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于伶

增加 26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NoteTAInfobox person|T姓名 =zh: 于伶;zh-hans| 圖像 = [[File:于伶;zh-hant.jpg|缩略图|居中|[https: 于伶;|//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50227792&di=c7d14b167a74234e91919229199bf4dd&imgtype=jpg&er=1&src=zhhttp%3A%2F%2Fs16.sinaimg.cn%2Fmw690%2F001G16W9zy78Zp1egpN3f%26amp%3B690 原图链接][http: 于伶;zh-hans:于伶;zh-hant:于伶;//blog.sina.com.cn/s/blog_5b9cd1a50102wob4.html 来自 博客 的图片]]]}}
'''-{ }- 伶'''   ({{bd|1907年|2月23日|1997年|6月7日}})原名''' [[ 任锡圭''' ]] ,字''' 禹成''' ,笔名''' 尤兢''' ''' 叶富根''' 等等。[[江苏省]][[宜兴县]]人,[[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剧作家、戏剧活动家、导演、演员。<ref name=zgwhw>[http://www.chinaculture.org/gb/cn_zgwh/2004-06/28/content_50038.htm -{于}-伶(1907— ),中国文化网,2004-06-28]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408200038/http://www.chinaculture.org/gb/cn_zgwh/2004-06/28/content_50038.htm |date=2009-04-08 }}</ref><ref name=sina>[http://ent.sina.com.cn/m/c/2007-06-07/18251586716.shtml -{于}-伶同志百年诞辰 袁雪芬:他是我的启蒙老师,新浪,2007-06-07]</ref>
==生平==
 
1907年2月23日,-{于}-伶出生在[[江苏省]][[宜兴县]]的一个书香门第。在[[苏州]]的[[江苏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时,他参加了苏州学生的话剧演出,由此开始了戏剧活动。1930年,-{于}-伶考入[[北平大学]]法学院,因为国困民艰,他一连写出3个独幕剧,以抒发激愤,自此走上剧作之路。<ref name=zgwhw/>
1934年4月,-{于}-伶调至[[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工作,在[[夏衍]]领导下,分管“剧联”等各个组织的联系工作。同年,上海无名剧人协会成立,-{于}-伶为负责人之一。为了纪念[[一·二八事变|一·二八抗战]]两周年,纪念[[国际劳动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和支援美亚绸厂工人罢工,协会举办了3次公演。同年7月,协会遭军警破坏。<ref name=zgwhw/>
1934年冬,在-{于}-伶的主持之下,“左翼剧联”总结了前一段时间的经验教训,认为应发动建立剧场艺术的运动。所以1935年春,上海业余剧人协会成立,演出中外名 ,扩大话剧影响,从而使左翼戏剧运动实现了战略转移。从1934年4月到1936年底,-{于}-伶除了忙于组织工作外,还撰写了《夏夜曲》、《回声》、《蹄下》、《汉奸的子孙》([[章泯]]、[[洪深]]、[[张庚]]集体创作,-{于}-伶执笔)、《撤退,赵家庄》([[ 西苓]]、章泯、[[凌鹤]]、夏衍集体创作,-{于}-伶执笔)、《神秘太太》等11个独幕剧,以宣传抗日救亡,揭露妥协投降。<ref name=zgwhw/>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发生后,中国剧作者协会决定集体创作剧本《保卫芦沟桥》,-{于}-伶参加了该剧本的写作,并且担任演出委员会主任兼舞台监督。该剧于1937年8月7日在[[上海]][[蓬莱大戏院]]上演。8月13日,日军在上海发动[[八一三事变]],上海戏剧界救亡协会在-{于}-伶等人的主持之下,动员上海的戏剧及电影工作者,组成13个救亡演剧队,宣传抗日。<ref name=zgwhw/>
自《女子公寓》起,他改用“-{于}-伶”作为笔名。与之前以“尤兢”作为笔名发表的剧本相比,其剧作水平有很大提高,并且开始自哲理角度探索人生观。<ref name=zgwhw/>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于}-伶与部分同事于3月奉命转移至[[香港]],在[[廖承志]]、[[夏衍]]支持下,与[[司徒慧敏]]等人成立了旅港剧人协会,成员有[[金山 (演 )|金山]]、[[王莹]]、[[蓝马]]等等。旅港剧人协会在被称为“话剧不毛之地”的[[香港]]赢得了许多观众。<ref name=zgwhw/>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许多文化人逃离香港,-{于}-伶在1942年抵达[[桂林]]。1942年7月,-{于}-伶在桂林写出《长夜行》,此后调往[[重庆]]。 1943年,-{于}-伶、夏衍、宋之的、金山等人成立了民间职业剧团“中国艺术剧社”,成为[[抗日战争]]后期重庆戏剧活动的中心。该时期,-{于}-伶还写出了《杏花春雨江南》、《心狱》等剧,并且同夏衍、宋之的合写了反映中国话剧史的《戏剧春秋》。<ref name=zgwhw/>
1997年6月7日,-{于}-伶在上海逝世,享年91岁。<ref name=sina/>
== 作=='''专 '''
*瓦刀(戏剧),北平大众文艺社,1932年
*夜光杯(戏剧),上海一般书店,1937年
*长夜行(戏剧),桂林远方书店,1942年
*杏花春雨江南(戏剧),美学出版社,1943年
*草木皆兵(戏剧,与[[夏衍]]、[[宋之的]]合 ),未林出版社,1944年
*心狱(戏剧,又名《鸟夜蹄》),未林出版社,1944年
*戏剧春秋(戏剧,与夏衍、宋之的合 ),未林出版社,1946年
*清流万里(戏剧,又名《文化春秋》),新群出版社,1947年
*-{于}-伶剧作选(戏剧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
*聂耳(电影文学剧本,与[[孟波]]、[[郑君里]]合 ),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年
*七月流火(戏剧),戏剧出版社,1963年
*-{于}-伶剧作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
*欢笑与沉思(散文集),人民日报出版社,1988年
'''译 '''*亚非诺干诺夫 ,尤兢译,西班牙万岁 西班牙A!,生活书局,1937年<ref>[http://www.chinawriter.com.cn/xdzj/146.shtml -{于}-伶 (1907.2.23—),中国作家网,于2013-09-02查阅]</ref> ==参考文献=={{reflist}}
{{Authority control}}==相关资料==
{{中国近现代文学}}
[[Category:任姓]]
[[Category:宜兴人]]
 
==参考资料==
17,89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