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895
次編輯
變更
中亚细亚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中亚细亚</big> ''' |- | File:5087253aba5b4effb46eb6db98acf1fb…”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中亚细亚</big> '''
|-
|
[[File:5087253aba5b4effb46eb6db98acf1fb th.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7437/20171105192918-470916005_jpg_640_422_27240.jpg/0 原图链接][http://baike.sogou.com/h757234.htm?sp=l166287938 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中亚细亚即中亚地区。狭义讲只包括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国的全部和哈萨克斯坦的南部。该区东南部为山地,地震频繁,属山地气候;其余地区为平原和丘陵,沙漠广布,气候干旱,属温带和亚热带沙漠、草原气候。
从地缘位置看,中亚地处亚欧大陆的结合部,位于[[俄罗斯]]、中国、印度、伊朗、巴基斯坦等大国或地区性大国中间的地理位置,是贯通亚欧大陆的交通枢纽,历来是东进西出和南下北上的必经之地,古代的丝绸之路途经此地。冷战结束后,中亚作为重要的战略缓冲地带,其地缘政治意义更加凸显。
在能源资源上,中亚及里海地区石油储量一般估计为1500-2000亿桶,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18-25%,探明天然气储量达7.9万亿立方米,被誉为“第二个中东”。哈萨克斯坦锌、钨储量居世界第一位,铀矿储量居世界第二位;土库曼斯坦素有“中亚科威特”的美誉,已探明天然气储量为6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四位;乌兹别克斯坦黄金储量占世界第4位。中亚还盛产谷物、棉花等经济作物,经济潜力很大。
=='''目录'''==
'''概念'''
'''中亚历史'''
'''自然地理'''
'''自然资源'''
'''人口分布'''
'''民族种族'''
'''各国语言'''
'''各国宗教'''
'''各国国情'''
=='''概念'''==
关于“中亚”一词这一地理概念在现代学者中认识的并不统一,此地区的民族多为突厥语系民族,所以中亚也被称之为突厥斯坦地区。
中亚这个地理概念最早是由德国的地理学家提出,其中所包含的范围存在很多种界定。比如范围最狭窄的界定来自于苏联时期官方的定义,即仅仅指其加盟国内下属的五个加盟国。然而,苏联时期的这一界定在国际上也广泛使用,但在地理位置上阿富汗也包括在中亚的范畴之内。
广义上,该区域内由伊朗的阿族人([[阿塞拜疆族]])居住区和俄罗斯的突厥人(穆斯林)居住区、东西伯利亚、蒙古西部、阿富汗北部,以及我国的西北部分的广大纵深地区所组成。
而狭义上的中亚地区,则根据我国大陆和台湾的教科书定义,中包括了中亚五国,而另一种定义是:除了中亚五国以外,还包括了俄罗斯的南部地区。
在国际上更广义的中亚地理位置定义,是根据上世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全部或部分的中亚地区属于七个国家,包括了中国西部部分地区、蒙古、印度、巴基斯坦、伊朗、阿富汗和苏联。就中国而言,新疆的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青海、甘肃中西部河西走廊地带以及宁夏、内蒙古西部等地都属于中亚地区的范围。
上世纪前苏联的地理学者所谓的中亚一般是指阿姆河流域和锡尔河流域地区,即中亚五国地区的中部,因此中亚五国又常常被称作“中亚和哈萨克斯坦”。
地处亚欧大陆中部,距海较远。(与中国相邻的有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斯坦)
'''河流'''
多为内流河(阿姆河、锡尔河等),外流河有[[额尔齐斯河]]。
'''湖泊'''
多为内流湖,西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内流湖——里海,中部有咸海,巴尔喀什湖,阿拉湖,伊塞克湖
'''地形'''
地势东高西低,地形以平原与丘陵为主。
'''气候'''
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气温年较差与日较差大
'''植被'''
以草原、荒漠为主。
=='''中亚历史'''==
影响中亚历史的因素主要是地理和气候。因为干燥,中亚地区不利于种植农业的发展,只能依靠水利便利发展灌溉农业;又因为远离海洋,遏制了贸易流通。因此,中亚地区人口分布不平衡,数千年来都为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所并存控制。
中亚的游牧民族与周边的农耕民族长期冲突不断。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显然更适合战争,草原骑兵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单位,但他们的战斗力往往受到内部分裂因素的遏制。穿越中亚的丝绸之路往往会促进游牧民族的内在统一,从而周期性地产生伟大领袖来统一领导所有部落,形成一股强大的近乎不可阻挡的力量。诸如匈人劫掠欧洲、五胡乱华以及几乎征服整个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都是这样发生的。
公元750年,大唐安西节度使高仙芝消灭石国后,大唐在中亚的势力拓展至阿富汗一带,中亚五国纳入到大唐帝国的势力范围内[5]。
在前伊斯兰化时期和伊斯兰化早期,中亚南部主要居住着操伊朗语族的民族。在这些古代的伊朗定居民族中,粟特人和花剌子模人扮演者重要的角色;而斯基泰人和之后兴起的马萨革泰人、阿兰人则过着半游牧的生活。到了公元5世纪,突厥人开始从中亚北部草原南下,进入南部的农耕区,这样的迁徙一直持续到了公元10世纪。公元9世纪,波斯人所建立的萨曼王朝统治中亚大部分,促进了突厥人的定居化与伊斯兰化。而在10世纪到13世纪间,突厥人逐步强大,几乎整个中亚都成为突厥人所建立的喀拉汗王朝、加兹尼王朝、塞尔柱王朝的领土,中亚开始了突厥化进程。此后蒙古人入侵,中亚大部分归属于察合台汗国。
14世纪中期,突厥贵族帖木尔以中亚撒马尔罕为中心,建立强大的帖木尔帝国,并四处征战扩张,先后击败金帐汗国、德里苏丹国、马穆鲁克王朝、奥斯曼帝国。15世纪在帖木尔王朝的统治下,中亚文化艺术一度十分繁荣。此后锡尔河北部的乌兹别克人南下,建立起乌兹别克布哈拉汗国,取代了帖木尔王朝的统治。
到了17世纪后期,游牧民族、半游牧民族在中亚的优势终结了,火器的大规模发展、军事技术的改进让定居民族取得了支配权。波斯、沙俄、清朝以及其他强大的帝国逐步扩张,18世纪,中亚大部分成为波斯的势力范围,此后沙俄后来居上,通过俄伊战争击败了波斯,到19世纪末,沙皇俄国已经占领了中亚大部分土地。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中亚西部成了苏联的一部分。
苏联所控制的中亚地区开展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但同时也伴随着对本地文化的压制,并带来环境问题。成百上千的中亚居民在农业集体化运动中丧生,由此造成了长期的民族关系紧张。此外,苏联的民族安置政策将成百万的人口迁入西伯利亚和中亚,有时甚至是整个民族的迁移。按照Touraj Atabaki和SanjyotMehendale在2005年出版的《Central Asia and the Caucasus:transnationalism and diaspora》一书的说法,在1959年至1970年间,有两百万来自苏联各地的人口被迁入中亚,其中一百万进入哈萨克斯坦。"
