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庞朴

增加 1,330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对"一分为三"的发现和研究===
先生倡导"一分为三",偏好方法论的研究。早在1952-1954年间就读中国人民大学时,便潜心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探索。1956年曾发表《否定的否定是辩证法的一个规律》一文。后来问津中国哲学的历史,与名家打了几年交道,其成果汇编为《公孙龙子研究》和《白马非马--中国名辩思潮》两书。十年动乱期间,先生深感中庸至德之可亲可贵,并亲历了"民鲜能久矣"的可叹可悲,于是有了认真看待"中庸之道"的酝酿,在1981年的《中国社会科学》创刊号上,发表了震惊学界的《"中庸"平议》一文。翌年,又写成《儒家辩证法论纲》。1984年,《儒家辩证法研究》于中华书局出版问世。书中从辩证思想角度对仁义的解说,对儒家"一分为三"方法的揭示和分析,都以其敏锐而平实的学风,博得海内外学者赞誉。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先生指认"一分为三"为中国文化密码,并运用这个密码来解读中国文化成果,作了诸多的有益尝试和深入探讨,其代表作如《解牛之解》、《相马之相》、《道器之间》和《对立与三分》等。古稀之后,先生开始对一分为三给出理论上的说明,于是有了《三分法论纲》、《中庸与三分》、《三极:中国人的智慧》、《三分法:解读中国文化的密码》、《关于中国古代三分法的研讨--四圣二谛与三分》等尝试。2001年9月,开始撰写《一分为三论》,2002年8月完成,2003年3月出版,给"一分为三"研究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对"文化热"的鼓吹和投入===
早在1964年,先生就提出过对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创新三原则。1980年和1982年,又在《人民日报》上重申文化遗产的评价标准并鼓吹开展文化史研究。在此后兴起的"文化热"中,先生更多次发表有关文化学和中国文化史的文章,并在各种有关会议上和国内外许多城市发表演讲,论证其文化三个层面(物质层、制度层、精神层)、两个属性(民族性、时代性)的观点,阐明中国近代史的文化历程正是文化三个层面的展开过程,中国文化的出路在于把握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等思想。相关文章皆收入1988年相继出版的《稂莠集--中国文化与哲学论集》和《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两书。90年代,先生致力于解读中华文化密码、阐述中华智慧的研究,影响最大的当属《忧乐圆融--中国的人文精神》、《黄帝与混沌:中华文明的起源》及《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等文。先生认为中国人的"忧乐圆融"精神,有待于以历史时代和历史人物为实例,来给予生动的说明,于是有了先生十年计划中的第二件大事。
 
===对"火历"的钩沉和解说===
先生读史发现,在以太阳和太阴为授时星象以前,古代中国人曾有很长一段时间以大火(心宿)为生产和生活的纪时根据。大火昏起东方之时,被认作一年之始;待到大火西流,则预示冬眠来临。此外如大火晨昏中天、火伏、晨见,也都被作为从事相应活动的指示。先生称这种疏阔的但却固着于生产与生活的纪时法为"火历"。他还证明,火历在文献中留有大量痕迹,在民俗中保存着浓厚的风习(如华人为何尚龙,龙为何戏珠,寒食、灶神,等等);天文学史上不少费解的难题(如二十八宿的顺序何以逆反,太岁纪年法的旋转方向为何与日月五星相左,干支古代写法中为何有两个"子"字,等等),也都只能以火历来澄清。山东莒县出土的陶文,德国内布拉的米特尔贝格山出土的星象盘,都是火历的有力见证。先生这些思想见于80年代的《"火历"初探》、《续探》、《三探》及90年代的《火历钩沉--一个遗佚已久的古历之发现》等文中。
{{Infobox person
| 图像 =
| 图像说明 = 庞朴
}}
===对"文化热"的鼓吹和投入===
早在1964年,先生就提出过对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创新三原则。1980年和1982年,又在《人民日报》上重申文化遗产的评价标准并鼓吹开展文化史研究。在此后兴起的"文化热"中,先生更多次发表有关文化学和中国文化史的文章,并在各种有关会议上和国内外许多城市发表演讲,论证其文化三个层面(物质层、制度层、精神层)、两个属性(民族性、时代性)的观点,阐明中国近代史的文化历程正是文化三个层面的展开过程,中国文化的出路在于把握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等思想。相关文章皆收入1988年相继出版的《稂莠集--中国文化与哲学论集》和《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两书。90年代,先生致力于解读中华文化密码、阐述中华智慧的研究,影响最大的当属《忧乐圆融--中国的人文精神》、《黄帝与混沌:中华文明的起源》及《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等文。先生认为中国人的"忧乐圆融"精神,有待于以历史时代和历史人物为实例,来给予生动的说明,于是有了先生十年计划中的第二件大事。
 
