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95
次編輯
變更
房遗爱谋反案
,创建页面,内容为“"房遗爱谋反"事件指房遗爱(房玄龄次子)和妻子高阳公主(太宗第十七女)阴谋发动的宫廷政变。高宗派长孙无忌审理此案,长孙…”
"房遗爱谋反"事件指房遗爱(房玄龄次子)和妻子高阳公主(太宗第十七女)阴谋发动的宫廷政变。高宗派长孙无忌审理此案,长孙无忌借此机会将吴王李恪也牵连进来,李元景、李恪、房遗爱、高阳公主、薛万彻、柴令武、巴陵公主等全部被杀。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房遗爱谋反案
人物
房遗爱(房玄龄次子)
事件
发动宫廷政变
审案人
高宗派长孙无忌审理此案
目录
1事件概述
2事件梗概
3相关史料
折叠编辑本段事件概述
"房遗爱谋反"事件指房遗爱(房玄龄次子)和妻子高阳公主 (太宗第十七女)阴谋发动的宫廷政变。高阳公主骄傲专横,曾与著名僧人辩机(玄奘高徒)私通,事发后,辩机被腰斩而死,高阳公主也受到太宗的责骂,并不许再进宫,高阳公主一直心中不平。高宗即位以后,高阳公主、房遗爱便联络与高宗不和的薛万彻(娶高祖第十五女丹阳公主) 、柴令武(驸马、霍国公柴绍的次子,娶太宗第七女巴陵公主 ),打算发动政变,废掉高宗,拥立荆王李元景(高祖的第六子,太宗的六弟)为帝,但是事不机密,计划被泄露,一干人都被逮捕。高宗派长孙无忌审理此案,长孙无忌借此机会将吴王李恪也牵连进来,李元景、李恪、房遗爱、高阳公主、薛万彻、柴令武、巴陵公主等全部被杀。
折叠编辑本段事件梗概
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有名的英主,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时人和后世无不称道有加。然而,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再英武的帝王,也有自己的难处,太宗在位期间,久久陷于废立太子的烦恼。
太宗皇后长孙氏生有三子,长子李承乾,八岁时被立为太子;四子李泰,封魏王;九子李治,封晋王。太子李承乾长大后,放荡不羁,经常做些荒唐无耻的事。侍从官于志宁、张玄素等经常规谏,但李承乾不但毫不悔改,还派遣亲信纥干承基去刺杀于志宁。幸好纥干承基一时良心发现,不忍下手,于志宁才逃过一难。而四子魏王李泰多才多艺,深深得太宗喜爱,两个儿子一比照,高低立分,太宗便起了废立之心。
李承乾知道后,大为恐慌,便勾结汉王李元昌(唐太宗的七弟)、陈国公侯君集、驸马都尉杜荷(蔡国公杜如晦之子)等人,预谋发动宫廷政变,夺取皇位。刚好此时太宗第五子、齐州都督齐王李佑杀掉了李世民派去辅佐他的权万纪,起兵作乱想争夺皇位。英国公徐世绩前往征缴,李佑兵败被俘,李世民将他赐死于内省。李佑造反一事牵连出太子李承乾的亲信纥干承基(他是侯君集的女婿,也是齐王推荐给太子的),纥干承基为了求生,主动揭发了太子一伙的阴谋,这次计划中的政变因而胎死腹中。太子李承乾被废为庶人,李元昌、侯君集等参与者均被处死。
这时候,魏王李泰开始谋求太子位,太宗也有此意。但李泰为人张扬,不知道收敛,引起国舅长孙无忌、宰相褚遂良等重臣的不满。这些重臣提醒太宗说,若要立李泰为太子,就必须先杀掉第九子李治,否则日后必然会引发夺位之争。而朝臣均主张立李治为太子,太宗认为九子李治"懦,恐不能守社稷",心中犹豫不决,烦恼不堪下,竟然有一次抽刀欲自刺,幸好被长孙无忌等人抱住,夺下了佩刀。最终,太宗还是立第九子李治为太子,将废太子李承乾徙往象州(后封为衡山郡王),降魏王李泰为东莱郡王,徙往濮州软禁,以消除隐患。