苏联解体后,中亚五国获得独立。但在独立后的早期,前共产党官员依然掌握着权力,其中的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称得上是一个民族国家。但是在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以及[[蒙古国]],官方采取了一些开明政策;而在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政府依然维持着苏维埃体制。[6]
=='''自然地理'''==
关于“中亚”这一地理概念在学者中认识并不统一。在西文中有Central Asia(中亚),Inner Asia(内亚洲亚),HauteAsia(亚洲腹地)等,在俄语中有СредняяАзия (中亚)和ЦентральнаяАзия(中央亚细亚)。苏联学者所谓的中亚(СредняяАзия)一般指的是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即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四国及哈萨克斯坦南部,因此中亚五国又常常被称作“中亚和哈萨克斯坦”。中亚五国的东部以西天山的南脉为界,南部以科毕达山脉和阿姆河的中游及其上源喷赤河为界,与中亚的自然地理界线并不吻合,这是上个世纪沙俄征服中亚和蚕食中国西部领土的结果。它的北部已越过哈萨克草原,深入到西西伯利亚南缘的额尔齐斯河流域,也是不与那里的自然地理界线吻合。唯有它的西界是天然界线,那里是里海的东岸,海岸线蜿蜒,形成一些半岛、岛屿和冲积的沙嘴。在自然地理风貌上它大致为南部的荒漠、绿洲和山区与北部的草原、平原和丘陵,其界线大体在伊犁河、锡尔河的北岸到里海一线。
=='''地形地貌'''==
总体上呈现东南高、西北低。在塔吉克斯坦帕米尔地区和吉尔吉斯斯坦西部天山地区山势陡峭,海拔在4000-5000米,其中海拔7495米的共产主义峰和7134米的列宁峰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山峰。在哈萨克斯坦西部里海附近卡拉吉耶洼地发现有前苏联陆上低于海平面132米的最低点。
在这东西之间广阔地区,荒漠、绿洲在海拔200-400米之间,丘陵、草原在海拔300-500米之间,而东部山区在海拔1000米左右。中亚地区绵亘着温带最壮观的山地,冰川超过4000条,总面积达11000平方公里,其中最大的费德钦科冰川长71公里,它包括33条支流、面积达900平方公里,而山脚下却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干旱炎热的荒漠,荒漠的水平线在弥漫如烟的粉尘黄土中渐趋消失。崇山环抱的山谷盆地和撒在广袤荒漠中的绿洲是中亚最富有生命力的地方,它滋养着这一方农人,而辽阔的北部草原和山坡草地驰骋着一个个马背上的民族。山脉盆地
塔吉克斯坦境内的帕米尔是中亚的制高点。它的东部占优势的是剥蚀高原和垅岗地形,这里的山脉相对高度不大,徐缓地向绝对高度3500-4000米的山间谷地倾斜。它的西部占优势的是切割剧烈的高山地形、狭窄而幽深的峡谷。帕米尔高原北缘是两座平行的高山──阿赖山脉和外阿赖山脉,由西向东倾斜。阿赖山在5301米的伊格拉峰附近又分成平行的三支山脉──突厥斯坦山、泽拉夫尚山和吉萨尔山,继续向西倾斜而最终消失在撒马尔罕绿洲附近的荒漠。由阿赖山向东北方向延伸是巍峨的天山山脉,西部天山的主峰在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交界的海拔6995米的汗腾格里峰。由汗腾格里峰往西又有两支平行的天山支脉──昆格阿拉套-吉尔吉斯山和捷尔斯克依阿拉套山,环抱着高山湖泊──伊塞克湖。
在天山隘口中国通往吉尔吉斯斯坦口岸吐尔尕特附近,又有一支脉费尔干纳山往西北延伸再转西南恰特卡尔-库拉明山,圈出中亚最著名的盆地──费尔干纳。费尔干纳盆地东西长300公里,南北最宽150公里,形如一只巨大的椭圆形碟子,缓缓地由西向东倾斜。哈萨克斯坦东部边缘地区有几组平行山脉:阿尔泰山、塔尔巴哈台山、阿拉套山,在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联邦交界线上的别卢哈峰海拔也达4506米。在中亚的西南缘土库曼斯坦的科佩特山是由帕米尔向东南延伸出的兴都库什山的余脉,其高峰卡拉古拉峰仅有1977米。哈萨克斯坦西部还有几座山,但与东部的高山相比就微不足道了。
'''气候'''
由于处于欧亚大陆腹地,尤其是东南缘高山阻隔印度洋、太平洋的暖湿气流,该地区气候为典型的温带沙漠、草原的大陆性气候,其突出特征是:
第一,雨水稀少,极其干燥。一般年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下,咸海附近和土库曼斯坦的荒漠年降水量仅为75-100毫米,而山区年降水量为1000毫米,费尔干纳山西南坡甚至可达2000毫米,但山地中也有的雨量少于沙漠地区,如帕米尔的年降水量仅60 毫米。
第二,中纬度大陆内部地区,晴天多,太阳辐射强,温度高,蒸发旺盛。中亚每平方厘米地面由于阳光辐射每年可获10-13 平方万卡热量,在土库曼斯坦则几乎达到16万卡。科学测试,在中亚北纬40度地方夏季所获阳光照射量并不逊于热带地区。空气极其干燥和高温引起大量的蒸发,阿姆河三角洲水面的年蒸发量达1798毫米,即比这里的降水量大21倍;
第三,温度变化剧烈。许多地方白天最高气温与夜晚最低气温之间可相差20-30℃。在帕米尔高原则有日温差40℃的记录。从哈萨克斯坦最北端到土库曼斯坦最南端,纵跨北纬57度到35度,表现为寒温带经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在盛夏七月,除山区外平均气温一般在26℃至32℃之间,而在隆冬一月,平均气温由北端的-20℃到南端的2℃过渡。
=='''水文特征'''==
由于地形特征为东南高西北低,故而河流走向基本为西北走向。水量小,少水能。汛期在春夏气节,原因是冰山融化 和 夏季降雨 。
=='''河流湖泊'''==
作为自然地理的中亚来说,它的所有河流都没有通向大洋的出口,河水除了被引走用于灌溉外,或者消失于荒漠,或者注入于内陆湖泊。
=='''锡尔河'''==
锡尔河是流经中亚的最长的河流,全长3019公里(含上游纳伦河),发源于天山山区西部。它所灌溉的费尔
=='''黑海、里海周边地区简图'''==
干纳和塔什干绿洲,是中亚最重要的经济区。千百年来勤劳的中亚各族人民充分利用了锡尔河及其支流的水,创造出费尔干纳绿洲繁荣富庶的景观:枝繁叶茂的果园、碧绿的田野和银练似的渠道。
=='''阿姆河'''==
阿姆河全长2394公里(含上游喷赤河),是中亚水量最充沛的大河,发源于帕米尔山区,落差大,拥有丰富的水电资源,其上游建成最大的努列克水电站,装机容量达270万千瓦。
=='''咸海'''==
锡尔河、阿姆河这两条大河最终注入中亚最大的湖泊──咸海。咸海面积约6.4万平方公里,按面积来说,它是世界第四大湖,但由于过度滥用这两条大河的河水,咸海的水位已急剧下降,悲观者认为它将因水源枯竭而迅速消失,由此产生咸海生态危机。
=='''泽拉夫尚河'''==
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泽拉夫尚河是条重要的河流,它发源于阿赖山。“[[泽拉夫尚]]”意即“含金的”。它哺育着中亚腹地美丽的绿洲──撒马尔罕绿洲和布哈拉绿洲,没于克孜尔库姆沙漠。
=='''卡拉铁詹河'''==
阿姆河左方的一条河──卡拉捷詹河,它发源于伊朗、阿富汗高原,滋润着土库曼斯坦的阿什哈巴德绿洲和马雷绿洲。
=='''穆尔加布河'''==
