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大赤鼯鼠

增加 1,420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特 徵==
頭圓,吻部突出,黑色觸鬚。體背為紅褐色,夾雜黑色毛;頭頂為黑色毛,腹部淡黃褐色。尾與體背同色,末端黑褐色。 具有飛膜,由前肢擴展至後肢之踝關節,滑翔能力強。
3. 大赤鼯鼠是夜行性。夜間觀察時,由於夜行性動物的聽力極佳,所以保持安靜是秘訣之一。此外,光線是鼯鼠的一大罩門,光線太強、照射太久都會干擾牠們的行動,因此切勿使用強光照射,以餘光觀察即可。<ref>[https://www.zoo.gov.tw/introduce/detail.aspx?id=2081 大赤鼯鼠],大赤鼯鼠-台北市立動物園</ref>
 
 
==關於大赤鼯鼠==
大赤鼯鼠除了體型最大,牠也是分佈最廣的鼯鼠,從100公尺高的小山坡到2600公尺高的森林中,都可以發現牠們的蹤影。飛鼠並不會拍翅飛翔,但他有一個特殊的構造,就是身體兩側在前後腳之間相連的皮膜,撐開來後加上後方那毛絨絨的長尾巴就像小時候的風箏一樣非常有趣可愛。而為了增加風阻面積滑翔得更遠,飛鼠前腳腕部還有特殊的軟骨結構,可將膜撐得更開。
 
但想尋找大赤鼯鼠,必須要眼明手快,聽聲辨位找飛鼠。除非你知道牠住的洞穴,不然聲音的辨識是非常重要的。在自然谷夜間俱樂部開業時,有時會聽到大赤鼯鼠的叫聲,感覺有點緊湊、尖銳,有點像快速拉拉鍊的聲音。走在步道上,聽到遠方某處傳來這聲音時,只要迅速的拿起手電筒往聲音的方向尋找,說不定有機會可以看到牠們。除了聽聲辨位,只要在相對應的時節,在飛鼠愛吃的果實樹種下守株待兔,也有機會等到牠們前來用餐。而且此時牠們較多會停留在一個枝幹坐穩後,從四面八方抓取食物,相對比較好觀察。
 
尋找飛鼠住的洞穴可能不太容易,但可以運用人工巢穴邀請生物們進住。透過攀樹技術,於芒果樹上,放了一個木製巢箱發現一隻大赤鼯鼠進住小木屋。
 
31,75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