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
次編輯
變更
挑花
,無編輯摘要
2006年,挑花被国家文化部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源流'''==
花瑶挑花在工艺上独具一格。与机绣、湘绣截然不同。不用描绘设计,也不用模具做刺绣架,全凭挑花女灵巧的双手和娴熟的技巧,以自己心中的构图和对美的理解,循土布的经纬线进行徒手操作。花瑶姑娘从七、八岁起就在长辈的口传身授下学习挑花,需几年功夫才能掌握基本的挑花技艺。每位姑娘将绣品针线随身携带,利用劳动的间歇时间进行挑花,吊脚楼前,溪边石上,古树林里,到处都可以见到成群结队的挑花姑娘们。有人曾统计过,一件筒裙挑花约有30多万针,累计需180余个工日才能完成。
许多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均在花瑶挑花中有生动形象的表现。如“乘龙过海”、“盘王升殿”、“朗丘(瑶语,意即头人)御敌”等。 “乘龙过海”中的盘王,头带三尖神冠,英姿焕发,骑在龙背上。骄龙昂首,腾云驾雾,呼呼生风。盘王冠发飘逸,上下群龙朝贺。盘王头顶的太阳与蛟龙头部的鸾鸟飞舞,使整个画面造成一种飞腾流动的感觉,非常形象生动,有很深的历史内涵。“盘王升殿”中的盘王则头带王服,端坐殿中。 宫殿是瑶族典型建筑,风格独特。翘檐宫殿上横书“寿”字,寓意永久。寿字左右挑绣富贵花,两边插旌旗,迎风飘扬。盘王头像两边绣有竹子,殿柱两边绣有双龙。整个图案造型稚拙,表达了经常遭受杀伐、生活贫困的瑶族先民祈求平安吉祥,兴旺发达的美好意愿。“朗丘御敌”则是以写实的手法,直接表现瑶族将士守卫家园,英勇杀敌的场面。朗丘骑在马上,头带神冠,身着铠甲,手执羽箭,马下有来犯者的首级。这幅图案既是对历史的记载,又是对英雄的讴歌,也是对先祖的崇敬。
花瑶挑花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在许多以动物和花瑶日常生活为题材的挑花中,充分反映了花瑶民族的宗教信仰、独特的节庆和婚嫁习俗。在大量以动物为题材的花瑶挑花中,蛇图案最为丰富,有盘蛇、交体蛇、昂头翘尾蛇、无尾双头蛇、蛇缠图腾蛇等,多达上百种。且蛇的形态各异,充满奇思妙想。如训子蛇、比势蛇、吐信蛇、群蛇聚首、双蛇戏珠等,花瑶挑花对这些蛇都赋于了灵性。这是因为花瑶长期生活在山深林密,湿热多蛇的环境中,对蛇的习性十分熟悉,而蛇又具有游水、上树、钻地、长寿、耐饿等能力,是早期人类力所不及的,因而视之为灵物,成为花瑶部落的图腾,有类于汉族对龙的崇拜。
花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人口12000余人,居住在雪峰山东北麓的溆浦和隆回接壤处,海拔1300米的崇山峻岭之中。挑花是花瑶人世代相传的民间工艺。制作时,花瑶妇女以靛青色土布为载体,用挑花针通过数针法,将白色或彩色纱线挑入其中,制作而成。花瑶妇女们从小学习挑花,用以制作终身的服饰。
'''罗泾十字挑花'''
