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丹东丝绸

增加 10,635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丹东丝绸'''》我国的丝绸生产历史上有 南桑北柞 一说。Գ= 北柞 即指的是丹东地区的柞蚕生产,它是生产丝绸的原料,…”
《'''丹东丝绸'''》我国的丝绸生产历史上有 南桑北柞 一说。Գ= 北柞 即指的是丹东地区的柞蚕生产,它是生产丝绸的原料,中国的柞蚕资源,85%在辽宁,辽宁的80%在丹东。一百多年来,丹东一直是全国最大的柞蚕原料加工和柞蚕丝绸生产基地,丹东柞蚕丝绸,中外驰名,是我国纺织业的传统出口产品。曾经流传着 上有天堂,下有丝行 的说法,反映了丹东丝茧业的黄金时代。随着时代的发展,柞蚕丝产品不断提升档次和水平,许多名品还经常作为国礼送给外宾,也成为游客来丹的首选,这是丹东丝绸永远的骄傲。自世纪60年代,丹东丝绸工业已形成全国最大、最完整的生产体系。 在1992年前,丹东丝绸业的辉煌时期,全市丝绸业的年产值在3.5亿至4.5亿元左右。

==历史沿革==

丹东原来有绸一厂、绸二厂,现在101路、102路车还以两单位名为公交站牌名,早年丹东地区是著名的柞蚕丝绸轻工业基地,放养柞蚕有近300年的历史。解放前,发展最高峰时,柞蚕放养地达5532处,养蚕户达19880户,年放养量达4-5万把,年产茧量2-3万吨。为安东发展柞蚕丝绸工业,提供充足的原料。安东开埠之前,蚕民家庭土法缫丝,蚕茧就地自行购销。

安东八道沟,最早形成于清同治年间,当时关内山东、河北流民到此落脚谋生者较多。该地主要为安东丝绸、棉织工业的发祥地。当时各种柞蚕丝工厂、缫丝房林立,如义泰祥丝织厂、正元号织绸行等集中在此。富商、企业家也都居住于此,房屋高大气派,故素有“富八道”之说。现该地区遗存下来医院、寺庙、教堂、市政机关等清末、民国时期的老建筑较多。

1906年(清光绪32年),安东开埠通商,随着缫丝业的发展,商人相继开设丝茧栈,丝茧购销开始专营。最多时有茧栈21家,雇用有经验的采购员(俗称“罗头”),奔赴于蚕区,春收大扣,夏收小扣,秋收大茧。然后,由茧栈卖给丝厂,加工成柞蚕丝,再通过代理商销往国内各地和国外。1914年(民国3年),张守世开设“和聚正”丝栈,经营柞蚕丝茧,又经营“正记丝厂”,是厂商合一的经营者。

安东商会为规范丝茧市场,发动商户捐资,于1910年在广济街建立丝茧市场。丝茧市场建立生意兴隆,促进了丝绸工业的发展。到1926年安东有缫丝厂49家,丝机16375台,年产灰丝7823箱,碎丝68.9万斤。由于柞蚕丝绸在国际市场上畅销,当时安东各丝栈在上海派有“坐庄”(外销经理),通过“和聚正”等5家商号代理出口业务。

让丹东更加名闻遐迩的,是有着“上有天堂,下有丝行”美誉的柞蚕丝绸工业,柞绸的力量,甚至影响了整个城市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柞绸老字号“义泰祥”的沉浮兴衰,就是丹东丝绸行业的发展写照,“义泰祥”的创办者和承袭者罗坤祥、罗剑华父子的命运,就是丹东丝绸发展史最贴切、最鲜活的注解。

当年八道沟聚集了数十家缫丝厂,工人逾万,每到上下班之时,人头攒动,摩肩接踵,蔚为壮观,其主要商号有:德和祥、义孚泰、元计、文记、泰记、益丰、同顺栈丝坊、广泰永丝厂、正记丝厂、同昌顺丝厂、利愿同丝厂、政源丝号、东泰丝厂、泰和丝厂、昌记丝厂、和聚正和义泰祥等。这些丝厂曾使用过的商标有:保穿、牡丹、八仙、牧牛、采莲、美人、双蛾、画眉和松鼠等。八道沟曾是安东缫丝工业的发祥地。

===声名远播的“义泰祥”===

罗坤祥(1881——1942),浙江上虞人。他16岁到上海久成绸庄学徒,5年后任经理。罗坤祥留心观察发现,河南、山东、奉天生产的柞蚕丝绸,虽质地坚固但美观性差,在国际市场上廉价却仍滞销。而将原料柞丝出口,经法国、日本的先进工艺加工成丝绸,利润是我国产品的3倍有余。同时他又看到,山东牟平一带柞蚕产量不多,多从沙河子(安东)采购大茧,并得知安东的柞蚕丝资源丰富,而且价格极为便宜。但茧笼笨重、运费昂贵,车船装卸多有损失。那为何不就地取材加工生产,减少环节降低费用?