===对"火历"的钩沉和解说===
先生读史发现,在以太阳和太阴为授时星象以前,古代中国人曾有很长一段时间以大火(心宿)为生产和生活的纪时根据。大火昏起东方之时,被认作一年之始;待到大火西流,则预示冬眠来临。此外如大火晨昏中天、火伏、晨见,也都被作为从事相应活动的指示。先生称这种疏阔的但却固着于生产与生活的纪时法为"火历"。他还证明,火历在文献中留有大量痕迹,在民俗中保存着浓厚的风习(如华人为何尚龙,龙为何戏珠,寒食、灶神,等等);天文学史上不少费解的难题(如二十八宿的顺序何以逆反,太岁纪年法的旋转方向为何与日月五星相左,干支古代写法中为何有两个"子"字,等等),也都只能以火历来澄清。山东莒县出土的陶文,德国内布拉的米特尔贝格山出土的星象盘,都是火历的有力见证。先生这些思想见于80年代的《"火历"初探》、《续探》、《三探》及90年代的《火历钩沉--一个遗佚已久的古历之发现》等文中。
 
===对出土简帛的整理和宣扬===
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了一批先秦典籍,先生指认出其中有属于思孟五行学说的篇章,并将其整理校注命名为《五行》。此举得到学界的一致认同和20年后出土竹书的证实,沉寂了两千多年的思孟五行古谜,因之得以迎刃而解。1998年,《郭店楚墓竹简》出版,重新点燃了先生20多年前爬梳马王堆汉墓帛书时的好古之情,于是对荆门郭店竹简进行逐篇研究,提出了儒家"三重道德"论、从心旁字看思孟学派心性说、"仁"范畴的演化等精辟见解。并据竹简材料对当年发挥过重大影响的《帛书五行篇研究》进行增改,重写成《竹帛〈五行〉篇校注及研究》一书,由台湾万卷楼于2000年6月出版。为推进简帛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先生倡议成立了国际简帛研究中心,并创办和主持了"简帛研究"网站,此举得到海内外简帛学人的大力支持和一致好评。
1 9 5 8
{{Infobox person | 图像 = [[File:庞朴4.jpg|缩略图|center|[https://image.so.com/view?src=360pic_normal&z=1&i=0&cmg=15484592.3703882395224790500.1617009698570.2927&q=%E5%BA%9E%E6%9C%B4&correct=%E5%BA%9E%E6%9C%B4&ancestor=list&cmsid=50446eb1f7a6ae37a5f28c5fbe4ba9e6&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55#id=20c6dea0e215c1f0efece72458a44553&currsn=0&ps=52&pc=52 原图链接] [https://image.so.com/i?src=360pic_normal&z=1&i=0&cmg=15484592.3703882395224790500.1617009698570.2927&q=%E5%BA%9E%E6%9C%B4 图片来源360搜索]]]| 图像说明 = 庞朴}}
2.谈谈客观规律
--《新建设》1963年第10期
{{Infobox person | 图像 = [[File:20160929211939793.jpg|缩略图|center|[https://p1.ssl.qhmsg.com/t01cc4c8488a76898c6.jpg 原图链接] [https://baike.so.com/doc/7727243-8001338.html 图片来源]]]| 图像说明 = }}
6. "发引千钧"、晶体力学及其他(《沉》)
--收《沉思集》
{{Infobox person | 图像 = [[File:庞朴5.jpg|缩略图|center|[https://image.so.com/view?src=360pic_normal&z=1&i=0&cmg=15484592.3703882395224790500.1617009698570.2927&q=%E5%BA%9E%E6%9C%B4&correct=%E5%BA%9E%E6%9C%B4&ancestor=list&cmsid=50446eb1f7a6ae37a5f28c5fbe4ba9e6&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55#id=0d6945f007cef74ecb93cd47fe9db29b&currsn=0&ps=52&pc=52 原图链接] [https://image.so.com/i?src=360pic_normal&z=1&i=0&cmg=15484592.3703882395224790500.1617009698570.2927&q=%E5%BA%9E%E6%9C%B4 图片来源360搜索]]]| 图像说明 = 庞朴}}
1 9 7 4
{{Infobox person
| 图像 =
[[File:20160929211939793庞朴6.jpg|缩略图|center|[https://p1image.ssl.qhmsgso.com/t01cc4c8488a76898c6view?src=360pic_normal&z=1&i=0&cmg=15484592.3703882395224790500.1617009698570.jpg 2927&q=%E5%BA%9E%E6%9C%B4&correct=%E5%BA%9E%E6%9C%B4&ancestor=list&cmsid=50446eb1f7a6ae37a5f28c5fbe4ba9e6&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55#id=a420d1546e86a8906307e6a03f159e61&currsn=0&ps=52&pc=52 原图链接] [httpshttp://baikewm.sojschina.com.cn/doc9660/7727243-8001338201501/t1957934.html shtml 图片来源江苏文明网]]]| 图像说明 = 一代名家 远去的大师 庞朴
}}
--《历史研究》1980年第1期
29,12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