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乳化

增加 382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乳化.jpg|缩略图|右|[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zlbzcj.com%2FupLoad%2Fimage%2F20190612%2F15603238603022962.png&refer=http%3A%2F%2Fzlbzcj.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sec=1637808934&t=57cfbafcd9e1bb202b4d7dbd4d1f5d33 原图链接][http://zlbzcj.com/news/1428.html 来自中联邦]]]'''乳化'''是一种液体以极微小液滴均匀地分散在互不相溶的另一种液体中的作用。乳化是液-液 [[ 界面现象 ]] ,两种不相溶的液体,如油与水,在 [[ 容器 ]] 中分成两层,密度小的油在上层, [[ 密度 ]] 大的水在下层。若加入适当的 [[ 表面活性剂 ]] 在强烈的搅拌下,油被分散在水中,形成乳状液,该过程叫乳化。
==简介==
两种互不混溶的液体,一种以微粒(液滴或液晶)分散于另一种中形成的体系称为乳状液。形成乳状液时由于两种液体的界面积增大,所以这种体系在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为了使乳状液稳定则需加入第三种组分:乳化剂,从而降低体系的界面能。乳化剂属于一种表面活性剂,其典型功能是起乳化作用。乳状液中以液滴形成存在的那一相叫做分散相,或称为内相或不连续相;而连成一片的另一相称为分散介质,或称为外相、连续相 [1]
==乳化理论==
乳状液是 [[ 化妆品 ]] 中最广泛的剂型,从水样的 [[ 流体 ]] 到粘稠的膏霜等。因此,乳状液的讨论对化妆品的研究和生产,以及保存和使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制乳状液==
乳状液的制备在确定其合理的配方后,其乳化技术也是极其重要的。化妆品的制备主要是混合技术。虽然混合技术比较单纯,但作为化妆品,要求有多种功能和性质,要制备出性质优良和稳定的乳状液等化妆品,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基于上述两段的讨论,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降低体系的界面张力,是使乳状液体系稳定的必要条件;而形成较牢固的界面膜是乳状液稳定的充分条件。
===电效应===
对乳状液来说,若乳化剂是 [[ 离子 ]] 型的表面活性剂,则在界面上,主要由于电离还有吸附等作用,使得乳状液的液滴带有电荷,其电荷大小依电离强度而定;而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则主要由于吸附还有摩擦等作用,使得液滴带有电荷,其电荷大小与外相离子浓度及介电常熟和摩擦常数有关。带电的液滴靠近时,产生排斥力。使得难以聚结,因而提高了乳状液的稳定性。乳状液的带电液滴在界面的两侧构成双电层结构,双电层的排斥作用,对乳状液的稳定有很大的意义。双电层之间的排斥能取决于液滴大小及双电层厚度1/κ,还有ξ电势(或电势φ0)。当无电介质表面活性剂存在存在时,虽然界面两侧的电势差ΔV很大,但界面电位φ0却很小,所以液滴能相互靠拢而发生聚沉,这对乳状液很不利。当有电解质表面活性剂存在时,令液滴带电。O/W型的乳状液多带负电荷;而W/O型的多带正电荷。这时活性剂离子吸附在界面上并定向排列,以带电端指向水相,便将反号离子吸引过来形成扩散双电层。具有较高的φ0及较厚的双电层,而使乳状液稳定。若在上面的乳状液中加入大量的电解质盐,则由于水相中反号离子的浓度增加,一方面会压缩双电层,使其厚度变薄,另一方面他会进入表面活性剂的吸附层中,形成一层很薄的等电势层,此时,尽管电势差值不便,但是φ0减小,双电层的厚度也减薄,因而乳状液的稳定性下降。
===固体微粒===
根据乳化剂的稳定理论,许多固体微粒,如碳酸钙、粘土、炭黑、石英、金属的碱式硫酸盐、金属氧化物以及硫化物等,可以作为乳化剂起到稳定乳状液的作用。显然,固体微粒只有存在于油水界面上才能起到乳化剂的作用。固体微粒是存在于油相、水相还是在它们的界面上,取决于油、水对固体微粒润湿性的相对大小,若固体微粒完全被水润湿,则在水中悬浮,微粒完全被油润湿,则在油中悬浮,只有当固体微粒既能被水、也能被油所润湿,才会停留在油水界面上,形成牢固的界面层(膜),而起到稳定作用。这种膜愈牢固,乳状液愈稳定。这种界面膜具有前述的表面活性剂吸附于界面的吸附膜类似的性质。
上面讨论了乳化剂之所以能够对乳状液起到稳定作用的几种理论,从这些理论中可以得出能对乳状液稳定性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
(1)对于应用表面活性剂作乳化剂的体系界面膜的形成与界面膜的强度是乳状液稳定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而界面张力的降低与界面膜的强度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可以说前者为必要后者是充分的条件。而且它们都与乳化剂在界面上的吸附直接有关。要得到比较稳定的乳状液,首先应考虑乳化剂在界面上的吸附性质, [[ 吸附作用 ]] 愈强,表面活性剂吸附分子在界面的吸附量愈大, [[ 表面张力 ]] 则降低愈多,界面分子排列愈紧密,界面强度愈高。如果表面活性剂为离子型的,当它在界面的吸附增加时,其界面电荷强度也提高,这些都有利于形成稳定的乳状液。应用混合乳化剂,所生成的界面复合膜有较大的强度,因此常将水溶性的乳化剂和 [[ 油溶性 ]] 的乳化剂混合使用,以提高乳状液的稳定性。
(2)乳状液的粘度乳状液中内相在重力作用下的沉降或上升,可致使内相外相分离,造成乳状液的不稳定。如同胶体的粒子沉降(或上升)一样,乳状液内相的沉降速度,仍是斯脱克斯方程式 v=2r2(ρ2-ρ1)g/9η 这里v为液滴的沉降速度,r为分散相液滴的半径,ρ2、ρ1为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密度,η为分散介质的粘度。由此公式可以得出,乳状液分散介质的粘度越大,则分散相液滴运动的速度愈慢,这有利于乳状液的稳定。因此,往往在分散介质中加入增稠剂(一般常为能溶于分散介质的高分子物质),以此来提高乳状液的稳定性。当然高分子物质的作用并不限于此,往往还能形成比较坚固的界面膜。如蛋白质就是此类典型的高分子物质。
12,39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