中亚一条850公里长、流域面积6万平方公里、平均流量约每秒50立方米的河流。她的集水面积约47,000平方公里,其中约八成是在阿富汗斯坦国境之内。
=='''塔拉斯河和楚河'''==
锡尔河的右方有发源于吉尔吉斯斯坦天山山区的两条河──塔拉斯河和楚河。
=='''伊塞克湖'''==
楚河灌溉着比什凯克附近的沃土,它与中亚最美丽的高山湖泊──伊塞克湖西岸仅3公里处擦肩而过。伊塞克湖为高山深水湖,已知最大深度为702米,在欧亚大陆的所有湖泊中仅次于贝加尔湖。伊塞克湖以其巨大的容水量影响着湖区的气候,它虽然高踞海拔1600米,但即使在隆冬也不结冻,因此又以“热海”闻名于世。
=='''伊犁河'''==
在哈萨克斯坦东西两端有两条重要的河流──伊犁河和乌拉尔河。伊犁河发源于中国新疆天山深处,全长1439公里,在哈萨克斯坦境内802公里,注入巴尔喀什湖。
巴尔喀什湖面积1.7-2.2万平方公里,它的奇特景观是:西半部淡水,东半部咸水,其间仅有极窄的水道相通连。流入巴尔喀什湖的至少有七条较大的河流,因此这一地区又被称作谢米列契(七河)地区。
=='''乌拉尔河'''==
乌拉尔河发源于俄罗斯联邦的南乌拉尔山,在哈萨克斯坦境内长1084公里,注入里海。里海面积37.1万平方公里,低于海平面28.5米,沿岸有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阿塞拜疆、俄罗斯联邦五国。
=='''额尔齐斯河'''==
越出自然地理的亚洲腹地,在北哈萨克斯坦有条大河额尔齐斯河,发源于中国阿勒泰山区,携带其支流伊希姆河、托博尔河汇入俄罗斯联邦的鄂毕河而最终注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长4248公里,在哈萨克斯坦境内1400公里,它河道平稳、水量充足,在航运、灌溉、城市供水方面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
=='''自然资源'''==
荒漠、半荒漠和草原占据了从里海到天山山地之间的广大地区,沙漠面积超过100万平方公里,占该地区总面积的1/4以上。阿姆河和卡拉捷詹河之间的卡拉库姆沙漠(35万平方公里)和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克孜尔库姆沙漠(30万平方公里)是中亚最大的沙漠,地势平坦,海拔均在300米以下,大部分为沙垅、龟裂地,间有闭塞的洼地和孤山。极度干旱、贫瘠、缺少植被,如克孜尔库姆沙漠东南部就被称为“饥饿草原”。
在哈萨克斯坦,草原覆盖在长1200公里的哈萨克丘陵和长达630 公里的图尔盖谷地,海拔在300米左右。由于受到北冰洋湿气影响,比起中亚腹地的荒漠要湿润一些。在北部台地、丘陵与南部沙漠之间的是别克帕克达拉草原,其地貌处于草原、半荒漠、荒漠的过渡地带。撒在荒漠中的绿洲,拥有丰富的栽培植被,它的翠绿色彩在荒漠灰黄底色衬托下显得格外赏心悦目。1954-1960年在中亚哈萨克斯坦、里海沿岸低地开展的大垦荒,使那里出现了大片农田,这是人类与自然斗争创造的新的地理景观。
=='''矿产资源'''==
在矿产资源方面,哈萨克斯坦拥有铁矿、锰矿、铜矿、钾盐等矿藏,其中铬铁矿探明储量有2亿吨,仅次于南非、津巴布韦居世界第三;乌兹别克斯坦现探明有近100种矿产品资源,据估计矿产资源储量总价值约为3.5万亿美元,其中,黄金探明储量为3350吨,居世界第四位,铀储量为18.58万吨,居世界第七位;吉尔吉斯斯坦的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特别是稀有金属汞、锑的储量可观。在油气能源方面,哈萨克斯坦石油已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七位,可采储量40亿吨,天然气可采储量3万亿立方米,煤探明储量为1624亿吨;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储量居世界第四位;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水电资源丰富,尤其是塔吉克斯坦的水电资源达6400万千瓦。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中亚五国经济发展的天然优势,同时也是吸引外资及与其他国家经济合作的重要领域。
=='''人口分布'''==
这一地区的地形、地貌和经济发展等因素决定了它的人口分布及构成的突出特点是:
第一,人口密度很小,平均每平方公里仅12人。其中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6.1和7.2人,只有乌兹别克斯坦人口较密,达到51.4人;
第二,人口分布极不均匀。山区每平方公里只有1-2人,在卡拉库姆沙漠、克孜勒库姆沙漠及哈萨克斯坦中部的荒漠几乎是渺无人烟,而绿洲及大城市周围密集了大量人口,如富庶的费尔干纳盆地每平方公里高达300-400人。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所在的楚河盆地仅占共和国国土的1/12,却集中了共和国35%的人口;
第三,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高。中亚各国出生率普遍在30‰以上,自然增长率在25‰左右。这一情况与世界最不发达国家的情况相似,与其经济发展程度是不适应的;
第四,本世纪以来,特别是近二三十年,绝对人口增加迅速。以吉尔吉斯斯坦为例,在本世纪90年中人口增加了5.6倍,近三十年人口翻了一番,绝对人口增加了200多万。乌兹别克斯坦也是如此,1959年为500万人,1979年翻了一番,达1050万,1989年接近2000万,又差不多翻了一番;
第五,本世纪以来城市化有长足发展。城市人口由原先的10%左右增长到40%左右,其中哈萨克斯坦一些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如卡拉干达州、杰兹卡兹甘州、曼格斯套州城市居民已占这些州总人口的80-90%。70年代以前城市人口的增长主要来自欧洲地区的移民,70年代以后主要是共和国内部人口流动的因素。
然而,在中亚有些地区,如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由于农村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大大超过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以及俄罗斯人迁出,2000年至今城市人口的比例有所下降。
=='''民族种族'''==
中亚位于亚洲最为内陆的区域,几千年来,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民族的融合、分裂,已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民族最多的区域之一。
20世纪初中亚的主要民族是哈萨克人、土库曼人、[[乌兹别克人]]、吉尔吉斯人、塔吉克人、普什图人等世居民族。苏维埃时期,随着中亚地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有大量俄罗斯及其他斯拉夫人居民迁入,另外还有一些民族,如塔塔尔人、德意志人、高丽人是被政府当局以强行手段迁入中亚的。21世纪后,中亚各共和国都成为多民族国家。据苏联1989年人口统计资料,在中亚地区生活的有130多个大小民族。构成中亚五国的主要民族成分是:世居民族即各共和国的主体民族和[[俄罗斯]]人。
'''人种'''
中亚民族中,人种构成不唯一,以下是主要民族。
哈萨克人:为蒙古人种西伯利亚类型和欧罗巴人种印度帕米尔类型之间的混血类型(图兰人种)。
土库曼人:图兰人种。
乌兹别克人:图兰人种。
吉尔吉斯人:蒙古人种的西伯利亚类型,混有少量欧罗巴人种血统。
塔吉克人:欧罗巴人种印度帕米尔类型。
