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5
次編輯
變更
傅山
,创建页面,内容为“傅山(1607年8月11日-1684年7月25日),本名鼎臣,字青竹,後改名山,更字青主,以字行,號公之它、公它、真山、朱衣道人…”
傅山(1607年8月11日-1684年7月25日),本名鼎臣,字青竹,後改名山,更字青主,以字行,號公之它、公它、真山、朱衣道人、石道人、嗇廬、僑黃、僑松等等。明末清初山西陽曲人(今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區向陽鎮西村)。先世居山西大同,後徙於山西忻州。明末清初著名學者,以明遺民自居,清兵入關後,不接受任官,自稱為道士。於經學、考據、理學、佛學、道教、諸子、漢方、詩法、書畫、金石、地理、武術皆有涉獵。有人疑其為《紅樓夢》(又名《石頭記》)主要作者。
明萬曆三十五年丁未(1607年)閏六月十九日,傅青主出生,父親傅之謨、祖父傅霖。六歲喜歡吃黃精,不吃飯,家人強迫他吃飯[1]。15歲時從童子試中脫穎而出。27歲入山西地區的最高學府三立書院。1636年山西提學袁繼咸被誣告,傅山領頭奔走組織學生運動,使其得以翻案。
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流賊李自成從西安東征北京途徑山西。東閣大學士曲沃人李建泰自請提兵督師山西,而且聘請傅青主和另一位山西名士韓霖為「軍前贊畫」。傅青主編造了「馬在門內(闖)難行走,今年又是弼馬溫(當年是猴年)」的童謠穩定民心。李自成軍隊占領曲沃後李建泰退到保定。二月大順軍攻克太原。三月攻入北京,是為甲申之變,明朝滅亡。傅青主在《甲申守歲》中寫出「三十八歲盡可死,棲棲不死復何年」的詩句。
四月吳三桂引清兵入關。五月傅青主潛回太原,帶母親和兒子逃到壽陽縣。拜壽陽縣五峰山的還陽子郭靜中為師,出家為道士,道號真山,以避剃髮令。搬家到太原陽曲縣東黃水鎮。因為他認為清朝是外國,於是自稱僑黃、僑松。由於他經常穿著紅色外衣,所以人稱「朱衣道人」。
順治六年(1649年)大同從明降大順復降清的總兵姜瓖起義反清,傅青主的兩個同學王如金、薛宗周參加「交山軍」進軍太原,在晉祠與清兵交戰數日,被殺,傅青主撰《汾二子傳》文紀念。
順治十一年(1654年),傅青主因宋謙供出其曾接受南明的任命而入獄,稱「甲午朱衣道人案」。被拷打。絕食九日[2],好友陳謐、戴廷拭、白居實、張天斗、木公、魏一鰲、古度等人多方營救,傅山的母親說:「道人兒自然當有今日事,即死亦分,不必救也。」出獄後又去南方雲遊。歸來後隱居太原府崛圍寺(位於今太原市西北20公里)。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之意,號公它、公之它。
康熙年間清聖祖下詔舉行博學鴻儒科舉考試,傅青主不就,於是自稱病重,但依然被官吏找人把他連著床扛著,直接北上,到達離北京三十里的地方,他以死相逼,就是不願意去考試。由於他了解醫術,故意服食過量大黃造成腹瀉以逃避,魏象樞請康熙帝免除傅青主的考試,康熙同意,並直接授予傅青主中書舍人的官職,馮溥要求傅青主去謝恩,又派人用轎子把他抬到午門,傅青主痛哭,趴在地上不願起來,魏象樞就說,這樣也算是謝恩了,於是傅青主得以歸家,並繼續自稱道士,一生都拒絕與清朝合作、終老林泉。
閻錫山則記錄了一則野史,他說一開始官吏來召傅青主時,傅青主不但不受徵召,還消遣皇帝說:「博學鴻儒不如清歌妙舞」,並找來美女唱歌跳舞[3]。
康熙廿三年(1684年),六月十二日卒,年78歲。傅山墓位於太原市尖草坪區柴村鎮呼延村西的崛圍山。
明萬曆三十五年丁未(1607年)閏六月十九日,傅青主出生,父親傅之謨、祖父傅霖。六歲喜歡吃黃精,不吃飯,家人強迫他吃飯[1]。15歲時從童子試中脫穎而出。27歲入山西地區的最高學府三立書院。1636年山西提學袁繼咸被誣告,傅山領頭奔走組織學生運動,使其得以翻案。
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流賊李自成從西安東征北京途徑山西。東閣大學士曲沃人李建泰自請提兵督師山西,而且聘請傅青主和另一位山西名士韓霖為「軍前贊畫」。傅青主編造了「馬在門內(闖)難行走,今年又是弼馬溫(當年是猴年)」的童謠穩定民心。李自成軍隊占領曲沃後李建泰退到保定。二月大順軍攻克太原。三月攻入北京,是為甲申之變,明朝滅亡。傅青主在《甲申守歲》中寫出「三十八歲盡可死,棲棲不死復何年」的詩句。
四月吳三桂引清兵入關。五月傅青主潛回太原,帶母親和兒子逃到壽陽縣。拜壽陽縣五峰山的還陽子郭靜中為師,出家為道士,道號真山,以避剃髮令。搬家到太原陽曲縣東黃水鎮。因為他認為清朝是外國,於是自稱僑黃、僑松。由於他經常穿著紅色外衣,所以人稱「朱衣道人」。
順治六年(1649年)大同從明降大順復降清的總兵姜瓖起義反清,傅青主的兩個同學王如金、薛宗周參加「交山軍」進軍太原,在晉祠與清兵交戰數日,被殺,傅青主撰《汾二子傳》文紀念。
順治十一年(1654年),傅青主因宋謙供出其曾接受南明的任命而入獄,稱「甲午朱衣道人案」。被拷打。絕食九日[2],好友陳謐、戴廷拭、白居實、張天斗、木公、魏一鰲、古度等人多方營救,傅山的母親說:「道人兒自然當有今日事,即死亦分,不必救也。」出獄後又去南方雲遊。歸來後隱居太原府崛圍寺(位於今太原市西北20公里)。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之意,號公它、公之它。
康熙年間清聖祖下詔舉行博學鴻儒科舉考試,傅青主不就,於是自稱病重,但依然被官吏找人把他連著床扛著,直接北上,到達離北京三十里的地方,他以死相逼,就是不願意去考試。由於他了解醫術,故意服食過量大黃造成腹瀉以逃避,魏象樞請康熙帝免除傅青主的考試,康熙同意,並直接授予傅青主中書舍人的官職,馮溥要求傅青主去謝恩,又派人用轎子把他抬到午門,傅青主痛哭,趴在地上不願起來,魏象樞就說,這樣也算是謝恩了,於是傅青主得以歸家,並繼續自稱道士,一生都拒絕與清朝合作、終老林泉。
閻錫山則記錄了一則野史,他說一開始官吏來召傅青主時,傅青主不但不受徵召,還消遣皇帝說:「博學鴻儒不如清歌妙舞」,並找來美女唱歌跳舞[3]。
康熙廿三年(1684年),六月十二日卒,年78歲。傅山墓位於太原市尖草坪區柴村鎮呼延村西的崛圍山。