1925年,他从山东取道大连来到安东,投资10万元(银元)购买了240台缫丝机和100台织绸机,在八道沟建起丝绸厂,这就是安东的“义泰祥”。他从早期开办的山东义泰祥缫丝厂里,选出事业心强的韩心田为经理,掌管经营,任韩月焦为副经理,掌管技术和质量,选韩先贤为核心人物,掌管财务,并培养了大批熟练工人。

“义泰祥”迅速发展,高峰时每年缫丝近4万公斤,织绸140多万米,销往国内市场,并出口印度、瑞士、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1930年,“义泰祥”在九道沟建立分厂,丝、绸产量逐年增长。

“义泰祥”的产品销路很好,在国际市场声誉很高,尤其受到欧美国家客户的欢迎,安东“义泰祥”成为柞蚕丝绸中最为响亮的品牌。“义泰祥”的“单鹿”、“双鹿”商标信誉昭著,数十年未发生过质量纠纷。

1931年9月安东沦陷以后,民族工业受到压抑和排挤,“义泰祥”生产和销售受到限制,经营规模缩小,九道沟分厂被迫停业。日本侵略者令“义泰祥”改成符合日本经济体系的“义泰祥株式会社”。罗坤祥得知此消息,很是气愤,但是无可奈何。1942年,罗坤祥在愤懑中病故。

===临危受命的年轻人===

罗坤祥的离世,使“义泰祥”的发展蒙受重大打击。内忧外困,这颗柞蚕丝绸业界的明珠,顿时黯淡下来。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对“义泰祥”的未来做出极大贡献,也是为柞蚕丝绸业打开更广天地的重要人物罗剑华出现了。

罗剑华,1921年3月出生。1932年秋考入上海育青中学、麦伦中学读书,1935年毕业。同年秋考入育青中学高中部,中途转学入新民中学,1938年高中毕业。同年冬季考入私立东吴大学经济系,后又转学私立上海法学院。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学校迁往后方。请得校方同意未随校迁走,留在上海自修,成绩合格,1943年大学毕业。

1942年秋,罗剑华在上海利民银行做办事员。同年冬季,他父亲罗坤祥在上海去世,临终遗言要他到安东善后。罗剑华于1943年8月辞去银行职务,来到安东接管了“义泰祥”。

来安东后,罗剑华发现“义泰祥”尚有继续存在的价值,并有再度振兴的可能,只是由日本人指定的“义泰祥板式会社”之称有碍“义泰祥”声誉和发展,便与日本人交涉。通过一年多的合法斗争,终于维护了民族尊严,将过去被敌伪所命之名改为“义泰祥绸厂股份有限公司”。1944年12月,“义泰祥”脱离了日伪的直接控制,完成了有限公司的改组,罗剑华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使其父创建的“义泰祥”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

===终成大器的爱国者===

来到安东后,罗剑华潜心学习柞蚕丝绸业务,深入钻研蚕茧、缫丝、织绸、漂染全过程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知识。经理韩心田热心传授,使罗剑华很快成为精通业务的行家。1944年12月韩心田经理因年老多病退休。罗剑华接任经理后,对“义泰祥”丝绸厂进行了大胆的革新改组,实行新的经营管理方法,改善职工待遇。他保留了“义泰祥”优秀经营方针,不惜高价选购优质大茧,严格要求成品质量。从选茧、蒸茧、缫丝、织绸到包装,每一环节都规定严格的操作规程。

在伪满末期,敌伪对工业生产和商业经营采取了扼杀政策。柞蚕缫丝和丝绸行业,都被列入“国防工业”严密控制,绝对不许自产自销,只能为“满洲柞蚕株式会社”加工生产。所得微薄的加工费,远远不足企业开支,这更加激起了罗剑华对敌人的仇恨、对祖国的热爱。他目光远大,不从眼前的盈亏着眼,宁肯亏蚀血本,尽力支撑维持,等待祖国光复。

日本战败后,国民党当局四处派出“接收大员”。当时,国内多数工商业者面对局势举棋不定,甚至侵吞物资。当民主政府组成清查委员会进行调查时,多数厂家将敌伪委托加工的原料、成品隐匿吞没。但罗剑华的表现与众不同,“义泰祥”一丝不苟据实申报,并对同业施加影响,使清查工作顺利完成。

安东第一次解放后,人民政府鉴于罗剑华具有爱国和振兴民族工业的进步思想,于1946年5月推举他出任安东省参议员、安东省政府行政委员、安东省工商联合会副会长等职。同年安东商会改组,罗剑华出任副会长。他在宣传教育工商业者复工开业、发展生产支援前线方面不遗余力。在他的努力推动下,安东工商业者消除了顾虑,纷纷开工开业。到1948年4月,开工复业4255家,超过伪满(3275户)和国民党统治时期(3166户)。

1946年10月,国民党反动派进攻安东,我军实行战略转移。10月24日,罗剑华随我军撤离安东。安东第二次解放后,他又返回安东,经营起“义泰祥”。1950年,“义泰祥”部分机台迁往江苏一带。抗美援朝胜利后,这部分疏散人员重新返回安东。

罗剑华先后出任辽宁省柞蚕丝绸公司副经理、辽宁省工业厅副厅长,为丝绸产品外贸创汇竭尽心力。1978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退休后出任中辽公司丝绸部经理,可谓是为丝绸事业的发展尽心竭力。

1956年,“义泰祥”合并为辽宁丝绸六厂,1956年10月至1962年4月改称安东丝绸二厂。1956年随市名改变,成为丹东丝绸二厂。由于“义泰祥”绸厂产品质量在国际上声誉极高,绸二厂向欧美销售的丝绸仍以“义泰祥”品牌销售。

从走进“义泰祥”开始,罗剑华逐渐熟悉柞蚕丝绸,随着对工艺的理解和对市场的熟稔,他逐步成为业界的专家,到后来,他更成为我国丝绸行业的泰山北斗。

==参考文献==
[[Category: 400 應用科學類 ]]
779,01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