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约翰·拉斯金

增加 4,027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约翰·拉斯金</big> ''' |- | File:F11f3a292df5e0fee6baa587…”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约翰·拉斯金</big> '''

|-

|
[[File:F11f3a292df5e0fee6baa5875c6034a85fdf7291.jpg|缩略图|居中|[https://baike.baidu.com/pic/%E8%92%99%E5%A5%87%C2%B7D%C2%B7%E8%B7%AF%E9%A3%9E/726966/1/a8014c086e061d95f662155f76f40ad162d9cab5?fr=lemma&ct=single 原图链接][https://baike.baidu.com/item/蒙奇•D•路飞/726966?fr=aladdin 来自百度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又译作约翰·罗斯金,1819~1900),拉斯金兴趣爱好广泛,他不仅是英国作家、艺术家、艺术评论家,还是哲学家、教师和业余的地质学家。1843年,他因《现代画家》(Modern Painters)一书而成名,书中他高度赞扬了威廉·特纳(J. M. W. Turner)的绘画创作,这以及其后的写作总计39卷,使他成为维多利亚时代艺术趣味的代言人。
=='''简介'''==
约翰·拉斯金1819年2月8日生于伦敦。他是一个独生子,其父亲是一位成功的苏格兰雪利酒商人。他的父母对他要求很严格,他们把所有的希望和理想都寄托在约翰·拉斯金身上。他的父亲一直鼓励他从事绘画和诗歌创作等相关工作,而他的母亲却希望他能做一名牧师。年少的他一般在家庭和基督教堂学习。每年夏天随父母游览名山大川,参观古代建筑和名画,培养了对自然和艺术的爱好。1836年进入牛津大学基督学院,1840年因病退学。此后两年在意大利养病,同时搜集资料从事著述。他深深地感受到科学发展的力量,尤其是对地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这一时期他开始研究艺术和建筑学,并加入了拉斐尔派。约翰·拉斯金1819年2月8日生于伦敦。他是一个独生子,其父亲是一位成功的苏格兰雪利酒商人。他的父母对他要求很[[严格]],他们把所有的希望和理想都寄托在约翰·拉斯金身上。他的父亲一直鼓励他从事绘画和诗歌创作等相关工作,而他的母亲却希望他能做一名牧师。年少的他一般在家庭和基督教堂学习。每年夏天随父母游览名山大川,参观古代建筑和名画,培养了对自然和艺术的爱好。
=='''评价'''==
作为工业设计思想的奠基者,拉斯金的思想是丰富而又庞杂的。他的思想集中在《建筑的七盏明灯》、《威尼斯之石》等著作中,而其中“哥特式的本质”被当做一种宣言。他认为艺术不能脱离生活,因此在探讨艺术问题的过程中,他总是密切注意社会的实际问题。他还批评社会的不平等现象,要求普及教育。后人对他思想的总结主要有:1、对机械化大工业生产的不安,对人性的关注使拉斯金对工业化问题持中肯态度。他认为工业和美术已经齐头并进了,如果没有工业也就没有美术。但是机械化的工业生产外形丑陋,使他特别关注公益,因为它是有人性基本特征所决定的。2、主张艺术要密切联系大众生活,倡导为人民的艺术设计。同时他还提出了设计的实用性目的,主张取消艺术和设计之间的差别,要求美学家从事产品设计。3、拉斯金的理论带有强烈的道德主义色彩,他关注艺术和技术相互作用的伦理方面,从道德主义立场批判资本主义社会。4、关注工业产品的艺术质量,热衷复兴哥特风格。拉斯金主张“回归自然”,要求观察显示和自然,并且把这种观察贯穿到自己的设计中去。拉斯金热衷于从哥特式风格中寻找出路,然而这种设计带有复古的色彩,同时又暗含了脱离大众的倾向。<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757860/1067RJdLe8f5fhzJhp-xGRdyBd178vQgibEDvxIl7PLuvxs6eK4br_Zc6O3Tl79B7utlaR99EClz8PQ-hqS0LK5QhA--zoPqjIji 约翰·拉斯金]百度</ref>
=='''参考文献'''==
41,22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