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9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金缕曲 仲冬望后二日, 寿龚芝翁年伯》作者顾贞…”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金缕曲 仲冬望后二日,
寿龚芝翁年伯》作者顾贞观</big> '''
|-
|<center><img src=https://song.gushiwen.cn/authorImg/guzhenguan.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so.gushiwen.cn/authorv_788f2bded201.aspx 来自 古诗文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作品名称:《金缕曲 仲冬望后二日,
寿龚芝翁年伯》
创作年代:[[清朝]]
文学体裁:诗词
作者:[[顾贞观]]
|}
'''金缕曲 仲冬望后二日,寿龚芝翁年伯''',是[[清代]]著名诗人 [[顾贞观]]所作的一首诗词。
<ref>[https://so.gushiwen.cn/authorv_788f2bded201.aspx 金缕曲 仲冬望后二日,寿龚芝翁年伯],古诗文网</ref>
==作者介绍==
顾贞观(1637-1714)清代文学家。原名华文,字远平、华峰,亦作华封,号梁汾,江苏无锡人。明末东林党人顾宪成四世孙。康熙五年举人,擢秘书院典籍。曾馆纳兰相国家,与相国子纳兰性德交契,康熙二十三年致仕,读书终老。贞观工诗文,词名尤著,著有《弹指词》、《积书岩集》等。顾贞观与陈维嵩、朱彝尊并称明末清初“词家三绝”,同时又与纳兰性德、曹贞吉共享“京华三绝”之誉。
==正文==
霁月风光卷。恰佳辰、阳回黍谷,禁寒都遣。坐煖芙蓉三十二,那觉一条冰泫。
亲领袖、吴笺蜀茧。风雅友朋俱性命,算万间、广厦欢犹浅。
孤掌在,快重展。
先皇叹息才名显。墨淋漓、堪收阁拓,堪题禁扁。凰阙何妨容虎卧,莫问淮南鸡犬。
吐握惯、积劳难免。览揆正宜膺宅揆,往钦哉、咨汝夔龙典。
看绿綟,称身剪。
==惊世友情==
清顺治十五年(1658),其好友吴兆骞因科场舞弊案被株连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顾贞观好友吴兆骞被遣送到黑龙江戍边时,顾贞观为好友蒙受不白之冤感到怨痛,立下“必归季子”的誓言。但这个案件是顺治皇帝所亲定,康熙皇帝并无昭雪之意,当顾贞观接到吴兆骞从戍边寄来一信时,才知吴在戍边的苦况:“塞外苦寒,四时冰雪,鸣镝呼风,哀笳带血,一身飘寄,双鬓渐星。妇复多病,一男两女,藜藿不充,回念老母,茕然在堂,迢递关河,归省无日……”。时顾贞观在北京,作《金缕曲》词两首赠之,哀怨情深,被称为“千古绝调”。
顾贞观读信后,凄伤流泪,深知身居绝塞的好友再经不起风霜雨雪的摧残,救友生还已到刻不容缓之时了。顾贞观没有忘记“乌头马角终相救”的许诺,请求纳兰性德在明珠面前为吴说情。当他了解到朝廷中有一些身居要职的官员,如苏州的宋德宜,昆山的徐乾学等,过去与吴都有过交往,因而连日奔走于这些权贵之门,希望他们顾念旧情,能为营救吴兆骞助一臂之力,谁知人情淡薄,世态炎凉,这些已飞黄腾达的士林隽秀根本不愿为人解难,顾贞观一筹莫展,百感交集,于是挥笔写下了《金缕曲》二首,作为给吴兆骞的复信,其中第一首写道: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维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此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兄怀袖。” 二阕《金缕曲》,对患难之友、“悲之深,慰之至”,丁宁告戒,无一字不从肺腑中流出。这种忠贞生死之谊,至情之作。所以被人传诵为“赎命词”,成为清词中的压卷之作。 后吴兆骞被释归来,到明珠府上拜谢,在一间屋内自壁上,见到题字:“顾梁汾为松陵才子吴汉槎屈膝处”,方知顾贞观为他的生还竭尽了心力。
