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国史研究

增加 108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中国史研究'''》是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办的中国古代史领域的专业学术期刊。
据2018年10月 [[ 期刊 ]] 官网显示,《中国史研究》编辑委员会有27名委员。
据2018年11月9日 [[ 中国知网 ]] 显示,《中国史研究》共出版文献1959篇、总被下载525186次、总被引15175次、(2018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891、(2018版)综合影响因子<ref>[https://www.sohu.com/a/238079108_100138206 重磅!2018年影响因子发布丨附完整名单],搜狐,2018-06-27 </ref>为0.591。
==历史沿革==
1982年起,《中国史研究》开始实行三级审稿制度。
1994年以后,成立中国史研究杂志社以获得出版权与完全自主 [[ 管理 ]] 权;当期稿件编发由轮流坐庄制改为专人负责制;栏目设计编排由专题为主改为断代为主;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编辑流程;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简称电子杂志社)签订 [[ 合作 ]] 出版协议。
2000年开始,实行 [[ 专家 ]] 匿名审稿制度。
2013年起,《中国史研究》接受国家社科 [[ 基金 ]] 资助。
2014年12月,正式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2016年,《中国史研究》启用采编平台。
《中国史研究》发表中国古代史方面的 [[ 研究 ]][[ 论文]]<ref>[https://www.sohu.com/a/347315873_490529 如何撰写研究论文的方法部分],搜狐,2019-10-16</ref>、读史札记和书评;主要有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等栏目。
==人员编制==
==社会交流==
1996年春,《中国史研究》与《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世界历史》、《当代中国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共六家史学期刊 [[ 编辑部 ]] (第二年《史学理论研究》加入,增至七家),成立了“七刊史学图书评论联合工作小组”,定期聚会交流学术动态、史学图书出版情况及各刊书评编发经验。
截至2009年9月,《中国史研究》已 [[ 版123 版]]123 期,发表专题论文和学术评论1770多篇,读史札记600余篇,刊发文章总字数约3200万字。据2018年11月9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国史研究》共出版文献1959篇。
《中国史研究》曾刊发了《一桩学术公案的真相——评余英时[〈十批判书〉与〈先秦诸子系年〉互校记]》、《健笔破旧蹊 鸿篇开新局——评十卷本〈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等书评,被“七刊史学图书评论联合 [[ 工作 ]] 小组”编入《史学新书评》系列,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中国史研究》1979年第1期即创刊号上 [[ 发表 ]] 了署名本刊评论员《批判封建主义,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不懈》的文章。在《中国史研究》1979年第1期至第4期上,发表了十余篇批判封建主义的文章,内容涵盖皇权主义、平均主义、儒家思想与封建政治关系、封建文化专制主义、封建特权、封建社会中的阶级关系、封建社会发展动力等内容。
《中国史研究》1981年发表美国 [[ 学者 ]] 费维恺《宋代以来的中国政府与中国经济》一文。从1985年开始,《中国史研究》每年都用一定篇幅刊载包括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加拿大、 [[ 俄罗斯 ]] 、英国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学者的专题论文或专文介绍某一领域的研究状况,涉及的内容包括青铜器纹、出土简帛、敦煌文书、徽州文书、中国古代身份制、中国古代法制、传统社会组织、晋侯世系、战国末期秦的家族类型、汉代官制、汉代乡里制度、 [[ 宋代 ]] 历史、明清之际知识群体、明清时期耶稣会士以及中国古代思想史和史学史。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史研究》就历史唯物主义与现代 [[ 自然科学 ]] 方法论、历史思维的特点与新技术革命的挑战、现代自然科学方法论在历史研究中的运用,组织学者进行讨论。以后,又刊发历史认识论、历史发展规律、历史发展动因、传统史学研究方法和概念在现代历史研究中的意义、跨学科研究中的方法论等方面的论文,编辑出版《系统论与历史研究》和《历史研究与现代自然科学方法论》两本论文集。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史研究》刊登的论文,由社会史扩及环境史、妇女史、灾害史,发表的论文涉及商代家族亲属关系、秦汉家庭结构、汉代自然灾害、秦汉时期环境保护措施、战国秦汉社会风气、唐代的生育观念和婚姻心理、清代人口问题和 [[ 婚姻 ]] 状况、 [[ 清代 ]] 男女生育行为、闽台家族社会与民间信仰、不同历史时期女性社会地位等。
对少数民族历史,《中国史研究》发表的相关研究成果包括历史上 [[ 少数民族 ]] 建立的地方政权、西藏领主占有制、古代彝族土地所有制形态和史官制度、岭南少数民族的婚俗文化以及西域都护府设置后西域地区的阶级关系。
《中国史研究》刊登了对孟森、陈垣、吕思勉、郭沫若、侯外庐、吕振羽、顾颉刚、汤用彤、尚钺、齐思和、郑天挺、尹达、谭其骧等史学家的学术 [[ 道路 ]] 和学术思想的研究论文。
1999年,《中国史研究》连续刊发了对半个 [[ 世纪 ]] 以来中国历史学、 [[ 考古学 ]] 、古代思想史、社会史研究的研究论文,对五十年来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进行了总结。
==收录情况==
《中国史研究》入选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是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7—2018)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 北京大学 ]]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1992年版、1996年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
==影响因子==
据2018年11月9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国史研究》总被 [[ 载525186 载]]525186 次、总被引15175次、(2018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891、(2018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591。
==荣誉表彰==
《中国史研究》多次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期刊奖,被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评定为“中国 [[ 人文社会科学 ]] 综合评价AMI”权威期刊。
==文化传统==
《中国史研究》注重学术的原创性和前沿性,注重新出 [[ 资料 ]] 的研究,注重重大历史问题的探讨。
期刊的办刊宗旨为务实求真。
721,17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