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延平郡王祠

增加 8,371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Multiple issues|{{refimprove|date=2020年6月}}{{citation style|date=2020年6月}}}}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延平郡王祠'''<br><img src="https://datawww.bochtwtainan.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net/38464image/photo17684/N060%E5%8F%B0%E5%8D%97%E5%B8%82%E5%BB%B6%E5%B9%B3%E7%8E%8B%E7%A5%A0(%E6%AD%B7%E5%BB%BA)(1).JPG1024x768" width="250280"></center><small>[https://nchdbwww.boch.govtwtainan.net/zh-tw/assets/overviewattractions/historicalBuildingdetail/20100817000001 792 圖片來 自國家文化資產網自twtainan]</small>
|}
 '''延平郡王祠''', 稱'''鄭成功廟''' 又名'''開山王廟'''、'''開臺聖王 廟'''或'''鄭成功 廟''',位於[[臺灣]][[臺南市]][[中西區 (臺灣)|中西區]] ,延平郡王祠為 (清代[[ 臺灣 超過百座以上主祀鄭成功的廟宇中 府城]]油行尾街) 唯一由官方興建紀念鄭成功的紀念祠,也是[[台灣 清治時期| 清治時期]]最早的官祀[[鄭成功]] 紀念 祠, 由沈葆楨以「彰顯忠節」 其前身 由上奏准請 民間所 廟祭祀國姓爺鄭成功,這座 的''' 開山王廟 是[[福州]]風格。''',[[臺灣日治時期]] 日人在臺最早的[[神社]],稱曾改為'''開山神社''',[[ 是日人在臺最早設置的神社,也是 二次大戰]] 唯一[[ 日本]] 海外神社中 唯一是 從廟宇改為神社的 特例 <ref>[https://tw.news.yahoo.com/%E7%9C%9F%E7%9A%84%E6%9C%89%E9%96%8B%E5%B1%B1%E7%8E%8B%E5%BB%9F-%E5%B0%B1%E6%98%AF%E6%8B%9C%E9%84%AD%E6%88%90%E5%8A%9F-034058263.html 真 現今北方宮殿式之樣貌為民國五十二年(1963年)改建 有開山 結果,導致該廟長久以來未被列為古蹟,直至民國九十九年(2010年)將延平郡 廟 就是拜 祠(含 鄭成功],奇摩新聞,2019-7-10</ref> 文物館)登錄為臺南市第九座歷史建築。
== 沿革 ==
=== 建祠以前 ===據說早在明永曆十六年(1662年)時,當地居民們便建有一座小廟祭祀[[延平郡王]][[鄭成功]],而在清治時期因有政治上的顧慮,所以使用「'''開山王廟'''」之名來稱呼此廟,「山」暗指「[[臺灣]]」,有隱喻鄭成功為「[[開臺聖王]]」之意。然而開山王廟所祭祀的神明,另有王爺、陳稜的說法。 而在清代方志中,大多僅記開山王廟位在東安坊,偽時建,但並不清楚所祀神明之由來名姓。例如高拱乾《臺灣府志》(1696):「開山王廟,在附郭縣東安坊。」、陳文達《臺灣縣志》(1720年):「開山王廟,偽時建。」。陳麗華〈傳統的重塑與再現: 延平郡王祠 與臺南地方社會〉一文指出,早期文獻對 明永曆16 開山王廟的祀神並未交代清楚,到了《重修臺灣縣志》(1752 ( )才在提到臺灣澎湖常見的「大王」、「王公」信仰([[王爺千歲信仰]])時附帶提及開山王廟,並且將澎湖將軍廟祀神與隋朝武將[[陳稜]]連結起來。而在《[[續修臺灣縣志]]》中,編修者們更懷疑臺灣的開山王廟、王 元1662年) 廟、大人廟、三老爺廟等廟的神明皆是跟澎湖將軍廟相同。