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5
次編輯
變更
杨廷和
,無編輯摘要
杨廷和的改革措施,受到朝野上下的普遍称颂。杨廷和的改革虽然时间不长,但还是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嘉靖初年,政府财政状况大有好转,阶级矛盾也相对缓和,“天下翕然称治”。
<big>因大礼议事件而定罪</big><br>
位极人臣、权倾朝野的杨廷和的终结者,竟是他一手扶起来的嘉庆皇帝。原因是在“大礼议”事件中与嘉庆皇帝对立,于嘉靖三年(1524年),杨廷和被罢归故里。嘉靖七年(1528年),被削职为民。嘉靖八年(1529年)卒于新都,年七十一。他的儿子、状元杨慎继承父志,因这“大礼议”事件被廷杖,永远发配滇南,酿成父子悲剧。<br>
武宗朱厚照驾崩后无后,杨廷和起草遗诏,说武宗父王孝宗敬皇帝的亲弟弟兴献王的大儿子朱厚熜(即后明世宗),按照辈份、排行应该立为皇帝。按照《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的条例,在宗庙里祭告祖宗,向慈寿皇太后告请之后,可迎接他来即皇帝位。本来这一切都按礼仪行事,并无大矛盾。但嘉庆皇帝(明世宗)即位后,涉及其父兴献王的称谓及进宗庙一事,与杨廷和等一般死守礼仪的大臣针锋相对。正如礼部尚书毛澄说:“应该让皇上尊称孝宗(武宗之父)为皇考,称兴献王为皇叔考兴国大王,母妃为皇叔母兴国太妃,自称侄皇帝。”意思就是明世宗按理仪过继给武宗之父孝宗为子,称孝宗为父,称亲生父亲为叔,称自己母亲为叔母。嘉庆皇帝坚决不干,坚持称自己的父亲为“皇考”,而且要他没有做过皇帝的父亲进入“宗庙”。由此与杨廷和为首的坚持礼仪的大臣针锋相对,彼此毫不让步,这就是嘉庆初年著名的“大礼议”事件梗概<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c0be890102x4fv.html 从神童到顶级文臣——杨廷和传奇_民俗四川_新浪博客]</ref>。<br>
<big>削职定罪</big><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