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智氏族史

增加 183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File:智氏族 史1.jpg|缩略图|居中|[ 原图链接]]]
|-
|}
智姓源出于姬姓,得姓始祖为智庄子。
春秋时期,晋国中军元帅荀林父的弟弟荀首采邑于智(山西省永济市西北一带),卒谥庄,史称智庄子。荀首生荀罃[yīng],公元前566年,荀罃出任中军将,荀林父之孙荀偃 [[ 担任 ]] 上军将,为了区分帅旗,荀罃就以先父的采邑智为氏,别为智罃,追尊先父智庄子为智氏始祖,智氏从此薪火相传。智氏是 [[ 春秋 ]] 贵族之一,世为晋国六卿,智庄子为中军佐,智罃、智跞[lì]、智伯三代为中军将。智伯执政时,率韩氏、魏氏二卿围攻赵氏于晋阳,公元前453年三月丙戌日,韩氏、魏氏临阵反戈,联合赵氏击败智氏,智伯兵败身亡,智氏因此失势。豫让为报智伯知遇之恩,伏桥如厕、吞炭漆身多次行刺赵襄子,留下了“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千古绝唱。<ref>[ https://wenda.so.com/q/1533634104217866 智姓的由来], 360搜索 , --2013.07.09</ref>
==春秋家族==
智氏
智襄子 智瑶(荀瑶) 宣子之子
==家族起源==
智氏,姬姓,出于荀氏。荀氏之先为 [[ 晋国 ]] 公族。荀氏始祖荀息,原氏,名黯,字息。曲沃代翼后,任晋武公大夫。武公灭荀国,将荀国旧地赏赐给原氏黯为邑,原氏黯别为荀氏。荀息是晋献公肱股之臣,侍奉献公近三十年。献公末年,发生内乱。献公临终前将儿子奚齐(骊姬之子)托付给荀息。但献公去世后,大夫里克、丕郑发动政变,刺杀奚齐。荀息又立卓子(骊姬妹之子)为君,里克等人又杀 [[ 卓子 ]] 。荀息深感有愧于献公,遂自杀。后来晋文公即位,以荀息长孙荀林父为中行将,荀林父之后皆称中行氏。晋成公时,荀林父幼弟荀首有宠于成公,被封在智,其后称智氏。
智首(智庄子)
智氏始祖智首,逝敖幼子,荀林父之弟。荀首开始时任大夫,后因功封在智,立智氏。
公元前597年,兄长荀林父担任中军将, [[ 安排 ]] 智首为下军大夫,率三军六卿开赴前线,与楚庄王大战于邲。此战,晋军内部因进退发生分歧,荀林父打算退兵,但中军佐先榖不听军令,与赵氏将领独自渡过黄河。当时智首与赵同同为下军大夫。智首不见赵同,十分焦急。此时司马韩厥见状,劝说荀林父事已至此,只好全军过河了,否则孤军深入是十分危险的。于是荀林父仓促下令进军。与此同时为了防止赵同势单力孤,又派侄儿智罃率战车二十乘,步卒两千人,前去接应。但此时,荀林父还没有意识到,智罃(kuàng)对的是楚军主力, [[ 结果 ]] 智罃寡不敌众,被楚军击败。而智罃所乘左骖中箭倒地,智罃来不及反身,被楚将熊负羁俘获。此时,晋军路路皆败,奔向河边,抢船渡河。此时智首已经上船,但是看不到儿子智罃,这时有士兵报告智罃被俘。智首听后,弃船登岸,率领荀氏家兵企图夺回智罃。荀林父急忙制止他,说“罃已陷楚,往亦无益”。智首回答“得他人之子,可换回吾子,怎说无益!”。于是率家兵杀了回去,尽管没有找到智罃,但智首弯弓搭箭射杀楚将连尹襄老,楚将公子榖(gǔ)臣前来援救,魏錡与他厮杀,智首又是一箭,射伤并俘虏了公子榖臣。在得到连尹襄老的尸体和公子榖臣之后,智首终于松了一口气,说了一句“有此二物,可赎吾子矣!”。回国后,智首思子心切,多方 [[ 活动 ]] ,争取赎回智罃。后来在郑国大夫皇戍的调解下,楚庄王同意交换战俘。就这样,智罃回到了阔别九年之久的祖国------等待他的会是什么呢?------他还有前途吗?--------他也不清楚,不清楚!
