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埃里宁彗星

增加 4,664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埃里宁彗星</big> '''   |-   | File:1 2011101711142316zFm…”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埃里宁彗星</big> '''
 
|-
 
|
[[File:1 2011101711142316zFm.jpg|缩略图|居中|[http://www.uux.cn/attachments/2011/10/1_2011101711142316zFm.jpg原图链接][http://pic.sogou.com/d?query=%E5%9F%83%E9%87%8C%E5%AE%81%E5%BD%97%E6%98%9F&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queryList=&st=&did=2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埃里宁彗星''',宇宙中的[[一颗普通彗星]]。曾有阴谋论和末日论的观点认为,埃里宁彗星会成为撞击地球的末日彗星,但2011年10月16日,埃里宁彗星(Elenin)运行在内太阳系并过近地点,而地球则安然无恙,[[粉碎末日彗星]]的谣言。

埃里宁彗星是[[一颗普通的彗星]],距离地球最近的点在3500万公里左右,这相当于地月距离的90倍。埃里宁彗星正式编号为C/2010 X1。最早是于2010年12月由俄罗斯天文学家埃里宁发现的。2011年8月,在强烈的太阳风冲击下,埃里宁彗星彗核发生分裂,因此当它从最接近地球处飞掠时,它并非是一颗单独的彗星,而是许多碎片组成的糖葫芦般的一长串链条形状。它编号前面的C表示这是一颗长周期彗星,这次经过地球之后,根据其轨道特性,它在1.2万年内将不再回来。

=='''末日论'''==

'''带给地球灾难'''

和历史上多次出现过的谣言满天飞一样,这一次互联网上再次出现了末日论甚嚣尘上的场面,很多人疯狂地传递着这样一个消息,说这颗埃里宁彗星就是传说中的死亡之星“尼比鲁”(Nibiru),而美国宇航局明知人类即将毁灭却故意隐瞒真相。

末日论者还提出,这颗彗星会和太阳系中其它大行星形成连珠,从而在地球上造成巨大灾难。对于这一点,美国宇航局予以反驳。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科学家唐·耶麦斯(Don Yeomans)说:“这颗彗星与任何其它天体大致形成连线的位置是毫无意义的,这颗彗星的轨道上不存在任何其它足以改变其轨道路径的引力体,它也绝对不可能以任何一种方式影响到地球。”毁灭地球

另一个在互联网上流传的末日论版本是说这颗彗星其实是一颗“失败”的恒星,即褐矮星,还有一种说法是这颗“神秘天体”会被某颗未知的行星或恒星摄动,如末日之星“尼比鲁”,从而对地球造成毁灭性撞击。美国宇航局已经接到了无数有关这一说法的公众求证和咨询申请。

对此,宇航局埃姆斯研究中心下属天体生物学研究院的大卫·莫里森(David Morrison)回应称:“彗星和褐矮星完全不是一种天体。有关一个天体的引力会对其它天体产生摄动的说法是正确的,但是彗星的质量实在太小了,根本无法造成任何影响。”

'''逃离地球监视'''

末日论者还说,或许有可能有一颗褐矮星或黑矮星隐匿在空间中,逃过了宇航局的监视网。对于这种说法莫里森也进行了回应,他说:“如果太阳系外侧果真存在一颗褐矮星,人们将会直接探测到它的红外波段辐射以及它的巨大质量对其它行星和天体造成的引力摄动作用。但是事实上太阳系中并不存在这样的天体,否则人们早就发现它了。而所谓的黑矮星,天文学上还没有这种说法。”

'''末日论被粉碎'''

2011年10月16日,埃里宁彗星从距地球约3540万公里的近地点划过,粉碎了末日论者的谣言。

=='''监测意义'''==

根据美国宇航局的建议,埃里宁彗星的最佳观测时间是在2011年10月初。由于彗星较暗,因此观测时可能需要借助双筒望远镜或小型天文望远镜。不过是否这颗彗星的亮度会达到肉眼可见的程度,还需要进一步确认。

这颗彗星在天空中并不会显得引人注目,这是肯定的。而人们同样可以肯定的是,它也不会对人类造成任何影响。但是它是有意义的,由于它来自太阳系外侧遥远的空间,是首次进入内太阳系,因此科学家们可以借此机会对其进行研究,从而了解更多有关年轻彗星的信息。过不了多久它就会掉头离开,重新返回那浩瀚的深空,未来的数千年间人们都将再也不会有机会看到它的身影。<ref>[https://www.sohu.com/a/282426504_123753   运气好肉眼可见 2018年夜空中最亮彗星陪你过圣诞],搜狐2018年12月17日</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14,32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