李治性格柔弱,太宗一直不能放心,随时都要教诲他,李治吃饭时,太宗说:"你知道耕种的艰难,你就常常有饭吃。"李治骑马时,太宗说:"你知道马的劳逸,不用尽它的气力,你就常常能骑它。"李治乘船时,太宗则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犹水,君犹舟,不可不慎。"太宗临终前,将太子郑重托付给长孙无忌、褚遂良,要求二人"尽诚辅佐","永保宗社"。太子李治即位为唐高宗后。长孙无忌以元舅身份辅政,但很快就露出了种种弄权的迹象,甚至不惜制造冤案以铲除异己,吴王李恪便是其中的牺牲品。
吴王李恪为太宗第三子,杨妃(隋朝公主)所生,英俊不凡,文武全才。太宗生前很喜欢李恪,常称其"类己",一度打算立其为太子。长孙无忌因为是长孙皇后的兄长,"固争,以为不可"。太宗知道长孙无忌的真实心意,他立即反对是因为吴王不是长孙皇后所生。然而,太宗到了晚年,当时健在的开国功臣已经不多。长孙无忌兼有开国功臣和皇亲国戚的双重身份,威权日隆,已经有左右朝政之势。像太宗这样雄才大略的皇帝,都无法摆脱当时局势和环境的控制,在立太子这样的大事上,虽然没有被后宫所干扰,却不得不遵从重臣的意见。所谓"形势比人强"就是这个道理,这也是相当值得深思的历史现象。
虽然太宗最后按长孙无忌的意愿立晋王李治为太子,但吴王李恪"名望素高,甚为物情所向"(《旧唐书·卷七十六·吴王恪传》),长孙无忌"深所忌嫉",为他立即利用"房遗爱谋反"事件诬陷吴王李恪参与谋反奠定了基础。
唐太宗李世民的十七女高阳公主嫁给了房玄龄的次子右卫将军房遗爱。房玄龄去世以后,长子房遗直继承了梁国公爵位和财产。高阳公主觉得这对房遗爱不公平,于是多次找房遗直理论。李世民得知以后就训斥了高阳公主。时过不久,皇宫里失窃,卫率抓到了一个窃贼,并在赃物里找到了一个宝枕。审讯之后,窃贼承认宝枕是从辩机和尚那里偷来的,而进一步调查发现辩机和尚的这个宝枕来自于高阳公主。李世民得知公主私通和尚,很是生气,就处死了辩机和尚。经过这些事情,高阳公主对李世民怀恨在心。李世民去世的时候,高阳公主都没有落泪。
李世民死后,唐高宗李治继位。高阳公主见李治比较软弱,于是和房遗爱商议,一旦天下有变,就起兵造反,拥立荆王李元景为皇帝(房遗爱之弟房遗则娶了李元景的女儿)。但是很快消息就泄露了,被长孙无忌得知。长孙无忌于是让房遗爱和高阳公主下狱并判处死刑。参与他们计划的人,包括荆王李元景(唐太宗的六弟),驸马都尉柴令武(唐太宗的外甥、霍国公柴绍的次子),巴陵公主(唐太宗的七女,柴令武之妻),武安郡公薛万彻(右武卫将军、驸马都尉)等人,皆被处死。薛万彻为唐初名将,曾率军击败窦建德、刘黑闼、突厥、薛延陀、高句丽、吐谷浑等敌人,死前大喊:"薛万彻大健儿,留为国家效死力固好,岂得坐房遗爱杀之乎!"随后引颈就戮。刽子手惊,第一刀没砍准,薛万彻大吼:"何不加力!",连砍三刀才斩下首级。
