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楚王城

增加 3,955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 滇藏叶下珠楚王城</big> '''
|-
|
[[File:123223楚王城.jpg|缩略图|居中|[httpshttp://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lemmaId=9151411&now=https%3A%2F%2Fpicpic.baike.soso.com%2Fp%2F20120228%2F20120228153238/ugc/baikepic2/52736/20160729104443-2034849871720437347.jpg&type=1#simple_0 /0 原图链接][https://baikepic.sogou.com/v9151411.htm d?query=%E6%A5%9A%E7%8E%8B%E5%9F%8E&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queryList=&st=&did=1 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楚王城''',位于平信阳市平桥区,泛指市区楚王城商业区域。另历史上,在河南、湖北和湖南境内发现以“楚王”命名的[[古城遗址]]达六处。
=='''基本内容'''==
 
中文名:楚王城
 
又 名:城阳城
 
地 址:[[信阳市]]
 
相关诗篇:《寄楚王城遗址》
 
=='''简述'''==
 
楚王城遗址,位于信阳市平桥区长台关境内,又名城阳城,是中国现存的6坐楚王城中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一座。
 
=='''历史'''==
 
从信阳北去的列车,越过丘陵起伏的 彭家湾乡,便来到[[长台关淮河大桥]]。昔日“临涯呼野渡”,苇草、波光、艄公、村姑……别有一一番诗情画意。如今“古渡变通衢”,倏忽之间,列车呼啸而过。信阳八景之一的“长台古渡”,也就融化在时代列车的轰鸣声中。长台关西北5公里的楚王城,却以它重要的历史价值闻名于世,被列为河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站在楚王城向北远眺,一马平川,天地合璧。楚王城犹如大海中的一艘战舰,翘首起锚,虎视中原。回首南望,只见群峰叠翠,雾海茫茫。险峻的义阳三关,宛如一首雄浑的交响乐。慷慨激昂三关曲,唱尽多少兴亡事?古往今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楚王城进可攻中原,退可守三关。反之,三关失守,大军越过淮河,便能一泻千里,饮马黄河。两千多年来,楚王城下战事纷纭、血火交融。古诗曰:“楚关申戍忧茫茫,野草春沙更断肠。山头僧住何年寨,山下人耕古战场。”
 
楚王城东北4里许,是传说中的[[太子城]]。我国先秦史上一桩重大历史事件就发生在这里:西周末年,昏庸无道的周幽王迷恋女色,宠爱褒姒,想废掉申后和太子宜臼。申后是申伯的女儿。失宠的宜臼逃到申国,申伯筑此城供宜臼居住。申伯与宜臼密谋策划,联合西北犬戎部族(就是战国以后的匈奴),攻下西周都城镐京,杀幽王于骊山下,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宜臼)靠诸侯的帮助迁都洛邑,开始了东周诸侯兼并的历史。
 
楚王城为楚武王破申时所筑。当时称“城阳”,是楚国的军事重镇。魏晋以后,才改称楚王城。为什么叫楚王城呢?因为,战国末年城阳曾经是楚顷襄王的临时国都。公元前278年,帮国派大将白起攻破楚国郢都,楚顷襄王逃至城阳。大批楚国的奴隶主贵族也 集这里。号称百万大军的楚国兵败如山倒。楚王城里的贵族老爷们惊慌失措,束手无策。面对惨败的局面,楚王想起了被自己放逐到赵国的谋臣庄辛,派人把他请到楚王城。“亡羊补牢”的典故,就出在此时此地:
 
襄王曰:“寡人不能用先生之言,今事至于此,为之奈何?”
 
庄辛对曰:“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参见《战国策·楚四》)
 
庄辛以“亡羊而补牢”之精神,力挽败局,驻守楚王城。他凭借三关与淮河天险,挡住了秦兵的进犯。这才使[[楚顷襄王]]有喘息的机会,在陈(今淮阳县)重建郢都。为此,楚国的历史又延续了55年。历史的辩证法是无情的。<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GM1K9NLP0514H65T.html   信阳楚王城一小区居民自来水问题数月得不到解决!],网易, 2021-10-11</ref>僻处西北、文化落后的秦国,任用商鞅变法,成为七国中的第一强国,最后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国土最大、人口最多、军国最强的楚国,天起变法受阻,屈原忠谏被逐,江山断送在一群昏君幸臣手中。楚国人民爱憎分明。他们纪念屈原,赞美庄辛。“亡羊补牢”也就变成家喻户晓的成语,一直流传到今天。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30 中國文化史]]
5,57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