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书信

增加 72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F200712072149221607615090.jpg|缩略图||center|[http://culture.people.com.cn/mediafile/200712/07/F200712072149221607615090.jpg 原图链接] [http://www.people.cn/404/error.html 来自人民网]]]
}}
'''<big>书信</big>''',是写给具体[[收信人]]的[[私人通信]]。除了保护有关的私人秘密外,一般对属于书面作品性质的信件也给予版权保护。在许多国家,实际上将所有书信当作文学作品,如 [[ 法国 ]] 、印度、英国、美国。有些版权法明确地把书信列举在受保护的作品之内(如 [[ 巴西 ]] 、尼日利亚、 [[ 菲律宾 ]] 等国)。还有一些国家的版权法有保护书信的专门条款,如 [[ 阿根廷 ]] 、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等国。许多国家版权法规定,书信要有创造性,不是简单地交流情况,也不是一般性的通信,才能受到保护,如奥地利、比利时、 [[ 德国 ]] 、海地、 [[ 意大利 ]] 、日本等。
==同义词==
寸简:夏曾佑《送汪毅白》诗:"千古心期凭寸简,九州容易入斜曛。""心期"指期望、心愿。"曛"(xun音熏)意为昏黑。
寸笺: [[ 鲁迅 ]] 《书信集·致高良富子》:"特上寸笺,以申谢悃。"悃(kun音捆),即真心诚意。
寸纸: [[ 秋瑾 ]] 《念奴娇·寄闺珵妹》词:"别绪千丝,离恨万缕,寸纸应难剖。"
寸楮:太平天国罗大纲《致英使书》:"今藉羽便,特修寸楮。"
寸札:清人 [[ 吴下阿蒙 ]] 《断袖篇·琴书》:"倘得机缘,寸札相招。
寸函:鲁迅《书信集·致黎烈文》:"晚间曾寄寸函,夜里又做一篇。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诗),
"忽得远书看百遍,眼昏自起剔残灯"( [[ 宋代 ]][[ 诗人 ]][[ 刘克庄 ]] 《和仲弟二绝》诗)。这些诗句道出了人们对书信的重视程度。因此,在文人墨客的如椽大笔挥洒之下,众多的书信别称,应运而生。
'''书信函'''
书问:"问"字有音信、问候、告诉等含义。所以"书问"就是书信。如鲁迅《致许寿裳》的信写道:"在京各公,弟虽多旧识,但久不通书问,殊无可托也。"
书邮: [[ 宋代 ]][[ 范成大 ]] 诗云:"堆案书邮少,登门刺字稀。"
[[File:书信7.png|缩略图]]
书呈:《水游传》第二回:"写了一封书呈,却使高俅送去。"
简牍:如鲁迅《致李秉中》信:"来信令我作书再催并介绍,今写则写矣,附上,但即令见面,恐其不得要领,仍又与未见无异,„„况我不善简牍,不能做宛转动听之言哉!"
简帖: [[ 苏轼 ]] 《与张元明书》:"适在院中得王郎简帖如此,今封呈,切告辍忙一往。"
手筒、手毕: [[ 陆游 ]] 《老学庵笔记》说:"予淳熙末还朝,则朝士乃以小纸高四五寸,阔尺余相往来,谓之手简。"手简也叫手毕,如《尔雅·释器》云:"简,谓之毕。"明代方以智所著《通雅》说:"宋子京以手简为手毕。"后来泛称书信为手简或手毕。如鲁迅《致许寿裳》书写道:"得三月二日手毕,发读忻尉。""忻"意思同"欣","尉"是"慰"的古字。
书牍:如《梁书·范云传》:"及居选官,任守隆重,书椟盈案,宾客满门,云应答如流,无所壅滞。"
柬帖:泛指信札、帖子等。如《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一个后生像个远方来的走到面前,对着陆氏叩了一个头,口称道:'郑官人有书拜上娘子',递过一封柬帖来。"
函束:即信件。如 [[ 孙中山 ]] 《答谢武汉各团体布告》中说:"尚有函柬相邀,而以时间迫促,末获一一领教者,有负众望,实在歉甚,尚希鉴谅为盼。"
[[File:书信9.jpg|缩略图]]
'''翰素笺缄'''
札翰:《魏书·夏侯道迁传》:"道迁虽学不渊洽,而历览书史,闲习尺牍,札翰往还,甚有意理。"渊洽指广博。
筒翰: [[ 唐代 ]] 李吉甫《编次郑钦悦辨大同古铭论》:"使至,忽辱简翰,用浣襟怀。"辱,谦词,在此句中作承蒙赐与讲。浣,涤除、宽解意。
翰扎:宋人文莹《玉壶清话》:"(李建中)善翰札,行笔尤工。"
98,48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