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竹山隆恩圳隧渠

增加 4,405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竹山隆恩圳隧渠''' </p>
|-
|<center><img src="https://cdn2.ettoday.net/images/913/d913886.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50126/458599.htm 圖片來自ettoday]
</small>
|}

'''竹山隆恩圳隧渠''',為[[清朝|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所建立的[[水利工程]]設施,位於[[臺灣]][[南投縣]][[竹山鎮 (台灣)|竹山鎮]]富州里,現列為南投縣[[縣定古蹟]]。

==歷史==
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巡台御史]][[李宜青]]來到台灣巡視竹山地區時,因見當地農民缺水耕作而生活困難,遂捐款銀百兩招募田佃建置水圳(即竹山隆恩圳),引用[[濁水溪]]溪水灌溉竹山社寮等四個村莊之農地,以利當地農民耕作生活。

清[[嘉慶]]年間,竹山隆恩圳遭洪水沖毀,於嘉慶十九年(1814年),由張天球、陳佛照、陳同升、曾石等合資重建該圳,於象鼻山開鑿二十多處與該圳相通的「水窗」以分散大水水勢,並引水入八百餘公尺的穿山圳道,灌溉[[社寮地區|社寮]]四里(山崇、社寮、中央、富州)四百多公頃的農田。<ref name="文化部台灣社區通">{{Cite|url= http://sixstar.moc.gov.tw/blog/chou2000/myArticleAction.do?method=doViewArticleNewDetail&articleId=23578 |title=社區老故事---縣定古蹟「竹山隆恩圳隧渠」保留記實 |author=|language=zh-tw|work=文化部台灣社區通 |date= |accessdate=}}</ref>

[[日治時期]][[昭和]]三年(1928年),為使竹山社寮地區農倉豐富,便延長竹山隆恩圳並興建吊橋,並於該圳渠道出口處刻有「第一號隧道」、「昭和三年」等字樣。

[[中華民國|民國]]七十八年(1989年),為雲林[[六輕]]供水使用,於隆恩圳隧渠旁的濁水溪處開始興建[[集集攔河堰]],開水道管制用水,導致該圳沒入水庫之中,其功能亦被攔河堰所取代。<ref name="文化部文化資產局">{{Cite |url=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monument/20060711000002 |title=竹山隆恩圳隧渠 |author=|language=zh-tw|work=國家文化資訊網 |date=2006-07-11|accessdate=}}</ref>

民國九十年(2001年),社寮文教基金會提出「未遭破壞部份之隆恩圳爭取保留案」,獲時任竹山鎮長許文欽的重視,經竹山鎮公所、代表會及社寮文教基金會等人到現場實地勘查,相關單位代表皆對古圳道內之自然景觀為之讚嘆,遂要求施工單位變更工程以爭取保留該古隧渠。經搶救,原大約1公里長的古隧渠,現保存172公尺,成為有尾無頭、無法實施灌溉的「隆恩圳」。

民國九十五年(2006年),正式登錄並公告,該圳隧渠遺址為南投縣定古蹟,稱「竹山隆恩圳隧渠」。

==特色==
該圳隧渠全長約1公里,進水口與出水口水位高低差僅有84公分,於200多年前缺乏精密儀器的時代實屬不易。該圳穿越山壁而過,解決大水直接沖擊的危險,此外亦設計二十多處與該圳相通的「水窗」(又稱「橫坑」)不僅大水來時有分散水勢的作用,枯水期又可依溪水流向攔截入圳,設計甚為巧妙。目前僅存其中的172公尺。

在地民眾曾欲帶領相關人員一同入竹山隆恩圳隧渠內參觀,但因臨時有事耽誤,相關人員先行入隧內參觀並提早離開現場,該民眾隨後才進入隧道內參觀,當他正在回程至洞口時,當下卻傳來40分鐘前前次人員們於隧道內的對話(「這通到哪裡」、「通到濁水溪那邊去」、「這條隧道幾公尺」),其對話內容事後確認為前次入隧道的人員對話無誤。該隧道竟能保留民眾對話長達40分鐘,當地人聞之稱奇,因而成為居民們茶餘飯後的話題之一,事後民眾諮詢專家,確認為「[[回音]]」之物理現象。<ref name="陳俊宏">{{Cite news|url=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50126/458599.htm |title=南投竹山「隆恩圳隧渠」 保留40分鐘前對話:這通到哪 |author=陳俊宏|language=zh-tw|work=ETtoday新聞雲 |date=2015-01-26 |accessdate=}}</ref>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3 臺灣‎ ]]
48,07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