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95
次編輯
變更
八一大道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八一大道</big> ''' |- |File:八一大道.jpg|缩略图|居中|[…”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八一大道</big> '''
|-
|[[File:八一大道.jpg|缩略图|居中|[ 原图链接]]]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 八一大道
外文名: Bayi Avenue
别 名: 安石路
行政区类别: 江西省南昌市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地区
地理位置: 南昌市区
下辖地区: 东湖区、西湖区
电话区号: 0791(+86)
邮政区码: 330000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著名景点: 八一广场、八一起义纪念塔、革命烈士纪念堂、朱德军官指挥部等
机 场: 老飞机场遗址(今八一广场)
火车站: 南昌站、南昌西站
车牌代码: 赣A,赣M
方 言: 赣话、南昌话
宽 度: 60 m
长 度: 5 km
地 铁: 南昌地铁1号线、2号线
南接段: 井冈山大道(青云谱区)
北接段: 青山南路(东湖区)
|}
'''八一大道''',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民国17年),原名安石路,是在古南昌城墙的地基上修建的一条马路。
1951年,被提出在南昌市城东面城墙废墟上开辟一条81米宽的八一大道,并修建60米宽的井冈山大道继续向南延伸,当时与北京长安街不相上下,甚至比长安街还要宽,曾被称作中国第一宽大道,因为舆论而被迫压缩至61米。
1956年,61米的八一大道完成,成为当时全国仅次于北京长安街的一条大道,当时的省长邵式平很聪明的预留了拓宽空间,在人行道上下足功夫。
这条上世纪50年代扩建的大道,到50多年后依然适用,它为南昌乃至江西的交通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但遗憾的是,如今的八一大道果然严重超负荷,而上世纪预留的人行道也未使用拓宽。
该大道如今为南昌市的一条南北主干道,南起老福山,北至青山路口,著名的八一广场恰好座落于八一大道中点。
八一大道的路基民国时期是南昌旧城墙,后拆毁城墙修建了号称南昌的长安街的大道,这是一条宽60米以上的十里长街,沿街两边有不少南昌的著名建筑。<ref>[ ], , --</ref>
==八一大道介绍==
著名的南昌八一大道原名安石路,始建于民国17年(1928年),是在拆除城墙的基础上修筑的环城路东段,长约1900米,北起永和门(今叠山路口),南至永叔路(今长途汽车站)。
该路以王安石命名。1936年,安石路计划拓宽至24.4米,但在年底仅完成计划的三分之一,后因抗战全面爆发而停工。
一直到1949年,安石路都是“坡陡曲折,路面坎坷,晴天灰尘满天,下雨泥泞路滑”。
安石路迎来新的春天得益于老省长邵式平的远见卓识。
上世纪50年代,邵式平亲自兼任南昌市城市建设委员会首席主任委员。1951年,他力排众议将安石路拓宽改造至60多米,并更名为八一大道。
1956年,八一大道进行了混凝土铺设,成为当时全国仅次于北京长安街的大道。
戴继舜说,现在每次走在八一大道上,看见川流不息的车辆,都会想起当年邵省长的远见卓识。50多年前他就说:“有人说八一大道宽了,30年后汽车会比现在自行车多,没有顺畅的交通怎么体现城市的现代化呀?”
八一大道建成后,几乎每隔几年就要对路面及地下管网设施进行改造、更新。
八一大道是城市交通的最重要主干道,从建成之日起,它两旁的建筑就成了展示城市形象与发展的最好窗口。
上世纪50年代,八一大道旁最雄伟的建筑是位于广场南面的南昌电信大楼,这个当年苏联援建的工程是当时整个江西最气派的洋楼;到上世纪60年代,位于广场正中的“万岁馆”(后来的省展览馆)成为八一大道上最耀眼的建筑;再后来,路两侧的江西宾馆、新华书店、艺术剧院(1994年重建)、百货大楼等相继建成,无一不是南昌不同时期的标志性建筑。
进入21世纪,万达购物广场和财富广场又在八一大道旁拔地而起。
八一大道旁的这些建筑就像一个个标杆,标志着南昌的发展飞跃式的进步。
==历史发展==
南昌八一大道,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堪称“新中国第一宽”。这是邵式平省长力主修建的江西第一大道。但当时有些人认为没有必要修那样宽的大道,甚至一些省级领导也不同意邵省长的意见。邵省长力排众议:“现在你们觉得太宽,不错。但随着建设事业发展,交通车辆、人流必将大增。那时八一大道可能还嫌窄呢。”正是由于邵式平省长胸怀宽广、远见卓识,才有八一大道在南昌乃至江西的交通和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几十年来,南昌市区面积、人口、车辆虽然增长了很多倍,但八一大道依然担当着主干道的重要角色,避免了大拆大迁所造成的资源浪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成的江西宾馆(原蒋介石故居)、江西饭店、南昌百货大楼、江西艺术剧院、烈士纪念堂等南昌市标志性建筑,今天依然巍峨屹立在八一大道两旁。
八一大道原设计81米宽
1949年5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南昌。邵式平省长面对的是一个刚刚内战结束的南昌城,22万市民在水深火热中挣扎;大街小巷分布着100多处棚户区;27条总长44.7公里的道路,龟裂破烂、坑坑洼洼;全市只有267盏路灯; 34条街道的下水道大部分淤塞,逢雨就会积水;一条4.5公里长的公共汽车营运线,只有5辆美国福特木炭车,且时开时停。
在这百废待兴的时候,邵式平省长亲自出马兼任南昌市城市建设委员会首席主任委员。1951年,南昌市规划城市建设的时候,他以宏大的气魄和战略眼光,在城东废城墙的基础上,开辟了一条又长又宽的八一大道。这在50多年前与北京长安街不相上下!兴建八一大道的消息一传开,就招来了种种责难和非议:“南昌在修飞机跑道!” “江西在劳民伤财!”……邵省长却理直气壮地回答:“我正是要让八一大道将来能降落直升飞机!”