长孙无忌趁机清除政敌。由于房玄龄在世时是长孙无忌的竞争对手,长孙无忌趁机清算了他的后人。房遗爱被处死后,其兄梁国公汴州刺史房遗直、三弟朝散大夫房遗则、四弟谷州刺史房遗义都被流放。被唐太宗誉为"英果类我"的吴王李恪也被冤杀,李恪临死前大骂长孙无忌"窃弄威权,构害良善"。和李恪同父母的唐太宗六子蜀王李愔被流放到巴州,贬为庶人(后改封为涪陵郡王,客死巴州)。唐高祖李渊的侄子,战功卓著的江夏郡王李道宗(太常卿、礼部尚书、特进)也被流放到象州,并在途中病死。后世史学家多认为,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嫉贤妒能,"衔不协之素,致千载之冤"(《旧唐书·卷六十·江夏王道宗传》)。和房遗爱交往比较多的宰相宇文节(侍中、太子詹事)、安国公执失思力(驸马都尉、左骁卫大将军)、谯国公柴哲威(安西都护)、尚书奉御薛万备等全部被流放。
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清除政敌的举动对唐朝高层产生了重大影响,牵连了太多的宗室成员。皇亲国戚里堪用的人才如李恪、李道宗、薛万彻、执失思力等人皆没逃脱牵连,以至于后来武则天上台开始残害李唐宗室的时候,已经没有人能站出来阻止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自己也最终被武则天清洗。
折叠编辑本段相关史料
折叠史料一
《新唐书列传第八 诸帝公主》
合浦公主,始封高阳。下嫁房玄龄子遗爱。主,帝所爱,故礼异它婿。主负所爱而骄。房遗直以嫡当拜银青光禄大夫,让弟遗爱,帝不许。玄龄卒,主导遗爱异赀,既而反谮之,遗直自言,帝痛让主,乃免。自是稍疏外,主怏怏。会御史劾盗,得浮屠辩机金宝神枕,自言主所赐。初,浮屠庐主之封地,会主与遗爱猎,见而悦之,具帐其庐,与之乱,更以二女子从遗爱,私饷亿计。至是,浮屠殊死,杀奴婢十余。主益望,帝崩无哀容。又浮屠智勖迎占祸福,惠弘能视鬼,道士李晃高医,皆私侍主。主使掖廷令陈玄运伺宫省禨祥,步星次。永徽中,与遗爱谋反,赐死。显庆时追赠。
折叠史料二
《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九卷节选
三年(壬子,公元652年)
散骑常侍房遗爱尚太宗女高阳公主,公主骄恣甚,房玄龄薨,公主教遗爱与兄遗直异财,既而反谮遗直。遗直自言,太宗深责让主,由是宠衰;主怏怏不悦。会御史劾盗,得浮屠辩机宝枕,云主所赐。主与辩机私通,饷遗亿计,更以二女子侍遗爱。太宗怒,腰斩辩机,杀奴婢十馀人;主益怨望,太宗崩,无戚容。上即位,主又令遗爱与遗直更相讼,遗爱坐出为房州刺史,遗直为隰州刺史。又,浮屠智勖等数人私侍主,主使掖庭令陈玄运伺宫省祥。
先是,驸马都尉薛万彻坐事除名,徙宁州刺史,入朝,与遗爱款昵,对遗爱有怨望语,且曰:"今虽病足,坐置京师,鼠辈犹不敢动。"因与遗爱谋,"若国家有变,当奉司徒荆王元景为主。"元景女适遗爱弟遗则,由是与遗爱往来。元景尝自言,梦手把日月。驸马都尉柴令武,绍之子也,尚巴陵公主,除卫州刺史,托以主疾留京师求医,因与遗爱谋议相结。高阳公主谋黜遗直,夺其封爵,使人诬告遗直无礼于己。遗直亦言遗爱及主罪,云:"罪盈恶稔,恐累臣私门。"上令长孙无忌鞫之,更获遗爱及主反状。
司空、安州都督吴王恪母,隋炀帝女也。恪有文武才,太宗常以为类己,欲立为太子,无忌固争而止,由是与无忌相恶,恪名望素高,为物情所向,无忌深忌之,欲因事诛恪以绝众望。遗爱知之,因言与恪同谋,冀如纥士承基得免死。
折叠史料三
四年(癸丑、653)
春,二月,甲申,诏遗爱、万彻、令武皆斩,元景、恪、高阳、巴陵公主并赐自尽。上泣谓侍臣曰:"荆王,朕之叔父,吴王,朕兄,欲丐其死,可乎?"兵部尚书崔敦礼以为不可,乃杀之。万彻临刑大言曰:"薛万彻大健儿,留为国家效死力,岂不佳,乃坐房遗爱杀之乎!"吴王恪且死,骂曰:"长孙无忌窃弄威权,构害良善,宗社有灵,当灭族不久!"