而 在[[施士洁|施士-{洁}-]]的詩作中便註記說 開山王廟所 神明是陳稜而非後來的鄭成功。後來[[連橫 (歷史學家)|連橫]]則提出說法,認為 臺聖 廟應當是祭祀 鄭成功 ,而西定坊[[開山宮]]則祭祀陳稜 陳美惠對此指出連橫 說非空穴來風 民眾感念 成功信仰進入開山王廟,應該是在「延平郡王祠」建立之前。 開山王廟在乾隆年間的《重修臺灣縣志》被記載說已經傾圮,但後 嘉慶年間的《續修 灣縣志》則提到乾隆年間有當地居民何燦重修擴建。日治時期的資料則提到說何燦集資擴大規模,增築東西兩廡,耗資銀四千圓。據說此時便增祀了鄭成功及甘輝、張萬禮像。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暴風雨重創 疆拓土驅荷 山王廟,仕紳黃鴻謨、許廷錫等人捐銀一千圓重修。根據[[連景初]]的記載 延平郡王祠曾存有 次重修後,道光廿七年(1847)的楹聯左聯一幅(右聯遺失)。上面寫著: 數十年矢志匪他,國祚已移,此地猶共奉明正朔」。從其含義推測,應該是指鄭成功的事蹟,故可見在 開山王廟 時期,廟裡已經在 祭祀 鄭成功 。  === 奉旨建祠(1875年) === [[ 治13 治]]十三 (公元1874 (1874 )臺灣發生)因[[牡丹社事件]] ,日軍藉機攻打臺灣 ,清廷派福建船政 [[欽差 大臣 ]][[沈葆楨]]來臺。 沈葆楨來臺後,接受[[臺灣府]][[進士]][[楊士芳]]、[[臺灣道]][[道員]][[夏獻綸]]與[[臺灣知府]][[周懋琦]]等人的稟請,與[[閩浙總督]][[李鶴年 ( 公元1820 清朝)|李鶴 -1879 ]]、[[福建巡撫]][[王凱泰]]與福建將軍文煜等人一同上疏追諡鄭成功、建立專祠與編入祀典中。[[光緒]]元 )到臺灣籌辦防務 正月初十日(1875年2月15日) [[朝廷]]准 ,下詔曰:前明故藩朱成功,曾於康熙年間,奉旨准在南安地方建祠。該故藩仗節守義,忠烈昭然。遇有水旱,祈禱輒應,尤屬有功臺郡。著照所 ,於臺灣府城建立 專祠 並與追 ,以順輿情。欽此。朝廷批准後,工程在同年三月動工,秋八月完工。此興建工程由臺灣府知府周懋琦為總監,[[崇文書院 ( 即大 臺灣)|崇文書院]]山長陳謨為董事,臺灣府士神吳尚霑、吳尚震、吳朝宗、許廷崙、曾雲龍、陳楷、王藍玉等為委員,分任建祠工程之監督事宜,工程耗費[[銀兩|白銀]]7,400[[兩]],聘請[[福州]]師傅林恩培前來營造,材料也全來自福州,而成為一福州風格的建築。此時的延平郡王祠土地面積672坪,設有三川門,前殿、後殿、東西廡、東西轅門、儀仗所、祭器庫、廨舍,四周為高二丈多的紅磚牆。東、西轅門上分別有有「聖朝褒祀」及「明室遺 死後 」之木匾,均為知府周懋琦所題。三川門正面中央有直書之「奉旨祀典」及下方橫書「明延平郡王祠」之石製門額 左門為「擎 子依照其生 」,右門為「闢地」,此皆為沈葆楨所書。三川門後方則掛有福建省[[武平县|武平縣]]知縣盧紹昌進獻的木匾「 無古人」。 ===寺廟===[[東亞]][[傳統宗教]]供奉[[神灵]]、[[神话]]或[[传说]]人物、历代[[圣贤]]、历史著名人物的房屋式[[祭祀]][[建筑物]],均可統稱為'''廟宇'''<ref>{{cite web|title=道教宮廟組織或管理章程範例|url=https://cabu.kcg.gov.tw/Web/FileDownLoad/FileUpload/20160111175017411680.pdf|website=高雄市政府民政局|access-date=2018-04-07|archive-date=2020-10-28|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1028062933/https://cabu.kcg.gov.tw/Web/FileDownLoad/FileUpload/20160111175017411680.pdf|dead-url=no}}</ref>。 一般包括[[道觀]]、[[佛寺]]、[[祠]]等[[廟宇]],而不包括祭祀[[祖先]]的[[家廟|祠堂家廟]],但一些聖賢的家廟亦受[[宗族]]以外的信眾[[參拜]],故这些家庙同時 實上有著祭祀以及讓信眾祈求庇佑用的性質。