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光嚴天皇

增加 2,255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光嚴天皇.jpg |thumb|300px|光嚴天皇 <br> [https://blogs.yahoo.co.jp/cfmjs676/38065114.html 原圖鏈接] ]]
 
 
 
'''光嚴天皇'''({{jpn|j=光厳天皇|hg=こうごんてんのう|rm=Kōgon Tennō}},[[1313年]][[8月1日]]—[[1364年]][[8月5日]],舊曆:[[正和]]2年[[七月初九]]—[[正平]]19年 / [[貞治]]3年[[七月初七]])是[[日本]]北朝第一代[[天皇]](在位:[[元弘]]元年9月20日([[1331年]]10月22日) - 元弘3年 / [[正慶]]2年5月25日([[1333年]]7月7日))。讳'''量仁'''({{jpn|j=量仁|hg=かずひと|rm=Kazuhito}})。
 
== 生平 ==
量仁是[[持明院統]]出身的[[後伏見天皇]]的第三皇子。當時,日本的皇室分為[[持明院統]]和[[大覺寺統]]兩派,就皇位繼承問題發生了非常激烈的鬥爭。在[[鐮倉幕府]]的調停下,雙方約定由兩派出身的皇族輪流擔任天皇,即[[兩統迭立]]。當時所規定的皇位繼承順序是:[[後二條天皇|後二條天皇邦治]](大覺寺統)→[[花園天皇|花園天皇富仁]](持明院統)→[[後醍醐天皇|後醍醐天皇尊治]](大覺寺統)→[[邦良親王]](大覺寺統、後二條嫡子)→量仁親王(持明院統)。1326年([[正中]]3年)陰曆3月,邦良親王被後醍醐天皇立為皇太子後,但不久就逝世了。同年(當時已改元[[嘉曆]])陰曆7月24日,量仁親王在[[鐮倉幕府]]的支持下,被後醍醐天皇立為皇太子。但後醍醐天皇之前試圖將自己的兒子立為太子,因此這引起了天皇的不滿。
 
1331年([[元德]]3年)後醍醐天皇的倒幕計劃被鐮倉幕府發覺,陰曆8月,後醍醐天皇逃往[[笠置山]](今[[京都府]][[相樂郡]]笠置町內),9月20日,鐮倉幕府擁立量仁親王即位,是為光嚴天皇。由[[後伏見天皇|後伏見上皇]]開設[[院政]],立邦良親王的嫡子[[康仁親王]]為太子。翌年後醍醐天皇被捕,流放[[隱岐]]。但後醍醐天皇拒絕退位,與光嚴天皇並立,廣義上的南北朝時代開始。
 
1333年([[元弘]]3年 / [[正慶]]2年),[[足利尊氏]]率軍襲擊了鐮倉幕府在[[京都]]設置的[[六波羅探題]],光嚴天皇同[[探題]][[北條仲時]]、[[北條時益]]以及[[花園天皇|花園上皇]]逃往[[東國]],但在[[近江]]的番場宿(今[[滋賀縣]][[米原市]])被捕。([[元弘之亂]])5月25日,光嚴天皇被廢黜。然而光嚴天皇拒絕退位。後醍醐天皇以光嚴是自己的廢太子為由,特例尊之為上皇。這是遵循了[[平安時代]][[後一條天皇]]廢太子[[敦明親王]](小一條院)為上皇的先例。
 
 
== 參考來源 ==
{{reflist}}
1,97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