康熙十五年,大学士明珠慕顾贞观的才名,聘其为子纳兰性德授课。纳兰性德亦为清初著名词人,二人遂成忘年交。康熙十七年清廷开“博学鸿词科”网罗汉族士大夫。著名文人学者朱彝尊、陈维崧、严绳孙、姜宸英等人都被荐至京,会试中式任翰林院检讨等职。顾贞观、纳兰性德与他们经常聚会,吟咏唱和,促进了清初词坛的兴盛。顾贞观在京期间,还为纳兰性德编订了《饮水词》集。
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这些人中尤其和容若交厚的是顾贞观。他仿佛是一面镜子,是容若对于友情的全部映照,折出这个人生命中的另一半热情。
顾贞观字华峰,号梁汾,与严绳孙同为无锡才子,生性狷介,为人有侠气。他与吴汉槎是至交好友,吴汉槎落难后,他百般设法营救,纳兰为人称道的营救吴汉槎一事就是在他的极力斡旋下完成的。
顾贞观本身也是明代东林党人之后,文名卓著,著有《积书岩集》和《弹指词》。有才识,但时运不济,一生沉沦下僚。康熙十五年(1676年)应明珠之聘,为纳兰家西宾,容若与他一见如故,并引为挚友。
容若初见他即在《侧帽投壶图》上题了一首《金缕曲》,当中有“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之语,这样热烈的表达,全情投入,对情感内敛的容若来说是极为少见的。阅遍《饮水词》,纳兰与他的交酬之作举不胜举,而内心对于顾贞观 的信任和依赖然已不仅仅是朋友两个字可以形容的了。
顾贞观这个局外人都知道感叹:“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文学成就==
明崇祯十年(1637)顾贞观出生于无锡。曾祖顾宪成,是晚明东林学派的领袖;祖父顾与渟,四川夔州知府;父亲顾枢,才高博学,为东林学派另一领袖高攀龙的门生。母亲王夫人也是生长于诗书之家。贞观禀性聪颖,幼习经史,尤喜古诗词。长兄景文、次兄廷文、姊贞立、弟衡之,都具才名。少年时代,贞观即参加了由吴江名士吴兆骞兄弟主盟的“慎交社”。该社中他年纪最小,却“飞觞赋诗,才气横溢”,与声望甚隆的吴兆骞齐名并结为生死之交。顺治十一年(1654)又与同乡数人结“云门社”于家乡无锡惠山,此社会聚了姜宸英、汪琬、汤斌等江南诸多名士。
大约在顺治末年,贞观辞亲远游,到达京师,康熙元年(1662)以“落叶满天声似雨,关卿何事不成眠”之句而受知于尚书龚鼎孳和大学士魏裔介。清康熙三年(1664),顾贞观任秘书院中书舍人。康熙五年(1666)中举,改任国史院典籍,官至内阁中书。次年康熙南巡,他作为扈从随侍左右。在国史院任典籍期间,曾修订其曾祖顾宪成的年谱《顾端文公年谱》,又为其父编定文集《庸庵公日钞》。康熙十年,因受同僚排挤,落职归里,自称“第一飘零词客”。
康熙十五年(1676)经国子监祭酒徐元文推荐,入内阁大学士明珠府中住塾师,与权相明珠之子纳兰性德相识,成为交契笃深的挚友。《清稗类钞》作者徐珂说:“容若风雅好友,座客常满,与无锡顾梁汾舍人贞观尤契,旬日不见则不欢。梁汾诣容若,恒登楼去梯,不令去,不谈则日夕。”二人曾合力营救以“丁酉科场案”而蒙冤被遗戍宁古塔的好友吴兆骞,轰动大江南北。
康熙二十年(1681),顾贞观回无锡为母丁忧期间,曾帮助修订《庐州郡志》。又按惠山听松庵竹茶炉旧制,仿造了一只竹茶炉,不少名士题词赋诗以记其事,后由纳兰性德汇成《竹炉新咏》。
康熙二十三年(1684)、二十四年(1685),兆骞、性德先后病故,令贞观悲痛不已,在性德逝世的第二年即回归故里,在家乡无锡的惠山脚下、祖祠之旁修建了三楹书屋,名之为“积书岩”。从此避世隐逸,心无旁骛,日夜拥读,一改风流倜傥、热衷交游的生活。
康熙五十三年(1714),贞观卒于故里。临终前将平生之诗选出四十首,授门人杜诏谋刻问梓。自称此作皆“味在酸咸外者”。故其著述虽丰而存诗不多。
==作者生平==
