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9
次編輯
變更
主治醫師
,無編輯摘要
**高芷華腦海中無法想到,誰會絕望到不擇手段買賣論文或造假。
**每個人在遇到困境時一定會找出路,找出路的過程中,有沒有取巧?或許有,但我真的不知道。<ref name="康健雜誌">{{cite web |url=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77264 | title= 蒲松龄前世与后身的传奇 | language=zh | date=2018-05-18 | publisher=康健雜誌 | author=程晏鈴 | accessdate=2021-09-28}}</ref>
===主治醫師重要性===
*醫學系畢業之後,會先接受「不分科住院醫師」的訓練,也就是所謂的「PGY」,他們會輪流到不同的科別完成幾個月的短期訓練。
**爾後才會進入不同的分科,諸如內科、外科、婦產科、小兒科等擔任「住院醫師」。
*各個科別所需要的訓練時間長短不一,短則三、四年,長則五、六年,訓練結束之後才有資格參加專科醫師考試。
**資深的住院醫師會擔任「總醫師」,負責較多的臨床與行政工作。
*拿到專科醫師證書之後,便能成為「主治醫師」。
*實習醫師和PGY醫師較為資淺,總醫師和主治醫師較為資深。
*到醫院的時候可千萬要把狀況搞清楚。因為隨著急重症醫師荒的狀況惡化,「魚目混珠」的情形也越來越常見。
*大廟比較靈,大醫院比較好?
*由於大型醫院林立,就醫便利,無論大病小病許多人習慣直接往區域醫院或醫學中心跑。
**這種「大廟比較靈,大醫院比較好」的信仰其實可不一定正確,因為大型醫院裡通常有最多的實習醫師和PGY醫師。
*在理想狀況裡,資淺的醫師可以跟著師長們學習、汲取經驗、避免犯錯,但在人力短缺的現實之下,他們往往被推到第一線,硬著頭皮上。
*世界頂尖企業都在用都在用的管理法,想法被實現、跨部門溝通無障礙!
*舉個例子講。急診室裡急性腹痛的患者很多,從輕微的腸胃炎到可以致命的腸胃道穿孔都有,若患者是女性,那需要考慮的原因就會更加複雜。
**為了鑑別婦科方面的問題,急診室照會婦產科醫師的機會自然就很頻繁。
*過去在發照會單時,都是由資深的總醫師到場處理。
**也不曉得從什麼時候開始,負責看照會的生面孔越來越多,他們的臉上時常掛著惶恐與不知所措。這些戰戰兢兢的醫師正是PGY醫師。
*根據現行規定,這些PGY醫師在為期一年的訓練過程中,僅有一個月在婦產科。
**這些PGY醫師可能才到婦產科一周、二周便要負責到急診室看照會。
**他們對於婦產科的認識恐怕和家屬差不了多少,甭說操作超音波,連內診該怎麼做應該都不曉得哩。若是遇到子宮外孕這類需要盡快動手術控制內出血的狀況,遲了可就來不及囉。
*年輕的PGY醫師只是被派到急診室「假裝有醫師」罷了,充其量就是穿著白袍的「人形立牌」。
*這些年輕醫師什麼都不會,卻被迫到前線裝模作樣扮演冒牌的婦產科醫師,何其無奈?不明就裡的患者,又何其無辜?
*千萬別急著指責正牌的婦產科醫師。因為正牌的婦產科醫師早已如鳳毛鱗爪,稀奇罕有囉。
*維持的婦產科醫師,既要看門診、顧病房,又要接生、開刀、做研究,早就分身乏術,萬不得已才會請出「人形立牌」這種下下之策。
*急診室沒有急診科醫師,「魚目混珠」的情形其實也不只有婦產科。
*許多醫院的急診室都很缺人力,沒有急診專科醫師該怎麼辦呢?醫院高層會命令其他科別的醫師到急診室支援,所以泌尿科醫師被迫到急診室、家醫科醫師被迫到急診室,這些錯亂的配置早就稀鬆平常。
*由最資淺的醫師看照會、叫其他科別的醫師兼看急診、或是讓精神不繼的外科醫師執行手術,還有身心俱疲的護理人員,我們期待的醫療品質早就被大打折扣。
**「品質少了,價格沒變」,差不多可說是名符其實的「黑心商品」。<ref name="良醫健康">{{cite web |url=https://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Article.aspx?ID=ARTL000007475&p=4 | title=醫師等級大揭密:看錯醫師,小心要你命!| language=zh | date=2014-01-20| publisher=良醫健康 | author=劉育志 | accessdate=2021-09-28}}</ref>
==参考來源==
{{Reflist}}
[[Category:416 外科]]
[[Category:417 婦產科;老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