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97
次編輯
變更
胡敦复
,無編輯摘要
'''[[胡敦复]]'''
1912年创办私立大同大学,成效卓著。作为大同大学的先后两任校长,与其弟胡刚复均为著名教育家、科学家。在教学上,胡敦复提倡并组织编写适合中国教育实情的现代教材。
*1909年7月-1911年 初夏 秋 ,在北京 当选为"立达 游美 学 社"社长 务处主管教务 。
*1911 年11 年2 月-1912年12月 1911年秋 ,任 复旦公 清华 学 堂第一任 教务长。
*1912年3月-1928 年 年10月 , 在美国获得名誉博士 任大同大 学 位 第一任校长 。
*1978年12月1日,在美国西雅图病逝。 ==人物生平=====家世背景===[[File:出生于江苏省.jpg|缩略图|[https://p1.ssl.qhmsg.com/dr/220__/t018feffe3aac7d9ec4.jpg 出生于江苏省]]] 折叠 胡敦复,1886年3月19日生于江苏省无锡县堰桥镇村前村一户教育世家。是北宋著名教育家、安定学派的代表人物胡瑗(993-1059)的31代孙;其祖父胡和梅(1840-1912)是清代名教谕;父亲胡壹修(1865-1931)和仲叔胡雨人(1867-1928)都是清末民初在无锡地区兴办新学有影响的教育家和水利事业家;胡雨人是近代崇尚实践努力维新之先导,1900年赴日本留学,兼以考察世界新文化及教育状况,致力于数学及自然科学的研究,后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出任北京女子师范学校等多所学校的校长。胡敦复属族中长子长孙,11岁以前主要在家接受胡雨人的教育。<ref>胡雨人是他最早的有影响的启蒙老师。</ref> === 早年求学=== [[File: 南洋公学.jpg|缩略图|[https://p1.ssl.qhmsg.com/dr/220__/t01442c7ca7acc74307.jpg 南洋公学]]]
1897年10月,胡敦复入上海南洋公学刚设立的外院(即师范院的附属实验小学)学习。
1905年秋,他回到上海,又入马相伯另创办的复旦公学学习。未待毕业,时值两江总督端方在江南学校挑选出国留学生,经过考试他被选中。
1907年,由遴委候选道温秉忠护送赴美,同行者有宋庆龄等15人,于9月3日行抵美国。早有神童之称的胡敦复,入美国康乃尔大学主修数学,同时兼习文理多科,由于他的基础知识扎实雄厚,加之又特别刻苦用功,学习方法得当,因而学业进度特快,仅两年时间就学完了规定课程的学分,在康乃尔大学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从1909年8月至1911年6月,他在游美学务处主持考选了仅有的三批直接留美学生,共180人。他们中后来很多人都成为中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如梅贻琦、竺可桢、胡刚复、胡明复、胡适、赵元任、姜立夫等,说明胡敦复选才有方。
1911年1月,清政府批准成立清华学堂,胡敦复被任命为清华学堂第一任教务长。由于游美学务处和清华学堂的许多工作都受制于美国公使馆,在教学上稍有不合美国人心意的,公使馆便横加干涉;在生活待遇上,美国教员与中国教员相差悬殊,中国教员非常不满。身为教务长的胡敦复对这一切十分愤懑。
不久,因胡敦复主张清华学生多读理工科课程,与美籍教员瓦尔德主张多念英文和美国文学、美国史地的意见发生分歧,美国公使出来干预,胡敦复以不能遵办愤而辞职,是年秋天离清华回到上海。
10月,辛亥革命爆发,立达学社社员也纷纷南下,到达上海与胡敦复会合,遂酝酿由立达学社创办一所独立自主的学校,取名"大同",公推胡敦复为首任校长。
1978年12月1日在西雅图逝世,安葬在美国西雅图华兴利长青公墓。
===大同大学===[[File:上海大同大学.jpg|缩略图|[https://p1.ssl.qhmsg.com/dr/220__/t01f6cae3211dc23397.jpg 折叠编辑本段创建 上海 大同大学]]]
