚到泉州找到承天禅寺后,到该寺定居。不久,果然双塔飞来,耸立在大雄宝殿前,由此取名"飞来塔"
折叠编辑本段 == 景点承天禅寺环境清幽,颇具城市山林之概,是闹市难得的一片园林缘地。被称为"城市山林"的十奇景分别是:偃松清风、方池梅影、卷帘朝日、榕径午荫、塔无栖禽、瑶台明月、推蓬雨夜、啸庵竹声、鹦歌暮云、石如鹦鹉。南宋泉州太守王十朋将这十景加以总结,写有"十奇"诗七律十首。后明书法家张瑞图将这十景书刻于碑文,传之后世。但也有人认为"月台倒影"、"一尘不染"、"梅石生香"各为十景之一。==
折叠编辑本段名篇《记 承天 禅 寺 夜游》 环境清幽,颇具城市山林之概, 是 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 闹市难得 的一 篇散文 片园林缘地。被称为"城市山林"的十奇景分别是:偃松清风、方池梅影、卷帘朝日、榕径午荫、塔无栖禽、瑶台明月、推蓬雨夜、啸庵竹声、鹦歌暮云、石如鹦鹉。南宋[[泉州]]太守王十朋将这十景加以总结 ,写 有"十奇"诗七律十首。后明书法家[[张瑞图]]将这十景书刻 于 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 碑文 , 当时,作者正因传之后世。但也有人认为" 乌 月 台 诗案倒影"、"一尘不染"、"梅石生香" 被贬谪到(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黄 冈县) 城南任职。本文对月夜 各为十 景 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 之 一 个片段 。
==名篇==
[[《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正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黄 冈县) 城南任职。本文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原文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的晚上。(我)解开衣服想要睡觉,月光从门口照射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行走。想到没有可以与自己同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 [[ 张怀民 ]]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到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 == 相关视频 ==<center>{{#iDisplay:m0821cr5sbs|480|270|qq}}<center>题目</center></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