乙酉,侍中兼太子詹事宇文节,特进、太常卿江夏王道宗、左骁卫大将军驸马都尉执失思力并坐与房遗爱交通,流岭表。节与遗爱亲善,及遗爱下狱,节颇左右之。江夏王道宗素与长孙无忌、褚遂良不协,故皆得罪。戊子,废恪母弟蜀王为庶人,置巴州;房遗直贬春州铜陵尉,万彻弟万备流交州。罢房玄龄配飨。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房遗爱谋反案
人物
房遗爱(房玄龄次子)
事件
发动宫廷政变
审案人
高宗派长孙无忌审理此案
目录
1事件概述
2事件梗概
3相关史料
折叠编辑本段事件概述
"房遗爱谋反"事件指房遗爱(房玄龄次子)和妻子高阳公主 (太宗第十七女)阴谋发动的宫廷政变。高阳公主骄傲专横,曾与著名僧人辩机(玄奘高徒)私通,事发后,辩机被腰斩而死,高阳公主也受到太宗的责骂,并不许再进宫,高阳公主一直心中不平。高宗即位以后,高阳公主、房遗爱便联络与高宗不和的薛万彻(娶高祖第十五女丹阳公主) 、柴令武(驸马、霍国公柴绍的次子,娶太宗第七女巴陵公主 ),打算发动政变,废掉高宗,拥立荆王李元景(高祖的第六子,太宗的六弟)为帝,但是事不机密,计划被泄露,一干人都被逮捕。高宗派长孙无忌审理此案,长孙无忌借此机会将吴王李恪也牵连进来,李元景、李恪、房遗爱、高阳公主、薛万彻、柴令武、巴陵公主等全部被杀。
折叠编辑本段事件梗概
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有名的英主,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时人和后世无不称道有加。然而,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再英武的帝王,也有自己的难处,太宗在位期间,久久陷于废立太子的烦恼。
太宗皇后长孙氏生有三子,长子李承乾,八岁时被立为太子;四子李泰,封魏王;九子李治,封晋王。太子李承乾长大后,放荡不羁,经常做些荒唐无耻的事。侍从官于志宁、张玄素等经常规谏,但李承乾不但毫不悔改,还派遣亲信纥干承基去刺杀于志宁。幸好纥干承基一时良心发现,不忍下手,于志宁才逃过一难。而四子魏王李泰多才多艺,深深得太宗喜爱,两个儿子一比照,高低立分,太宗便起了废立之心。
李承乾知道后,大为恐慌,便勾结汉王李元昌(唐太宗的七弟)、陈国公侯君集、驸马都尉杜荷(蔡国公杜如晦之子)等人,预谋发动宫廷政变,夺取皇位。刚好此时太宗第五子、齐州都督齐王李佑杀掉了李世民派去辅佐他的权万纪,起兵作乱想争夺皇位。英国公徐世绩前往征缴,李佑兵败被俘,李世民将他赐死于内省。李佑造反一事牵连出太子李承乾的亲信纥干承基(他是侯君集的女婿,也是齐王推荐给太子的),纥干承基为了求生,主动揭发了太子一伙的阴谋,这次计划中的政变因而胎死腹中。太子李承乾被废为庶人,李元昌、侯君集等参与者均被处死。
这时候,魏王李泰开始谋求太子位,太宗也有此意。但李泰为人张扬,不知道收敛,引起国舅长孙无忌、宰相褚遂良等重臣的不满。这些重臣提醒太宗说,若要立李泰为太子,就必须先杀掉第九子李治,否则日后必然会引发夺位之争。而朝臣均主张立李治为太子,太宗认为九子李治"懦,恐不能守社稷",心中犹豫不决,烦恼不堪下,竟然有一次抽刀欲自刺,幸好被长孙无忌等人抱住,夺下了佩刀。最终,太宗还是立第九子李治为太子,将废太子李承乾徙往象州(后封为衡山郡王),降魏王李泰为东莱郡王,徙往濮州软禁,以消除隐患。