邵式平本想把八一大道建成81米宽、井冈山大道建成60米宽的“快速公路”,战时可以当作飞机场,可因为当时意见不统一,最终八一大道实际上只有60多米宽,井冈山大道只有40多米宽。据陈老说,在报告会上提起八一大道的建设,邵式平生气了:“八一大道原设计宽81米,现在窄了20米,这和我的设想是有距离的。若81米宽,平时是快速公路,战时可以变成飞机跑道。有人说宽了,三十年后汽车会比现在自行车多,没有顺畅的交通怎么体现城市的现代化呀,说八一大道宽了,宽什么呀。”
1961年9月,周恩来总理视察南昌。周总理步行在宽阔的八一大道上,对邵省长连连夸赞:“不错,很有气派!”
斗转星移,如今50多年过去了,尽管南昌市的城区在不断扩大,人口、车辆和商店越来越多,但宽阔整洁的八一大道与整个城市的发展步伐仍显得协调。这条上世纪50年代修建的大道,到5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适用。它为南昌乃至江西的交通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 ]]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八一大道</big> '''
|-
|[[File:八一大道.jpg|缩略图|居中|[ 原图链接]]]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 八一大道
外文名: Bayi Avenue
别 名: 安石路
行政区类别: 江西省南昌市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地区
地理位置: 南昌市区
下辖地区: 东湖区、西湖区
电话区号: 0791(+86)
邮政区码: 330000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著名景点: 八一广场、八一起义纪念塔、革命烈士纪念堂、朱德军官指挥部等
机 场: 老飞机场遗址(今八一广场)
火车站: 南昌站、南昌西站
车牌代码: 赣A,赣M
方 言: 赣话、南昌话
宽 度: 60 m
长 度: 5 km
地 铁: 南昌地铁1号线、2号线
南接段: 井冈山大道(青云谱区)
北接段: 青山南路(东湖区)
|}
'''八一大道''',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民国17年),原名安石路,是在古南昌城墙的地基上修建的一条马路。
1951年,被提出在南昌市城东面城墙废墟上开辟一条81米宽的八一大道,并修建60米宽的井冈山大道继续向南延伸,当时与北京长安街不相上下,甚至比长安街还要宽,曾被称作中国第一宽大道,因为舆论而被迫压缩至61米。
1956年,61米的八一大道完成,成为当时全国仅次于北京长安街的一条大道,当时的省长邵式平很聪明的预留了拓宽空间,在人行道上下足功夫。
这条上世纪50年代扩建的大道,到50多年后依然适用,它为南昌乃至江西的交通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但遗憾的是,如今的八一大道果然严重超负荷,而上世纪预留的人行道也未使用拓宽。
该大道如今为南昌市的一条南北主干道,南起老福山,北至青山路口,著名的八一广场恰好座落于八一大道中点。
八一大道的路基民国时期是南昌旧城墙,后拆毁城墙修建了号称南昌的长安街的大道,这是一条宽60米以上的十里长街,沿街两边有不少南昌的著名建筑。<ref>[ ], , --</ref>
==八一大道介绍==
著名的南昌八一大道原名安石路,始建于民国17年(1928年),是在拆除城墙的基础上修筑的环城路东段,长约1900米,北起永和门(今叠山路口),南至永叔路(今长途汽车站)。
该路以王安石命名。1936年,安石路计划拓宽至24.4米,但在年底仅完成计划的三分之一,后因抗战全面爆发而停工。
一直到1949年,安石路都是“坡陡曲折,路面坎坷,晴天灰尘满天,下雨泥泞路滑”。
安石路迎来新的春天得益于老省长邵式平的远见卓识。
上世纪50年代,邵式平亲自兼任南昌市城市建设委员会首席主任委员。1951年,他力排众议将安石路拓宽改造至60多米,并更名为八一大道。
1956年,八一大道进行了混凝土铺设,成为当时全国仅次于北京长安街的大道。
戴继舜说,现在每次走在八一大道上,看见川流不息的车辆,都会想起当年邵省长的远见卓识。50多年前他就说:“有人说八一大道宽了,30年后汽车会比现在自行车多,没有顺畅的交通怎么体现城市的现代化呀?”