普什图人:欧罗巴人种印度帕米尔类型。
'''民族比例'''
哈萨克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塔吉克斯坦 土库曼斯坦 阿富汗斯坦
(1996年) (1994年) (1994年) (1994年) (1990年)
一 哈萨克48.1%乌兹别克73%吉尔吉斯56.5%塔吉克65%土库曼72%
二 俄罗斯34.1%俄罗斯8% 俄罗斯18.8%乌兹别克26%俄罗斯10%
三乌克兰4.9%塔吉克5% 乌兹别克12.9%俄罗斯2% 乌兹别克9%
四 德意志2.4%哈萨克4% 乌克兰2.1%鞑靼1.4%哈萨克3%
五 乌兹别克2.3%卡拉卡尔帕克2%德意志1%吉尔吉斯1.3%乌克兰1%
=='''主体民族'''==
主体民族只在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占绝对多数(2/3以上)。哈萨克族在哈萨克斯坦1959年占30%,1979年占36%,直到1989年才达到39.7%,成为该国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但仍未达到该国人口总数的简单多数(1/2以上)。哈萨克斯坦独立后,建立的是“自决的哈萨克民族国家”,对哈萨克族不占国家总人口的多数十分忧虑。2001年以来,哈萨克斯坦采取一些措施号召境外哈萨克人“回故乡”,同时有俄罗斯人、德意志人和其他斯拉夫居民迁出,哈萨克族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有所提高。但是该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并不景气,对境外哈萨克人吸引力不大,同时牺牲非哈萨克人特别是俄罗斯人的利益可能迫使这部分人的加速流失,这不仅会造成族际关系紧张和社会动荡,而且会对共和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严重损害。2004年以后,该国正在调整其民族政策以阻止具有技术和管理能力的俄罗斯人出走。据哈官方报道,1996年初哈萨克族已占该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即达800多万人。这意味着,自1989-1996年8年期间,哈萨克族人口增加了170多万人,即每年增加达20多万人。
=='''俄罗斯人'''==
俄罗斯人在中亚五国共约1000万,其中约600万居住在哈萨克斯坦,尤其是在城市。在哈萨克斯坦北部几个州占有很大比重。近二三十年俄罗斯人在一些国家的绝对人口有所增加,但占共和国总人口比重却逐年下降。如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人由1970年的147.3万增加至1989年的162.4万,但人口比重由12.5%降至8%;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人由1959年的62.4万增至1990年94万,但人口比重由30.2%降至21.5%。中亚五国俄罗斯人占该地区总人口的20%,占苏联解体后居住在俄罗斯联邦境外俄罗斯人的40%。因此,俄罗斯人在中亚各国地位问题,不仅是这些国家中最重要的民族问题,也是俄罗斯联邦与这些国家关系中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各国语言'''==
中亚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1989年全苏人口普查资料显示,认为本民族语言为母语者占90% 以上,但这种情况并未准确地反映语言使用的实际状况。以哈萨克斯坦的哈萨克族为例,官方统计资料说,99.6%的哈萨克族认为哈萨克语为母语,62.8%的哈萨克族流利掌握第二语言俄语。但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撰文指出,“主体民族的语言(指哈语)未在国家机关里使用,成了生活的‘厨房’的语言了。几乎有30%的哈萨克人要么一般不讲哈萨克语,要么就掌握得很差。爷爷已经不能用母语同自己的小孙子谈话了。”
在苏联解体前夕,中亚各国都颁布语言法,确立主体民族语言的国语地位,将俄语作为族际交际语。这一规定在俄罗斯人中引起不安,统计数字表明,哈萨克斯坦622万俄罗斯人中只有0.9%的人流利掌握第二语言哈语。1995年通过的哈萨克斯坦新宪法虽然没有明确赋予俄语第二国语的地位,但规定在国家组织和地方机构中,俄语和哈语一样可平等地正式使用。在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国语的使用情况要好于哈、吉两国,但俄语在这些国家当中也可以广泛使用。
=='''各国宗教'''==
中亚国家是以伊斯兰教为主的多宗教地区。中亚各国主体民族哈萨克、土库曼、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塔吉克、普什图都是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此外,这里居住的卡拉卡尔帕克人、维吾尔人、东干人、塔塔尔人也属于穆斯林民族。这些民族群众普遍信仰伊斯兰教,至今信教人数在其人口中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中亚地区伊斯兰化差不多有千年的历史。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在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始终把宗教认定是最保守的社会意识形态,70年来把反宗教宣传、无神论宣传作为共产主义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中亚地区究竟有多少教徒还是一个不清楚的问题,官方不曾进行过这样的统计,也从未公布过这类数字。一些社会学家提供了一些数字,但相距甚远(从穆斯林居民中的1/3到1/2到80%)。因为没有科学根据,很难说哪个数字更为准确。
值得注意的是,苏联解体后,伊斯兰宗教思想在中亚出现“复兴”,这与剧变信仰发生危机有直接联系,同时也受到来自西亚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影响,比较明显的例子是,塔吉克斯坦内战就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中亚各国政府尽管实行比较宽松的宗教政策,但迄今仍坚持反对宗教干预政治的立场。中亚地区的穆斯林绝大多数是逊尼派,只有哈扎拉人少部分穆斯林属什叶派。此外,在中亚的俄罗斯人、斯拉夫语族居民中有相当数量的东正教教徒,还有部分群众信仰天主教、新教和犹太教,这些教徒的数量不多。
=='''各国国情'''==
国家
面积(万平方公里)
人口(万人)
哈萨克斯坦
272.49
1702(2013年)
乌兹别克斯坦
44.74
2889.7(2011年)
吉尔吉斯斯坦
19.85
558.3(2012年12月1日)
土库曼斯坦
48.81
683.6(2011年底)
塔吉克斯坦
14.31
780.05(2012年1月)
阿富汗斯坦
64.75<ref>[https://weixin.sogou.com/weixin?query=中亚&ie=utf8&type=2&sourceid=weixinvr 中亚细亚],搜狗, 2018-04-16</ref>
3466(2016年)
其中哈萨克斯坦为特例,它领土辽阔,是其它四个共和国总面积的两倍。而乌兹别克斯坦领土虽然仅为哈萨克斯坦的1/6,但人口却比它多出近四成。现就中亚五国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简史概述如下。
