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鸿雁传书

增加 3,011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align= light|
|}
=='''鸿雁传书'''==  鸿雁传书又名[[飞鸽传书]],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hóng yàn chuán shū。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传书指通信。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成语出处'''==  传说汉高祖刘邦被楚霸王项羽所围时,就是以[[信鸽]]传书,引来援兵脱险的。[[张骞]]、[[班超]]出使西域,也用鸽子来与皇家传送信息。清乾隆年间,我国广东佛山地区每年5、6月份举行放鸽会,每年都有几千只参加,赛距约400华里。当时在上海、北京等地,也有类似的赛鸽会。国外利用信鸽传递消息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公元前530年,当时利用信鸽传送[[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成绩。 鸿雁是书信的代称,有时亦代称[[邮递员]]。何以“鸿雁”代称书信和邮递员?溯其源,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有让苏武回汉。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 这就是“鸿雁传书”的传说了。 =='''典源'''== 《[[汉书]]》卷五十四〈李广苏建传‧苏建‧(子)苏武〉~2466~数月,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溯源'''== 《周易·渐》曰:初六鸿渐于干,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威仪吉;《礼记·月令》曰: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鸿雁来,是月也,以立春……盲风至,鸿雁来……是月也,日夜分……鸿雁来宾,爵入大水为蛤……是月也;《仪礼》曰:大夫执雁取其候时而行也。婚礼下达,纳采用雁;《周书》曰:白露之日鸿雁来,鸿雁不来,远人背畔。小寒之日雁北方,雁不北方,民不怀至;《春秋繁露》曰,凡贽大夫用雁,雁有类。长者在民上,必有先后,雁有行列,故以为贽。 =='''典故说明'''== 据《史记》记载,汉武帝时,使臣苏武被匈奴拘留,并押在北海苦寒地带多年。后来,汉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匈奴单于谎称苏武已死。这时有人暗地告诉汉使事情的真相,并给他出主意让他对匈奴说:汉皇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这只雁足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证明他确实未死,只是受困。这样,匈奴单于再也无法谎称苏武已死,只得把他放回汉朝。从此,"鸿雁传书"的故事便流传成为千古佳话。而鸿雁,也就成了信差的美称。<ref>[https://newwww.qqsohu.com/omna/20180819/20180819A027AL.html 它常被当成杂 483048636_120291173 鸿雁传书,三千孤儿要投入内蒙古大 ,农民见了连根拔,却不知是珍贵 “叶里藏珠”怀中], 腾讯, 2018-08-19搜狐2021年8月12日</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2,21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