八一大道建成后,几乎每隔几年就要对路面及地下管网设施进行改造、更新。
八一大道是城市交通的最重要主干道,从建成之日起,它两旁的建筑就成了展示城市形象与发展的最好窗口。
上世纪50年代,八一大道旁最雄伟的建筑是位于广场南面的南昌电信大楼,这个当年苏联援建的工程是当时整个江西最气派的洋楼;到上世纪60年代,位于广场正中的“万岁馆”(后来的省展览馆)成为八一大道上最耀眼的建筑;再后来,路两侧的江西宾馆、新华书店、艺术剧院(1994年重建)、百货大楼等相继建成,无一不是南昌不同时期的标志性建筑。
进入21世纪,万达购物广场和财富广场又在八一大道旁拔地而起。
八一大道旁的这些建筑就像一个个标杆,标志着南昌的发展飞跃式的进步。
==历史发展==
南昌八一大道,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堪称“新中国第一宽”。这是邵式平省长力主修建的江西第一大道。但当时有些人认为没有必要修那样宽的大道,甚至一些省级领导也不同意邵省长的意见。邵省长力排众议:“现在你们觉得太宽,不错。但随着建设事业发展,交通车辆、人流必将大增。那时八一大道可能还嫌窄呢。”正是由于邵式平省长胸怀宽广、远见卓识,才有八一大道在南昌乃至江西的交通和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几十年来,南昌市区面积、人口、车辆虽然增长了很多倍,但八一大道依然担当着主干道的重要角色,避免了大拆大迁所造成的资源浪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成的江西宾馆(原蒋介石故居)、江西饭店、南昌百货大楼、江西艺术剧院、烈士纪念堂等南昌市标志性建筑,今天依然巍峨屹立在八一大道两旁。
八一大道原设计81米宽
1949年5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南昌。邵式平省长面对的是一个刚刚内战结束的南昌城,22万市民在水深火热中挣扎;大街小巷分布着100多处棚户区;27条总长44.7公里的道路,龟裂破烂、坑坑洼洼;全市只有267盏路灯; 34条街道的下水道大部分淤塞,逢雨就会积水;一条4.5公里长的公共汽车营运线,只有5辆美国福特木炭车,且时开时停。
在这百废待兴的时候,邵式平省长亲自出马兼任南昌市城市建设委员会首席主任委员。1951年,南昌市规划城市建设的时候,他以宏大的气魄和战略眼光,在城东废城墙的基础上,开辟了一条又长又宽的八一大道。这在50多年前与北京长安街不相上下!兴建八一大道的消息一传开,就招来了种种责难和非议:“南昌在修飞机跑道!” “江西在劳民伤财!”……邵省长却理直气壮地回答:“我正是要让八一大道将来能降落直升飞机!”
邵式平本想把八一大道建成81米宽、井冈山大道建成60米宽的“快速公路”,战时可以当作飞机场,可因为当时意见不统一,最终八一大道实际上只有60多米宽,井冈山大道只有40多米宽。据陈老说,在报告会上提起八一大道的建设,邵式平生气了:“八一大道原设计宽81米,现在窄了20米,这和我的设想是有距离的。若81米宽,平时是快速公路,战时可以变成飞机跑道。有人说宽了,三十年后汽车会比现在自行车多,没有顺畅的交通怎么体现城市的现代化呀,说八一大道宽了,宽什么呀。”
1961年9月,周恩来总理视察南昌。周总理步行在宽阔的八一大道上,对邵省长连连夸赞:“不错,很有气派!”
斗转星移,如今50多年过去了,尽管南昌市的城区在不断扩大,人口、车辆和商店越来越多,但宽阔整洁的八一大道与整个城市的发展步伐仍显得协调。这条上世纪50年代修建的大道,到5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适用。它为南昌乃至江西的交通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