1991年苏联解体后,中亚五国分别独立,成立主权国家。但是仍与俄罗斯保持着密切联系,截至2013年,除了土库曼斯坦之外四个国家均为“独联体”(CIS)的成员。
=='''参考资料'''==
{{Reflis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中亚细亚</big> '''
|-
|
[[File:5087253aba5b4effb46eb6db98acf1fb th.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7437/20171105192918-470916005_jpg_640_422_27240.jpg/0 原图链接][http://baike.sogou.com/h757234.htm?sp=l166287938 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中亚细亚即中亚地区。狭义讲只包括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国的全部和哈萨克斯坦的南部。该区东南部为山地,地震频繁,属山地气候;其余地区为平原和丘陵,沙漠广布,气候干旱,属温带和亚热带沙漠、草原气候。
从地缘位置看,中亚地处亚欧大陆的结合部,位于[[俄罗斯]]、中国、印度、伊朗、巴基斯坦等大国或地区性大国中间的地理位置,是贯通亚欧大陆的交通枢纽,历来是东进西出和南下北上的必经之地,古代的丝绸之路途经此地。冷战结束后,中亚作为重要的战略缓冲地带,其地缘政治意义更加凸显。
在能源资源上,中亚及里海地区石油储量一般估计为1500-2000亿桶,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18-25%,探明天然气储量达7.9万亿立方米,被誉为“第二个中东”。哈萨克斯坦锌、钨储量居世界第一位,铀矿储量居世界第二位;土库曼斯坦素有“中亚科威特”的美誉,已探明天然气储量为6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四位;乌兹别克斯坦黄金储量占世界第4位。中亚还盛产谷物、棉花等经济作物,经济潜力很大。
=='''目录'''==
'''概念'''
'''中亚历史'''
'''自然地理'''
'''自然资源'''
'''人口分布'''
'''民族种族'''
'''各国语言'''
'''各国宗教'''
'''各国国情'''
=='''概念'''==
关于“中亚”一词这一地理概念在现代学者中认识的并不统一,此地区的民族多为突厥语系民族,所以中亚也被称之为突厥斯坦地区。
中亚这个地理概念最早是由德国的地理学家提出,其中所包含的范围存在很多种界定。比如范围最狭窄的界定来自于苏联时期官方的定义,即仅仅指其加盟国内下属的五个加盟国。然而,苏联时期的这一界定在国际上也广泛使用,但在地理位置上阿富汗也包括在中亚的范畴之内。
广义上,该区域内由伊朗的阿族人([[阿塞拜疆族]])居住区和俄罗斯的突厥人(穆斯林)居住区、东西伯利亚、蒙古西部、阿富汗北部,以及我国的西北部分的广大纵深地区所组成。
而狭义上的中亚地区,则根据我国大陆和台湾的教科书定义,中包括了中亚五国,而另一种定义是:除了中亚五国以外,还包括了俄罗斯的南部地区。
在国际上更广义的中亚地理位置定义,是根据上世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全部或部分的中亚地区属于七个国家,包括了中国西部部分地区、蒙古、印度、巴基斯坦、伊朗、阿富汗和苏联。就中国而言,新疆的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青海、甘肃中西部河西走廊地带以及宁夏、内蒙古西部等地都属于中亚地区的范围。
上世纪前苏联的地理学者所谓的中亚一般是指阿姆河流域和锡尔河流域地区,即中亚五国地区的中部,因此中亚五国又常常被称作“中亚和哈萨克斯坦”。
地处亚欧大陆中部,距海较远。(与中国相邻的有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斯坦)
'''河流'''
多为内流河(阿姆河、锡尔河等),外流河有[[额尔齐斯河]]。
'''湖泊'''
多为内流湖,西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内流湖——里海,中部有咸海,巴尔喀什湖,阿拉湖,伊塞克湖
'''地形'''
地势东高西低,地形以平原与丘陵为主。
'''气候'''
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气温年较差与日较差大
'''植被'''
以草原、荒漠为主。
=='''中亚历史'''==
影响中亚历史的因素主要是地理和气候。因为干燥,中亚地区不利于种植农业的发展,只能依靠水利便利发展灌溉农业;又因为远离海洋,遏制了贸易流通。因此,中亚地区人口分布不平衡,数千年来都为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所并存控制。
中亚的游牧民族与周边的农耕民族长期冲突不断。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显然更适合战争,草原骑兵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单位,但他们的战斗力往往受到内部分裂因素的遏制。穿越中亚的丝绸之路往往会促进游牧民族的内在统一,从而周期性地产生伟大领袖来统一领导所有部落,形成一股强大的近乎不可阻挡的力量。诸如匈人劫掠欧洲、五胡乱华以及几乎征服整个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都是这样发生的。
公元750年,大唐安西节度使高仙芝消灭石国后,大唐在中亚的势力拓展至阿富汗一带,中亚五国纳入到大唐帝国的势力范围内[5]。
在前伊斯兰化时期和伊斯兰化早期,中亚南部主要居住着操伊朗语族的民族。在这些古代的伊朗定居民族中,粟特人和花剌子模人扮演者重要的角色;而斯基泰人和之后兴起的马萨革泰人、阿兰人则过着半游牧的生活。到了公元5世纪,突厥人开始从中亚北部草原南下,进入南部的农耕区,这样的迁徙一直持续到了公元10世纪。公元9世纪,波斯人所建立的萨曼王朝统治中亚大部分,促进了突厥人的定居化与伊斯兰化。而在10世纪到13世纪间,突厥人逐步强大,几乎整个中亚都成为突厥人所建立的喀拉汗王朝、加兹尼王朝、塞尔柱王朝的领土,中亚开始了突厥化进程。此后蒙古人入侵,中亚大部分归属于察合台汗国。
14世纪中期,突厥贵族帖木尔以中亚撒马尔罕为中心,建立强大的帖木尔帝国,并四处征战扩张,先后击败金帐汗国、德里苏丹国、马穆鲁克王朝、奥斯曼帝国。15世纪在帖木尔王朝的统治下,中亚文化艺术一度十分繁荣。此后锡尔河北部的乌兹别克人南下,建立起乌兹别克布哈拉汗国,取代了帖木尔王朝的统治。
到了17世纪后期,游牧民族、半游牧民族在中亚的优势终结了,火器的大规模发展、军事技术的改进让定居民族取得了支配权。波斯、沙俄、清朝以及其他强大的帝国逐步扩张,18世纪,中亚大部分成为波斯的势力范围,此后沙俄后来居上,通过俄伊战争击败了波斯,到19世纪末,沙皇俄国已经占领了中亚大部分土地。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中亚西部成了苏联的一部分。
苏联所控制的中亚地区开展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但同时也伴随着对本地文化的压制,并带来环境问题。成百上千的中亚居民在农业集体化运动中丧生,由此造成了长期的民族关系紧张。此外,苏联的民族安置政策将成百万的人口迁入西伯利亚和中亚,有时甚至是整个民族的迁移。按照Touraj Atabaki和SanjyotMehendale在2005年出版的《Central Asia and the Caucasus:transnationalism and diaspora》一书的说法,在1959年至1970年间,有两百万来自苏联各地的人口被迁入中亚,其中一百万进入哈萨克斯坦。"
