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彰化八堡圳

移除 10 位元組, 3 年前
八堡圳相關史事雜談
==八堡圳相關史事雜談==
[[File:八堡圳02.jpg|400px|缩略图|右|[https://mapio.net/pic/p-44257350/ 照片來自]]]
彰化平原在漢人尚未墾殖以前,住著二個平埔族群,那就是費佛郎族(Favorlang)及洪雅族(Hoanya),他們的農業生產採用輪耕休田制。漢人入侵墾殖後仍以平埔族的輪耕休田、陸稻耕作的農業經營方法。 (註1) 然而,隨著大量的移墾後,生口日繁,耕作方式及技術漸作調整,水稻耕作方式乃應運而生。
清代臺灣的土地開發及街莊的產生,跟水田化運動有很大關係。漢人在彰化平原進行水利建設,早期是興築規模較小,只能提供一地灌溉的「陂」,如周鐘瑄助築的「打廉莊陂」及「燕霧莊陂」。等到開發規模擴大之後,則由資本雄厚的業戶以獨資或合股的方式投資興建規模龐大的水圳。(註2) 從西元1710年至1735年在此25年間,彰化的耕地增加了一萬一千餘甲的土地,這些耕地的增加與水圳的開發有極密切的關連。
32,9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