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李昀

增加 8,267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p style="text-indent:2em;">'''李昀 - 朝鲜王朝第20代国王'''<p style="text-indent:2em;"> 李昀(1688年-1724年), [[ 朝鲜王朝 ]] 的第20代君主(1720年-1724年在位)。字辉瑞,死后 [[ 庙号 ]] 景宗,谥号德文翼武纯仁宣孝大王。景宗为朝鲜肃宗长子,肃宗十四年(1688年)十月二十八日生于 [[ 昌庆宫 ]] 就善堂,其生母为朝鲜历史上大名鼎鼎、权倾一时的 [[ 张禧嫔 ]] 。景宗自幼心地善良,宽和仁孝,但身体孱弱。生母被杀更是令其遭受严重冲击,在位仅4年便去世,葬于杨州懿陵。景宗无后,在位时曾册封其弟延礽君 [[ 李昑 ]] 为王世弟,即后来的朝鲜英祖。由于景宗早逝,有传言英祖李昑毒杀其兄夺权,但此说可信度较低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李昀| 外文名 = 이윤| 图像 = [[File:李昀.jpg|缩略图|居中|[http://www.todayonhistory.com/uploadfile/2017/1114/20171114110224875.jpg 原图链接] [http://www.todayonhistory.com/lishi/201711/72646.html 来自今日头条网]]]| 图像说明 = 李昀 |center| 出生日期 = 1688年11月20日(农历十月廿八) | 出生地点 = 汉城| 逝世日期 = {{Death date and age|1724|10|11|1688|11|20}} | 国籍 = 韩国(朝鲜王朝)| 别名 = 辉瑞(字)| 职业 = 国王}}== '''即位以前''' ==<p style="text-indent:2em;">朝鲜景宗(1688年-1724年)名李昀,是朝鲜王朝第20代君主,1720年至1724年在位,为朝鲜肃宗李焞长子,生母是朝鲜历史上大名鼎鼎、权倾一时的张禧嫔。肃宗十四年(1688年)十月二十八日生于昌庆宫就善堂。朝鲜肃宗三代单传,他的仁敬王后和仁显王后也一直无嗣,因此得知李昀出生的时候欣喜异常,早有意将其立为王位继承人,曾就此事以严厉的口吻对众大臣说:"国本未定,民心靡系,今日之计,不在于他。若迟徊观望,敢有异议者,纳官退去!" 肃宗十六年(1690年),三岁的李昀被肃宗册封王世子,肃宗二十一年(1695年)入学,行冠礼
<p style="text-indent:2em;">李昀在世子册封的过程中曾发生过一次小小的风波。肃宗二十二年(1696年)冬,朝鲜派使臣奏请宗主国清朝,请立李昀为世子。清朝礼部沿用《大清会典》"王与王妃年五十无嫡子,始立庶长子为王世子"而拒绝奏请,肃宗认为"极其无理无据" 基本信息,罢免了徐 名称重等三使臣,并再派使臣。朝鲜以"外国与内服不同,世子虽为庶出,但是诞生后即报清朝,且告宗庙,定以嫡长子,由王妃抚养,无异嫡出,臣民属望已久" 为由,再次请封。肃宗二十三年(1697年),康熙皇帝乃允朝鲜所请,册封 李昀为王世子。
<p style="text-indent:2em;">李昀一出生就卷入仁显王后闵氏和禧嫔张氏的宫廷斗争的漩涡中,但是他对仁显王后的感情似乎甚于生母张禧嫔,史载他"事仁显王后,慈孝两无间"。 外文名称仁显王后私下亦曾说过:"世子天性至孝,朝夕不离予侧,爱敬过于私亲(指张禧嫔),其往省私亲也,亦必告予,不敢自擅……闻其私亲或与之附耳密言,虽未知所言之何事,世子辄默然不应,以至被殴打涕泣而归,尤为可爱可矜。" 이윤肃宗二十七年(1701年),李昀生母禧嫔张氏被赐死。大臣们担心李昀即位后会如同燕山君一般为母亲之死进行报复,西人派甚至一度请求改立世子,当时一方面延礽君(后来的英祖)与延龄君都还年幼,但最重要的是李昀心地纯善,行为仁孝,所以肃宗对此予以驳回。然而此张禧嫔之死对李昀影响甚大,此后不久他便精神恍惚,做出种种怪异行为。 肃宗四十三年(1717年)年,肃宗患眼疾倦政,李昀作为王世子,承命代理摄政。肃宗四十六年(1720年)六月八日,朝鲜肃宗薨,李昀即位于庆德宫(今庆熙宫)崇政门,是为景宗。