苏联解体后,中亚五国获得独立。但在独立后的早期,前共产党官员依然掌握着权力,其中的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称得上是一个民族国家。但是在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以及[[蒙古国]],官方采取了一些开明政策;而在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政府依然维持着苏维埃体制。[6]
=='''自然地理'''==
关于“中亚”这一地理概念在学者中认识并不统一。在西文中有Central Asia(中亚),Inner Asia(内亚洲亚),HauteAsia(亚洲腹地)等,在俄语中有СредняяАзия (中亚)和ЦентральнаяАзия(中央亚细亚)。苏联学者所谓的中亚(СредняяАзия)一般指的是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即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四国及哈萨克斯坦南部,因此中亚五国又常常被称作“中亚和哈萨克斯坦”。中亚五国的东部以西天山的南脉为界,南部以科毕达山脉和阿姆河的中游及其上源喷赤河为界,与中亚的自然地理界线并不吻合,这是上个世纪沙俄征服中亚和蚕食中国西部领土的结果。它的北部已越过哈萨克草原,深入到西西伯利亚南缘的额尔齐斯河流域,也是不与那里的自然地理界线吻合。唯有它的西界是天然界线,那里是里海的东岸,海岸线蜿蜒,形成一些半岛、岛屿和冲积的沙嘴。在自然地理风貌上它大致为南部的荒漠、绿洲和山区与北部的草原、平原和丘陵,其界线大体在伊犁河、锡尔河的北岸到里海一线。
=='''地形地貌'''==
总体上呈现东南高、西北低。在塔吉克斯坦帕米尔地区和吉尔吉斯斯坦西部天山地区山势陡峭,海拔在4000-5000米,其中海拔7495米的共产主义峰和7134米的列宁峰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山峰。在哈萨克斯坦西部里海附近卡拉吉耶洼地发现有前苏联陆上低于海平面132米的最低点。
在这东西之间广阔地区,荒漠、绿洲在海拔200-400米之间,丘陵、草原在海拔300-500米之间,而东部山区在海拔1000米左右。中亚地区绵亘着温带最壮观的山地,冰川超过4000条,总面积达11000平方公里,其中最大的费德钦科冰川长71公里,它包括33条支流、面积达900平方公里,而山脚下却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干旱炎热的荒漠,荒漠的水平线在弥漫如烟的粉尘黄土中渐趋消失。崇山环抱的山谷盆地和撒在广袤荒漠中的绿洲是中亚最富有生命力的地方,它滋养着这一方农人,而辽阔的北部草原和山坡草地驰骋着一个个马背上的民族。山脉盆地
塔吉克斯坦境内的帕米尔是中亚的制高点。它的东部占优势的是剥蚀高原和垅岗地形,这里的山脉相对高度不大,徐缓地向绝对高度3500-4000米的山间谷地倾斜。它的西部占优势的是切割剧烈的高山地形、狭窄而幽深的峡谷。帕米尔高原北缘是两座平行的高山──阿赖山脉和外阿赖山脉,由西向东倾斜。阿赖山在5301米的伊格拉峰附近又分成平行的三支山脉──突厥斯坦山、泽拉夫尚山和吉萨尔山,继续向西倾斜而最终消失在撒马尔罕绿洲附近的荒漠。由阿赖山向东北方向延伸是巍峨的天山山脉,西部天山的主峰在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交界的海拔6995米的汗腾格里峰。由汗腾格里峰往西又有两支平行的天山支脉──昆格阿拉套-吉尔吉斯山和捷尔斯克依阿拉套山,环抱着高山湖泊──伊塞克湖。
在天山隘口中国通往吉尔吉斯斯坦口岸吐尔尕特附近,又有一支脉费尔干纳山往西北延伸再转西南恰特卡尔-库拉明山,圈出中亚最著名的盆地──费尔干纳。费尔干纳盆地东西长300公里,南北最宽150公里,形如一只巨大的椭圆形碟子,缓缓地由西向东倾斜。哈萨克斯坦东部边缘地区有几组平行山脉:阿尔泰山、塔尔巴哈台山、阿拉套山,在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联邦交界线上的别卢哈峰海拔也达4506米。在中亚的西南缘土库曼斯坦的科佩特山是由帕米尔向东南延伸出的兴都库什山的余脉,其高峰卡拉古拉峰仅有1977米。哈萨克斯坦西部还有几座山,但与东部的高山相比就微不足道了。
'''气候'''
由于处于欧亚大陆腹地,尤其是东南缘高山阻隔印度洋、太平洋的暖湿气流,该地区气候为典型的温带沙漠、草原的大陆性气候,其突出特征是:
第一,雨水稀少,极其干燥。一般年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下,咸海附近和土库曼斯坦的荒漠年降水量仅为75-100毫米,而山区年降水量为1000毫米,费尔干纳山西南坡甚至可达2000毫米,但山地中也有的雨量少于沙漠地区,如帕米尔的年降水量仅60 毫米。
第二,中纬度大陆内部地区,晴天多,太阳辐射强,温度高,蒸发旺盛。中亚每平方厘米地面由于阳光辐射每年可获10-13 平方万卡热量,在土库曼斯坦则几乎达到16万卡。科学测试,在中亚北纬40度地方夏季所获阳光照射量并不逊于热带地区。空气极其干燥和高温引起大量的蒸发,阿姆河三角洲水面的年蒸发量达1798毫米,即比这里的降水量大21倍;
第三,温度变化剧烈。许多地方白天最高气温与夜晚最低气温之间可相差20-30℃。在帕米尔高原则有日温差40℃的记录。从哈萨克斯坦最北端到土库曼斯坦最南端,纵跨北纬57度到35度,表现为寒温带经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在盛夏七月,除山区外平均气温一般在26℃至32℃之间,而在隆冬一月,平均气温由北端的-20℃到南端的2℃过渡。
=='''水文特征'''==
由于地形特征为东南高西北低,故而河流走向基本为西北走向。水量小,少水能。汛期在春夏气节,原因是冰山融化 和 夏季降雨 。
=='''河流湖泊'''==
作为自然地理的中亚来说,它的所有河流都没有通向大洋的出口,河水除了被引走用于灌溉外,或者消失于荒漠,或者注入于内陆湖泊。
=='''锡尔河'''==
锡尔河是流经中亚的最长的河流,全长3019公里(含上游纳伦河),发源于天山山区西部。它所灌溉的费尔
=='''黑海、里海周边地区简图'''==
干纳和塔什干绿洲,是中亚最重要的经济区。千百年来勤劳的中亚各族人民充分利用了锡尔河及其支流的水,创造出费尔干纳绿洲繁荣富庶的景观:枝繁叶茂的果园、碧绿的田野和银练似的渠道。
=='''阿姆河'''==
阿姆河全长2394公里(含上游喷赤河),是中亚水量最充沛的大河,发源于帕米尔山区,落差大,拥有丰富的水电资源,其上游建成最大的努列克水电站,装机容量达270万千瓦。
=='''咸海'''==
锡尔河、阿姆河这两条大河最终注入中亚最大的湖泊──咸海。咸海面积约6.4万平方公里,按面积来说,它是世界第四大湖,但由于过度滥用这两条大河的河水,咸海的水位已急剧下降,悲观者认为它将因水源枯竭而迅速消失,由此产生咸海生态危机。
=='''泽拉夫尚河'''==
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泽拉夫尚河是条重要的河流,它发源于阿赖山。“[[泽拉夫尚]]”意即“含金的”。它哺育着中亚腹地美丽的绿洲──撒马尔罕绿洲和布哈拉绿洲,没于克孜尔库姆沙漠。
=='''卡拉铁詹河'''==
阿姆河左方的一条河──卡拉捷詹河,它发源于伊朗、阿富汗高原,滋润着土库曼斯坦的阿什哈巴德绿洲和马雷绿洲。
=='''穆尔加布河'''==
中亚一条850公里长、流域面积6万平方公里、平均流量约每秒50立方米的河流。她的集水面积约47,000平方公里,其中约八成是在阿富汗斯坦国境之内。
=='''塔拉斯河和楚河'''==
锡尔河的右方有发源于吉尔吉斯斯坦天山山区的两条河──塔拉斯河和楚河。