明崇祯十年(1637)顾贞观出生于无锡。曾祖顾宪成,是晚明东林学派的领袖;祖父顾与渟,四川夔州知府;父亲顾枢,才高博学,为东林学派另一领袖高攀龙的门生。母亲王夫人也是生长于诗书之家。贞观禀性聪颖,幼习经史,尤喜古诗词。长兄景文、次兄廷文、姊贞立、弟衡之,都具才名。少年时代,贞观即参加了由吴江名士吴兆骞兄弟主盟的“慎交社”。该社中他年纪最小,却“飞觞赋诗,才气横溢”,与声望甚隆的吴兆骞齐名并结为生死之交。顺治十一年(1654)又与同乡数人结“云门社”于家乡无锡惠山,此社会聚了姜宸英、汪琬、汤斌等江南诸多名士。
大约在顺治末年,贞观辞亲远游,到达京师,康熙元年(1662)以“落叶满天声似雨,关卿何事不成眠”之句而受知于尚书龚鼎孳和大学士魏裔介。清康熙三年(1664),顾贞观任秘书院中书舍人。康熙五年(1666)中举,改任国史院典籍,官至内阁中书。次年康熙南巡,他作为扈从随侍左右。在国史院任典籍期间,曾修订其曾祖顾宪成的年谱《顾端文公年谱》,又为其父编定文集《庸庵公日钞》。康熙十年,因受同僚排挤,落职归里,自称“第一飘零词客”。
康熙十五年(1676)经国子监祭酒徐元文推荐,入内阁大学士明珠府中住塾师,与权相明珠之子纳兰性德相识,成为交契笃深的挚友。《清稗类钞》作者徐珂说:“容若风雅好友,座客常满,与无锡顾梁汾舍人贞观尤契,旬日不见则不欢。梁汾诣容若,恒登楼去梯,不令去,不谈则日夕。”二人曾合力营救以“丁酉科场案”而蒙冤被遗戍宁古塔的好友吴兆骞,轰动大江南北。
康熙二十年(1681),顾贞观回无锡为母丁忧期间,曾帮助修订《庐州郡志》。又按惠山听松庵竹茶炉旧制,仿造了一只竹茶炉,不少名士题词赋诗以记其事,后由纳兰性德汇成《竹炉新咏》。
康熙二十三年(1684)、二十四年(1685),兆骞、性德先后病故,令贞观悲痛不已,在性德逝世的第二年即回归故里,在家乡无锡的惠山脚下、祖祠之旁修建了三楹书屋,名之为“积书岩”。从此避世隐逸,心无旁骛,日夜拥读,一改风流倜傥、热衷交游的生活。
康熙五十三年(1714),贞观卒于故里。临终前将平生之诗选出四十首,授门人杜诏谋刻问梓。自称此作皆“味在酸咸外者”。故其著述虽丰而存诗不多。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國文學總論]]
[[Category:851 中國詩]]
[[Category:821 中國詩論]]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金缕曲 仲冬望后二日,
寿龚芝翁年伯》作者顾贞观</big> '''
|-
|<center><img src=https://song.gushiwen.cn/authorImg/guzhenguan.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so.gushiwen.cn/authorv_788f2bded201.aspx 来自 古诗文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作品名称:《金缕曲 仲冬望后二日,
寿龚芝翁年伯》
创作年代:[[清朝]]
文学体裁:诗词
作者:[[顾贞观]]
|}
'''金缕曲 仲冬望后二日,寿龚芝翁年伯''',是[[清代]]著名诗人 [[顾贞观]]所作的一首诗词。
<ref>[https://so.gushiwen.cn/authorv_788f2bded201.aspx 金缕曲 仲冬望后二日,寿龚芝翁年伯],古诗文网</ref>
==作者介绍==
顾贞观(1637-1714)清代文学家。原名华文,字远平、华峰,亦作华封,号梁汾,江苏无锡人。明末东林党人顾宪成四世孙。康熙五年举人,擢秘书院典籍。曾馆纳兰相国家,与相国子纳兰性德交契,康熙二十三年致仕,读书终老。贞观工诗文,词名尤著,著有《弹指词》、《积书岩集》等。顾贞观与陈维嵩、朱彝尊并称明末清初“词家三绝”,同时又与纳兰性德、曹贞吉共享“京华三绝”之誉。
==正文==
霁月风光卷。恰佳辰、阳回黍谷,禁寒都遣。坐煖芙蓉三十二,那觉一条冰泫。
亲领袖、吴笺蜀茧。风雅友朋俱性命,算万间、广厦欢犹浅。
孤掌在,快重展。
先皇叹息才名显。墨淋漓、堪收阁拓,堪题禁扁。凰阙何妨容虎卧,莫问淮南鸡犬。
吐握惯、积劳难免。览揆正宜膺宅揆,往钦哉、咨汝夔龙典。
看绿綟,称身剪。