创建中国式现代新型的私立"大同大学"。1912年3月至1922年10月称大同学院,1922年11月至1952年称大同大学,1952年在全国大学院系调整中被撤销。她的创办者,是原在北京清华学堂任教的11位血气方刚的知识分子组织的、以胡敦复为社长的立达学社。这批知识分子由于不甘忍受美国列强在清华学堂对中国文化的肆意侵略和对中国教员的任意摆布,愤然离开北京,到上海创办不受外国干涉、完全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学校。取校名为"大同",系取义《礼记,礼运篇》,揭大同之意;以"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为校铭;以研究学术,明体达用为宗旨。选定首任校长胡敦复26岁生日,即1912年3月19日正式开学,以后便以3月19日为"大同"校庆日。她是中国知识分子执着追求教育救国、科学救国道路的产物;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中国最早成立的一所高等学校。
这所学校,既没有政府的扶植,又没有大资本家的援助,完全凭着这10多位教书先生爱国忧民的赤忱、坚定办学的决心、百折不挠的毅力和自我牺牲的精神,首先由发起人捐款,以228元起家。起初,在上海市南市区肇周路南阳里租赁民房,先设预科和普通科,校名称大同学院。为建设校舍,胡敦复多方奔走筹集资金;他团结,教书育人,确保教学质量,扩大社会影响。建校之初,立达学社社员在"大同"教书、办事,不仅不取分文报酬,还将自己在外兼课兼职收入的20%捐献给"大同"补助开支;他们个个节衣缩食,住斗室,穿敝衣,吃粗羹、乘电车,一切为了"大同"的建设发展。
70年代后期,胡敦复在美国接受记者采访时总结了大同大学办学的6条经验:"1.降低办学费用,使有更多的钱用于教学与科研。2.有一支热情而有能力的工作班子,使开支降低而工作效率增强。3.有一个能事先规划周详的领导班子。4.有良好的信誉,博得人们的信赖。5.取得广泛的信誉后,需要的时候,就容易向外筹款。6.组织一支良好的教师队伍,他们不为名利,热心教育。"20世纪前半叶,是中国内忧外患频繁的年代,胡敦复带领十多位教书先生,白手起家创建"大同",在没有外援、十分艰难的条件下,两度将其发展成为一所中国著名的现代高等学校,其特殊性在中国别无多得。胡敦复总结的成功的办学经验,对于中国当今的高校建设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世纪初,中国新学刚开始兴办,学制、教材多照搬日本或欧美。胡敦复和立达学社社员以亲身的经历感受到,要谋中国学术之自立,其道之一:"务使初学科学之人,可尽脱外国文之束缚,而多得参考之材。学者研究既多,自能群趋于发明之一途。""今尚宜从中学之教科书入手,渐及参考之书,层累而上,以至高深之学。材料不妨浅近而说理务宜精详,结构不必宏大而见地须有独到,务使中学之士,先得观摩之益;至盈科而进,而后引入百宝之林。"因此,"大同"教学的重要特色之一,就是发动教师编写教材和教学参考用书。以胡敦复为首,成立"大同学院丛书丛刊编辑部",编辑部成员14人,都是各科学贯中西的饱学之士。胡敦复身体力行,"大同"成立不久,就和他的夫人华桂馨(留日学者)合编初中用数学教科书;20年代,和吴在渊合编初中用《算术》一册、《几何》二册;他俩合编的高中用《几何学》,是针对当时初中采用的新学制教科书混合数学而编写的,该书可以补足初中几何未竟之学程,采用的学校较多。30年代,他和荣方舟合编有《平面几何学》和《立体几何学》,胡敦复独立编写的《新中学几何学》被教育部审定为高级中学用教科书。1935年,他和范会国、顾澄合译的《积分方程式之导引》,被商务印书馆列为中国最早的一批"大学丛书"之一。40年代,他编写的《英文宝库》第1至5册,被教育部审定为中国初中教科书。此外,他还为多部教科书和教学参考用书作序或校订。他的这些工作,为中国早期的中学教材建设起了奠基性的作用。
苏步青教授1993年5月谈到胡敦复时说:"胡敦复非常和气,非常聪明,当时议论,数学家中英语最好的就是胡敦复先生,他的文学也非常之好。""胡敦复先生是很好的教育家,因为他不写什么论文,所以当时不那么出名。"1941年,重庆国民政府教育部在全国设置部聘教授,以奖励在大学任教授10年以上,且教学确有成绩、声誉卓着,对于所任学科具有特殊贡献者。经反复酝酿,决定第一批部聘教授在24个学科中遴选30人,其中中国文学、数学等6科各2人,其余各科皆1人。在这30人中,还包括当时在敌占区暂不正式公布姓名的2人。胡敦复当选为数学科和敌占区的两个2人之一,在记录的名单中,敌占区的部聘教授实际只有胡敦复1人,这是对他过去30年教学成绩的充分肯定。