道教[[宮觀]]可稱'''宮廟''',佛教[[寺院]]可稱'''寺庙''',尊天法祖[[祭祀]]通稱'''祖廟'''或'''宗廟''',皇家[[太庙]]與[[明堂]]则合稱为'''廟堂'''。 由於東亞傳統上常有不同宗教互相影響、習合的情況,如佛道雙修、[[三教合流]]、[[神佛習合]]等,加上與[[民間信仰]]、[[巫覡宗教]]合流 評定褒貶給予 因此廟宇的名 、性質多變,甚至同一間廟宇同時具備多種性質。 ==建築==除了一些單體式且不設前院的廟宇外,一般都有一個獨立的[[門 (建築物) |門]]為入口 並改開 如[[神道坊]](廟宇[[牌坊]])、[[ 門]]、[[鳥居]]等,也代表進入[[廟宇]]或[[結界]]範圍。入門之後為[[神道 (道路)|神道]],可通往參拜之處。 廟宇主體建築稱為「[[殿]]」,「殿」本指帝 居所,後來也指供奉仙真聖賢神佛的屋宇如[[大雄寶殿]],有些則稱為「堂」如[[日本]][[法隆寺]]金堂。規模較大的寺廟常有多個不同的殿或堂。 有些廟宇周圍會有[[廟宇林|鎮守の森]],有守護廟宇的神聖意義,也有些是作為[[風水林]]。 ==類型與名稱== 「觀」,原指[[宮殿]]的高大門[[闕]],後因歷代帝王常請方士或道士夜觀星象、制定曆法於「觀」,後來用以指[[道士]][[修道 (道教)|修道]]的居所,即[[道觀]],也作為供奉道教先真的建築物名稱,如[[玄妙觀]]與[[白雲觀]]。一些規模較大的道觀會以「宮」命名,兩者又合稱「[[宮觀]]」。 民間信仰中的寺 命名多元,傳統上只有一些主神神格 延平郡 帝、-{后}-、妃或[[王爺信仰|王爺]]級的寺廟才會用原指帝 居所的「宮」命名。例如[[媽祖]]曾先後在[[元代]]、[[清代]]獲[[皇帝]]冊封為天妃、天后,於是部分[[媽祖廟]]命名為天妃宮、天后宮;[[關羽]]被尊為協天大帝,於是一些[[關帝廟]]也命名為[[協天宮]];神格崇高的神明,其廟宇也會稱為「宮」 列入國家春 如香港 秋祀典 [[澳門]]一些由[[民間釋教]]信徒開設的[[觀音廟]]名為[[水月宮]]。今日多數神廟都稱「宮」。 「殿」指帝王理事之所 高階神明的廟宇,供奉[[三清]]的廟宇名稱包含三 殿、[[高玄殿]]等。供奉[[玄天上帝]]的廟宇名稱包含[[北極殿]]、真武殿等。 [[寺廟]]原指「[[寺院]]」「寺」原係 廷辦公官署如[[大理寺]]等,「院」原為官廨別稱。佛教傳入中國初 最早官祀鄭 ,曾將僧人安排在九卿之一府邸[[寺]]中居住,因幾個著名僧人而令其居所[[寺]]中某[[某院]]也逐漸 功紀念祠 為僧人居所代稱 故後世稱為寺或院,[[佛教]]僧侶修行、禮佛與居住的道場,如[[中國佛教]]第一座佛寺[[洛陽]]「[[白馬寺]]」與香港“三大古剎”之一「[[青山禪院]]」,並隨著[[漢傳佛教]]傳播影響[[日本]]、[[朝鮮]]、[[越南]]、[[琉球]];[[伊斯蘭教]]之禮拜堂稱之為「[[ 光緒21年(公元1895年)甲午戰爭 真寺]]」。 「庵」或「庵堂」本來是指 草為屋, 指[[僧尼]]供佛的屋舍如[[河南]][[初祖庵]],又常常專指僅有[[女性]]出家眾([[比丘尼]])居住、修行的場所如[[新北市]][[石碇區]][[蓮池庵]]。也有一些[[民間釋教]]信徒把供奉[[地藏王]]的廟宇命名為[[地藏庵]],[[五福大帝]]的廟宇也有命名為「庵」如[[福州白龍庵]]。 「[[巖仔|巖]]」 來指位於山窟或依山崖處 險而築的佛寺,供奉[[清水祖師]]的廟宇也常命名為[[清水巖]]。 「洞」係道教先真居住之地如[[洞天福地]],後來在[[中國大陸]]、[[香港]]、[[台灣]]、[[越南]]等地,因為[[民間釋教]]與民間信仰合流,而成為廟的代名詞之一。 [[儒教]]的寺廟包括祭祀[[孔子]]的[[孔廟]],以及祭祀聖賢、[[烈士]]、祖先的「[[祠]]」,如[[名宦祠]]、[[忠烈祠]]、[[宗祠]]等。但一些祭祀先賢的祠又被民眾視為祈福消災的[[神明]],遂與民間信仰結合變成民間寺廟,例如祭祀[[諸葛亮]]的[[武侯祠]],供奉[[土地公]]的廟宇也有作土地祠、[[福德祠]]者。 「府」原指百官所居之處,部份廟宇也以「府」命名 再將延平郡 如奉祀[[五府千歲]]的[[代天府]]、奉祀[[池府千歲]]的[[海埔池 祠改 府]]、奉祀張李莫府三千歲的[[五條港安西府]]、奉祀[[張天師]]的[[天師府]]或廣信府。 「堂」是古代官吏審案的地方,也指屋舍的[[正廳]],作 廟宇使用如[[松 神社 慈惠堂]]。台灣[[齋教]]、[[扶乩]]之場所亦常稱為「堂」,例如[[壹善堂]]、[[勸化堂]]。佛教道场也会使用「讲堂」作为弘法场所名称如[[慧日讲堂]]與[[菩提講堂]]。[[一貫道]]場所亦有作「某某[[佛堂]]」、「某某聖堂」等
