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6,297
次編輯
變更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無編輯摘要
[[File:中共山东省委党校.jpeg|有框|右|<big></big>[https://www.kfzimg.com/G07/M00/8F/5D/qoYBAFxvnayANLt0AAEl2BN1tOc141_s.jpg 原图链接][https://search.kongfz.com/product_result/?key=%E4%B8%AD%E5%85%B1%E5%B1%B1%E4%B8%9C%E7%9C%81%E5%A7%94%E5%85%9A%E6%A0%A1%20%E6%9C%9F%E5%88%8A&status=0&_stpmt=eyJzZWFyY2hfdHlwZSI6ImFjdGl2ZSJ9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是在省委直接 [[ 领导 ]] 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省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轮训全省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ref>[https://www.sohu.com/a/468772777_455313 为什么说社会科学进入了“黄金时代”?],搜狐,2021-05-26</ref>研究机构。引全校现有在职教职工383人。创建于1938年10月,是全国建立较早的省级党校之一。前身为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党校、 [[ 中共中央 ]] 山东分局党校、中共中央山东分局高级党校、中共中央第四中级党校。
1938年10月,苏鲁豫皖边区省委为适应党的 [[ 事业 ]] 发展和抗日战争需要,决定建立边区省委党校。由省委书记郭洪涛兼任校长。党校的公开名称是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分校(简称干分校),最初设在 [[ 沂水县 ]] 岸堤西北部白佛寺(今沂南县中高湖乡石旺庄)。
1938年12月,根据中央决定,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改为中共山东分局,党校也由边区省委党校改为山东分局党校。先后由 [[ 白佛寺 ]] 迁到沂水县朱位和夏蔚。1939年10月,郭洪涛赴 [[ 延安 ]] ,朱瑞任分局书记兼党校校长。
1940年12月,根据中央指示建立分局高级党校,分局书记朱瑞兼校长,肖华兼副校长。1943年9月, [[ 罗荣桓 ]] 任山东分局书记兼党校校长,分局高级党校复改为分局党校。
1949年9月,山东分局筹建党校,分局委员、宣传部长彭康任校长,校址在 [[ 济南市 ]] 经八纬一路(现省委机关大院),1951年迁至经七纬八路。
1955年1月,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改为中共山东省委,校名随之改为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1955年4月,省委根据中央 [[ 会议 ]] 精神,决定建立中级党校,山东省委决定将山东行政学院、政治学校与党校合并建立中央第四中级党校,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夏征农兼任校长,承担山东、 [[ 安徽 ]] 两省的中级干部和山东省的初级领导骨干的轮训任务。
1957年7月,中央第四中级党校改由山东省委管理,1958年12月1日复名为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历任校长==
先后担任党校校长的有任质斌、王众音、曹普南、白如冰、武开章、梁丰、李昌安、梁步庭、姜春云、赵志浩、吴官正、张高丽、李建国、姜异康、龚正,为山东党校 [[ 事业 ]] 发展做出了 [[ 历史 ]] 性贡献。
省委党校实行校务委员会领导体制。
==现任领导==
山东省委副书记、 [[ 济南市 ]] 委书记王文涛兼任校长,徐闻任常务副校长。王延超、孙占元任巡视员,孙黎海、魏恩政、张明福、孙建昌任副校长,张云汉任副巡视员。
2017年4月28日,中共山东省委决定: [[ 王文涛 ]] 同志兼任山东省委党校校长,龚正同志不再兼任山东省委党校校长职务。
==师资队伍==
全校现有在职教职工383人,166名教研人员中具有 [[ 高级职称]]<ref>[https://www.sohu.com/a/434474602_120668696 评高级职称需要什么条件?哪些机构可以评职称?],搜狐,2020-11-26</ref>的101人(其中:43人具有正高级职称,58人具有副高级职称),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7人。内设28个处级机构,其中有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共党史、党的建设、 [[ 管理学 ]] 、文史、政法8个教研部及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校刊编辑部、图书馆、信息网络中心等教研机构。班次设置主要有:市厅级领导干部进修班、人大政协领导干部进修班、县(市、区)委领导干部进修班、处级领导干部进修班、乡镇党委书记进修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师资培训班,以及各类专题研讨班。此外,还有学位研究生班、党员领导干部等研究生班次、各种形式的干部继续教育和培训班次。2003年,山东省委党校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现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等6个专业授权点,在校 [[ 研究 生164 生]]164 人;2005年,山东省党的建设泰山学者岗位设在省委党校。
==领导关怀==
中央领导非常关心党校工作,1999年1月, [[ 胡锦涛 ]] 同志到山东省委党校视察工作,作了重要指示;2003年5月,曾庆红同志又到该校视察,听取了 [[ 工作 ]] 汇报,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长期以来,省委十分重视党校工作,主要领导兼任党校校长,实行党委办党校,不断加大对党校工作的领导力度,省委领导同志经常到党校视察工作、讲课、作报告,指导党校工作。
山东省委党校在省委的正确领导和中央党校的有力指导下,立足自身实际,借鉴外省党校经验,结合贯彻落实《[[党校工作条例]]》和全国、全省党校工作会议精神,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立实施了“围绕目标、突出特色、把握重点、建设一流党校”的工作总思路、总目标、总要求,实现了工作指导思想上的新跨越。围绕培养目标,即一切工作都围绕培养忠诚于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事业、德才兼备的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这一目标来开展。目标就是方向,目标就是动力,目标就是责任,党校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坚定不移地为实现这个目标而不懈努力。
突出党校特色,即始终坚持党校姓党这一原则不动摇。这是党校区别于其它院校最重要的特色之一。党校必须始终同 [[ 党中央 ]] 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动摇,创造性地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 [[ 教学 ]] 、科研、管理等各个方面。
把握工作重点,即把握教学的中心地位、科研的基础作用、信息化装备和新校建设三个工作重点。教学是党校的中心工作,党校一切工作都要围绕教学工作进行,为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 [[ 质量 ]] 服务。科研是党校教育的基础,是教学的先导,是立校之本、兴校之基、活校之源,也是党校社会地位和 [[ 学术 ]] 水平的集中体现。信息化装备和先进的行政后勤服务是办好党校,适应新形势要求的重要保障;新校建设是适应新形势下大规模培训干部要求的重大举措,事关党校事业的长远发展,是学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建设一流党校,即在教学、科研、 [[ 管理 ]] 、信息装备、后勤服务、教职工队伍建设等六个方面进一步明确和坚持一流的 [[ 标准 ]] 和要求,不断加强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建设,找准定位、瞄准目标、精心策划、全力实施,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努力创建一流党校。