== '''执政时期''' ==<p style="text-indent:2em;">景宗初立,幼学(未取得官位的儒生)赵重遇上疏请重定张禧嫔名分,结果被发配到咸镜道三水郡。 别名景宗自幼身体孱弱,先后娶了两位夫人(即端懿王后沈氏和宣懿王后鱼氏),却一直无子(据传是其母张禧嫔临死时狠抓其下身,致使其丧失生育能力 辉瑞,也有一说是肃宗经常呵斥景宗致其受惊而丧失生育能力 ),不得不于景宗元年( 1721年)八月传旨将弟弟延礽君李昑封为王位继承人,称"王世弟"。 景宗在位仅有4年,虽有仁政但朝中依旧延续了其父肃宗末期就已激化的老论派和少论派的党争,其中"辛壬士祸"就是代表性例子。
国籍韩国<p style="text-indent:2em;">景宗二年(1722年)因为立储问题发生辛壬士祸,由于景宗有痼疾,一直没有子嗣,景宗元年(1721年)便有大臣上疏请立延礽君( 即后来的 朝鲜 英祖)为王储,由于当时党争极为激烈,立储问题也分为两派,老论派赞成立延礽君为王世弟,少论派则主张等待景宗生儿子再立储。最后景宗采用老论派提议,将延礽君立为王世弟。景宗下旨两天后就有柳凤辉上疏强烈反对立延礽君为王储,认为按照常理,王妃还可以生子,不可如此草率。 其后,又有大臣上疏请 世弟代为听政,老论派群体赞成,少论派则大加反对,最后老论派失败,被罢黜多人,少论派上台。后来有承旨金一镜和宦官朴尚俭通谋,意图杀害王世弟,事被泄露,于是少论指使眭虎龙于景宗二年(1722年)三月诬告老论派金昌集、李颐命、李健命、赵泰采四大臣有弑逆企图,引起大狱,金昌集、李颐命、李健命、赵泰采以谋逆罪被赐死,白望、郑麟重等数十人被窜配,此次并牵扯出景宗元年延礽君之妾靖嫔李氏(孝章世子生母)遭人毒杀一事,连累达数百人,由于这次事件发生于景宗元年(1721年,辛丑年)和景宗二年(1722年,壬寅年),故史称"辛壬士祸"(也有将其分开称为"辛丑换局"和"壬寅狱事")
民族韩民族<p style="text-indent:2em;">景宗四年(1724年)八月二十五日,景宗病逝于昌庆宫环翠亭,享年三十七岁。庙号景宗(경종),谥号德文翼武纯仁宣孝大王(清朝赐谥"恪恭"),葬于杨州懿陵。时有传言说,景宗是被他的弟弟李昑杀害的。
== '''暗杀疑云''' ==<p style="text-indent:2em;">有关景宗的死因,根据《英祖实录》记载,朝鲜英祖元年(1725年)正月十六日,在英祖祭拜景宗陵墓归反的路上,有个叫李天海的人当众指控英祖弑君,称英祖通过仁元王后殿中的厨房,以有毒的酱螃蟹毒死了景宗。 一番调查之下,发现谣言起源于端懿王后沈氏之弟沈维贤。原来景宗病逝时,沈维贤正在左右,他声称景宗临死前曾剧烈呕吐(连胆汁都吐 生地来了),并且死状古怪,怀疑是中毒身亡。此说法广为流传,并且在英祖执政期间多次成为逆党起兵的口号(为此,英祖于1775年命人撰写《阐义昭鉴》 ,刊印 谚两版,发放给大众,澄清下毒事件,力证自己的清白)。
出生日期1688年11月20日(农历十月廿八)<p style="text-indent:2em;">另有说因为当时景宗违反了当时医学上有关食物相克的学说,同时食用蟹酱与柿而身体不适。延礽君在医师反对之下,仍然为景宗奉上参茶,结果令景宗病情恶化而死。亦有一说是老论派为免少论派成功废除延礽君,所以先下手为强。
<p style="text-indent:2em;">但暗杀说法被朝鲜英祖完全否定,而今看来,此说的可信度也值得怀疑,毕竟景宗的身体确实一直十分孱弱,而且当时已是延礽君在代为处理国事了,似乎没有必要暗杀自己的兄长,况且景宗无子,延龄君又早死,当时仅剩延礽君一个弟弟在世,景宗薨逝后王位也只能传给延礽君,延礽君又有何理由暗杀兄长?而且据实录记载,景宗与英祖兄弟感情颇深,景宗薨逝后英祖可说悲痛欲绝。 逝世日期1724年10月11 景宗死时颇年轻,只有36岁。他的陵墓位于今 (农历八月廿五)首尔特别市城北区石串洞的懿陵。
职业== '''家庭婚姻''' ==<p style="text-indent:2em;">景宗曾娶过两任 妃,无子嗣。
信仰儒家思想<p style="text-indent:2em;">端懿王后沈氏,本贯青松,青恩府院君沈浩之女。肃宗十二年(1686年)五月二十一日生于汉城好贤坊。二十二年(1696年)丙子册封世子嫔,行嘉礼于于义洞本宫(孝宗潜邸)。肃宗四十四年(1718年)二月七日去世于昌德宫之长春轩,终年三十三岁,葬杨州惠陵。景宗继位后,追封为恭孝定穆端懿王后。
<p style="text-indent:2em;">宣懿王后鱼氏,本贯咸从,咸原府院君鱼有龟之女。肃宗三十一年(1705年)十月二十九日 张禧 于汉城崇姚坊。肃宗四十四年(1718年)册封世子 嫔 庙号,行嘉礼于於义洞本宫(孝宗潜邸)。肃 四十六年(1720年)进封王妃。英祖即位后尊为敬纯王大妃,英祖六年(1730年)六月二十九日去世于庆熙宫之鱼藻堂。终年二十六岁,葬懿陵。谥为敬纯孝仁惠穆宣懿王后。
1,22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