現今樣貌 「壇」是舉行祭祀的高臺 實為光復後民國五十二年在古代東亞常與政府祭祀相關,如[[天壇 ( 公元1963年消歧義) 動工改建,該廟至民國九十九年(2010年)將延平郡王祠(含鄭成功文物館)登錄為|天壇]]、[[ 臺南市地壇]] 第九座歷史建築。祠中珍藏包含[[ 沈葆禎先農壇]] 建祠奏請書 光緒元年准建祠聖旨及追贈「忠節」諡號諭旨全文 厲壇 匾額 ,其中天壇 誥命箱,深具歷史價值。園區裡的[[ 鄭成功文物館天公壇]]<ref>[http://www.tnwcdo.gov.tw/culture01a.asp?ID=%7B63FA6CB9-D721-4E33-9E46-2BDCCA7F5F06%7D 鄭 功文物館(歷史建築)],臺南市中西區公所</ref> ,則 國內展示鄭成功時期歷史文化及文物之場所。並於每年4月26日中樞 常見 祭祀 [[玉皇上帝]]的廟宇名稱 也是如[[新竹天公壇]]、[[臺灣首廟天壇]] 。另外, 由官方興建 般私人設立 大型紀念鄭成功之專祠 神壇也常稱「某某壇」
==正殿== 鄭成功塑像延平郡王祠正殿中間 “廟”可作为祭祀各神祇场所 泛称,或直接 功塑像高達2.1公尺, 臺灣當代知 祭祀場所 雕塑家楊英風(公元1926年-1997年),於民國50年(公元1961年)所完成 塑像栩栩 生肅穆莊嚴,目光銳利表情堅毅,塑像有別於傳統配戴兵器的造型,以 [[武廟]]、[[文昌廟]]、[[ 官服飾 武廟]]、[[媽祖廟]]、[[王爺廟]]、[[城隍庙]]、[[義民廟]] 輕鬆 祭祀[[后羿]] 手部擺放,表現出怡然舒坦的姿勢,胸前服飾上的金龍,更襯托出高貴的帝王氣勢 [[三嵕廟|三嵕(zōng)廟]]等
==資訊== 地 址: 台南市 日本[[神道教]]的寺廟稱為[[神社]],其 西區開山路152號祭祀[[日本皇室]]祖先神、[[日本天皇]]、以及對於[[大和]]平定有功神祇的神社稱為[[神宮]],小型的神社則稱為「[[祠 (神道)|祠]]」,或作「小祠」、「小堂」。
開放時間: 上午8時30分至下午5時30分== 影片 ==<div style="float:left; margin:10px 10px 10px 10px">{{#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2ugZIIQywo越南傳統信仰中的寺廟,除了與中國相同的類型外,[[村社]]裡還有一種稱為「亭 (越南)|alignment=centerĐình」的寺廟,供奉村社保護神。|dimensions=350 [[琉球神道]]的祭祀場所稱為「[[御嶽 (琉球)|container=frame|description=延平郡王祠[台南市御嶽]] }} </div>」,其中一些屬於寺廟形式。
<div style="float:left; margin:10px 10px 10px 10px">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3xgWVDxH6s
|alignment=center
|dimensions=35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5上Ch4-2延平郡王祠 }}
</div>
{{-}}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733 臺灣]][[Category:684 名勝古蹟]][[Category:927 宗教建築;陵墓]]
28,72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