智罃(智武子)
智罃,庄子之子。在邲之战被俘后,被囚禁在楚国。一晃就是九年。公元前596年,经过多方斡(wò)旋,晋国用连尹襄老之尸和公子榖臣换回了智罃。 [[ 智罃 ]] 回来了!回到了阔别多年的祖国,见到了慈祥的父亲智首。归国后,他没有受到任何处分,相反智首竭力为儿子消除被俘的 [[ 政治 ]] 影响。归国后不久,智罃被册立为智氏宗子。此时晋国扩军,由三军六卿扩为六军十二卿。荀氏占去三席。公元前583年,栾书、郤錡诬陷赵氏作乱,结果晋景公下令攻击赵氏,赵氏几乎被灭族。同年,智首去世。晋景公借机缩小军队编制-------取消新上下军,改组为四军八卿。智罃接替父亲进入八卿,开始了自己的卿士生涯。此时,栾郤两家争权,栾书与郤錡矛盾表面化,势不两立。公元前577年,智罃的堂兄中行庚去世。按照惯例,原为下军将的韩厥应升为上军佐,而身居下军佐的智罃应升任下军将。但这两个人素来不参与诸卿的党同伐异,因而栾书试图拉拢中行偃,对抗郤氏,因而破格提拔了中行偃为上军佐,而郤錡也不甘示弱,他对失去大宗保护的赵旃下手,用自己的叔叔郤犨取代 [[ 赵旃 ]] ,晋卿冲突一触即发。随着公元前578年,晋军在麻隧之战击败秦国,外部压力减弱,内斗开始加剧。先是晋厉公攻杀三郤,接着栾书、中行偃弑君,厉公被弑后,栾书等人立公孙周为君,即晋悼公。新君即位后,贤臣韩厥升任中军将,智罃升任上军将。不久,韩厥见智罃才能出众,便主动引退让贤。这样公元前566年,智罃荣登执政,担任执政大夫兼中军元帅,他是智氏第一位正卿,从此,智氏成为晋国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但就在事业 [[ 辉煌 ]] 之时,晚年的智罃又遭到一次沉痛打击-------他的嫡子智朔不幸先他而去,但幸运的是智朔给他留下一个孙子------智盈-------智氏家族的希望!公元前560年,一代贤臣智罃寿终正寝,谥号“武”。但是儿子早亡,孙子年幼,一个幼儿无法为卿。智氏有家道中衰的危险。不过此时,中行氏的帮助十分及时,智氏度过了危机。公元前548年,18岁的智盈出任下军佐,智氏似乎要在这位年轻宗主的 [[ 领导 ]] 下续写辉煌,但很快,智氏再次陷入危机当中,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中衰与复兴==
智朔
智朔 智武子荀罃之子,智庄子之孙,是智氏三世祖。与荀吴等同为晋国重臣,与栾氏党羽故交,早卒。
智盈(智悼子)
智盈,武子之孙。智盈是一个不幸的人。公元前566年,智盈降生,但他对父亲没有什么印象,他出生后不久,父亲智朔便去世了。年幼的智盈只能和祖父智罃相依为命。六岁那年,慈爱的爷爷又离开了人世。幸好堂叔父中行偃护佑,小智盈才得以长大成人。而智氏的卿位暂时由荀氏的另一个小宗程郑代理。公元前548年,18岁的智盈进入六卿, [[ 开始 ]] 自己的卿士生涯。但令人意外的是公元前533年,智盈一病归西,时年33岁。智盈留下一个15岁的孩子-----智跞。智氏再次面临失去卿位的危险,但这次又有人帮了他们一把------还是中行氏------这次是智跞的堂叔父中行吴-------
智跞(智文子)
智跞,悼子之子。公元前533年,智盈去世。晋平公企图废掉智氏卿位,但堂叔父中行吴念及同宗之情,帮助智跞,使当时还未成年的智跞担任下军佐。但随着中行吴的过世,智跞必须学会独立了!智跞一面侍奉晋顷公,同时不参与诸卿的争斗。 [[ 公元 ]] 前501年,智跞接替范鞅出任正卿。但四年后,晋国内乱,赵氏与小宗邯郸氏火并,中行氏、范氏围攻赵氏。智跞联合魏侈、韩不信奉晋定公之命,攻击范氏、中行氏。最后驱逐二家,公元前493年,智跞寿终,时年56岁,其子智申嗣(sì)位。智跞四十多年的努力使智氏实现了复兴大业,为他的孙子智瑶的辉煌打下了 [[ 基础 ]]
智申(智宣子)
智申,文子之子。在范氏、中行氏衰亡后,赵氏势力大增。智跞死后,赵鞅成为正卿。晋国缩小军队编制-----二军四卿。此时赵鞅权倾朝野。史载赵鞅“名为晋卿,实专晋权”,赵氏已经完全走出“下宫之难”的阴影,蓬勃 [[ 发展 ]] 。而智申相比之下就黯淡地多了。对一个家族来说,一个好的嗣子对家族的兴衰至关重要。在册立谁为智氏宗子的家庭会议上,智申想立智瑶,族人智果反对,说“荀瑶不如荀宵”,智申回答“荀宵面相凶狠”。智果回答“荀宵狠在表面,荀瑶狠在内心!”“荀瑶有五种优点,这样本来就容易遭人忌恨,而他又没有仁爱之心,这样的人,谁能容忍的了呢?”“如果立荀瑶为继承人,智氏家族必有灭门之祸!”但智申不听,固执己见。遂立智瑶为宗子。智果于是到太史那里,另立辅氏。公元前475年,赵鞅病故。智瑶登上执政宝座,成为智氏 [[ 家族 ]] 第三位正卿,智氏的腾飞开始了!!!