==惊世友情==
清顺治十五年(1658),其好友吴兆骞因科场舞弊案被株连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顾贞观好友吴兆骞被遣送到黑龙江戍边时,顾贞观为好友蒙受不白之冤感到怨痛,立下“必归季子”的誓言。但这个案件是顺治皇帝所亲定,康熙皇帝并无昭雪之意,当顾贞观接到吴兆骞从戍边寄来一信时,才知吴在戍边的苦况:“塞外苦寒,四时冰雪,鸣镝呼风,哀笳带血,一身飘寄,双鬓渐星。妇复多病,一男两女,藜藿不充,回念老母,茕然在堂,迢递关河,归省无日……”。时顾贞观在北京,作《金缕曲》词两首赠之,哀怨情深,被称为“千古绝调”。
顾贞观读信后,凄伤流泪,深知身居绝塞的好友再经不起风霜雨雪的摧残,救友生还已到刻不容缓之时了。顾贞观没有忘记“乌头马角终相救”的许诺,请求纳兰性德在明珠面前为吴说情。当他了解到朝廷中有一些身居要职的官员,如苏州的宋德宜,昆山的徐乾学等,过去与吴都有过交往,因而连日奔走于这些权贵之门,希望他们顾念旧情,能为营救吴兆骞助一臂之力,谁知人情淡薄,世态炎凉,这些已飞黄腾达的士林隽秀根本不愿为人解难,顾贞观一筹莫展,百感交集,于是挥笔写下了《金缕曲》二首,作为给吴兆骞的复信,其中第一首写道: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维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此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兄怀袖。” 二阕《金缕曲》,对患难之友、“悲之深,慰之至”,丁宁告戒,无一字不从肺腑中流出。这种忠贞生死之谊,至情之作。所以被人传诵为“赎命词”,成为清词中的压卷之作。 后吴兆骞被释归来,到明珠府上拜谢,在一间屋内自壁上,见到题字:“顾梁汾为松陵才子吴汉槎屈膝处”,方知顾贞观为他的生还竭尽了心力。
康熙十五年,大学士明珠慕顾贞观的才名,聘其为子纳兰性德授课。纳兰性德亦为清初著名词人,二人遂成忘年交。康熙十七年清廷开“博学鸿词科”网罗汉族士大夫。著名文人学者朱彝尊、陈维崧、严绳孙、姜宸英等人都被荐至京,会试中式任翰林院检讨等职。顾贞观、纳兰性德与他们经常聚会,吟咏唱和,促进了清初词坛的兴盛。顾贞观在京期间,还为纳兰性德编订了《饮水词》集。
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这些人中尤其和容若交厚的是顾贞观。他仿佛是一面镜子,是容若对于友情的全部映照,折出这个人生命中的另一半热情。
顾贞观字华峰,号梁汾,与严绳孙同为无锡才子,生性狷介,为人有侠气。他与吴汉槎是至交好友,吴汉槎落难后,他百般设法营救,纳兰为人称道的营救吴汉槎一事就是在他的极力斡旋下完成的。
顾贞观本身也是明代东林党人之后,文名卓著,著有《积书岩集》和《弹指词》。有才识,但时运不济,一生沉沦下僚。康熙十五年(1676年)应明珠之聘,为纳兰家西宾,容若与他一见如故,并引为挚友。
容若初见他即在《侧帽投壶图》上题了一首《金缕曲》,当中有“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之语,这样热烈的表达,全情投入,对情感内敛的容若来说是极为少见的。阅遍《饮水词》,纳兰与他的交酬之作举不胜举,而内心对于顾贞观 的信任和依赖然已不仅仅是朋友两个字可以形容的了。
顾贞观这个局外人都知道感叹:“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文学成就==
明崇祯十年(1637)顾贞观出生于无锡。曾祖顾宪成,是晚明东林学派的领袖;祖父顾与渟,四川夔州知府;父亲顾枢,才高博学,为东林学派另一领袖高攀龙的门生。母亲王夫人也是生长于诗书之家。贞观禀性聪颖,幼习经史,尤喜古诗词。长兄景文、次兄廷文、姊贞立、弟衡之,都具才名。少年时代,贞观即参加了由吴江名士吴兆骞兄弟主盟的“慎交社”。该社中他年纪最小,却“飞觞赋诗,才气横溢”,与声望甚隆的吴兆骞齐名并结为生死之交。顺治十一年(1654)又与同乡数人结“云门社”于家乡无锡惠山,此社会聚了姜宸英、汪琬、汤斌等江南诸多名士。