李治性格柔弱,太宗一直不能放心,随时都要教诲他,李治吃饭时,太宗说:"你知道耕种的艰难,你就常常有饭吃。"李治骑马时,太宗说:"你知道马的劳逸,不用尽它的气力,你就常常能骑它。"李治乘船时,太宗则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犹水,君犹舟,不可不慎。"太宗临终前,将太子郑重托付给长孙无忌、褚遂良,要求二人"尽诚辅佐","永保宗社"。太子李治即位为唐高宗后。长孙无忌以元舅身份辅政,但很快就露出了种种弄权的迹象,甚至不惜制造冤案以铲除异己,吴王李恪便是其中的牺牲品。
吴王李恪为太宗第三子,杨妃(隋朝公主)所生,英俊不凡,文武全才。太宗生前很喜欢李恪,常称其"类己",一度打算立其为太子。长孙无忌因为是长孙皇后的兄长,"固争,以为不可"。太宗知道长孙无忌的真实心意,他立即反对是因为吴王不是长孙皇后所生。然而,太宗到了晚年,当时健在的开国功臣已经不多。长孙无忌兼有开国功臣和皇亲国戚的双重身份,威权日隆,已经有左右朝政之势。像太宗这样雄才大略的皇帝,都无法摆脱当时局势和环境的控制,在立太子这样的大事上,虽然没有被后宫所干扰,却不得不遵从重臣的意见。所谓"形势比人强"就是这个道理,这也是相当值得深思的历史现象。
虽然太宗最后按长孙无忌的意愿立晋王李治为太子,但吴王李恪"名望素高,甚为物情所向"(《旧唐书·卷七十六·吴王恪传》),长孙无忌"深所忌嫉",为他立即利用"房遗爱谋反"事件诬陷吴王李恪参与谋反奠定了基础。
唐太宗李世民的十七女高阳公主嫁给了房玄龄的次子右卫将军房遗爱。房玄龄去世以后,长子房遗直继承了梁国公爵位和财产。高阳公主觉得这对房遗爱不公平,于是多次找房遗直理论。李世民得知以后就训斥了高阳公主。时过不久,皇宫里失窃,卫率抓到了一个窃贼,并在赃物里找到了一个宝枕。审讯之后,窃贼承认宝枕是从辩机和尚那里偷来的,而进一步调查发现辩机和尚的这个宝枕来自于高阳公主。李世民得知公主私通和尚,很是生气,就处死了辩机和尚。经过这些事情,高阳公主对李世民怀恨在心。李世民去世的时候,高阳公主都没有落泪。
李世民死后,唐高宗李治继位。高阳公主见李治比较软弱,于是和房遗爱商议,一旦天下有变,就起兵造反,拥立荆王李元景为皇帝(房遗爱之弟房遗则娶了李元景的女儿)。但是很快消息就泄露了,被长孙无忌得知。长孙无忌于是让房遗爱和高阳公主下狱并判处死刑。参与他们计划的人,包括荆王李元景(唐太宗的六弟),驸马都尉柴令武(唐太宗的外甥、霍国公柴绍的次子),巴陵公主(唐太宗的七女,柴令武之妻),武安郡公薛万彻(右武卫将军、驸马都尉)等人,皆被处死。薛万彻为唐初名将,曾率军击败窦建德、刘黑闼、突厥、薛延陀、高句丽、吐谷浑等敌人,死前大喊:"薛万彻大健儿,留为国家效死力固好,岂得坐房遗爱杀之乎!"随后引颈就戮。刽子手惊,第一刀没砍准,薛万彻大吼:"何不加力!",连砍三刀才斩下首级。
长孙无忌趁机清除政敌。由于房玄龄在世时是长孙无忌的竞争对手,长孙无忌趁机清算了他的后人。房遗爱被处死后,其兄梁国公汴州刺史房遗直、三弟朝散大夫房遗则、四弟谷州刺史房遗义都被流放。被唐太宗誉为"英果类我"的吴王李恪也被冤杀,李恪临死前大骂长孙无忌"窃弄威权,构害良善"。和李恪同父母的唐太宗六子蜀王李愔被流放到巴州,贬为庶人(后改封为涪陵郡王,客死巴州)。唐高祖李渊的侄子,战功卓著的江夏郡王李道宗(太常卿、礼部尚书、特进)也被流放到象州,并在途中病死。后世史学家多认为,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嫉贤妒能,"衔不协之素,致千载之冤"(《旧唐书·卷六十·江夏王道宗传》)。和房遗爱交往比较多的宰相宇文节(侍中、太子詹事)、安国公执失思力(驸马都尉、左骁卫大将军)、谯国公柴哲威(安西都护)、尚书奉御薛万备等全部被流放。