==称雄与覆亡==
智瑶(智襄子)
智瑶,宣子之子。荀瑶一生 [[ 南征北战 ]] ,武功列烈。但他始终没能取得决定性胜利,原因是晋国政出私门,各家都想损害别人,保全自己。公元前468年,晋国伐郑,智瑶与赵襄子赵无恤同征。智瑶令赵襄子攻城,赵襄子拒绝执行命令。智瑶大怒说“你这个人啊,招人讨厌又没有胆量,赵简子怎么立你为嗣卿呢?”赵襄子反驳道“因为我能隐忍,这样对赵氏应该没有坏处吧!”在回师途中,诸卿一起饮酒,智瑶将酒杯砸向赵襄子,赵氏家臣被激怒了,要上去和智瑶拼命。关键时刻赵襄子拦住他们说“父亲选择我就是因为我能隐忍,算了吧!” 后来有一次,智瑶伐卫归来,在开庆功宴时,趁着酒兴,对韩康子韩虎及家臣段规一并侮辱。此时,智果劝诫智瑶“ [[ 兄弟 ]] ,你今天侮辱了人家,只怕他们哪天要向我们发难啊,还是早做准备吧!”智瑶听后傲慢地说“难将由我,我不发难,谁敢兴之!”果然,不久智瑶就发难了-----他向实力最弱的韩氏下手。他要求韩氏交出一个万户的地盘给国君。韩康子韩虎想拒绝,家臣段规问他为什么不给,韩康子回答“无缘无故讨要土地,所以不给!”。段规劝告“如果不给,他肯定会兴兵攻打 [[ 我们 ]] 。如果给他,他还会向别人要,别人不给,他就会攻打,那样的话,我们可以避免被攻击,等待形势好转,相机而动!”于是韩虎交出了一个万户。智瑶又向魏桓子魏驹要地,魏桓子想拒绝。他的家臣任章问他为何不给。魏桓子回答“无缘无故地索要土地,所以不给!”任章听后对魏桓子说“如果不给他 [[ 土地 ]] ,他肯定要发兵来打,如果给他,他会更加骄横。无缘无故地索要土地,诸大夫势必十分恐惧,大家会由于害怕而亲近联合,这样一旦发生冲突,我们极有可能获胜,不如给他!”魏桓子听后也交出了一个万户。之后,智瑶又向赵襄子赵无恤要地,他要赵襄子交出赵氏先祖勃兴的宅皋狼。赵襄子断然拒绝,回复智瑶“土地是先祖留传下来的,不能随意赠予他人!”。智瑶得知,就挟持魏桓子、韩康子兴兵攻打赵氏,一场长达3年的内战拉开了战幕。三家联军围攻晋阳城,久攻不下。智瑶心生一计------以水淹城-----将晋水导向晋阳城。一夜之间,晋阳城一片汪洋。此时智瑶十分得意地说“原来水也可以灭亡别人的国家啊!”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魏都安邑、韩都平阳都临大河,莫非他日,智瑶打算······此时,魏桓子和韩康子想到了一起,魏桓子用肘拐了韩康子一下,而韩康子也踩了踩魏桓子的脚。此刻,晋阳城已经析骨而炊,易子而食了!在此危急 [[ 时刻 ]] ,赵氏家臣张孟谈趁夜潜入魏韩两家帅帐,说之以唇亡齿寒之理,劝说两家倒戈,与赵家共灭智氏。结果韩魏两家 [[ 决定 ]] 倒戈。他们在夜间派亲兵杀死了守卫堤坝的智氏亲兵,随后掘开堤坝,将晋水导向智瑶帅营,而赵氏乘乱从城中杀了出来。此时从睡梦中惊醒的智瑶试图组织战斗。但此时韩、魏两家左右夹击,赵氏则从正面攻了上来。在混乱当中,智瑶丢盔卸甲,夺路而逃,结果被赵襄子生擒处死。此后,三家剿灭、受降了智氏的残余部队,智氏主力尽灭。在听到智瑶兵败被杀的消息后,智氏族人一片哗然。在经过一年半的抵抗之后,智氏 [[ 寡不敌众 ]] ,被迫离开晋国。
就这样,智氏集团退出了晋国的政治舞台。
从智首立家,智罃创业,智朔、智盈中衰,智跞、智申复兴到智瑶称雄,书写了一段家族 [[ 政治 ]] 的传奇,但智瑶严重的性格缺陷不仅使他成为一个悲剧人物,也使一个原本应有所作为的家族流散各地。“三家灭智”后,智氏的土地、财产被三家瓜分。智氏族人大都隐姓埋名,远走他乡。从此,这个曾经称雄一时的豪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消失在 [[ 历史 ]] 的烟云之中,很难再见他们的踪迹······
== 参考 来源 资料 =={{reflist}}
[[Category: 630 中國文化史]]
26,39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