=='''伊塞克湖'''==
楚河灌溉着比什凯克附近的沃土,它与中亚最美丽的高山湖泊──伊塞克湖西岸仅3公里处擦肩而过。伊塞克湖为高山深水湖,已知最大深度为702米,在欧亚大陆的所有湖泊中仅次于贝加尔湖。伊塞克湖以其巨大的容水量影响着湖区的气候,它虽然高踞海拔1600米,但即使在隆冬也不结冻,因此又以“热海”闻名于世。
=='''伊犁河'''==
在哈萨克斯坦东西两端有两条重要的河流──伊犁河和乌拉尔河。伊犁河发源于中国新疆天山深处,全长1439公里,在哈萨克斯坦境内802公里,注入巴尔喀什湖。
巴尔喀什湖面积1.7-2.2万平方公里,它的奇特景观是:西半部淡水,东半部咸水,其间仅有极窄的水道相通连。流入巴尔喀什湖的至少有七条较大的河流,因此这一地区又被称作谢米列契(七河)地区。
=='''乌拉尔河'''==
乌拉尔河发源于俄罗斯联邦的南乌拉尔山,在哈萨克斯坦境内长1084公里,注入里海。里海面积37.1万平方公里,低于海平面28.5米,沿岸有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阿塞拜疆、俄罗斯联邦五国。
=='''额尔齐斯河'''==
越出自然地理的亚洲腹地,在北哈萨克斯坦有条大河额尔齐斯河,发源于中国阿勒泰山区,携带其支流伊希姆河、托博尔河汇入俄罗斯联邦的鄂毕河而最终注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长4248公里,在哈萨克斯坦境内1400公里,它河道平稳、水量充足,在航运、灌溉、城市供水方面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
=='''自然资源'''==
荒漠、半荒漠和草原占据了从里海到天山山地之间的广大地区,沙漠面积超过100万平方公里,占该地区总面积的1/4以上。阿姆河和卡拉捷詹河之间的卡拉库姆沙漠(35万平方公里)和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克孜尔库姆沙漠(30万平方公里)是中亚最大的沙漠,地势平坦,海拔均在300米以下,大部分为沙垅、龟裂地,间有闭塞的洼地和孤山。极度干旱、贫瘠、缺少植被,如克孜尔库姆沙漠东南部就被称为“饥饿草原”。
在哈萨克斯坦,草原覆盖在长1200公里的哈萨克丘陵和长达630 公里的图尔盖谷地,海拔在300米左右。由于受到北冰洋湿气影响,比起中亚腹地的荒漠要湿润一些。在北部台地、丘陵与南部沙漠之间的是别克帕克达拉草原,其地貌处于草原、半荒漠、荒漠的过渡地带。撒在荒漠中的绿洲,拥有丰富的栽培植被,它的翠绿色彩在荒漠灰黄底色衬托下显得格外赏心悦目。1954-1960年在中亚哈萨克斯坦、里海沿岸低地开展的大垦荒,使那里出现了大片农田,这是人类与自然斗争创造的新的地理景观。
=='''矿产资源'''==
在矿产资源方面,哈萨克斯坦拥有铁矿、锰矿、铜矿、钾盐等矿藏,其中铬铁矿探明储量有2亿吨,仅次于南非、津巴布韦居世界第三;乌兹别克斯坦现探明有近100种矿产品资源,据估计矿产资源储量总价值约为3.5万亿美元,其中,黄金探明储量为3350吨,居世界第四位,铀储量为18.58万吨,居世界第七位;吉尔吉斯斯坦的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特别是稀有金属汞、锑的储量可观。在油气能源方面,哈萨克斯坦石油已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七位,可采储量40亿吨,天然气可采储量3万亿立方米,煤探明储量为1624亿吨;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储量居世界第四位;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水电资源丰富,尤其是塔吉克斯坦的水电资源达6400万千瓦。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中亚五国经济发展的天然优势,同时也是吸引外资及与其他国家经济合作的重要领域。
=='''人口分布'''==
这一地区的地形、地貌和经济发展等因素决定了它的人口分布及构成的突出特点是:
第一,人口密度很小,平均每平方公里仅12人。其中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6.1和7.2人,只有乌兹别克斯坦人口较密,达到51.4人;
第二,人口分布极不均匀。山区每平方公里只有1-2人,在卡拉库姆沙漠、克孜勒库姆沙漠及哈萨克斯坦中部的荒漠几乎是渺无人烟,而绿洲及大城市周围密集了大量人口,如富庶的费尔干纳盆地每平方公里高达300-400人。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所在的楚河盆地仅占共和国国土的1/12,却集中了共和国35%的人口;
第三,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高。中亚各国出生率普遍在30‰以上,自然增长率在25‰左右。这一情况与世界最不发达国家的情况相似,与其经济发展程度是不适应的;
第四,本世纪以来,特别是近二三十年,绝对人口增加迅速。以吉尔吉斯斯坦为例,在本世纪90年中人口增加了5.6倍,近三十年人口翻了一番,绝对人口增加了200多万。乌兹别克斯坦也是如此,1959年为500万人,1979年翻了一番,达1050万,1989年接近2000万,又差不多翻了一番;
第五,本世纪以来城市化有长足发展。城市人口由原先的10%左右增长到40%左右,其中哈萨克斯坦一些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如卡拉干达州、杰兹卡兹甘州、曼格斯套州城市居民已占这些州总人口的80-90%。70年代以前城市人口的增长主要来自欧洲地区的移民,70年代以后主要是共和国内部人口流动的因素。
然而,在中亚有些地区,如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由于农村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大大超过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以及俄罗斯人迁出,2000年至今城市人口的比例有所下降。
=='''民族种族'''==
中亚位于亚洲最为内陆的区域,几千年来,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民族的融合、分裂,已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民族最多的区域之一。
20世纪初中亚的主要民族是哈萨克人、土库曼人、[[乌兹别克人]]、吉尔吉斯人、塔吉克人、普什图人等世居民族。苏维埃时期,随着中亚地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有大量俄罗斯及其他斯拉夫人居民迁入,另外还有一些民族,如塔塔尔人、德意志人、高丽人是被政府当局以强行手段迁入中亚的。21世纪后,中亚各共和国都成为多民族国家。据苏联1989年人口统计资料,在中亚地区生活的有130多个大小民族。构成中亚五国的主要民族成分是:世居民族即各共和国的主体民族和[[俄罗斯]]人。
'''人种'''
中亚民族中,人种构成不唯一,以下是主要民族。
哈萨克人:为蒙古人种西伯利亚类型和欧罗巴人种印度帕米尔类型之间的混血类型(图兰人种)。
土库曼人:图兰人种。
乌兹别克人:图兰人种。
吉尔吉斯人:蒙古人种的西伯利亚类型,混有少量欧罗巴人种血统。
塔吉克人:欧罗巴人种印度帕米尔类型。
普什图人:欧罗巴人种印度帕米尔类型。
'''民族比例'''
哈萨克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塔吉克斯坦 土库曼斯坦 阿富汗斯坦