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清除政敌的举动对唐朝高层产生了重大影响,牵连了太多的宗室成员。皇亲国戚里堪用的人才如李恪、李道宗、薛万彻、执失思力等人皆没逃脱牵连,以至于后来武则天上台开始残害李唐宗室的时候,已经没有人能站出来阻止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自己也最终被武则天清洗。
折叠编辑本段相关史料
折叠史料一
《新唐书列传第八 诸帝公主》
合浦公主,始封高阳。下嫁房玄龄子遗爱。主,帝所爱,故礼异它婿。主负所爱而骄。房遗直以嫡当拜银青光禄大夫,让弟遗爱,帝不许。玄龄卒,主导遗爱异赀,既而反谮之,遗直自言,帝痛让主,乃免。自是稍疏外,主怏怏。会御史劾盗,得浮屠辩机金宝神枕,自言主所赐。初,浮屠庐主之封地,会主与遗爱猎,见而悦之,具帐其庐,与之乱,更以二女子从遗爱,私饷亿计。至是,浮屠殊死,杀奴婢十余。主益望,帝崩无哀容。又浮屠智勖迎占祸福,惠弘能视鬼,道士李晃高医,皆私侍主。主使掖廷令陈玄运伺宫省禨祥,步星次。永徽中,与遗爱谋反,赐死。显庆时追赠。
折叠史料二
《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九卷节选
三年(壬子,公元652年)
散骑常侍房遗爱尚太宗女高阳公主,公主骄恣甚,房玄龄薨,公主教遗爱与兄遗直异财,既而反谮遗直。遗直自言,太宗深责让主,由是宠衰;主怏怏不悦。会御史劾盗,得浮屠辩机宝枕,云主所赐。主与辩机私通,饷遗亿计,更以二女子侍遗爱。太宗怒,腰斩辩机,杀奴婢十馀人;主益怨望,太宗崩,无戚容。上即位,主又令遗爱与遗直更相讼,遗爱坐出为房州刺史,遗直为隰州刺史。又,浮屠智勖等数人私侍主,主使掖庭令陈玄运伺宫省祥。
先是,驸马都尉薛万彻坐事除名,徙宁州刺史,入朝,与遗爱款昵,对遗爱有怨望语,且曰:"今虽病足,坐置京师,鼠辈犹不敢动。"因与遗爱谋,"若国家有变,当奉司徒荆王元景为主。"元景女适遗爱弟遗则,由是与遗爱往来。元景尝自言,梦手把日月。驸马都尉柴令武,绍之子也,尚巴陵公主,除卫州刺史,托以主疾留京师求医,因与遗爱谋议相结。高阳公主谋黜遗直,夺其封爵,使人诬告遗直无礼于己。遗直亦言遗爱及主罪,云:"罪盈恶稔,恐累臣私门。"上令长孙无忌鞫之,更获遗爱及主反状。
司空、安州都督吴王恪母,隋炀帝女也。恪有文武才,太宗常以为类己,欲立为太子,无忌固争而止,由是与无忌相恶,恪名望素高,为物情所向,无忌深忌之,欲因事诛恪以绝众望。遗爱知之,因言与恪同谋,冀如纥士承基得免死。
折叠史料三
四年(癸丑、653)
春,二月,甲申,诏遗爱、万彻、令武皆斩,元景、恪、高阳、巴陵公主并赐自尽。上泣谓侍臣曰:"荆王,朕之叔父,吴王,朕兄,欲丐其死,可乎?"兵部尚书崔敦礼以为不可,乃杀之。万彻临刑大言曰:"薛万彻大健儿,留为国家效死力,岂不佳,乃坐房遗爱杀之乎!"吴王恪且死,骂曰:"长孙无忌窃弄威权,构害良善,宗社有灵,当灭族不久!"
乙酉,侍中兼太子詹事宇文节,特进、太常卿江夏王道宗、左骁卫大将军驸马都尉执失思力并坐与房遗爱交通,流岭表。节与遗爱亲善,及遗爱下狱,节颇左右之。江夏王道宗素与长孙无忌、褚遂良不协,故皆得罪。戊子,废恪母弟蜀王为庶人,置巴州;房遗直贬春州铜陵尉,万彻弟万备流交州。罢房玄龄配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