黄道婆棉纺织技术的广泛传播,在江南及罗泾镇形成广种棉花、民皆纺织的习俗;较之上层达官显贵使用的丝织品加绣花,土布挑花更符合平民百姓层面广泛的衣着要求:民间久有在土布制衣上配以花样纹饰,以色线“游花”,后随布之“势流”挑十字形成图案,这便是“罗泾十字挑花”。据传说推算,应为明末清初,距今至少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罗泾十字挑花,将花挑于土布所制的衣物或帕巾之上,作为“兜头手巾”、“系身钩”、“肚兜”、“布裙”、“鞋面”的纹饰,尤以“兜头手巾”和“系身钩”为多,在江南水乡渐有不挑花不能用之势。据田野调查记录,“兜头手巾”底色有别,一般老年妇人常用深色土布“ [[ 兜头 ]] ”;姑娘、妇女用白色,新媳妇必用绿色,上面的花样纹饰均为黑色;“系身钩”之图样挑于顶面的两个侧角,挑花之线不拘一格。生活中,此两物又是姑娘的备嫁品,既用于“压箱底”,又借此展示新娘“手巧”的程度。加上“系身钩”还是“还疼”礼品,所谓“还疼”,是对给新娘见面礼的长辈表示敬意的习俗。 在刺绣制作上,罗泾十字挑花看似简单,却要求颇高。既要求正面全部用十字形成花样,反面也要形成均匀点状,基本针法有“行针”、“绞针”、“蛇脱壳”等。罗泾十字挑花的图案,历经长期衍展,形成独特的表现程式,有着数十种独立纹样,例如:“蝴蝶花”、“鸟花”、“荷花”、“腰菱花”、“柏枝花”、“八角花”、“一根草”、“攀藤草”等等。由这些独立纹样的元素构成丰富多彩的整体图型。十字挑花的画面,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有自然景色、有传统祈福禳灾题材的花样、也有传说故事的描述,更有心中意愿的体现等。 民间女子小技,物不希而难贵,也难登大雅之堂。故在乡史里志中无文字记载;经广泛传播,仍旧是头顶脚面比比皆是。因此,既不能否认巧手女子所织就的璀璨传统,又抹不去世代农家妇女的智慧创造。罗泾十字挑花,以土见长,凝聚着本土文化的积淀,在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实属凤毛麟角。难能可贵之处,申报方己收集到几十件“挑花”实物,也找到了十多个能织善绣的传人,其中少数人还能演示兼讲授技艺,己进行办班,并筹措举办艺术展。
'''兴化青布挑花'''
青布挑花,包括团花、边花、角花、填心花等等,其图案有近40种之多。这些图案,挑绣在被面、门帘、窗帘等大一点物件上的有,而像香袋、袜带、方巾、围裙等女性用品上则更为常见。当然,这样一种独特的挑花技艺,其用品也是不会排斥男性的。像褡裢、腰带、烟袋之类,皆可绣上花案。这当中,年轻姑娘最喜欢绣的,则是给自己意中人的定情信物。哪怕是一方手帕,也要绣上个并蒂莲,以表心迹。
前面已经提及,青布挑花所用的布多为自家织造的,俗称“家机布”。被染花的家机布又叫“大布”。这种布被染成青色作底,挑花的人,靠手中的一根针、一根线,在“大布”上交替挑绣,绣出各种各样的图案。这里所用的针,和通常的绣花针并无二致。所用的线,是白线。挑花的人,用针将白线挑在“大布”的经线和纬线交叉的网格上,形成较强的立体感。挑花时,行针的长短,用线的松紧,均须一致。挑绣至繁密之处,讲究的是针针相套,不露底色。而简省处,则可能仅有一朵小花,几根线条,亦需要用针到位,线条流畅,绝不能拖泥带水。 青布挑花往往会在主体图案两旁,配以一些陪衬彩饰。这些彩饰,多用红、黄、绿、蓝、青、紫、橙七色丝线挑绣而成,起到丰富整个绣品的效果。让绣品色彩斑斓,对比分明,疏密有致,动静相宜,呈现出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兴化青布挑花,在构图造型上,体现民间艺人的大胆追求,从日常生活中提炼概括,大胆取舍之后再进行夸张性处理,从而使整件绣品简练传神,极富装饰性。既有青铜纹饰的高古,又有秦砖汉瓦的粗犷;既有宋瓷的典雅,又有剪纸的简洁;既有苏绣的细腻,又有织锦的华美。藏青的布与绵白的线,在“大布”上创造出了如此的多姿多彩,如此的质朴素雅,饱含着特定的地域风情和民间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