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孫策

增加 2,901 位元組, 5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孙策'''({{bd|175年||200年||S孙}}),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人,是东汉末期和三国时…”
'''孙策'''({{bd|175年||200年||S孙}}),[[表字|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人,是[[东汉]]末期和[[三国时期]]的[[军事家]]。他是[[孙坚]]之长子,[[孙权]]之兄。

==生平==
孙策17岁丧父([[191年]]其父[[孫堅]]於荊州中黃祖埋伏身亡),轉而率領父親舊部投靠壽春的[[袁術]](袁術於[[190年]]在討伐董卓時便與孫策父孫堅友好),為了據有部隊與領地繼而為父報仇,多次幫助在袁術答應下幫助作戰,但袁術多次反悔,最後終率領父親舊部渡江東,脫離袁術。为了积蓄力量[[东山再起]],孙策四处结交豪杰,先后与[[周瑜]]、[[张纮]]等相识。[[197年]],孙策终于建立起了自己的武装力量和根据地,得到了其他[[军阀]]和东汉朝廷的认可。

孫策由於平易近人,世人稱其為「孫郎」(稱周瑜為周郎)。195年與劉繇對戰時,遭遇從山東前來拜見劉繇並任其斥候的[[太史慈]],當時,太史慈一人面對孫策13騎,太史、孫二人單挑,孫策搶奪太史慈的手戟,太史慈搶走孫策的頭盔。後來,降服太史慈後,太史慈要求孫策給他60天,單人前往招降其他勢力,群臣皆曰不可相信才剛投效的太史慈,孫策獨排眾議,相信太史慈,60天後,太史慈果然招降其他勢力歸來。

[[198年]],东汉朝廷封孙策为[[吴侯]],拜[[讨逆将军]]。

[[199年]],孙策率军大败宿敌[[黄祖]],为父报仇。孙策在给朝廷的奏折中说:“臣身跨马阵,手击急鼓,以齐战势。吏士奋激,踊跃百倍。心精意果,各竞用命。越渡重堑,迅疾若飞。火飞上风,兵激烟下,弓弩齐发,流矢雨集。可谓惊心动魄”。可见战况之激烈。[[曹操]]在收到战况汇报后感叹:“狮儿难与争锋也”。《[[三国志]]·孙策传》称孙策:“为人美姿颜,好笑语,性阔达听受,善于用人。是以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

孙策之所以能够占据江东,为后来的[[东吴]]立国打下基础,除了他骁勇善战和谋略出众外,还跟他礼贤下士,善于使用人才大有关系。

孙策很喜欢轻骑外出狩猎。《三国志》记载曹操的谋士[[郭嘉]]曾说过:“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后果然于[[200年]]4月,在外出狩猎时被旧仇[[許貢]]的部下行刺而死。孫權稱帝後,追謚為“長沙桓王”。孫策死前,召孫權來病榻前。說:「任用江東人才,在軍陣之間與天下群雄一爭雌雄,卿不如我﹔但拔擢賢能,使他們各盡心力,保全江東,我不如卿」
13,36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