发展思路清晰、任务目标明确使省委党校充满了活力,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了动力。山东省委党校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按照《[[ 党校工作条例]] 》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领导对党校工作的新要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充分发挥“主阵地”、“主渠道”作用,不断加大用 [[ 马克思主义 ]] 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干部的力度,为“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做出了应有贡献。
==教学工作==
始终坚持党校姓党,与中央、省委保持高度一致,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抓好干部培训。坚持深挖潜力,积极扩大办学规模,不断加大培训力度,2006年至2008年,共举办各类班次176期,培训学员13476人;另外,派出50多位骨干 [[ 教师 ]] 深入基层宣讲800多场次,受众达30多万人。按照中央要求,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努力实现“两个转变”,即从灌输式教学向研究式教学模式转变,从素质培训向素质与能力相结合培训转变。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课,不断充实完善“四个单元、十大板块”的教学内容新体系;教学形式不断创新,坚持“精、深、实、新”的教学原则,实施分类教学,案例式、研讨式、模拟式等各种教学形式得到全面应用;开门办学力度加大,实施了设立一批教学基地、 [[ 设计 ]] 一批教学案例、聘任一批兼职 [[ 教授 ]] 的“三个一批”建设工程,现场教学、异地教学、体验式教学得到全面开展;学科建设不断推进,确立了学科建设总框架,形成了一批有较大影响的学科专业;教学基本建设不断加强,建立和完善了一套完整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材体系。
==科研工作==
坚持“四个服务”的方针,不断加大 [[ 改革 ]] 力度。把握正确的科研方向,坚持服务中心、服务大局、融入社会、融入实践;注重人才培养,拥有一支理论功底扎实、强于攻关的科研队伍和一批有较高知名度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建设了全方位开放的科研体系,在党建理论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学科优势,注重发挥挂靠的三个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五个省级学会、研究会科研阵地作用;加强科研管理,完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调研基地的作用,形成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的机制;实施精品战略,按照出精品、出力作、进决策的要求,注重完成高 [[ 质量 ]] 的研究课题、举办大型学术研讨活动,同时做好科研成果的推介转化工作。2006年至2008年,学校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章1283篇,出版专著69部,编写教材37部,有57项研究成果被中央和省领导批示、转发和批办;立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项,省社科规划项目65项,省软科学项目20项;获省部级以上 [[ 奖 励40 励]]40 个。1998年以来,连续四次获全国党校系统科研工作组织奖。校刊《[[ 理论学刊]] 》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学员管理==
以“党校要成为坚持党性原则的一块净土”为目标,把加强学员党性锻炼、提高学员党性修养作为首要任务;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充分发挥学员党支部的作用,长班注重文化熏陶,短班强化纪律要求;坚持“六严” [[ 标准 ]] ,即严格教育、严格纪律、严格管理、严格组织 [[ 生活 ]] 、严格考试考核、严格监督;加强制度建设,实行规范化管理,提出了“五个不允许”和“六不准”的纪律要求,制定了学员管理“八项制度”;兼顾学员合理的个性需求,实行人性化服务,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增强管理效果。
==信息化==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 [[ 图书馆 ]] 近60万馆藏文献全部实现计算机管理,提供7×24小时网上信息服务;整合数字资源加快特色数据库建设,已建成馆藏书目、校科研成果、省情以及领导学案例等多个专题数据库。校园计算机网络在千兆核心、百兆到桌面的基础上,通过推行精细管理和优化资源配置,显著提升网络效率和技术保障能力;加大自有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建成多种类教学科研特色资源库;互动式多媒体课件教学广泛普及,远程教学网延伸到县级党校。图书馆被中央党校确定为全国党校 [[ 数字化 ]] 建设示范馆,信息网络中心远程教学资源建设受到中央党校表彰。
==队伍建设==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积极推动岗位自学、培训提高、人才引进三大工程建设,通过挂职锻炼、学习进修、教学观摩、以老带新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逐步建立起了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 [[ 专业 ]] 优化、素质优良,能够满足大规模培训干部需要、满足党校事业发展需要的教职工队伍。近两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25人,硕士学位26人,现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 [[ 博士 ]] 学位的28人,硕士学位61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53.6%。从2007年开始,每年选派20名骨干教师到基层进行为期半年的挂职锻炼。
==行政后勤==
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争创一流”的理念,推行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建设;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倡导“忠诚、求是、创新、守纪”的良好校风,学校连续8年获得省直文明机关称号,连续4年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称号。不断强化服务 [[ 意识 ]] 、成本意识和改革意识,积极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在坚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重点做到“两抓”、“三提高”:即抓发展、抓配套;提高保障水平、管理水平、 [[ 服务 ]] 水平。在省委、省政府的关怀支持下,省委党校新校已于2008年7月1日举行奠基仪式,正在建设中。
==获得荣誉==
2011年12月,获得中央 [[ 精神文明 ]] 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第三批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