大约在顺治末年,贞观辞亲远游,到达京师,康熙元年(1662)以“落叶满天声似雨,关卿何事不成眠”之句而受知于尚书龚鼎孳和大学士魏裔介。清康熙三年(1664),顾贞观任秘书院中书舍人。康熙五年(1666)中举,改任国史院典籍,官至内阁中书。次年康熙南巡,他作为扈从随侍左右。在国史院任典籍期间,曾修订其曾祖顾宪成的年谱《顾端文公年谱》,又为其父编定文集《庸庵公日钞》。康熙十年,因受同僚排挤,落职归里,自称“第一飘零词客”。
康熙十五年(1676)经国子监祭酒徐元文推荐,入内阁大学士明珠府中住塾师,与权相明珠之子纳兰性德相识,成为交契笃深的挚友。《清稗类钞》作者徐珂说:“容若风雅好友,座客常满,与无锡顾梁汾舍人贞观尤契,旬日不见则不欢。梁汾诣容若,恒登楼去梯,不令去,不谈则日夕。”二人曾合力营救以“丁酉科场案”而蒙冤被遗戍宁古塔的好友吴兆骞,轰动大江南北。
康熙二十年(1681),顾贞观回无锡为母丁忧期间,曾帮助修订《庐州郡志》。又按惠山听松庵竹茶炉旧制,仿造了一只竹茶炉,不少名士题词赋诗以记其事,后由纳兰性德汇成《竹炉新咏》。
康熙二十三年(1684)、二十四年(1685),兆骞、性德先后病故,令贞观悲痛不已,在性德逝世的第二年即回归故里,在家乡无锡的惠山脚下、祖祠之旁修建了三楹书屋,名之为“积书岩”。从此避世隐逸,心无旁骛,日夜拥读,一改风流倜傥、热衷交游的生活。
康熙五十三年(1714),贞观卒于故里。临终前将平生之诗选出四十首,授门人杜诏谋刻问梓。自称此作皆“味在酸咸外者”。故其著述虽丰而存诗不多。
==作者生平==
明崇祯十年(1637)顾贞观出生于无锡。曾祖顾宪成,是晚明东林学派的领袖;祖父顾与渟,四川夔州知府;父亲顾枢,才高博学,为东林学派另一领袖高攀龙的门生。母亲王夫人也是生长于诗书之家。贞观禀性聪颖,幼习经史,尤喜古诗词。长兄景文、次兄廷文、姊贞立、弟衡之,都具才名。少年时代,贞观即参加了由吴江名士吴兆骞兄弟主盟的“慎交社”。该社中他年纪最小,却“飞觞赋诗,才气横溢”,与声望甚隆的吴兆骞齐名并结为生死之交。顺治十一年(1654)又与同乡数人结“云门社”于家乡无锡惠山,此社会聚了姜宸英、汪琬、汤斌等江南诸多名士。
大约在顺治末年,贞观辞亲远游,到达京师,康熙元年(1662)以“落叶满天声似雨,关卿何事不成眠”之句而受知于尚书龚鼎孳和大学士魏裔介。清康熙三年(1664),顾贞观任秘书院中书舍人。康熙五年(1666)中举,改任国史院典籍,官至内阁中书。次年康熙南巡,他作为扈从随侍左右。在国史院任典籍期间,曾修订其曾祖顾宪成的年谱《顾端文公年谱》,又为其父编定文集《庸庵公日钞》。康熙十年,因受同僚排挤,落职归里,自称“第一飘零词客”。
康熙十五年(1676)经国子监祭酒徐元文推荐,入内阁大学士明珠府中住塾师,与权相明珠之子纳兰性德相识,成为交契笃深的挚友。《清稗类钞》作者徐珂说:“容若风雅好友,座客常满,与无锡顾梁汾舍人贞观尤契,旬日不见则不欢。梁汾诣容若,恒登楼去梯,不令去,不谈则日夕。”二人曾合力营救以“丁酉科场案”而蒙冤被遗戍宁古塔的好友吴兆骞,轰动大江南北。
康熙二十年(1681),顾贞观回无锡为母丁忧期间,曾帮助修订《庐州郡志》。又按惠山听松庵竹茶炉旧制,仿造了一只竹茶炉,不少名士题词赋诗以记其事,后由纳兰性德汇成《竹炉新咏》。
康熙二十三年(1684)、二十四年(1685),兆骞、性德先后病故,令贞观悲痛不已,在性德逝世的第二年即回归故里,在家乡无锡的惠山脚下、祖祠之旁修建了三楹书屋,名之为“积书岩”。从此避世隐逸,心无旁骛,日夜拥读,一改风流倜傥、热衷交游的生活。
康熙五十三年(1714),贞观卒于故里。临终前将平生之诗选出四十首,授门人杜诏谋刻问梓。自称此作皆“味在酸咸外者”。故其著述虽丰而存诗不多。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國文學總論]]
[[Category:851 中國詩]]
[[Category:821 中國詩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