(1996年) (1994年) (1994年) (1994年) (1990年)
一 哈萨克48.1%乌兹别克73%吉尔吉斯56.5%塔吉克65%土库曼72%
二 俄罗斯34.1%俄罗斯8% 俄罗斯18.8%乌兹别克26%俄罗斯10%
三乌克兰4.9%塔吉克5% 乌兹别克12.9%俄罗斯2% 乌兹别克9%
四 德意志2.4%哈萨克4% 乌克兰2.1%鞑靼1.4%哈萨克3%
五 乌兹别克2.3%卡拉卡尔帕克2%德意志1%吉尔吉斯1.3%乌克兰1%
=='''主体民族'''==
主体民族只在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占绝对多数(2/3以上)。哈萨克族在哈萨克斯坦1959年占30%,1979年占36%,直到1989年才达到39.7%,成为该国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但仍未达到该国人口总数的简单多数(1/2以上)。哈萨克斯坦独立后,建立的是“自决的哈萨克民族国家”,对哈萨克族不占国家总人口的多数十分忧虑。2001年以来,哈萨克斯坦采取一些措施号召境外哈萨克人“回故乡”,同时有俄罗斯人、德意志人和其他斯拉夫居民迁出,哈萨克族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有所提高。但是该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并不景气,对境外哈萨克人吸引力不大,同时牺牲非哈萨克人特别是俄罗斯人的利益可能迫使这部分人的加速流失,这不仅会造成族际关系紧张和社会动荡,而且会对共和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严重损害。2004年以后,该国正在调整其民族政策以阻止具有技术和管理能力的俄罗斯人出走。据哈官方报道,1996年初哈萨克族已占该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即达800多万人。这意味着,自1989-1996年8年期间,哈萨克族人口增加了170多万人,即每年增加达20多万人。
=='''俄罗斯人'''==
俄罗斯人在中亚五国共约1000万,其中约600万居住在哈萨克斯坦,尤其是在城市。在哈萨克斯坦北部几个州占有很大比重。近二三十年俄罗斯人在一些国家的绝对人口有所增加,但占共和国总人口比重却逐年下降。如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人由1970年的147.3万增加至1989年的162.4万,但人口比重由12.5%降至8%;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人由1959年的62.4万增至1990年94万,但人口比重由30.2%降至21.5%。中亚五国俄罗斯人占该地区总人口的20%,占苏联解体后居住在俄罗斯联邦境外俄罗斯人的40%。因此,俄罗斯人在中亚各国地位问题,不仅是这些国家中最重要的民族问题,也是俄罗斯联邦与这些国家关系中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各国语言'''==
中亚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1989年全苏人口普查资料显示,认为本民族语言为母语者占90% 以上,但这种情况并未准确地反映语言使用的实际状况。以哈萨克斯坦的哈萨克族为例,官方统计资料说,99.6%的哈萨克族认为哈萨克语为母语,62.8%的哈萨克族流利掌握第二语言俄语。但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撰文指出,“主体民族的语言(指哈语)未在国家机关里使用,成了生活的‘厨房’的语言了。几乎有30%的哈萨克人要么一般不讲哈萨克语,要么就掌握得很差。爷爷已经不能用母语同自己的小孙子谈话了。”
在苏联解体前夕,中亚各国都颁布语言法,确立主体民族语言的国语地位,将俄语作为族际交际语。这一规定在俄罗斯人中引起不安,统计数字表明,哈萨克斯坦622万俄罗斯人中只有0.9%的人流利掌握第二语言哈语。1995年通过的哈萨克斯坦新宪法虽然没有明确赋予俄语第二国语的地位,但规定在国家组织和地方机构中,俄语和哈语一样可平等地正式使用。在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国语的使用情况要好于哈、吉两国,但俄语在这些国家当中也可以广泛使用。
=='''各国宗教'''==
中亚国家是以伊斯兰教为主的多宗教地区。中亚各国主体民族哈萨克、土库曼、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塔吉克、普什图都是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此外,这里居住的卡拉卡尔帕克人、维吾尔人、东干人、塔塔尔人也属于穆斯林民族。这些民族群众普遍信仰伊斯兰教,至今信教人数在其人口中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中亚地区伊斯兰化差不多有千年的历史。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在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始终把宗教认定是最保守的社会意识形态,70年来把反宗教宣传、无神论宣传作为共产主义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中亚地区究竟有多少教徒还是一个不清楚的问题,官方不曾进行过这样的统计,也从未公布过这类数字。一些社会学家提供了一些数字,但相距甚远(从穆斯林居民中的1/3到1/2到80%)。因为没有科学根据,很难说哪个数字更为准确。
值得注意的是,苏联解体后,伊斯兰宗教思想在中亚出现“复兴”,这与剧变信仰发生危机有直接联系,同时也受到来自西亚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影响,比较明显的例子是,塔吉克斯坦内战就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中亚各国政府尽管实行比较宽松的宗教政策,但迄今仍坚持反对宗教干预政治的立场。中亚地区的穆斯林绝大多数是逊尼派,只有哈扎拉人少部分穆斯林属什叶派。此外,在中亚的俄罗斯人、斯拉夫语族居民中有相当数量的东正教教徒,还有部分群众信仰天主教、新教和犹太教,这些教徒的数量不多。
=='''各国国情'''==
国家
面积(万平方公里)
人口(万人)
哈萨克斯坦
272.49
1702(2013年)
乌兹别克斯坦
44.74
2889.7(2011年)
吉尔吉斯斯坦
19.85
558.3(2012年12月1日)
土库曼斯坦
48.81
683.6(2011年底)
塔吉克斯坦
14.31
780.05(2012年1月)
阿富汗斯坦
64.75<ref>[https://weixin.sogou.com/weixin?query=中亚&ie=utf8&type=2&sourceid=weixinvr 中亚细亚],搜狗, 2018-04-16</ref>
3466(2016年)
其中哈萨克斯坦为特例,它领土辽阔,是其它四个共和国总面积的两倍。而乌兹别克斯坦领土虽然仅为哈萨克斯坦的1/6,但人口却比它多出近四成。现就中亚五国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简史概述如下。
1991年苏联解体后,中亚五国分别独立,成立主权国家。但是仍与俄罗斯保持着密切联系,截至2013年,除了土库曼斯坦之外四个国家均为“独联体”(CIS)的成员。
=='''参考资料'''==
{{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