胡敦复除繁忙的学校行政事务和教学工作之外,还热心参与数学学术组织活动。统一数学名词,是中国发展现代数学所必需的基础性工作,关系到外文翻译、教材编写、课堂讲授等诸多方面,他很重视这项工作。1918年,科学名词审查会成立,聘请他为数学名词审查组的"特请专家",参与数学名词的起草工作;1932年夏,国立编译馆成立,他又受聘担任数学名词审查委员;1935年,中国数学会受教育部委托最后勘核数学名词,9月初在上海黄浦区明复图书馆美权算学图书室,由胡敦复亲自主持了这次部委的、由国立编译馆组织编写的数学名词的最后审定工作,确定中英数学译名共3426条。这些名词是中国数学家经过几十年的酝酿、实践、修改的结晶,其中相当多名词一直沿用至今。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到30年代,中国已有二三十所高等学校设立了数学系,数学界的队伍日渐扩大,中国物理学会已于1932年正式成立,组织全国性的数学会已经提到议事日程。1934年秋冬,胡敦复在
上海和朱公谨、范会国、顾澄等,联络北京的熊庆来、冯祖荀,重庆的何鲁,杭州的陈建功、苏步青等知名数学家,积极筹备成立中国数学会。1935年,借暑假之际,在他任数学系主任的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于7月25日至27日,召开了中国数学会正式成立大会。胡敦复被推选为大会执行主席,主持这次成立大会暨第一届数学年会。大会通过的会章规定:中国数学会设董事会,筹划发展本会事宜,选举董事9人,任期5年;理事会11人,任期2年;评议会21人,每年改选三分之一。三会共选举职员41人,这些职员,集中了当时中国数学界的老中青精英,胡敦复当选为董事会主席。成立大会后,他团结同事,积极推动中国数学会工作的全面开展,除加速数学名词的审定工作外,还负责本会立案,促成本会的学术性刊物《中国数学会学报》、普及性刊物《数学杂志》早日出版;接待外国数学家来华讲学,促进中外学术交流等。
胡敦复逝世后,他的长子、台湾中美石油化学公司董事长胡新南受友好敦促,在台湾正式成立"财团法人立达学社基金会",由台湾的"清华大学、交通大学及大同大学等校友会,推荐代表参与组成。秉承本会宗旨,继续推动会务。其中以每年奖助清华、交大、台大及中央等四大学之数学硕士班在学研究生,每名奖助新台币每年六万元,嘉惠有志青年,成效较为显着。是则亦使立达宗旨,继续传承不辍,并让大同校友更感怀胡老校长奖掖后进之精神,奋勉不懈"。1992年无锡县堰桥中学(原胡氏中学),庆祝建校90周年(1902-1992)之际,专门介绍了胡敦复和他的父辈在无锡地区创办新学、兴修水利的业绩。1992年10月24日,在庆祝大同大学和大同中学建校80周年的纪念大会上,胡新南作为父辈兄弟直系后代的长兄,为了继承和发扬父辈的办学精神,特委托他在上海的代表宣布在大同中学设立以二万美元为本金的"胡氏兄弟奖学金"。奖励大同中学成绩优良的学生;在国际、全国、全市学科竞赛得奖学生;也包括卓有成效的教师和导师。1993年第一批奖学金已经颁发。
胡敦复(1886~1978),江苏无锡人,数学家、教育家,辛亥革命后中国第一所私立大学大同大学校长。
晚年的胡校长,力图在台湾和美国恢复大同大学,但始终未果。1978年12月1日,他带着"淡淡的遗憾",平静地离开了人世。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曾有人看见,他独自坐在正午的窗前,拿着一张学校创办初期教工合影的黑白照片,用手指摩挲了一遍又一遍。
*2、胡敦复,吴在渊合编.新中学教科书供初中用《几何》二册.上海:中华书局,1923.
*3、胡敦复,吴在渊合编.新中学教科书供高中用《几何学》一册.上海:中华书局,1925.
*4、胡敦复.教育部审定高级中学用《新中学几何学》一册.上海:中华书局,1935.
*5、波瑟耳着,胡敦复,范会国,顾澄译.大学丛书,交通大学丛书之一《积分方程式之导引》.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
*6、胡敦复,荣方舟.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平面几何学》.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7、胡敦复,荣方舟.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立体几何学》.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8、胡敦复.教育部审定中国初中教科书《英文宝库》第1-5册.上海:中国科学图书仪器公司,1947.<ref>[https://baike.so.com/doc/6016914-6229903.html 胡敦复]360搜索</ref>
==文献参考==
{{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